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导论》教学大纲.docx
材料成型导论教学大纲适用范围:202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0313001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1学分学时:16学时(理论16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大学英语等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等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传授材料科学、铸造技术、锻压技术、焊接技术以及塑料成型技术等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本课程注重材料科学及材料成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自学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的材料成形原理、材料成型工艺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课程目标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同时具有求实创新意识。课程目标2: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及材料成型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的理性认识。课程目标3: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自学新知识的能力,方便学生在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内容。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材料成型导论课程教学目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见表I0表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支撑强度6.工程与社会6.1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正确认识材料成型工程和客观世界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熟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研发、生产、环境保课程目标2:了解材料科学及材料成型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的理性认识。M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10.沟通10.1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能够就材料成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课程目标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同时具有求实创新意识。课程目标3: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自学新知识的能力。M注:表中“H(高)、M(中)”表示课程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见表2。表2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理论学时对应的课程目标1.培养方案解析1.1解析2022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2022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重点:解析2022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难点:无212.材料科学2.1 材料科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2.2 新材料技术的应用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了解新材料在现代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新材料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难点:新材料的开发21、23.铸造技术的发展历史与铸造新工艺3.1铸造发展历史与成果3.2铸造技术现状及铸造新技术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铸造工艺的特点及应用;了解铸造发展的历史与成就。重点:铸造工艺在国内外各个领域内的应用。难点:铸造新工艺22、34.焊接技术的发展历程与作用4.1 焊接技术发展的历史4.2 焊接技术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焊接技术的特点与应用;了解焊接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焊接技术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难点:焊接新技术。22、35.冲压工艺及模具5.1 冲压工艺的发展及其在制造领域的应用5.2数字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冲压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使学生了解数字化模具的概念及发展特点。重点:冲压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难点:数字化模具的概念。21、2、36.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6.1 塑料成型的特点及发展现状6.2塑料模具的分类及重要性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塑料成型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塑料模具的主要分类。重点:塑料模具的分类及塑料成型的工艺特点。难点:塑料成型的工艺特点。21、2、37.现代成形技术及发展7.1快速成形技术的类型及应用7.2粉末冶金技术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种类和应用;了解了解粉末冶金工艺。重点: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粉末冶金工艺。难点: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21、2、38.锻造及其它压力加工方法8.1 锻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8.2其它常用的压力加工方法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锻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使学生了解不同压力加工方法的特点。重点:锻造技术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范围。难点:锻造技术的技术特点。21、3合计16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课程以模块化、教学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提问、讨论、视频资源共享等教学手段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学生比较全面了解材料成型的基本概念、各种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基本方法,在认知材料成型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自学新知识的能力。六、课程资源1 .推荐教材:(1)余世浩.张琳琅.材料成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2)余世浩.材料成型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3)高红霞.工程材料成型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2 .参考书:(1)邢建东.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2)夏巨谟.材料成形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3)赵建西.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 .期刊:(1)李涛.5CrNiMo模具钢的强韧化热处理工艺研究J.铸造技术,2017,38(12):2847-2850.(2)吴转萍.工具箱盖板模具成形工艺及模拟分析J.模具制造,2017,17(12):26-28.(3)王庭庭.摩擦焊和等离子弧焊在气门生产中的应用J.焊接技术,2017,46(07):39-43.(4)独涛.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5,29(03):121-129.(5) FreulonA,JosseC,BourdieJ.StudyoftheEutectoidTransformationinNodularCastIronsinRelationtoSolidificationMicrosegregationJ.MetallurgicalandMaterialsTransactionsA,2016,47(11):5-12.4.网络资源: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目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1)陈双建.GH3535合金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演变及性能研究.2017.(2)樊振中.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在航空工业的应用及发展.2014.七、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具体考核/评价细则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见表3。表3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考核环节占比考核/评价细则课程目标123过程性考核课堂表现12(1)根据课堂出勤情况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考核,满分100分。(2)以平时考核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282平时作业16(1)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满分100分。(2)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3)以作业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3103分组任务12(1)学生在每个分组任务活动获得的分数取平均分(2)以平均分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282期末考核60(1)期末考核成绩100分,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2)主要考核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认识、材料成形的方法、特点、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3)期末考核形式为课程论文或大作业等。34413合计:100分107020八、考核与成绩评定L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分组任务、期末考核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基本要求:考核总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期末大作业或课程论文成绩组成。其中:期末成绩为100分(权重60%),考核方式为大作业或课程论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分组任务等过程性考核成绩为100分(权重40%);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分值分配应与教学大纲各章节的学时基本成比例。考核结果按总成绩实际得分转化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标准。2.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标准过程性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所占比重见表4。表4过程性考核方式评价标准考核方式所占比重(%)100>x9090>x8080>x7070>x60x<60课堂表现30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踊跃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准确率大于90%O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回答问题,思路较清晰,准确率8090%。上课较认真,偶尔参与教学活动,回答问题准确率7080%。上课不认真,偶尔参与教学活动。上课不认真,且不参与教学活动。平时作业40按时提交全部作业,准确率大于90%o按时提交全部作业,准确率8090%o延时提交作业1次以内,或准确率7080%。延时提交作业2次以内,或准确率6070%o不交作业2次以上,或准确率小于60%o分组任务30认真完成分组任务,思路清晰,准确率大于90%o认真完成分组任务,准确率8090%o认真完成分组任务,准确率7080%o延时进行1次分组任务,或准确率6070%o少进行1次分组任务,准确率小于60%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