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三课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859849
资源大小:15.1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三课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教学设计.docx
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第十三课第一框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一、课程标准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道德修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国情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二、课时教材分析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以“人生”为主题,围绕“我所追求的美好人生”展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框主要阐述了为什么要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学生要准确理解人生价值,首先要把握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学生要重点把握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也是创造人生价值的途径。人生价值通过对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来衡量。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积极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体悟人生的美好,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三、学情分析从学生情况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初中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一般性的问题和困难能保持良好心态;多数学生已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到劳动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还未能深刻体会到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对怎样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系统的思考,可能存在只关注自我需求的误区;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劳动的作用(2)教学难点: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五、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修养:通过了解劳动者故事,懂得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理解劳动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2)健全人格:通过问题探究,明确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懂得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促进自己全面发展。(3)责任意识:通过向劳动者学习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播放视频: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2024年4月28日,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齐聚一堂,接受表彰。每一个平凡日子的背后,离不开这些劳动者的坚守;万家灯火的温暖,离不开这些劳动者的托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这些劳动者的汗水。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这些劳动者一起学习“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设计意图:通过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知识讲授做了铺垫。(二)新课讲授子议题一:尊重劳动者品悟人生价值议学情境一:看提示猜职业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一一医生春种秋收、日出而作一一农民春风化雨、桃李天下一一教师维护治安、惩奸除恶一一警察议学任务:L说说以上职业有什么共性?他们的劳动能为社会带来什么价值?2.思考什么是人生价值?议学小结: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提示猜出相应职业,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劳动者都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目标的含义。子议题二:学习劳动者探究人生价值议学情境二:1088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2024年4月28日,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齐聚一堂,接受表彰。其中有255个集体和1088名个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1034个集体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二)“居然上了央视新闻联播,既激动又高兴,流着眼泪回家了”4月28日,泉州外卖小哥洪成木激动地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当天,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来自南安霞美镇温山村的洪成木不仅是一名外卖小哥,还是兼职寻人的爱心人士。”作为一名最基层最普通的打工人,能走进人民大会堂,是我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他说,这真是一个好时代,每个职业的劳动者都有出彩的平台,当外卖小哥同样可以做出一番成绩。议学任务:1.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中华全国总工会为什么号召大家学习劳模精神?2.思考以洪成木为代表的劳动者从事的劳动有什么意义?(个人、社会、国家)议学追问:中国从“追赶”到“并跑”到“领跑”出示中国近年来取得的各项成就,让学生思考中国的每个高光时刻是如何从梦想变为现实的?议学小结:劳动的作用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都要靠劳动来实现。设计意图:运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案例让学生探讨劳动的作用,并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会再上升到国家角度思考,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子议题三:追随劳动者创造人生价值议学情境三:“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一)黄山之巅,迎客松畔。“中国好人”李培生和胡晓春每天都在忙碌着。李培生要在悬崖峭壁上捡垃圾和游客掉下的物品。20多年来,李培生累计放绳高度达1800千米,相当于200次登顶珠穆朗玛峰。胡晓春负责迎客松守护工作,10多年来,他写下80多本、累计超过140万字的迎客松日记,二人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Lt议学任务:阅读探究与分享,说说李培生、胡晓春的事迹中,哪些细节打动你?议学提示:他们通过日复一日的坚守,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二)出示关于李培生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没想到捡垃圾还能评为“中国好人”,我认为应该从事高科技领域的人,他们才应获得表彰,他们创造的人生价值更大些。第二种观点:我觉得像李培生这样普通的劳动者,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付出,坚守和奉献,无怨无悔,他创造的人生价值同样大。议学任务:1.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2.思考一个人的价值应该如何衡量?议学小结: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一般来说,一个人通过劳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三)从课件展示的图片中任选一个职业,说说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为社会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小结: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教师寄语: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情境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劣勃成尤Q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含义: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灸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人G人生价值Y产生:通过劳动创造树fI.、衡量尺度: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也;*血A.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ISi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劳动换来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都要靠劳动来实现。(四)课后实践:采访并体验劳动者的一天。全班分成四个调研小队,采访校园内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按照采访记录做好详细记录,并在班级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榜样意识,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培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七、板书设计点劳劭中创造人士饰值一-人士价值金、衡量标覆一劳劭的*八、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讲述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选取的素材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能够引起学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堂氛围很好。在人生价值的引导塑造上,需要多一些材料进行补充,帮助学生理解,下次课堂会注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