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x

    • 资源ID:1859293       资源大小:18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13 雷电防护分区33.1 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33.2 雷电防护区划分34 雷电防护分级44 .1一般规定45 .2按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4按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分级计算实例55 防雷设计105.1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105.2 屏蔽及布线155.3 防雷与接地166 防雷施工216.1 接地装置安装216.4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等电位连接带)216.5 浪涌保护器217施工质量验收227 .1验收项目228维护与管理228 .1维护223雷电防护分区3.1 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3. 1.2关于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国家还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少行业根据需要,制定出本行业标准,如DL/T620-1997,YD/T5098等,这些标准划分地区雷暴日等级都不统一。本规范主要用于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由于电子信息系统承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很低,所以对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较之电力等行业的标准要严。在本标准中,将年平均雷暴日超过60天的地区定为强雷区。3.2雷电防护区的划分3.2.2雷电防护区的分类及定义,引用IEC61312-1规定的分类和定义。34雷电防护分级4. 1一般规定4.1.2雷电防护工程设计的依据之一是雷电防护分级,其关键问题是防雷工程按照什么等级进行设计,而雷电防护分级的依据,就是对工程所处地区的雷电环境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电子信息系统是否需要防护,需要什么等级的防护。因此,雷电环境的风险评估是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雷电环境的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虑当地的气象环境、地质地理环境;还要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和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及其抗扰能力。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一个最佳的防护等级,才能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4.2按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分级4.2.2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因雷击损坏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值,至今,国内外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024-1:“建筑物防雷”指南A和IEC61662:1995-04雷击危害风险评估指出:建筑物允许落闪频率Nc在雷击关系到人类、文化和社会损失的地方,NC的数值均由IEC成员国国家委员会负责确定。在雷击损失仅与私人财产有关联的地方,NC的数值可由建筑物所有者或防雷系统的设计者来确定,由此可见,NC是一个根据各国具体情况确定的值。法国标准NFC-17-102:1995附录B:“闪电评估指南及ECPl保护级别的选择”中,将NC定为5.8×o-3c,C为各类因子,它是综合考虑了电子设备所处地区的地理、地质环境、气象条件、建筑物特性、设备的抗扰能力等因素进行确定。若按该公式计算出的值为IOT数量级,即建筑物允许落闪频率为万分之几,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遭雷击的频率在强雷区为十分之几或更大,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雷电防护工程,不管是在少雷区还是在强雷区,都要按最高等级A设计,这是不合理的。在本规范中,将NC值调整为Nc=5.8X10T5c,这样得出的结果:在少雷区或多雷区,防雷工程按A级设计的概率为10%20%左右;按B级设计的概率为70%80%;少数设计为C级和D级。这样的一个结果我们认为是合乎我国实际情况的,也是科学的。按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计算实例按附录A中Nl式计算程序如下:一、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1=KXNgXAe(次/年)1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0.024×Tdk3(次/平方公里年)附表1Ng按典型雷暴日Td的取值Td值Td1-3Ng=O.024×Td1-3(次/平方公里年)202013=49.1291.179404013=120.972.90606013=204.934.918808013=297.867.1492 .建筑物等效截收面积Ae的计算(按附录A图A.1)建筑物的长(L)、宽(W)、高(三)(m)1)当HVlOOm时,按下式计算每边扩大宽度D=H(200-H)建筑物等效截收面积Ae=LXW+2X(L+W)×H(200-H)+11×H(200-H)×106(W)2)当HNlOOm时Ae=(L×W+2H(L+W)+JrH2×106(km2)3 .校正系数K的取值1.0、1.5、1.7、2.0(根据建筑物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取值)4. Nl值计算N1=K×NgXAe分别代入不同的K、%、Ae值,可计算出不同的Nl值。二、建筑物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M计算1.-=NgXALAze=AL+A,式中:AL电源线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W),见附表2A,一信号线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W),见附录20均按埋地引入方式计算M值附表2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km?)线缆敷设方L(m)ds(m)备注100250500低压电源埋地线缆2000.040.100.20Ael=2XdsXLXlO-65000.100.250.5010000.200.501.0高压电源埋地电缆2000.0020.0050.01AJ=O.1XdsXLXIO_65000.0050.01250.02510000.010.0250.05埋地信号线缆2000.040.100.2Aze2=2XdsXLXlO-65000.100.250.510000.200.51.0三、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的计算N=Nl+N2=KXNg×Ae+Ng×A=Ng×(KAe+Ae)四、电子信息系统因雷击损坏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的确定。Nc=5.8×IOTsc式中:C为各类因子,取值按附表3附表3C的取值C值大中小备注C12.51.50.5C23.02.51.0C33.01.00.5C42.01.00.5C52.01.00.5C61.41.20.8G+G+C3+C4+C5+C613.98.23.8五、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分级计算防雷装置拦截效率的计算公式:E=l-NcNE>0.98定为A级0,90<E0.98定为B级0,80<E0.90E0.8定为C级定为D级1、取外引高压电源埋地线缆长度为500m,外引埋地信号线缆长度为200m,土壤电阻率取250m,建筑物如附表3中所列6种C值,计算结果列入附表4中。2、取外引低压电源埋地线缆长度为500m,外引埋地信号线缆长度为200m,土壤电阻率取500m,建筑物如附表3中所列6种C值,计算结果列入附表5中。附表4风险评估计算实例建筑物种类电信大楼通信大楼医科大楼综合办公楼高层住宅宿舍楼建筑物外形尺寸(m)L6054741403660W402252603613H130971451606824建筑物等效截收面Ae(Km2)0.08150.04780.10640.15280.04310.0235入户设施截收面积Aze(Km2)Azel0.01250.01250.01250.01250.01250.0125Aze20.10.10.10.10.10.1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次/年)Td(日)200.2290.1890.2580.310.1840.16400.5630.4650.6360.770.450.395600.9540.791.081.300.760.67801.391.151.571.891.110.97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因雷击损坏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次/年)各类因子C0.01320.01320.01320.01320.01320.01320.02230.02230.02230.02230.02230.02230.04820.04820.04820.04820.04820.0482注:外引高压电源埋地电缆长500m、埋地信号电缆长200m,P=250Qm,NC=5.8×10-15C,C=Ci+C2+C3+C4+C5+C电信大楼E值(E=bNcN)鸿信大莺E值(E=1-NJN)204060802040608013.90.9420.9770.9860.99113.90.9300.9720.9830.9898.20.9030.9600.9770.9848.20.8820.9520.9720.9813.80.7900.9140.9490.9653.80.7750.8960.9390.958医科大楼E值(E=I-NJN)综合办公娄E值(E=1-NC小)20406080X、2040608013.90.9490.9790.9890.99213.90.9560.9830.9900.9938.20.9140.9650.9790.9868.20.9280.9710.9830.9883.80.8130.9240.9550.9693.80.8450.9370.9630.974高层住宅E值(E=1-NcN),宿舍楼,E值(E=I-Nc/N)N20406080X.2040608013.90.9280.9710.9830.98813.90.9180.9670.9800.9868.20.8790.9500.9710.9808.20.8600.9440.9670.9773.80.7380.8930.9370.9573.80.6990.8780.9280.950附表5风险评估计算实例建筑物种类电信大楼通信大楼医科大楼综合办公楼高层住宅宿舍楼建筑物外形尺寸(m)L6054741403660W402252603613H130971451606824建筑物截收面积Ae(Km2)0.08150.04780.10640.15280.04310.0235入户设施截收面积A&(Km2)Aze0.50.50.50.50.50.5Aze20.20.20.20.20.20.2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次/年)Td(日)200.9210.88160.90571.0050.8720.854402.2642.1682.3382.4732.1552.098603.8433.6783.9664.1943.6543.558805.5865.3455.7646.0955.3125.171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因雷击损坏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次/年)各类因子C0.01320.02230.04820.01320.01320.01320.01320.01320.02230.02230.02230.02230.02230.04820.04820.04820.04820.0482注:外引低压埋地电缆长500m、埋地信号电缆长200m,P=500Qm,Nc=5.8×10-15C,C=Ci+C2+C3+C4+C5+C6、2040608013.90.98570.9940.9960.9978.20.9760.9900.9940.9963.80.9480.9780.9870.991电信大楼E值(E=I-NN)2040608013.90.9850.9930.9960.9978.20.9740.9840.9930.9953.80.9450.9770.9860.990通信大楼E值(E=1-NcN)医科大楼E值(E=1-NcN)综合办公楼E值(E=1-NcN)20406080.2040608013.90.9860.9940.9960.99713.90.9860.9940.9960.9978.20.9760.9900.9940.9968.20.9760.9900.9940.9963.80.9490.9760.9870.9913.80.9520.9800.9880.992高层住宅E值(E=bNcN)宿舍楼E值(E=I-Nc/N)204060802040608013.90.9840.9930.9960.99713.90.9840.9930.9960.9978.20.9740.9890.9930.9958.20.9730.9890.9930.9953.80.9440.9770.9860.9903.80.9430.9770.9860.9905防雷设计5.2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5.2.1 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和安全保护接地及浪涌保护器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其要求“以最短距离”系指连接导线应最短,过长的连接导线将构成较大的环路面积会增大对防雷空间内LEMP的耦合机率,从而增大LEMP的干扰度。电子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网络结构如图1、图2所示:S型星形结构M型网状结构的位网本电接基等连共地的位至接统电接接用系等连组合1组合2: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网;口:设备ERP:接地基准点;。:等电位连接网与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图1电子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法图2电子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方法的组合1S型结构一般宜用于电子信息设备相对较少或局部的系统中,如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扩声等系统。当采用S型结构等电位连接网时,该信息系统的所有金属组件,除等电位连接点ERP外,均应与共用接地系统的各部件之间有足够的绝缘(大于IOkV,1.2/50s)o在这类电子信息系统中的所有信息设施的电缆管线屏蔽层,均必须经该点(ERP)进入该信息系统内。S型等电位连接网只允许单点接地,接地线可就近接至本机房或本楼层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不必设专用接地线引下至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2对于较大的电子信息系统宜采用M型网形结构,如计算机房、通信基站、各种网络系统。当采用M型网形结构的等电位连接网时,该电子信息系统的所有各金属组件,不应与共用接地系统的各组件之间绝缘。M型网形等电位连接网应通过多点组合到共用接地系统中去,并形成MnI型等电位连接网络。而且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各分项设备(或分组设备)之间敷设有多条线路和电缆,这些分项设备和电缆,可以在MnI型结构中由各个点进入该系统内。3对于更复杂的电子信息系统,宜采用S型和M型两种结构形式的组合式,如图2所示的组合10,避雷针利用柱内主筋做引下线电气竖井接地干线、7配线架楼板内钢筋等电位连接2层电源PE线总配线架-LL计算机通讯电话ED2层MEBDl层变配电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700mm电源进线利用基础及柱内钢筋做、接地装置预留检测点地面水池预留检测点300mm,电话电缆亍F算机网络线图3建筑物防雷区等电位连接及共用接地系统示意图图中:A电气竖井内等电位接地端子板B设备机房内等电位接地端子板C防静电地板接地线D金属线槽等电位连接线电子信息设备145. 4防雷与接地6. 4.1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1表5.4.1-1数据取自GB50057-94表6.4.4。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配电线路耐冲击电压的类别及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示意图是以TN-S配电系统为例,如图5.4.1T。变压器绕组为接法。图中浪涌保护器、退耦器、空气断路器等元件,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图5.4.1-2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分类,根据工程具体要求确定。2 电源线路多级SPD防护,主要目的是达到分级泄流,避免单级防护随过大的雷击电流而出现损坏概率高和产生高残压。通过合理的多级泄流能量配合,保证SPD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设备电源端口的残压低于设备端口耐雷电冲击电压,确保设备安全。3 SPD一般并联安装在各级配电柜(箱)开关之后的设备侧,它与负载的大小无关。串联型SPD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负载功率不能超过串联型SPD的额定功率,并留有一定的余量。4 SPD连接导线应平直,导线长度不宜大于0.5m,其目的是降低引线上的电压,从而提高SPD的保护安全性能。5 对于开关型SPDl至限压型SPD2之间的线距应大于IOm和SPD2至限压型SPD3之间的线距应大于5m的规定,其目的主要是在电源线路中安装了多级电源SPD,由于各级SPD的标称导通电压和标称导通电流不同、安装方式及接线长短的差异,在设计和安装时如果能量配合不当,将会出现某级SPD不动作、泄流的盲点。当雷电高电压脉冲沿电源线路侵入时,为了保证各级SPD都能分级启动泄流,避免多级SPD间出现盲点,根据ITU,K20和IEC61312-3的规定,两级SPD间必须有一定的线距长度(即一定的感抗或加装退耦元件)来满足避免盲点的要求。同时规定,末级电源SPD的保护水平必须低于被保护设备对浪涌电压的耐受能力。各级电源SPD能量配合最终目的是,将总的威胁设备安全的浪涌电压、电流浪涌值减低到被保护设备能耐受的安全范围内,而各级电源SPD泄放的浪涌电流不超过自身的标称放电电流。6 电压开关型和限压型SPD间的能量配合:放电间隙(SPDl)的引燃取决于MOV(SPD2)两端残压(ILS)及退耦元件两端(含连接线)的动态压降(UDE)之和。在触发放电之前,SPD间的电压分配如下:UsG=Ures+Ude一旦USG(放电间隙两端的电压)超过放电间隙动态放电电压时,SPDl就着火放电泄放雷电流,实现了能量配合。后续防雷区的SPD只要线距满足规定要求或加装退耦元件,就能保证从末级到第一级逐级可靠启动泄流,确保多级SPD不出现盲点,达到最佳的能量配合效果。7 供电线路SPD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表5.4.1-2)的说明如下:SPD标称放电电流并不是选择得愈高愈好,若选得太高,这无疑会增大用户的工程费用,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但是也不能选得太低,否则,对设备起不到保护作用,在选择供电线路SPD的标称放电电流参数时,应选得科学、合理。8 SPD标称放电电流值应根据雷电威胁的强度和出现的概率来定,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将第I级防护的雷电威胁值定为200kA,波形为10/350so超过该值的概率为1%,就是说,99%的雷电闪击都包括了。本规范以国际标准规定的第I级防护的雷电威胁值200kA作为制定供电线路SPD标称放电电流的依据,因此,供电线路SPD标称放电电流的参数值如下:IEC61312-L1995雷电流分配的有关条文中,已假定:全部雷电流i的50%流入LPS的接地装置,i的另一个50%分配于进入建筑物的各种设施,并假定进入建筑物的金属设施,只是变压器低压侧的三相五相制供电线路为TN-S接地方式。若第I级防护雷电威胁值规定为200kA,10/350s,则在供电线路中,每线荷载的雷电流为L=Isn=(1/2)n=(200/2)5=20kAo*对于LPZO与LPZl交界处的第1级防护所使用的标称放电电流波形问题,目前国际国内都有不同意见,争论较大。对此问题,我们对国内、外22个厂家的24个型号的产品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其中作为第一级防护的器件,基本上都规定了10/350s和8/20s两种波形的参数值。故此,本标准不作只使用一种波形的规定,宜兼顾各种不同意见,所以推荐等同使用两种波形的参数,不作强制性规定,仅仅作为不同波形条件下的推荐参数而已。当用8/20s波形时,每一线路荷载的雷电流值,如下面推算:计算单位能量的公式是:WR=(1/2)×(1/0.7)×I2×T2(J)(来源于IEC61312)式中:W/R为单位能量;I为雷电威胁值,单位为kA;T2为雷电波的半值时间,单位为US17中国防雷信息网httpwww.cma-在单位能量相同的条件下,则有I2(20)XT2(20)=12(350)XT2(350)将上面公式整理得到:I(20)-I(350)X1丁2(350)T2(20)则:1(20)=20kA×(350/20)1/2=83.7kA<100kA第二级标称放电电流的计算:按照SPD能量配合原理,通过选择SPDz使i2降到合理的值(可接受的值),应考虑到两个SPD之间的阻抗进行较好的协调配合(供电线路一般选用电感器作为两个SPD之间的退耦元件)。一般情况下,当两个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大于IOnI时,就不需要安装实体的电感器,而由传输线导体自身的电感来代替。导体自身电感量以最低为每米1UH计,1Om长导体的电感量为10Ho第二级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由图5.4.1-1查得为U=4kV,在SPD2未导通前,电感两端的压降即为第二级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即UP=UL=4kV。电感压降的公式为:UL=LX(di2dt2)式中:iz为流过SPDz的雷电电流,即SPDz承受的标称放电电流。t2为对应的雷电流波头时间。将电感压降公式整理得:i2=Ul(T2L)=4×IO3(20×106)/(10×106)=8KA从安全和可靠角度考虑,应增大SPDz的耐雷电冲击电流的裕度,若系数取5,即SPDz的标称放电电流应不小于40kAo第三级SPD标称放电电流按确定第二级标称放电电流计算的方法确定为不小于20kAo残压比一般在3-3.5之间,对于380V的工作电压,SPD的导通电压约为900V,于是SPD2的残压低于2700V315OV之间,小于第二级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值,这样,便取得了良好的能量配合。本规范建议的SPD的标称放电电流推荐值是:用作第1级(B级)防护的SPD,标称放电电流Z20kA,波形为10/350us;如波形为8/20s时,SPD的标称放电电流值宜取80kA。用作第2级(C级)防护的SPD,标称放电电流值Z40kA,波形为8/20s用作第3级(C级)防护的SPD,标称放电电流值Z20kA,波形为8/20s18鉴于以上所述,我们认为本规范制定的SPD的标称放电电流值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5.4.2 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选用的SPD其工作电压、传输速率、带宽、插入损耗、特性阻抗、标称导通电压、标称放电电流、接口型式等应满足系统要求。5.4.3 天馈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天馈线路SPD应按表5.4.2-2选择参数。1.1.1 4.4程控数字交换机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在总配线架模拟信号线路输入端、配线架至交换机(PABX)之间以及交换机(PABX)的模拟信号线路输出端,分别安装信号线路SPDo在配线架的数字线路输入端、配线架至交换机(PABX)之间以及交换机(PABX)的数字线路线的输出端,分别安装信号线路SPDo1.4.5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与接地1、传输线路上,安装浪涌保护器的数量,视其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而定。对于重要性很高的系统,安装浪涌保护器的级数要由能量配合确认的级数才能达到安全防护;重要性相对较轻的系统安装级数应少,才能达到既安全又经济。2、适配是指安装浪涌保护器的性能,例如工作频率、工作电平、传输速率、特性阻抗、传输介质及接口型式等应符合传输线路的性质和要求。1.4.6 安全防范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本条中规定在安全防范系统户外的交流供电线路、视频信号线路、解码器控制信号线路及摄像头供电线路中应装设SPD的具体情况如下:1、视频信号线路应根据摄像头连接型式、线路特性阻抗、工作电压等参数选择插入损耗小、驻波系数小的SPD;2、编、解码器控制信号线路应根据编、解码器连接型式、线路特性阻抗、工作电压等参数选择插入损耗小,驻波系数小的SPD;3、对集中供电的电源线路应根据摄像头工作电压按表5.4.2-2选择适配的SPDo4、在摄像头视频信号输出端和控制室视频切换器输入端应分别安装视频信号线路SPDo5、在摄像头侧解码控制信号输入端和微机控制室信号输出端应分别安装控制信号SPD;6、在摄像头侧供电线路输入端应安装电源SPD07、摄像头侧SPD的接地端可连接到保护接地线上,云台金属外壳保护接地端连接至地网上;微机控制室一侧的工作机房应设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各个SPD的接地端应分别连接到机房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再从接地端子板引至共用接地装置。工作机房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机架和构件,均应与机房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或共用接地系统连接。1.4.7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防雷与接地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信号电缆、电源线、控制线均应在设备侧装设适配的SPD。1.4.8 监控系统的防雷与接地1、对于控制中心内的各个系统宜设置各自的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若机房内设有与建筑物结构钢筋相连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时,监控系统的接地干线,可直接由各基准点(ERP)处引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若只有机房所在楼层电气竖井间内才设有等电位连接端子板时,应将各系统的接地干线接至设在机房内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再由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用总接地干线接至就近楼层电气竖井间内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总接地干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112的铜芯绝缘导线穿钢管敷设。2由建筑物外引入(出)中控室内的信号电缆、电源线、控制线、网络总线等,宜在防雷分区界面处装设适配的信号SPD,电源SPDo各SPD的参数选择参照表5.4.1-2.5.4.2-1及表5.4.2-2选配。1.4.9 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按如下方法实施:CATV系统中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应安装适配的干线放大器SPD;系统设备机房内各SPD的接地端应按5.2节的要求处理;室外的SPD接地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11m2的多股铜线接地;同时可连接至信号电缆吊线的钢绞绳上,若吊线钢绞绳分段敷设时,在分段处将前、后段连接起来,接头处应作防腐处理。吊线钢绞绳两端均应接地。5. 4.10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此条所指的范围含盖了移动通信(GSM、CDMA)基站、800MHZ集群通信基站、无线寻呼基站、小灵通、数字微波通信站及其他无线通信站等。206防雷施工6. 2接地装置安装6. 2.7由于现代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种类不同,对利用建筑物基础的接地体、人工接地体两者联合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施工安装时,应根据设计文件给出的接地电阻数据及工艺要求实施,施工结束检测结果必须符合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应检查接地体埋深、间距,回填土质量,夯实程度等。如果仍达不到要求,应由原设计单位提出新的措施,直至符合要求为止。6.4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等电位连接带)6.4.3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就是总等电位连接带、楼层等电位连接带、局部等电位连接带的另一种称呼。它们的材料规格、尺寸和固定位置均由具体工程设计确定。6.5 浪涌保护器(SPD)6 .5.1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SPD)安装时,连接线最小截面积推荐值见表6.5.1o因为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SPD)标称放电电流较大,要求连接线截面积也相应加大,这样可减小引线电感量,从而减小其动态阻抗,同时减小线路残压。表中推荐值是防雷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7 .5.3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与被保护设备的连接端口有串接与并接之分。由RJl1、RJ45、和其它接口组成的线路应串接安装SPD,仅有接线柱组成的接口应并接安装SPD。SPD的安装连接图如图7所示:SPD输入端设备端A7施工质量验收7. 2竣工验收1. 2.2IEC61024-2指南B规定,在施工阶段,应对在竣工后无法进行检测的所有防雷装置关键部位进行检测;在验收阶段,应对防雷装置作最后的测量,并编制最终的测试文件。根据上述规定,并结合我国防雷与接地工程的实际,将施工检测方法定为随工检测和竣工检测两类。例如将隐蔽工程和高空作业的施工项目,进行随工检测;对接地电阻和其他参数测量等,进行竣工检测。7. 2.3防雷施工是按照防雷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的,对雷电防护作了周密的考虑和计算,哪怕有一个小部位施工质量不合格,都将会形成隐患,遭受严重损失.因此规定本条作为强制性条款,必须执行。凡是检验不合格项目,应提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直到满足验收要求为止。8维护与管理8. 1维护8.1.5防雷装置在整个使用期限内,应完全保持防雷装置的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使其符合本规范设计要求。防雷装置的部件,一般而言,完全暴露在空气中或深埋在土壤中,由于不同的自然污染或工业污染,诸如潮湿、温度及电解质移动程度、通风程度、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溶解的盐分等,防雷部件深受这些污染、天气损害、机械损害及雷击的损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金属部件将会很快出现腐蚀和锈蚀。金属部件的截面积不断减小,机械强度不断降低,部件易于失去防雷有效性。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当金属部件损伤、腐蚀的部位超过原截面积的三分之一时,应及时修复和更换。(本稿由刘寿先提供)2.M计算1)取高压电源埋地线缆L=500m,ds=250m埋地信号线缆L=500m,ds=250m查附表2:A;=Azel+Aze2=0.0125+0.1=0.1125(W)2)取高压电源埋地线缆L=100Om,ds=500m埋地信号线缆L=500m,ds=500m查附表2:Me=Azel+A2=0.05+0.5=0.55(km2)6

    注意事项

    本文(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