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申论模拟12.docx
吉林申论模拟12申论资1 .一家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国家相关部委也下了很大力气进行整治,但根本问题为何一直未能解决,需要我们反思。事实上,强调加强监督、检验虽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但不能“治本”。要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解决中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化一一在落后的分散经营方式下,农民不能致富,质量也就无从保证。重庆市工商局经检执法一处处长唐川介绍,2011年2月28日,一市民向市工商局投诉,称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重庆九龙广场店熟食品柜台,将过期的“樟茶板鸭”进行油炸加工后再销售。同时,该市民还安排亲友于当日8时购买了再加工后的板鸭作为证据。接到投诉后,市工商局立即派执法人员前往调查。在现场,执法人员在熟食品加工区内发现,该超市熟食品部女员工黄洪兰正在加工“樟茶板鸭”o细心的执法人员在该加工区内的垃圾箱旁,看到了“樟茶板鸭”使用的纸质包装箱。该包装箱上标注的出厂日期是:2011年1月26日。保质期是:未开袋,10天;开袋后,24小时。“正在加工的那些板鸭,是不是取自于该包装箱?”在执法人员的盘问下,女员工黄洪兰承认正在加工的“樟茶板鸭”就是从该包装箱中取的。2010年7月,三聚家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氟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o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2 .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成风”、三聚氟胺“魅影再现”“镉大米”引发担忧、“漂白蘑菇”问题重重2010年以来,诸多“饮食难安”的事件扯动着百姓的神经。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坦承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同时提出2011年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o发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不良事件屡屡发生,网民面对吃什么的问题时经常表示“鸭梨"(压力)大。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牵动着网民的心,也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他们呼吁在新的一年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保障食品安全的“硬杠杠”,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执法监管,让百姓吃得放心。近来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敲响食品安全监管警钟。一些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在9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表示,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暴露的问题集中在微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而中国食品安全隐患主要是人为污染和“添加泛滥”,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刘佩智表示,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是其中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是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落后,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源头分散,政府监管难。中国食品生产加工单位44.8万家,其中80%为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食品经营主体约323万家,有证餐饮单位约210万家,无证照的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更是难以计数。农业生产更为分散,种植养殖环节还主要依靠2亿多农民散户生产,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小、散、乱的特点突出。刘佩智说,三聚氟胺事件是中国食品产业落后生产发展方式的客观反映。事件发生时,全国有乳制品生产企业1500多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40多家、奶站20393个,奶牛规模化养殖率仅19.8%。企业缺乏规模直接导致恶性竞争,忽视奶源基地建设,促发奶源大战,给部分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指出,三聚氟胺事件不仅损害公众健康,而且影响中国整个乳品行业及食品的声誉,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国外品牌。据统计,三鹿事件后的2009年,中国乳制品进口由12.06万吨猛增到59.7万吨,同比增长70.1%;高端婴幼儿进口奶粉所占份额接近90%。现在市场上,国产品牌婴幼儿奶粉几乎无人问津,而国外品牌价格普通百姓难以企及。他建议,要强化源头管控,奠定安全基础。要逐项落实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农田到餐桌”各环节食品安全实施严格管控。3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整个食品安全的基础。2011年6月15日,新闻采访团走进农委系统,感受农产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工作风貌。作为农产品生产的管理部门,全省农业系统以实施农业标准化为载体,强化完善全程监测体系,对农产品生产进行全程监管。他们采取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等有力措施,全面加强监管机构、质检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执法监督,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镜头一6月15日9点,长春市朝阳区乐山千顷蔬菜基地。省农委正在此开展“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省农委和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对该蔬菜基地所生产的蔬菜与水果质量及施肥、喷洒药物等情况,都很满意。此时的温室大棚里的柿子,已果实累累。亮点“别看这里的大棚不起眼,但这些大棚生产出的蔬菜却为丰富百姓餐桌起到了保障作用。”省农委副巡视员郭俊英说,该蔬菜基地的每个蔬菜大棚都张贴了一张“明白纸”和一本长春市蔬菜生产记录手册,标明了农民所种植的农作物的管理要点。由于该基地属于无公害蔬菜基地,因此,农民对蔬菜的播种时间、施有机肥及喷洒低浓度杀虫剂时间与次数都进行了记录。一位农民说,这里生产的蔬菜都有标准化的统一生产模式,以确保质量安全;该基地实行集中建设、管理与销售,种子、肥料集体采购,特别是生产的蔬菜、水果,只施鸡粪、牛粪、鹿粪等生物有机肥。镜头二6月15日11点,长春市农博园。连片的各类植物种植小区和比肩耸立的现代化温室映入记者眼帘,目前,农博园内的茄子、豆角、辣椒等农作物已开花、结果。亮点农博园建设了几十栋“四位一体”温室大棚。这种温室将沼气池、厕所、猪舍、蔬菜生产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种植业、养殖业、沼气工程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型生态系统。人畜粪便进入地下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后,生成沼液、沼肥。同时,沼液、沼肥又为蔬菜生产提供高效有机肥。这些亮点都是有来由的:近几年,全省农业系统制定了种植业产品、投入品、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3个专项整治方案和总体整治方案,净化了农资市场,杜绝了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销售。在全省范围内建立r例行监测制度,对全省9个市(州)、60个县(市、区)的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所生产和销售的蔬菜、水果开展了监测。对每次监测结果都统一进行排名,对症下药、督促整改。在农药整治方面,两年来,全省出动执法人员2.37万余人(次),检查农药经营单位3万余个(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55起。据长春市农委副主任宋荫卓介绍,今年以来,他们对两家大型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进行了重点监测,抽取了4863个样品。经检测,未发现有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方面,截至2010年末,全省先后建设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1个。目前,全省绿色食品基地达850个,有机食品基地达30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2297个。创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9个,建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9个,位居全国前列。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整治方面,全省农业系统出动1276人(次),检查423个场所,抽取产品数量353个。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方面,去年全省投资L27亿元,完善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综合中心、9个市(州)和30个县级的质检站。郭俊英表示,从检测结果来看,今年上半年蔬菜合格率达98.9%,水果达99.3%,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在提升。随着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所取得的效益也越来越好。目前,省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总量达3455个,累计环境监测面积达4200万亩,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十二五”期问,全省农业系统将进一步推进标准化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认证体系、风险应急体系等5个体系的建设。4 .湖北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称,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在百姓眼里,“地沟油”和“汽水油”就是同一种物质两个名称。而在业内,两者其实是不同的。郑州一位“地沟油”经营者近日向记者抖露了相关区别以及“汽水油”进入餐桌的过程。2010年3月17日,媒体报道了何东平教授关于“地沟油”的言论,河南商报随即对这一报道跟进,之后不少读者打电话,举报身边的“地沟油”生产窝点。在众多举报者中,一位举报人的身份最为特殊,他就是一位“地沟油”经营者。“现在很多报道,把地沟油'和Y甘水油'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该位举报人声称。举报人称,通常称的“地沟油”,就是从饭店的下水道中捞出的。这种油,不仅有植物油、动物油,甚至还有机油、柴油和粪便等。“从地沟里捞出的油,气味很重,熬制后成膏状,容易凝固。”知情人称。此外,饭店的清洗餐具用的洗衣粉、洗洁精等,也会一并进入地沟。这些化学物质,容易与油脂发生反应,生成别的物质。所以,“地沟油”进入食用市场,基本上没有可能。而“汽水油”,就是从饭店吃剩下的剩饭、剩菜中提炼出来的,或者是炸东西剩下的“老油"一般不会混有柴油和机油。知情人称,尽管“甘水油”的成分复杂,但都是可以食用的植物油和动物油,即使被食用,食用者也不会立刻出问题。这位知情人称,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些大型快餐企业,炸东西使用过的“老油”,不经过净化,就会直接流入食用市场。这些化学物质,容易与油脂发生反应,生成别的物质。所以,“地沟油”进入食用市场,基本上没有可能。而“汽水油”,就是从饭店吃剩下的剩饭、剩菜中提炼出来的,或者是炸东西剩下的“老油”,一般不会混有柴油和机油。知情人称,尽管“甘水油”的成分复杂,但都是可以食用的植物油和动物油,即使被食用,食用者也不会立刻出问题。这位知情人称,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些大型快餐企业,炸东西使用过的“老油”,不经过净化,就会直接流入食用市场。知情人介绍,“汽水油”生产出来后,一般不会直接上餐桌,而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汽水油”上餐桌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搜集汽水,进行初步加工,炼出粗糙的“汽水油”。初炼的“汽水油”,油脂粗糙,还残留有案味和作料的味道,一般不能直接食用。也有个别“汽水油”搜集者,将粗炼出的“汽水油”卖给炸小食品的。“甘水油”搜集起来以后,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有收油的上门收购。收油的就是中间商,他们将散户积累的“汽水油”集中起来后,送到炼油企业。“沿水油”进入炼油企业后,要经过多个加工步骤。如除渣、除色、除臭、分体。除渣,就是将“汽水油”里残留的水分等杂质分离出来。除色,就是除掉汽水油中的其他颜色,让它看着更清亮、透明,像新鲜油一样。由于“汽水油”总带着一股异味,所以上市前必须对其除味。经过上面的一系列处理后,就要进行分体了。“汽水油”中不仅有植物油,也有动物油。温度高的时候,动物油不容易凝固,但温度一降低,动物油就会凝固析出。“汽水油”经过分离后,就进入市场。一般情况下,炼油企业面对的是大批发商,大批发商购回后,再进行分售,最终从分售商手里进入消费环节。知情人称,这是“汽水油”进入市场的一般路径,很多企业,经营的规模比较大,经历的环节更多。每增加一个环节,就增加了一层隐蔽性。知情人称,汽水油除流向餐桌外,也有部分流人饲料行业、化工行业。“所以,一般情况下,Y甘水油'做啥用,完全取决于油脂加工企业。”知情人说。知情人认为,“甘水油”上餐桌的五个环节中,大的收油户、炼油企业和大的卖油企业,他们肯定知道“甘水油”干啥用了,用了多少,能不能吃等。但对油品构成最清楚的,肯定是炼油企业。有时,油企也不是完全使用“汽水油"而是在正常的油里,参入部分“汽水油”。“这种油,经过机器处理后,可以让油的指标达到或接近食用油标准,查处难度比较大。”知情人称,这种情况,在油企中运用的比较多。知情人称,“汽水油”流入饲料行业时,价格肯定要比流入食用油市场价格低。“也正是这个原因,做饲料的在收购泊水油'方面,根本没啥竞争优势。”知情人称,除非是在冬天,由于“汽水油”容易在低温下析出动物油。“追求利润,成了一些炼油企业的唯一目标,一旦温度回升,适合加工'汽水油',这些油企就会活跃起来。”知情人称,根据他的经验判断,每年的夏季,是“沿水油”需要的旺季,也是“汽水油”价格抬高的时机。目前,一吨“汽水油”的价格,也就是4000元左右,高峰时候,、一吨“汽水油”的价格可以达到七八千元。如果将“汽水油”做成色拉油,一吨油要增加2000元。据知情人介绍,在“汽水油”进入食用油的食物链上,各个环节分的利润是不一样的。搜集汽水的。一吨也就卖3000元,收油的,一吨卖4000元,加工成色拉油后,油企按6000多元一吨的价格销售,然后是大销售商、分销商。知情人介绍,这些环节中,应该是收油的和分销商的利润最高,其他环节,每吨也就是三四百元利润,或者更低一些。由于“汽水油”来源于饭店吃剩下的饭菜或炸东西用的老油,搜集汽水的,捞出其中的油后,会剩下不少剩饭、剩菜。如何处理这些剩饭、剩菜?目前,郑州的处理方式是用它来喂猪。知情人称,在郑州,饭店废弃油脂市场分两块,一块是“汽水油”,一块是“地沟油”。一般收“地沟油”的,不会收“汽水油”。“一桶汽水,只能提炼出十来斤Y甘水油',剩下的东西没法用。”知情人称,如果不是养猪的,没人愿意这么干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汽水油'和汽水猪就是同胞兄弟。”知情人称,“汽水猪”也是被禁止饲养的。沿水中常常混有污水、洗涤剂和其他各种杂质。而这些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铅、汞等元素,用含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汽水长期喂猪,这些物质会大量残留在猪体内,人吃了这种猪肉,也会导致重金属中毒。用汽水喂大的猪,不用吃饲料,这让养猪成本降低不少。正因为这样,虽然“汽水猪”被屡次禁止,但现在依然很有市场。知情人称,目前这段时间,不是“汽水油”加工成食用油的季节。因为,”甘水油”里含有大量的动物油脂,温度太低,动物油脂容易析出。正因为“汽水油”制成的油里,动物油容易析出,这也给老百姓辨别油脂提供了依据。知情人说,如果市民担心购买的食用油有问题,可以把食用油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将温度调到5摄氏度左右。“如果温度在5摄氏度的条件下,食用油就出现凝结或者油中出现絮状物,油的品质就值得怀疑了。”知情人称,这种识别方法,可用于菜子油、豆油、色拉油等,不适用花生油。“以前介绍的辨别方法,其实老百姓用肉眼是很难识别的。”知情人称,这种方法,相对来说要容易很多,但辨认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油的酸价(衡量食用油品质的一个指标)。”知情人介绍,一般情况下,一级食用油的酸价,都要求在05以内,超过这个酸价,再使用都要谨慎了。“一般用汽水油'生产出的食用油,酸价都在1以上。”知情人称,就从这一点,用这种方法,可以确定油的品质了。市民对购买的食用油产生怀疑,通过简单定性后,可向相关部门举报,由相关部门对油品化验、检查。5 .英文中国日报3月22日报道:近日,一篇有关地沟油的消息引来了全国关注,一时间,各大媒体都纷纷寻找到这篇文章的当事人,武汉工业学院的何东平老师,由此,他和他领导的“城市餐厨垃圾的加工与应用”研究小组也因这一“揭秘”而在六年后浮出水面。“每年,中国有300万吨地沟油从私人黑作坊流向市民餐桌,而这些油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黄曲霉素,甚至比砒霜还要毒。”目前,一则源自武汉的“地沟油调查”由中国青年报刊发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同一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迅速采取行动,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环节。如发现餐饮服务单位的食用油脂来源不明,或采购和使用“地沟油”,将严厉查处。麻木和懈怠是很多监管者的常态,即使他们在一场雷霆风暴中精神抖擞起来,其警觉状态也通常保持不了多久。更何况,地沟油的检测本身就存在技术上的难题,用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的话说,其难度甚至堪比“哥德巴赫猜想”。因为经过反复的过滤和提纯之后,地沟油的外观和气味都跟好油没什么分别,而且不同的地沟油成分不同,没有一种试纸就能“通吃”所有地沟油,地沟油的识别只能依靠试纸加经验的综合判断法。在鉴定技术远未完善的前提下,期望监管者凭借高超的眼力和始终如一的盯防来杜绝地沟油的侵袭,并不是一件保险系数很高的事情。所以,如果按照这种思路,何东平教授说的“中国要彻底禁绝地沟油,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并不是一个太过悲观的结论。既然封堵的思路不灵,不妨换另外一个思路:疏通。地沟油并不是生而有罪,它进入肠胃自然是有害物,但用作燃料就能造福人类。有资料表明,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很环保,价格也不比一般的汽油高,而且燃烧充分,排放的有害气体少,可以大大降低对空气的污染。目前,各地已经建了一些以地沟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厂,但由于不法商贩以高价争抢地沟油,这些厂家普遍原料不足。也就是说,地沟油具备变废为宝的可能性,关键是要想办法让它流入正道。根据调查,巨额利润是导致地沟油交易“野火烧不尽”的重要原因。就餐馆而言,如把餐厨垃圾交给环卫部门处理,还需缴纳一定的费用,但卖给私人,每年反而有少到上千多达上万的效益。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在武昌水果湖附近的一家餐馆,老板称每天至少有50桌左右的客人,餐厨垃圾大概有两大桶,然后由环卫工人每日统一运送处理。随后记者致电武汉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称环卫工人从未运送过这家餐馆的餐厨垃圾。这类不愿主动“上交”餐厨垃圾的餐馆,似乎并不在少数。作为业内人士,以餐厨废油为原料提取生物柴油的企业武汉艾瑞生物柴油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炜就曾表示:“不少餐饮店的餐厨废油的收购权都已经承包给专人,收购方和餐饮企业间建立比较稳定的购销关系,外人不得插足。”据报道,某大型酒店,一年仅卖餐厨垃圾,就能赚200万元。同时据何东平测算:每1万人每天可产生1吨食品垃圾,经过提炼可产出130公斤地沟油,售价仅为普通食用油的一半。综合统计结果显示,国内地沟油一年的总利润达到15亿20亿元。对于餐厨垃圾加工方而言,餐厨废油每吨成本大约100O元,每吨废油能够提取0.8吨食用油,加工环节的成本仅300多元,而现在市场食用油的价格每吨超过6000元,按市价打对折售出,一吨的利润接近2000元,利润率接近百分之两百。暴利的驱使,地沟油交易火爆便不难理解。地沟油加工目前已经是一个“产业”,不少餐馆的餐厨废油已经有专人收购,收购方和餐馆之间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外人不得插足。地沟油生产者固然一本万利,而提供废油的酒楼餐馆也平添了进项。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国家明确指定地沟油的去向,也难保不会有人暗渡陈仓。因而,有关部门应该一边打击让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行为,一边为燃料加工企业和餐馆酒楼牵线搭桥,让他们结成新的购销组合,既能各自得到好处,又有益于社会和公众,岂不是一石多鸟?当然,堵和疏的办法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一方面要加紧完善地沟油的检测办法、散装食用油标识办法、餐厨垃圾中地沟油的管理办法,让企图返回饭桌的地沟油无所遁形;另一方面要完善燃料加工企业和餐馆酒楼合作的技术细节,并由执法部门监督地沟油流向该去的地方。如此这般的话,中国人的餐桌远离地沟油,也许不需要等上10年的时间。6 .2010年12月初,武汉市农检中心对市场销售的更豆进行多次监测,均发现含有禁用农药水胺硫磷,经追溯超标样本均来自凌水县英洲镇和三亚市崖城镇。农业部已经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随着昨天农业部向全国下发紧急通知,毒史豆事件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武汉、广州、深圳、杭州等地也先后查出了毒或豆。来自武汉市农检中心的检测结果,今年1月以来,他们对集贸市场销售的海南产史豆进行了多次检测,均发现含有高毒农药一一水胺硫磷。水胺硫磷主要以乳油兑水喷雾,用于水稻、棉花、未结果果树、林木、牧草等作物,防治叶蜻、鳞翅目和同翅目害虫,以及稻瘦蚊、稻象甲、牧草蝗虫等。因毒性高,不可用于蔬菜、已结果实的果树、近期将采收的茶树、烟草、中草药等作物。作为高毒性农药,水胺硫磷能通过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中毒,禁止用于蔬菜、水果上。为此,武汉市农业局规定,从2月7日起,三个月内暂时禁止任何地区生产的就豆流人武汉市场。截止目前,武汉共销毁有毒史豆3.6吨,阻止近25吨海南史豆进入武汉市场。7 .2010年2月25日下午,根据江门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来自海南的1个节瓜样品和1个或豆样品被检出含有禁用农药水胺硫磷。含有水胺硫磷的11吨节瓜已经全部流入市场,部分被销往珠海斗门与中山小榄镇;含有水胺硫磷的或豆共有240公斤,已经全部流入江门市场。江门市农业局副局长林立业表示,水胺硫磷是农业部禁止在蔬菜中使用的,也是近日在武汉检出的禁用农药,只要检测出一点就说明该蔬菜存在安全问题。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袁泰斗说:“这些农药已经在生长的过程中渗透到果肉里面了,通过一般的清洗是无法清除的。”检测结果出炉后,江门市农业局当即决定在江海区与蓬江区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的节瓜与吏豆产品,包括各大农贸市场及超市。江门市白沙江南蔬菜禽畜批发市场立刻封存了同样来自海南澄迈的2.5吨史豆。同时,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连夜进驻白沙江南蔬菜禽畜批发市场进行检测。海南产蔬菜不仅通过批发市场销售,有一部分还通过散户零星进行销售,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将在今晨派出工作组对各个路口的蔬菜运输车进行抽检。目前,检测出含有禁用农药的11吨节瓜与240公斤吏豆已经全部流入市场,江门市农业局副局长林立业提醒市民暂时不要购买节瓜与史豆两种蔬菜,因为现在这个季节,几乎所有的吏豆与节瓜都来自海南。市农业局也将会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及时发布检测结果,市民可留意媒体消息。8 .海南豆角、节瓜在多个地方被检出“染毒”之后,其他的海南蔬果也受到牵连。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昨日到市场买香蕉,档主很卖力地推销他的香蕉:“很甜很香。”正当旁边几个顾客想掏钱购买的时候,突然有一顾客问道:这香蕉是哪里来的?而当档主回答是来自海南后,几个顾客都扭头走人了。市民王瑾也告诉记者,最近买菜多了一份“心机”,都会看产地是哪里的。昨日购买节瓜时,专门看了产地,看到是湛江的才决定购买。她说:“目前蔬菜都很少见有合格证的,问档主要,他们都说蔬菜是没有的,只有猪肉才有。希望肉菜市场能够规范蔬菜的合格证。”东川新街市一档主告诉记者,这几天都进湛江的节瓜,“怕海南的蔬菜有问题,为保险起见,还是不选海南的好。”海南“毒豆角”问题引起政协委员的极大关注,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出食品安全体系三大漏洞。漏洞一:食品安全问题难溯源迄今为止,海南一些农民还能“私下”买到禁用的剧毒农药,而且剧毒农药的源头仍未找到,“这只能说明监管缺失。”温思美说。我国在奥运会期间曾建立了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用电子菜谱点菜时,就可以看到所选的食物从食品原料、配送中心到生产加工企业,所有信息都显示得一清二楚。奥运会结束后,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曾在全国各地推广,但显然该体系并没有得到认真执行。漏洞二:“问题”食品销毁无补偿“最近查出的一部分含有三聚氧胺的奶粉没有销毁,最近又重新流人市场,这说明缺乏一种激励机制。”温思美说,“一个中间商买到了100吨'毒奶粉',如果要全部销毁而且拿不到任何补偿,他肯定没有动力去主动销毁,而是会想办法卖出去。,如何补偿是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只有建立起这种激励制度,不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农民、中间商、零售商都有动力拒绝有毒食品进一步扩散,否则,各方都遮遮掩掩,只能让有毒食品扩散越来越严重。漏洞三:产地专业批发市场缺失温思美建议在国内每个主要的农产品产地,都要建立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从该产地范围内收购农产品,全国的经销商都要在该市场拿货。产地批发市场在进货时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卖货给批发商时再监测一次,就能确保食品安全。政协委员建议设立激励机制杜绝问题食品扩散,销毁问题食品给补偿,才不会有人蓄意隐瞒。9 .海南毒吏豆事件给消费者造成的阴影未散,广西南宁又惊现有毒蔬菜!2010年3月29日晚间,广西南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广西南宁农业局检测发现两批共10吨残留高毒农药的外地蔬菜,这些“问题蔬菜”流入了南宁及防城港等地。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3月30日致电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商务厅,以及南宁市农业局、商务局等多个部门,当地官员均称,“不允许透露蔬菜产地”。据广西南宁市政府披露,3月28日晚间,南宁农业局派驻南宁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督员在例行检测中,检测出两批次近十吨农药残留超标的外地蔬菜。其中大白菜8500公斤,上海青1110公斤。经查,“问题蔬菜”其中的4451.5公斤被防城港等地蔬菜贩商运走,剩下的蔬菜流入了南宁市场。南宁市相关部门建议,机构、市民三天内不要采购、食用大白菜及上海青。截至3月30日,南宁已经查扣并销毁了3540公斤“毒蔬菜”,对于剩下流入市场的1618.5公斤,各部门正在积极追查。南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进行的定量分析报告显示,上述两批次“问题蔬菜”甲基对硫磷达0.95mgkg,三氟氯氟菊酯为0.24mkg,氯氟菊酯为L89m/kg等。公开资料显示,甲基对硫磷属高毒农药,而氯氟菊酯有致癌性、致畸形、诱变性。3月30日,针对近来个别地区出现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高毒农药禁而不绝的现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要求各级工商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查处经营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尽管发现的残留农药的蔬菜大部分已经销毁,但这些残留农药蔬菜的产地问题依旧是雾里看花。“怕公众产生恐慌,市政府目前不允许我们公布蔬菜产地,具体情况请咨询市政府宣传部门。”南宁市农业局蔬菜科科长周冠群3月30日晚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南宁商务局相关官员也分别表示,不知情具体蔬菜来源或不方便公开此信息。10 .2010年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召开,河南将在全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检测体系,确保今年年底完成国家提出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目标。河南省在2010年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建立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同时,还加强了能力建设,保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充分发挥技术核心作用,严把监测质量关,确保数据准确,反映情况真实,做好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另外,要求各地还要加强信息收集,做好食品安全风险信息通报工作,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信息报告和主动监测系统,加快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强化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畅通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收集、整合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做到早发现、早调查、早预警、早处理。三、作答要求第1题: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10分)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公定材料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赚钱,不惜制假售劣,加工地沟油;某些菜农违规使用高毒农药和明令禁止对蔬菜使用的农药,又把毒蔬菜卖到市场上。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与指导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完善监管制度,确保食品安全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答案解析:第2题、如何解决“地沟油”的问题,请给出切合实际的对策。(30分)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一)实行信息化全程监控。加快制度建设,对“地沟油”实行全程监管,特别是收运环节,确保日产日收、日收日处,实行信息化监控,跟踪监督流向,在源头上把好关。(2)对缴纳“地沟油”企业予以补贴。对区域内的餐饮小企业缴纳“地沟油”进行补贴,提高了小企业上缴“地沟油”的积极性。让企业在守法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正当的利益。(3)加强对食用油的监测。加快监管技术创新,积极组织专家研究检测鉴别方法的技术创新,在检测方面实现突破。(4)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明知是地沟油,仍然继续使用的餐饮企业,一经发现即进行严厉处罚,可进行高额罚款或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答案解析:第3题、为什么“有毒”蔬菜在市场上屡次出现,你认为原因有哪些?250字左右。(20分)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农药的销售制度混乱,农民可以轻意买到高毒农药。(2)部分农民对于农药的使用知识不了解,导致误用。部分农民了解相关知识,但为了利益考虑,仍然违规使用农药。(3)当地农业部门对于菜农的引导不足导致农药的违规使用,监管不严导致有毒蔬菜流入市场。(4)食品监控部门缺乏对蔬菜的检测条件,检测力度不足,在主观上也不重视,忽视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5)发现问题后,有关部门处罚力度不够,有时还对当地菜农存在包庇行为,无法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答案解析:第4题、结合给定材料,谈一谈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国民吃上安全的食品。(40分)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在1200字以上。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食品安全,任重道远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要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重视对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督,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的积极参与,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努力为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宣传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食品消费知识,宣传无公害食品,倡导绿色、健康消费,切实加强正面宣传和消费引导,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震慑违法分子,教育广大群众,扩大整治成效,树立执法权威。第二,进一步落实食品质量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明确整治重点、落实区域责任、严格督查考核三方面入手,实施质量保证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市食品安全工作协调委员会要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管理责任书,相关职能部门还要与生产厂家、市场主办者、经营户签订质量保证责任书,要求经营户严格遵守食品经营有关法律、法规,做到货真价实,不出售假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创新督查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对因食品质量问题产生不良后果或工作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将严厉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三,加大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宣传工作的投入。强化对技术和执法人员的培训。配齐、配全、配优必备的监测、检验设备;提供必要的抽检经费。加强食品质量监测,要建立以市场主办单位自检为基础、消费者复检为补充、执法部门抽检为保障的“三方互动”的监测体系,拓宽抽检领域,扩大监测覆盖面,及时通报公布结果。第四,严格把控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及食品质量入市关,推进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严格对食品经营主体的登记审批,在对新申请从事食品经营的,除了加强其前置审批外,还应该对申请人的经营场地、经营规模、个人的诚信程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管理,督促其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度,从生产和流通环节把好食品质量关和入市关。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日常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尤其是对食品安全赋予重要职责的职能部门,要成立快速反应的应急执法分队,制定突发事件值班制度,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第五,加大执法力度,从重从严查处食品大要案件。要切实加强对食品大要案件的排查和督办,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理一批大要案件。要建立案件查处协作制度,对涉及辖区范围以外的案件及线索,及时通报给相关的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尤其要查清其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坚决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扩散。要继续开展与名优食品生产企业联手打假活动,不断完善联手打假工作机制。要建立相关执法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案件移送机制,凡触犯刑律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第六,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示制度,在市政府指定的网站上,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专栏,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第七,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机制。要专门设立食品检查台账,对守信企业和失信企业建立档案,并及时录入信用信息监管情况,失信企业将列入“黑名单”o同时在各市场、超市设立公示牌,对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所涉及的经营者(姓名、摊位号、企业名称)和不合格商品名称、批次在市场进行公示,向社会发布质量安全通报和消费警示,对“问题食品”和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民以食为天”,让民众吃上安全的食品是国家和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