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幼儿园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七篇.docx

    • 资源ID:1854541       资源大小:34.9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幼儿园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七篇.docx

    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秋冬季节气温多变,细菌容易滋生。为防止各类传染病对师生造成影响,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特提醒各位家长严加防范,提前做好相关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一、秋冬季各类易发传染病(一)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初期主要表现为: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重症患儿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二)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三)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感染;接触被患者污染过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物品和环境而感染;经呼吸道(咳嗽、打喷嚏等)传播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过的水和食物感染。(四)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是由人感染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通过摄入被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污染过的食物或水而感染;直接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感染;吸入患者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感染;间接接触被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污染过的物品和环境而感染。(五)流行性腮腺炎(瘁腮)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早期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局部疼痛、过敏。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随后逐日减退。传染源:患者。传播途径:飞沫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六)水痘水痘是指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传染源: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接触或飞沫吸入均会被传染。二、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防控工作?1 .提前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2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餐具等物品。3 .引导孩子按时休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4 .合理膳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白开水,禁食生、冷、不卫生的食物。5 .每天户外运动2小时,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6 .根据天气变化提醒孩子适当增减衣物,注意保暖,避免着凉。7 .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习惯,常通风,多打扫,勤消毒。8 .传染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谨防感染。三、患儿居家治疗应注意哪些事项?1 .孩子居家过程中,若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疱疹、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2 .孩子一经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立即上报班级老师,开展居家隔离治疗。3 .居家治疗期间,患儿应尽量避免外出,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4 .家长应做好消毒工作,每天清洁患儿常接触的家具、玩具等物品;对于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过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被呕吐物污染过的物品时,应戴好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孩子的健康是你我共同关注的大事,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希望各位家长与我们携手,共同努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秋冬季节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作为人群密集的场所,学生之间的密切接触会增加传染病传播的风险。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秋冬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共同学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筑牢防线,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一、秋冬季常见传染病在秋冬季节,以下几种传染病尤为常见,家长们应提高警惕,了解相关知识。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通常以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发热(38。C以上)为初始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由于流感病毒变异性强,人群普遍易感。2 .水痘病因: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初期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和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随后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主要集中在躯干和头部,四肢较少。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3 .诺如病毒感染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尤其在儿童中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为主,病程一般为13天。传播途径:诺如病毒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和空气传播。4 .肺结核病因: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常表现为低热、乏力、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如果咳嗽、咳痰超过2周,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结核排菌病人。5 .手足口病病因: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疼痛和皮疹,丘疹和疱疹通常出现在手、足、臀部等部位。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6 .流行性腮腺炎病因: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耳下或下颌角疼痛,肿胀通常以耳垂为中心,肿胀在12天内迅速加重。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二、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家长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 .观察孩子身体状况在家中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呕吐、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带孩子就医,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若孩子因病缺勤,家长应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填写请假条,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2 .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时要用卫生纸掩盖,使用过的卫生纸不能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3 .合理饮食与饮水多饮白开水,不喝生水;尽量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拒绝“三无食品”;合理膳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4 .科学作息与锻炼家长应指导孩子合理安排作息,保证每天10小时充足的睡眠,做到生活规律;关注天气变化,提醒孩子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督促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5 .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拥挤且空气流通性差的公共场所活动,注意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应经常彻底清洗孩子的玩具或其他生活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6 .疫苗接种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前,建议带孩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增强抵抗力。三、共同的责任与努力学生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家长和学校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以下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1 .信息共享:家长应及时向学校报告孩子的健康状况,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结果,以便学校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2 .健康教育:学校将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 .环境卫生:学校将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确保教室、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的清洁与消毒,降低传染病传播的风险。4 .健康监测:学校将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确保校园内不出现疫情。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虽然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积极配合,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快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愿每位孩子在新学期中健康快乐地成长!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进入秋冬季节,气温逐渐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加上秋季气候干燥,孩子抵抗力弱不适应气候的变化,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秋季腹泻等。同时,学校又是人群密集场所,极易造成传染病传播。为预防和控制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请家长查收以下关于秋季疾病预防的安全知识,让我们共同学习、科学防范,一起守护孩子健康!一、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好发于秋季。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UC,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预防措施:1 .经常开窗通风。2 .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3 .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4 .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5 .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空气飞沫方式传播。它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达3TC-40。C),伴有畏寒、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接触患者17天发病。预防建议:1 .流感患者应及时就诊治疗,隔离至体温正常后48小时才能复课。2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3 .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4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流行季节前(9-12月)接种一次,免疫力可持续一年。三、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3月,高峰期为11T2月和次年3月。传染途径主要有3种:食源性传播、水源性传播以及人与人接触传播。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症状是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本病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预防建议:1 .生活中尽量喝开水,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2 .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场所活动,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3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手,认真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四、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传染力极强。水痘患者是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可通过接触患者和空气飞沫传播。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接触患者12-21天发病。预防建议:1 .房间定时开窗通风,尽可能的让阳光照射,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2 .隔离患者要皮疹全部结痂才能复课。对已接触的易感儿,需要观察3周。3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即可有效预防水痘,也能降低日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五、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食物、飞沫和接触传播。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炎、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并发症。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就医。预防建议:1 .学校一旦发现发热伴有皮疹的孩子,应立即送诊并对其接触过的物品及时消毒。2 .确诊手足口病患者要居家隔离至病程2周后。3.对6月至5岁以下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的最有效方法。六、EB病毒感染症状分以下几点:发烧,EB病毒是病毒感染,往往会有发烧的症状。发烧的症状,一般烧可以是高烧,也可以是低烧。而低烧更为多见,它的烧一般都不是太高,都是在38。C左右的体温。另外它影响的人群也是有特点,小孩的EB病毒感染,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就是大孩子,七八岁、十几岁的孩子。会有咽颊炎的症状,咽炎的症状。孩子会有嗓子疼,扁桃体肿大,扁桃体上会有白色的分泌物,当然这种白色分泌物并不是化脓,但是它可以有咽颊炎的症状。会有肝脾肿大和EB病毒感染。摸摸这孩子肚子都大,一摸肝、脾都大,尤其是脾大的更加明显,也是EB病毒感染主要的症状。EB病毒感染是会有颈部淋巴结炎、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并且伴有一定的压痛,这也是EB病毒感染的一些主要症状。另外还有一些EB病毒感染,会伴有皮疹,尤其是在一些青霉素类的药物应用以后,氨羊青霉素用了之后,这种皮疹的发生率就会显著的增加,所以有些还会有皮疹。另外有些因为病毒感染症状的孩子。还有一些突出的表现,而且很具有特征性的,比如有眼睑的浮肿。往往这种孩子会眼睑都是肿的,但是这种孩子尿又是正常的,肾功能是正常的。眼睑浮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淋巴回流受阻。由于病毒感染以后,鼻部的肿胀比较明显,造成局部的引流受到阻碍了,所以出现眼睑的浮肿,这也是它突出的一个症状。另外EB病毒感染突出一个症状,也比较特别,就是鼻塞症状往往比较突出。因为EB病毒在鼻部是它主要繁殖,增生的一个部位,所以鼻部症状往往比较突出。对于EB病毒感染,当出现发烧、淋巴结炎、咽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又有明显的眼睑浮肿和鼻塞症状的孩子,就要想到有EB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腺病毒感染的症状其实涉及到呼吸道,也涉及到胃肠道,有的甚至于涉及到神经系统。腺病毒的感染主要其实是呼吸道为主,比如可以引起上呼吸道的感染,也可以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下呼吸道的问题。典型的腺病毒,感染下呼吸道,主要是发烧、咳嗽、喘,腺病毒的肺炎以喘息为主,喘得很厉害,而且腺病毒肺炎往往是重症,比例也比较高。有些孩子甚至于会住到重症监护室,会引起呼吸的困难、呼吸的衰竭,会引起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并发脑病等,所以腺病毒感染有的时候就很严重,表现就是发烧、咳嗽、气急、紫细、喘息,肺里面可以听到细湿啰音、喘鸣音,胸片里面以病毒性的间质性肺炎为主。当然,有些腺病毒肺炎也可以有累及胸膜,有胸腔积液。总之,会比较重,当然轻的也有,所以腺病毒肺炎一定要关注,还有腺病毒也会引起拉肚子、呕吐、胃肠道的感染,有些腺病毒甚至也会引起脑病、脑炎。七、家校合作1 .请家长在家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孩子有发烧或呕吐等不适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让医生开具诊断证明。2 .请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孩子所在班级老师,切不可瞒报。3 .坚持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外出、少聚集、戴口罩。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片安全的环境!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随着秋风渐起,我们迎来了2024年的秋冬季节。这个时节,天气由暖转凉,昼夜温差增大,空气也变得格外干燥,这样的气候条件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了挑战。孩子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为脆弱,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秋冬季节往往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如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秋季腹泻等。校园作为人员密集区域,更需警惕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与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此向您发出这份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希望我们能携手合作,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一、疾病认知与预防1 .疱疹性咽峡炎症状与传播:由肠道病毒引起,以高热、咽部不适、肌痛等症状为特点。预防措施: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餐后漱口。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调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强体质。遇到雾霾天气,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2 .流行性感冒特点与防治: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预防建议:及时就医,隔离治疗直至完全康复。室内通风,保持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遮挡口鼻。适量运动,均衡饮食,充足睡眠。推荐接种流感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发时段与预防:秋冬季节为高发期,重点在于饮食和个人卫生。预防建议:饮食选择煮熟煮透的食物,避免生冷海鲜。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勤洗手,保持个人清洁。家中餐具、衣物等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4 .水痘特征与应对:高度传染性,皮疹呈向心性分布。预防措施:病房通风,隔离患者直至痊愈。对接触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接种水痘疫苗,建立免疫屏障。5 .手足口病传播与防护:通过食物、飞沫和接触传播,主要影响儿童。预防建议: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消毒。确诊患者居家隔离,直至病程结束。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接种。6 .EB病毒感染及其他症状与识别:包括发烧、咽炎、淋巴结肿大、皮疹等。重要提示:注意观察上述症状,及时就医,了解EB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的特性。二、家校合作倡议1 .日常健康管理:鼓励家长监督孩子每日进行健康自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并告知学校。2 .信息透明共享:一旦孩子出现传染病症状,请主动向班主任报告,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3 .卫生习惯培养:家庭与学校共同强调手卫生、呼吸道卫生的重要性,教导孩子正确洗手、咳嗽礼仪。4 .健康教育加强:利用家长会、班级群等平台,定期分享传染病防控知识,提升家长与学生的健康意识。5 .环境清洁消毒:家中和学校均应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创造干净的学习生活环境。6 .疫苗接种重视:遵循医嘱,按时完成儿童常规疫苗接种,特别是针对季节性高发传染病的疫苗。亲爱的家长朋友,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愿望。在这个秋冬季节,让我们紧密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让孩子们在温暖的关怀下茁壮成长,迎接每一个明媚的明天!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你们好!秋冬季气温多变,细菌容易滋生,当前已进入流感、水痘、腮腺炎、结核病和诺如病毒等各种传染病高发期。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及秋冬季各类传染病对师生造成影响,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就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温馨提示:一、甄别疾病的类型(一)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初始症状: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发热38。C以上,传染途径要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由于变异性快,人群普遍易感。预防措施1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遮掩口鼻的卫生习惯。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换气。3 .若出现流感症状,应尽量停课,避免接触他人,同时应及时就医。4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及措施,秋冬季正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建议尽可能接种流感疫苗。(二)水痘5 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预防措施1 .接种水痘疫苗。2 .居室注意开窗通风,污染物及用具煮沸或暴晒消毒。3 .患了水痘应注意居家休息,痊愈后才能复学,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口服清热解毒中药,剪短指甲,勤换衣服。(三)手足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幼儿,发病主要以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预防措施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防病口诀。2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3 .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的发生。(四)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症状。(五)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潜伏期8-12天,症状是口腔粘膜会出现灰白色小点,伴有咳嗽、流涕、高热39。C以上,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六)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七)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爆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八)急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是感染细菌或病毒以后,结膜出现充血、水肿,患者出现异物感、烧灼感、有分泌物、畏光流泪等症状,该病有一定的传染性。二、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在做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等防控措施外,也希望各位家长配合做好以下几点:L对于晨检中或在校期间发现体温在37.3。C以上、或有咳嗽、出疹、呕吐、腹泻等其它症状的学生,请家长及时到校接回,并到医院就诊。2 .在家注意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发热、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呕吐、腹泻等现象,请先不要来学校,及时带孩子就诊,并告知班主任,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控工作。同时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如果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应在病愈后到医院开具痊愈证明,方可返校。3 .掌握一定的传染病常识,在高发期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学生身体健康,要注意锻炼、加强营养,做好防护。4 .双休、节假日期间不扎堆、少聚集,避免跨境跨省旅行,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场所,如果必须到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回家后要勤洗手。5 .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请利用周末到所住社区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和流感疫苗等。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请每一位家长务必重视,但也不要恐慌、不要害怕,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们:您好!秋冬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与安全,我们特此致信,与您分享关于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并希望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一、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小科普(一)呼吸道传染病1 .新冠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能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2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主要的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退烧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到2周。3 .百日咳: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声嘶、发给、呕吐等。其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潜伏期约714天。接种百日咳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百日咳。4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瘁腮,四季均有流行。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5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为高热(部分病例高热可达3940oC),伴畏寒、寒战、乏力、全身痛、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为主,常有咽痛、咳嗽。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容易造成传播流行。6 .肺结核: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咳嗽、咳痰超过2周,出现咯血或痰里带血丝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此外,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淋巴肿大、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也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肺结核如果得不到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肺部损害、心脏病、甚至是呼吸衰竭等。(二)肠道传染病1 .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一般有人传人,经食物和水传播。其中人传人能通过粪口传播,也可以间接接触排泄物或是污染环境传播。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每年的夏秋季进入高发季。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在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有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二、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提示(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勤换洗衣服,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二)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四)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五)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六)做好传染病的定期筛查及疫苗接种。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孩子们在新学期里健康茁壮成长!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现已进入秋冬季节,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是各类传染病的易发、高发期。学校属于人群密集场所,为预防和控制秋冬季常见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和流行,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特提醒全体家长严加防范,做好相关传染病防控工作,共同守护孩子健康!现就秋冬季传染病防控有关事项温馨提示如下:一、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畏寒、寒颤、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预防措施:1 .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2 .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3.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5 .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二、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主要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水痘起初类似于感冒,如发烧、头痛、喉咙痛等,以发热、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传染力极强。预防措施:L房间定时开窗通风,尽可能的让阳光照射,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6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即可有效预防水痘,也能降低日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7 .经医生诊断为水痘的孩子,要在家中休息,暂时不要上学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等到全身皮疹结痂脱落,才可以去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三、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初期主要表现为: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重症患儿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预防措施:1 .防寒保暖:秋冬季天气转凉逐渐寒冷,空气干燥,应多喝温水,注意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凉,房间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充足的睡眠、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当的有氧运动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3 .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食用未处理或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肉类和乳制品,保持饮食均衡,不吃反季节食物及水果,忌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4 .避免接触患者:减少出入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尽量避免与患有支原体肺炎的人接触,尤其是在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我们应保持1-2米距离,避免传染。5 .良好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注意咳嗽礼仪,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四、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流行的高发季,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常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传播。可以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品或用具,接触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引起传播。预防措施:1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2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3 .在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4 .多吃新鲜蔬果,多元化饮食;增强锻炼,改善体质。五、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预防措施:1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2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3 .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4 .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 .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6 .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瘁腮”、“大嘴巴”。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高发于冬春季,多发于5-9岁的儿童,成人也可发病。流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一般以耳垂为中心,肿大的腮腺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部分患儿常伴有并发症。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接触被唾液污染的衣服、食物、玩具等物品也可被传染。预防措施:1 .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清洗玩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3 .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4 .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各位家长,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请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注意事项

    本文(幼儿园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七篇.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