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docx
高层建筑施工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1.1测量工作内容本工程施工测量放线工作主要包括结构平面位置测放、楼层标高控制、竖向结构垂直度控制等。1.2测量器具准备根据本工程规模及精度要求,结构施工主要测量仪器配置见表6-1,另外配备钢卷尺、塔尺、线坠等常规器具。测量器具配备表表6T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途全站仪BTS-6082C1台控制网主轴线、弧形结构等部位测设、校核;工程基准的传递与复验;变形观测;经纬仪J2-DD31台施测面的角度测量、次要轴线的竖向传递,变形观测普通水准仪DZS3-12台常规水准测量激光铅垂仪1台楼层竖向高程传递钢卷尺Imm5把建筑细部尺寸测量计算机2台内业计算与管理1.3测量方法1.3.1平面控制点的建立进场后首先以业主提供的有效坐标点为依据,建立施工用平面(及高程)控制桩。桩位应选择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要求其顶面略低于场地设计标高,桩底低于冰冻层。另外由于现场场地较小,控制桩距基坑较近,为了避免护坡桩的变形造成定位桩的位移,在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桩位进行校核。1.3.2建筑轴线测放基础及首层施工时各主要轴线应以控制桩为依据用全站仪配合经纬仪和钢尺进行测放。首层地面上应做两个主要轴线定位点,地上各层结构需对应留洞,采用激光铅垂仪逐层向上引测轴线,应考虑到本工程外墙幕墙施工由下向上分段穿插逆作法施工,上下无法通线控制,故对轴线引测的精度要求特别高,本工程从一层作准控制点,每次从一层引测,采用测两次取平均的方法提高精度,每层结构、砌体以及幕墙均严格按同一控制线施工,并在本施工段内拉通线控制。1.3.3高程控制基础施工时在基槽底部四角工作面上布设引桩,用全站仪将地面标高及轴线引测到基底桩点上,经质量及监理部门验收合格后将桩点加以保护做为地下结构施工的依据。各层墙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分别使用钢尺在竖向钢筋上测设标高点,经监理与质量部门共同检查并验收,用红油漆标注,做为浇灌混凝土和支模的依据。在首层竖向结构拆模后,以标高控制桩为依据,在各段柱上弹InI标高控制线,作为标高控制基准点,以上各层施工始终以首层为基准点,利用全站仪配合钢尺向上传递标高,其他各层竖向结构拆模后应及时弹Inl标高控制线,为其他专业施工创造条件。1.3.4墙柱的垂直度主要靠挂线坠进行控制,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以线坠为依据随时进行调整。1.3.5其他墙、柱等细部结构应在楼层上放出中线、边线,作为支模依据,各种细部定位线主要采用钢尺测放,较复杂部位用经纬仪配合;弧形梁等结构,可先计算出圆弧主要控制点的相对坐标及标高,然后用全站仪进行测放。1.4变形观测变形监测的作用是及时反映出被监测物体的实时状态,预测其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反馈,确保建筑物、重要设备及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1.4.1边坡变形观测本工程基槽较深,边坡支护的稳定性相当重要,因此土方施工时应根据护坡形式采取相适应的变形观测方法。针对于护坡桩形式,应在桩顶连梁上或在坡顶设置观测点及定位点,观测点上设置水平标尺,间距为2030m,每天用经纬仪测量各点水平位移量并进行数据分析。1.4.2地基回弹观测本工程土方开挖面积和结构荷载较大,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及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建议进行地基回弹观测。回弹观测的目的主要是观测基础开挖后,由于上部土方荷载卸除,由此引起的基底土层的回弹量,它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预测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进行地基回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基点埋设;埋设深度回弹标志点;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回弹观测;技术资料及技术分析报告。1.4.3建筑物沉降观测根据设计说明要求,结构施工期间需由业主委托有专业资质单位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1. 5常规要求1.1.1 采用先整体后分部、先控制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科学、合理、简捷的测量方法,坚持测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测量保障。1.1.2 测量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不允许改、转抄。1.1.3 墨线的宽度小于1.5mm,墨线的挠度小于Inln1。对控制点、控制线及其他关键点线用红油漆进行标识。1.1.4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技术要求为二级,其测角中误差为±12”,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5000。1.5.5施工测量允许误差见表6-2o项目允许偏差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每层+3总高+20高程传递每层+3总高(三)+20平面尺寸外廓主轴线60m<L90m+1590m<L+2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