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

    • 资源ID:1873474       资源大小:21.1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B.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是不同的C.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往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较弱,不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差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有差异。答案:A2.将一个在光下保持稳定的小生态瓶,移入黑暗中保持较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该生态瓶的变化是()瓶中的生物总量增加系统的总能量在开始时最大演替将发生,最后达到稳态,保持能量流动演替将发生,但最后所有生物将死亡A.B.C.D.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当将生态瓶放入黑暗环境中时,缺乏能量的输入,导致生态系统最后崩溃,所以系统在开始时的总能量最大。答案:D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不正确的解释是()1. 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8. 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解析:营养结构复杂表明物种丰富,动植物种类多,受到外界干扰时自我调节能力大,抵御外界的能力强,故a为抵抗力稳定性,且一旦被破坏,恢复原来状态的难度较大,b为恢复力稳定性。答案:B9.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解析: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10. 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1)甲昆虫是食性昆虫,乙昆虫是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O(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答案:(1)植肉捕食具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3)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A级基础巩固1 .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答案:B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因物种单一,其恢复力稳定性差B.发菜没有叶绿体,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第一营养级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D.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解析: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发菜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所以C选项正确。答案:C3 .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当农田里螃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蜥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及稳定,它不仅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的特点是通过自我调节能使生态系统内.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平衡,这种调节往往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来实现的。答案:A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温带针叶阔叶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D.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一旦消失,原有的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解析: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而温带针叶阔叶林比热带雨林营养结构简单,A、C正确;草原生态系统虽比沙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但沙漠环境恶劣,在同等干扰下,沙漠生态系统破坏更大,更难恢复,B错误。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很关键,D项正确。答案:B5 .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理,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关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瓶口应敞开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D.应给予瓶内生态系统适当的光照解析: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时,应模拟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条件,既要满足各种生物之间有营养关系,又要满足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合理。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设计生态瓶时要源源不断地供给太阳能,以满足能量的需求。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时,瓶口应密封,与外界环境隔开。答案:C6 .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图中的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在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工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项食物网复杂,且生产者种类多。答案:D7 .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8 .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解析: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则该森林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即各种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变化不大,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其功能相对稳定,即物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同时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稳定型。答案:D9 .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B.C.D.解析:据反馈调节的定义,系统本身工作的结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能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降低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弱,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害虫数量增加将导致其天敌数量增加,而天敌数量增加会抑制害虫数量增加,因此和均存在反馈调节。答案:DB级能力训练10 (2019全国11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答案:B11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土林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3个生态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甲乙丙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解析:甲瓶与乙瓶的区别是小鱼数量不同,乙瓶与丙瓶的区别是放置的环境不同。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丙瓶置于黑暗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瓶中生物也会很快死亡;相比之下,乙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答案:A12 .(2019海南卷)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O(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o(3)草一蚱蟠一青蛙一蛇一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自身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3)次级消费者是青蛙。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调节种间关系;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自我调节的能力(3)青蛙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3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着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解析:(1)该地是因为过度砍伐造成的森林破坏,所以土壤没变,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的种子和根系,所以属于次生演替。(2)上述群落中草丛群落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遭到破坏后最容易恢复;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3)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动物随植物分层而分层,所以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C级走近高考14 .(2019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解析:行道树灌木丛是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种群密度采用等距取样法,A错误;杂食性鸟类的食物种类大于其他食性鸟类,则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鸟类,B正确;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稳定性取决于生物种类和数量,C错误;变色龙变化体色,主栗是捕食和躲避敌害,故为异种生物传递物理信息,D错误。答案:B

    注意事项

    本文(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