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公安局办案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采购需求.docx
-
资源ID:1859619
资源大小:15.9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XX市公安局办案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采购需求.docx
XX市公安局办案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采购需求一、项目概况面对执法办案活动不断涌现的海量数据和执法办案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形势、新问题,公安机关面临着执法信息获取不足、执法预警能力不强、线下实体管理脱节、服务民警和民众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公安办案和监督管理水平的重大短板。因此,近些年,国家和公安部分别在不同场合提出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同时,也着重强调了借助先进科技信息化手段解决执法管理问题的要求,特别是要利用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来对传统的应用平台、分析手段以及管理方式进行一次颠覆性的创新改造,更加贴近新时代的公安执法管理特征。按照公安部相关指导意见,各省市公安机关要分类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力争在三至五年时间内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任务。大部分地区已响应公安部工作要求,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任务列入考核,各地需紧跟上级工作任务要求,尽早完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的规范化建设,统一全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建设标准,法制总队牵头制订了XX省公安机关智能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办案区建设方案,本项目按照此标准进行建设。因此,XX市公安局通过本项目利用当前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统一平台、实体运作、流程优化、智能指引、智能预警、机器分析等手段,创新建设一体化运作的办案中心管理系统,减少因事务性工作消耗的警力,激发办案队伍活力,打破陈旧工作体制,改善工作方法与工作成效,形成新型警务能力,推动战斗力模式转变。二、项目建设目标2.1 智能办案区建设助力提质增效以执法规范化为牵引,聚焦服务公安深化改革,从实战、实用、实效角度出发,运用当下先进的人脸识别、视频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建设一套软硬件结合的执法办案区管理应用,实现办案场所的智能化提档升级,全面提升执法办案规范化、智能化水平,打造与XX市公安局法治公安高质量发展适应的全新标杆办案中心,实现执法流程安全规范、智慧赋能减负增效、执法监督即时全面、执法数据丰富应用等四方面明显提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助力实现执法“零违规”“零隐患”“零差错”“零事故”“零投诉"不断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切实增强XX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同时,积极推动辅助办案的科技手段建设,以“规范、安全、高效”为目的,推广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应用,实现采集即入库、入库即比对、比对即反馈;研发应用人脸识别、视频分析、人员定位、音视频合成等系统功能和技术手段,助力民警办案,提升办案效率。为我市打击违法犯罪工作、稳定社会治安秩序提供强大的信息化辅助力量。2.2 “四个一律”办案区规范化设计公安机关应当全面强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对办案区使用管理的“四个一律”要求,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故本系统的业务应用严格按照“四个一律”要求设计。(一)完善入区登记检查制度。严格实行进入人员登记制度,严格管理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人员。涉案人员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后,办案民警可依托办案自助终端,为其办理入区登记手续。被害人、证人、监护人、翻译等人员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也需在办案自助终端上履行登记手续。与执法办案无关的人员将无法获得入区授权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设置三合一登记区并配套人身安全检查、随身物品检查、标准信息登记的设备,实现涉案人员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后,一律先对其人身及其随身物品进行安全检查。(二)加强全区域全流程安全管理。在办案区域设置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监控设备和异常行为分析算法服务,并配套运维管理系统保障监控设备运行,确保涉案人员等候、休息时的不间断看管要求,实现对涉案人员活动情况及异常行为全方位、不间断、智能化记录和跟踪管控、实时提醒。(三)强化人员出区管理。办案区管理应用设计时严格规范出区操作流程,未按规范流程登记信息或操作的则无法正常后续业务办理。涉案人员依法正常出区的,办案民警需在办案区管理应用中进行出区登记,核对人员信息、出区事由及相关法律手续。经办案单位(各警种和派出所)负责人审批,因指认现场、起赃、就医、验伤等事由需要临时将涉案人员带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办案民警需根据具体事由在办案区管理应用中进行相关信息登记并核对人员信息。涉案人员再次入区时,需对其重新进行必要的人身安全检查并登记。(四)严格遵守办案流程规定。办案单位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依法开展讯问、询问等办案工作时,系统应用全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满足公安机关讯问犯罪涉案人员录音录像工作规定要求。(五)切实保障涉案人员合法权益。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系统围绕传唤、拘传、继续盘问以及刑事拘留、逮捕后送押犯罪涉案人员等法定时限要求设定对应的预警监督点及时预警,避免超时羁押情况出现。三、项目总体需求3.1业务需求1、业务流程涉案人员带入办案区按照入区登记、人身安全检查、随身物品登记保管、信息采集、候问、讯/询问、随身物品返还、离区管理的流程顺序完成办案活动。全程对涉案人员活动轨迹进行定位及进入功能区域进行鉴权管控,实现执法办案区业务流程管控。2、执法办案区管理(1)执法流程规范化管理通过建设办案中心管理系统,实现办案区执法管理规范化运作,符合公安部执法办案“四个一律”要求,全面提高办案区域的规范管理水平,充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执法办案,确保办案的可靠和高效。(2)入区出区严管控所有出入办案区的人员进行电子台账登记,平台对于每日出入人员进行统计分析,辅助决策和汇报。(3)执法办案流程标准化管理从入区登记,人身安全检查,随身物品保管,信息采集,候问、询/讯问管理,物品返还,最后出区登记,通过公安办案中心管理系统形成完整的办案流程,实现从信息、安全、物证资料到案件资料的全流程化管理。3、建立完善的安全措施(1)建立详细的检查流程当涉案人员进入办案区后,采用专业安检设备对涉案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人身安全检查,并对每一项检查进行登记留痕。(2)自动告警监督当发现涉案人员攀高、打架斗殴、人员倒地,或民警离岗、玩手机、在岗睡觉等违规行为时,系统会自动告警反馈,可对相关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导出,方便形成日志报表,辅助进行分析决策。4、加强智能信息化建设(1)采用信息化设备在入区登记时通过办案自助终端设备可自动识别涉案人员二代身份证上的信息,并将数据自动录入系统,也可以通过先进的人脸识别和人证核验功能,杜绝了无身份证、使用假身份证、冒用他人身份证件的情况,实现了办案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也极大提高办案效率。(2)建立信息化办案平台通过人脸采集比对及资源对接,自动提供涉案人员身份信息、前科信息供执法办案使用。针对涉案人员相关电子台账、音视频轨迹、笔录信息自动形成完整的“一人一档”,并提供灵活的下载、刻录功能。(3)涉案人员活动全程跟踪系统根据办案区情况预先规划好相应定位区域并关联高清摄像头,当涉案人员进入办案区,会通过人脸识别终端联动相应的摄像头。涉案人员在办案区内的视频轨迹会全程自动记录,在办案过程中,民警可以通过平台系统,直接调取、回放历史录像。(4)建立电子证据集中存储为确保办案区中产生的证据视频、证据采集过程视频、和文书材料等电子证据材料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保管和存储要求,采用集中存储的方式存储电子证据材料数据。在相关数据生成后,及时上传至专用的电子证据一体机,保证视频数据在保存要求范围内不被覆盖丢失,真正做到证据和资料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追溯性及安全性。3.2功能性需求需要对涉案人员从进入办案区,到离开办案区过程中所有环节进行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要素化管理。1、规范办案业务办案区需要实现规范化运作,必须符合公安部执法办案“四个一律”要求。针对非登记入区、人身安全检查不及时或不检查的情况,需要通过人脸抓拍、业务管控,提供信息预警。对标准信息采集,通过对接相关信息资源系统,提供管控方案和预警信息。对随身物品存取、候问管理、讯/询问管理、出区审核、整个过程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2、加强执法安全掌握涉案人员所处各个办案环节以及人员实时位置并提供流程管控。对人身安全检查的异常情况及涉案人员在办案场所的异常行为应当进行及时预警。采用一体化硬件替代原来零散杂乱的办公设备,解决弱电线路外露等问题,采用人脸识别、人员定位、视频分析等智能化手段,解决管控需求。3、提¾办案效率针对涉案人员身份信息、随身物品、背景信息,提供数据自动录入、自动复用功能。针对涉案人员在办案场所的活动情况,通过定位设备,实现办案区内全程定位,自动获取人员整个活动轨迹及相关音视频文件。针对涉案人员相关台账、音视频轨迹、背景信息自动形成完整的档案“一人一档”,并提供灵活的下载、刻录功能。4、智能技术应用通过人脸识别、背景核查、人员定位、视频分析等智能化技术,实现在执法办案场所高效、规范的办理相关业务。通过人脸采集比对及数据资源对接,自动获取涉案人员身份信息、前科信息、背景信息供办案业务使用。5、集成讯/询问设备对办案讯/询问业务、全程音视频记录相关要求,应当提供便捷的讯/询问同步录音录像刻录服务。讯(询)问室作为办案区核心功能室,是案件证据提供的重要场所,应当提供安全的一体化讯/询问设备,解决讯/询问室线路安全隐患,一体化解决笔录制作、示证、告知书宣读、特写视频、电子签名指纹捺印等需求,提供耐用或者更换便捷的刻录设备。3.3非功能性需求1、设备管理对办案区主要的设备进行统一配置,方便各功能室设备的管理和应用,提高系统使用的便利性和可用性。2、存储容量需求执法办案场所按照24小时监控录像,并根据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规定保存12个月计算存储容量。3、关键指标需求系统设计的运行能力满足以下指标:最大支持同时在线人数三2000;最大支持并发数三200;有效工作时间N99.9%;服务接口最大支持访问量:NlOO万次/天;服务接口最大支持并发数:250个/S;系统响应时间:单条件精确查询W200ms返回结果;单条件模型查询W500ms返回结果;多条件精确查询WlS返回结果;多条件模糊查询W3s返回结果。3.4安全需求1、安全管理根据系统设置的安全规则或者安全策略,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不同人员的职务和权责统一分配用户的角色和功能权限,用户根据权限设置访问自己被授权的资源,保障系统的信息安全不留漏洞。2、系统常规安全需求系统在建设之初,就需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对通信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等可靠性进行完善的规划,除了在系统搭载环境的选取上考虑可靠性外,还对相关的组件进行冗余或备份考虑。同时要注重应用安全设计,系统必须充分考虑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为应用支撑环境和使用环境提供更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安全保护要易于集成、扩展、维护和管理,并对系统产生较低的效能影响。要求在业务使用时要达到一定的安全性,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访问控制、边界完整性检查、入侵防范、安全审计、漏洞扫描等网络安全防御与备份手段,保障网络的通讯和信息传递完整、可靠、准确。3、系统常规运行需求系统应支持7X24小时的连续运行,年平均故障时间:1天,平均故障修复时间:30分钟。4、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估需求需通过对业务信息和系统服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客体的确定,及对侵害客体的侵害程度的评估,对标安全等级保护标准对应的安全级别保护内容,从而评估出智能执法办案管理系统所需达到的安全等级保护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