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模牧场奶牛福利状况调查及分析.docx
我国规模牧场奶牛福利状况调查及分析摘要:本研究利用中国奶业协会对规模化奶牛场评价与定级数据对56家规模牧场奶牛福利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以此实际数据量化福利状况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明调研牧场福利水平整体较高,牧场动物福利的实施与牧场建设伊始的布局、规划,养殖规模及面积,牧场管理是否智能化、发展持续化等因素不具有更多相关联系。牧场奶牛福利状况对乳SCC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呈负相关关系,即奶牛福利越好,乳体细胞数(SCC)越低;福利状况对测评当年的305d产奶量和日平均产奶量均有一定正向影响,但不显著。许多管理很好的优秀牧场在各类应激的管理、经产牛和头胎牛的分群饲养、围产牛体况控制、病牛护理、肢蹄健康管理、卧床舒适度及清洁程度、员工奶牛福利培训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希望这些问题的发现能给予我国奶牛养殖者以参考借鉴。关键词:规模牧场;奶牛福利;生产性能;体细胞数;问题2008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针对动物福利概念提出了五个基本要素,即生理、环境、卫生、行为、心理五项动物福利。这些动物福利概念的提出,对动物的养殖生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奶牛养殖业也随之提出了奶牛福利的实施举措并进行了相关研究。随着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的不断推进,现代奶牛场动物福利化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提高奶牛福利水平,对奶牛持久健康、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牛奶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奶牛福利的施行不仅有利于提升奶牛单产水平,提高奶牛养殖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还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等国际贸易的制约因素,是实现奶牛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奶牛福利化养殖包括生活环境、生产、饲养、饮水、社交、疾病治疗、应激等多领域多方面,笔者所在团队对我国现阶段规模牧场的奶牛福利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1、材料与方法1. 1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为国内56家规模化牧场(奶牛存栏500头),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区,其中华北33家、华东14家、华中6家、华南3家、东北地区1家,存栏共计30.9万头(表1-2)。万头以上牧场11家,5000TOOOO头的12家,100O-5000头的19家,500-1000头的3家(图1-3)。表156家调研牧场的存栏基本情况地区省区牧场数(个)牧场数占比(%)存栏总量(头)存栏量占比()河北1173026华北内蒙古1857.8910645762.38山西413976华中河南510.533354710.81湖北12971山东950933华东江苏424.561858824.24浙江12300东北黑龙江11.7519000.64华南广东35.2657451.94合计IO56309434华北华中华南图1各地区调研牧场数量分布190071821574532024ZH华北华中华南华东东北I184855华东东北图2调研牧场存栏分布情况500-1000-1000-50005000-10000大于100OO图3调研牧场规模情况1.2数据来源本调研中各牧场福利相关数据均来自中国奶业协会对规模化奶牛场的评价与定级数据,以及DHI参测牧场奶牛生产性能相关数据,其中牧场评价与定级数据的评价依据为T/DACS001.1-2020现代奶业评价奶牛场定级与评价。评价与定级数据包括牧场等级(S、A、B、C级)、牧场绩效表现总分、动物福利化总分、动物福利各分项分值(包括饮水、饲料、社交、环境、保障、情感应激五类分值)。DHl数据包括牧场调研年度的平均产奶量、SCC、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以及牧场配种冻精的相关数据。表2调研牧场规模情况牧场规模情况个数占比(%)牧场数(个)500-10005.3631000-500033.93195000-1000021.4312大于100Oo19.6411原始数据首先经MicrosoftofficeExcel2016进行整理,使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 4现代奶牛场动物福利化标准要求现代奶牛场动物福利化标准要求细则如表3所示:表3现代奶牛场动物福利化标准要求序号要求分值7.1为奶牛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GB5749中的规定127.2L二为奶牛提供适当,目优质、足量、稳定的饲料137.3满足奶牛社交需求,能够表达天性10IA生活环境(温度、光照、空气质量等)适宜,休息区域及设施舒适207.5具备保障奶牛健康的管理措施,保障奶牛健康,免受疾病、伤害307.6保障奶牛无恐惧或悲伤感,降低各类应激152、结果与分析2.1福利总体现状由表4可知,调查的56家奶牛场中奶牛福利评分最高分为满分100分,最低63分,平均分92.64,有3家的福利评分较低,37.5%(2156)的牧场低于平均分,表明调研牧场福利水平整体较高;绩效表现分最高分为97.6,最低70.2,平均分92.05,46.4%(26/56)的牧场低于平均分,绩效表现是生产标准化、品种良种化、动物福利化、产品优质化四个方面的表现;绩效表现分与福利分值的相关性系数r=0.7254(P<0.01),相关性较高;福利分值与战略潜力分值相关系数r=0.2308(p)0.05),相关性不高,战略潜力是从布局合理化、养殖规模化、管理智能化、发展持续化四个方面来体现。表明牧场动物福利的实施与牧场建设伊始的布局、规划,养殖规模及面积,牧场管理是否智能化、发展持续化等因素不具有更多相关联系。这提示我们,不论牧场设施是否高端、智能、先进,都能够更好地实施奶牛福利。但有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存栏百头以上的牧场,养殖规模越大,配有新生犊牛保育舍、犊牛岛、专用产犊区的牛场比例越高,最高可达到100%配置(这是福利实施在犊牛护理方面的体现)。且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哺乳期犊牛更多以单栏或单圈方式饲养为主,此为福利实施在母牛分群饲养管理方面的体现,而且随着牛场存栏规模增加而平均产奶量增加。事实上,奶牛福利的推广可大大延长奶牛寿命、减少淘汰、增加产量,综合效益可观,并非仅着眼于短期产奶量与短期效益。本研究数据也表明福利评分与测评当年305d产奶量有一定相关性,但并不显著,下一步研究将深入分析福利与终身产奶量的相关关系,或许会有所收获。表4调研牧场的战略潜力、绩效表现与福利评分情况牧场序战略潜力总分绩效表现总分福利评分牧场序n战略潜力总分绩效表现总分福利评分180.370.2632981.195.294285.383.2763083.392.494385.587.6823185.292.694480.990.2853267.29094588.692.4863385.395.294685.193.4863481.69194783.193.489359091.694882.593893694.697.495992.390903792.497.6951080.59090389090.2951181.390903980.592.4961291.792.491408290961387290914180.590961480.893914296.396.8961591.896.6914394.296.8961692.692.2914489.193961785.294.4924580.690961880792924682.890.4961980.293.6924786.491.4972080.492.4924885.295.4972190.294924991.496.2982287.392.8935085.691.898238592.693518790.6982480.795.4935288.995.8982582.290.2935381990.4982682.691935493.290.81002782.293935594.94921002884.992945690.597100福利评分与生产性能指标相关性分析见表5表5调研牧场的福利评分与生产性能指标相关性分析相美性平均日勤烫白睾体迎期数»305福利评分0I6433M350196077908-03¼7206960201652923719Q132ai70.17)528188>00154463320.13633710)72®02)2443426000390718-0404556609-0243815234-了R01U142523-02656X2320307616326«-O3775229SyOlTBM758774项011713579-0.456723M0290300B5-0.42483389*«020146816759OOoemon-02312313130041820214«0.005939302-002387454276®0070478-009384197600997646-03956632440OM350346注:肩标*表示相关性极显著(P0.01),肩标*表示相关性显著(P<0.05),未标者相关性不显著(P0.05)o由相关性分析可知,福利评分与乳脂率和体细胞数(SeC)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分项细则要求中,7.2项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305天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7.3项与乳蛋白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7.4项与乳脂率和体细胞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乳蛋白率呈显著正相关。7.6项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除以上外,福利评分、分项评分与其他各项生产性能均呈非显著相关,其中7.2项、7.3项与乳脂率,7.2项与305d奶产量有显著相关的趋势(0.05(P0.1)。也就是说,福利状况对生产性能指标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体细胞数。2.2.1福利评分与乳脂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所调研样本中,福利评分与乳脂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但实际中,乳脂率的高低与遗传、日粮配比、胎次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从理论上来说,本研究中的福利评分标准细则并不涉及遗传、日粮配比因素。笔者分析了样本牧场的冻精使用情况,发现恰恰福利高分牧场更多使用的冻精,其后代表现多为乳脂率偏低的,而福利低分牧场使用较多的冻精,其后代表现反而为乳脂率较高的,可达到4.1%以上。因此本研究所显示的乳脂率结果与牧场奶牛遗传因素及牧场个数样本量较小有一定关系,故而造成理论与实际结果的偏差。2. 2.2福利评分与SCC众所周知,SCC与奶牛乳房健康、卧床卫生状况、挤奶操作等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本数据分析结果典型真实地反映了福利状况与乳体细胞数之间的关系。福利标准要求从饮水、饲料的基本需求,到社交需求、应激管理,以及生活环境舒适度等各方面都给予了一定赋分,这些福利细节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乳体细胞数相关影响因素的管理情况。尤其是福利标准细则中7.2、7.3、7.4、7.6的赋分均显示与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这提示我们,实践中降低乳SCC的重要手段之一即是提高奶牛福利状况,其具体实施要求可参见表4中各项内容。2. 2.37.2分项评分与SCC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适度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因素可促进奶牛乳腺健康,维持氧化应激提高免疫力,减少乳房炎的发生及损失,降低SCC。这与7.2分项的评分细则中对“优质、足量、稳定的饲料”给予的赋分相一致,该要点也正是产奶量提升的关键点,因此7.2项与305天产奶量符合极显著相关的关系,与SeC也符合负相关关系。2. 2.47.3分项评分与SCC目前未有直接文献证据表明满足奶牛社交需求与天性表达可降低乳SCC,但是有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刷拭牛体、使用牛体刷等可使产奶量提高3%8.3%不等。刷拭牛体可视为满足奶牛社交需求和天性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本研究结果所呈现出的二者的副相关关系,可作为满足奶牛社交需求与天性表达可降低乳SCC的一个有力佐证。2. 2.57.3项、7.4项与乳蛋白率前人研究表明乳蛋白的产量和含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牧场是通过控制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和吸收氨基酸的种类而改变机体内部的营养分配,增加用于乳蛋白合成的氨基酸比例。此外,还能通过提高乳腺氨基酸的利用率增加乳蛋白的产量。但是本数据表明7.3与7.4分项与乳蛋白率呈显著相关性,而此两项实际并不涉及日粮配比,故而笔者认为此比对关系与乳脂率和福利评分的比对一样,不具有典型意义。2. 2.67.4项与SCC3. 4项与SCC极显著负相关。文献研究表明,规模牧场中,铺设橡胶垫及其组合的牛场泌乳牛平均年产奶量显著高于使用沙子及其混合物作为卧床垫料的牛场。在100499头规模牛场中,有卧床的牛场平均产乳量要显著高于无卧床的牛场。奶牛卧床是为奶牛提供休息的地方,能够规范奶牛的休息位置。有利于牛体清洁、提高牛奶品质,减少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奶牛舒适度是帮助奶牛减少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卧床的表面也会影响乳房健康,使用好的卧床有助于减少环境型乳房炎,无疑也会降低SCC。奶牛喜欢躺在较柔软的卧床上,一旦躺下后,垫料柔软程度可影响奶牛的躺卧时间。柔软的垫料可延长奶牛的休息时间,降低关节部位磨损的发生率,并能够为奶牛安全站立时提供需要的摩擦力。据报道,对于垫料多的卧床,奶牛的躺卧时间每天多1.5h。7.4项的赋分更多体现了卧床的舒适度、卧床卫生情况及躺卧情况,因此它典型反映了与SCC的极显著负相关性。2. 2.77.6项与SCC7. 6项涉及应激管理、饲养密度、围产期体况以及分群管理等,目前没有直接文献证据表明围产期奶牛体况控制、饲养密度和分群管理对SeC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以成为这些因素影响SCC的一个有力证据。本数据分析表明,这几项管理较好的牧场,SCC相对较低。3、牧场存在的福利实施问题本文统计了各分项福利评分中扣分情况,统计如表6:表6调研牧场福利分项问题情况汇总项目7.17.27.37.47.57.6总分满分121310203015100评分平均值11.3312.369.2218.6926.7814.1392.64分项出现问题的牧场个数10101619302053分项出现问题牧场占比(%)17.86178628.5733.9353.57357194.64从上表可知,问题比较突出的是7.4、7.5和7.6,最为突出的是7.5o3. 17.6项中常见问题出现7.6问题的一共有20家牧场,占比35.71%。7.6的要求为:应保障奶牛无恐惧或悲伤感,降低各类应激。但是实际上有35.71%的牧场不能很好地做到。大多数问题集中于:对经产牛和头胎牛没有独立分群饲养,对围产期牛体况控制不佳、以及缺少对员工的福利知识培训I,这些原因集中导致了各类应激的增加。个别牧场出现赶牛和饲养空间不足问题,导致应激增加。3.27.5项中常见问题出现7.5问题的一共有30家牧场。占比53.57%。7.5的要求为:应具备保障奶牛健康管理措施,保障奶牛健康,免受疾病。大多数问题集中于:对病牛的护理及濒死牛只的处理方案不完善(23家)、对奶牛肢蹄健康的管理不完善(15家),包括行走区域的舒适度管理等。未出现动物混养情况。3.37.4项中常见问题出现7.4问题的一共有19家牧场,占比33.93%。7.4的要求为:生活环境包括温度、光照、空气质量等,要适宜,休息区域及设施舒适。大多数问题集中于:卧床舒适度不够(12家)和牛只卫生状况不令人满意以及卧床问题导致附关节损伤(11家),畜舍光照不足不能满足奶牛需要(4家)。3.47.3项中常见问题出现7.3问题的一共16家,占比28.57%。7.3的要求为满足奶牛社交需求,能够表达天性。大多数问题集中于:奶牛躺卧时间不足(13家),个别牧场奶牛无积极的行为表征。3.57.2项中常见问题出现7.2问题的一共10家,占比17.86%o7.2的要求为:为奶牛提供适当、优质、足量、稳定的饲料。问题集中于:牛只采食空间不足的有8个牧场,饲料不充足的有3家,奶牛有挑食行为的有2家。不存在饲料配方问题和饲喂通道清洁问题。3.67.1项中常见问题出现7.1问题的一共10家,占比17.86%o7.1的要求为:为奶牛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问题集中于:牛只饮水空间不足的有7家,水槽清洁程度不足的有6家。4、结论本文对国内规模牧场福利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以实际数据量化福利状况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研牧场福利水平整体较高,牧场动物福利的实施与牧场建设伊始的布局、规划,养殖规模及面积,牧场管理是否智能化、发展持续化等因素不具有更多相关联系。牧场奶牛福利状况对乳SCC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呈负相关关系;福利状况对测评当年的305d产奶量和日平均产奶量均有一定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本调研样本的牧场不论是软件管理还是硬件设施装备方面,实际上在全国规模牧场中都是水平较高的,但是由于奶牛福利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理、环境、卫生、行为与心理、犊牛与病牛护理等诸多内容,涵盖牧场管理的各链条环节,在福利调查中笔者还是发现,这些优秀牧场在各类应激的管理、经产牛和头胎牛的分群饲养、围产牛体况控制、病牛护理、肢蹄健康管理、卧床舒适度及清洁程度、员工奶牛福利培训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希望这些问题的发现能给予我国奶牛养殖者以参考借鉴。国内对动物福利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猪、鸡等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对奶牛福利研究较少,在生产实践中也大多参考国外的做法;生产和管理人员的动物福利意识还较为薄弱,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化的业务培训,本调研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奶牛养殖福利化任重而道远,结合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将继续有针对性地推进我国奶牛养殖的福利化水平,体现“以牛为本”的现代养殖理念,提高奶牛养殖效益,促进奶牛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和谐文明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