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docx
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1 .主要施工程序配合土建预留预埋一天线基础制作一设备管线钢管敷设一桥架、线槽制作安装一线槽配线及管内穿线一总配线架安装一各楼层配线间配线架、分站控制器安装一分配器、放大器、各类自控设备元件、消防箱、楼层显示盘等安装一程控交换机、OA系统控制管理中心、BA系统控制中心等设备安装一工作区信息插座、CATV插座、警铃、警灯、广播等安装一各类探测器、监视器、摄像机等设备安装一办公自动化设备安装一各系统接地测试、验收一各系统接线、调试一验收、竣工。2 .主要施工方法(1)施工前设备、材料、元件开箱验收及保管弱电各系统的设备、元件、材料的开箱要会同建设单位、监理一起进行,按照设备清单逐项核对,并进行外观检查,对有破损或缺少现象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供应商。已清点完的设备、元件、材料做入库登记,妥善保管,特别注意防潮、防火、防盗;三证(合格证、出厂证、保修证)应统一管理好,以备大厦报竣和存档之用;出库要做好登记。已安好的元件要保护好,防止损坏。(2)管内穿线1)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用压力约为0.25MPa的压缩空气吹入已敷好的管中,以清除残留的灰土和水分。管路清扫后,随即向管内吹滑石粉,以保证穿线质量。2)不同回路、不同电压、交流和直流导线不应穿于同一钢管内。3)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4)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o导线穿过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3)线缆敷设1)缆线布放前应核对规格、型号及位置等是否与设计规定相符。2)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3)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帖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4)电源线、信号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5)缆线布放时应有足够的预留长度。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IO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6)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八)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B)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C)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20倍。7)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8)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9)缆线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如采用机械牵引时,应根据缆线牵引的长度、布放环境、牵引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10)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速度一般为15mmin,光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留有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光缆出现背扣。光缆敷设时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规定。(4)电缆保护管敷设1)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2)弯制保护管时,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度。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10倍。3)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4)当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时,应在其中间加装拉线盒。5)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护线箍或打成喇叭形。管与管连接采用套管焊接,套管内径与连接管外径应吻合,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外径的2.5倍,对口处应在套管中心,套管周边采用焊接应牢固严密。6)保护管的接地应采用相应圆钢焊接跨接线。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并有防水弯,与就地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拉线盒等连接时应密封,并用锁紧螺母将管固定牢固。7)埋设的保护管应选用短途径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mm。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均匀。8)保护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湿气体侵入时,应在其可能积水的位置安装排水设施。穿墙保护管段,两端延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大于30mmo管路穿过变形缝处应设补偿装置,补偿装置能活动自如,穿过建筑物和设备基础处加保护套,并做隐蔽工程记录。埋设的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面200mm。(5)取源部件安装1)取源部件的安装,应在工艺设备制造或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2)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或设备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安装取源部件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3)流量、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介质流束稳定的地方,流量、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工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4)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物位变化灵敏,且不使检测元件受到物料冲击的地方。(6)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1)火灾报警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不应小于1.5m;落地安装时,其底宜高出地坪O.10.2m。2)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3)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八)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B)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退色;(C)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D)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E)导线应绑扎成束;(F)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G)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7)消防控制设备的安装1)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2)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m,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5m。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并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3)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志。4)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