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十五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docx

    • 资源ID:1876405       资源大小:175.93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十五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docx

    十五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前言3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5(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5(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8(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趋势分析12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3(三)规划目标14(四)主要任务16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与治理分区18(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18(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19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工程24(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程24(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24(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25(四)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工程27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式27(一)破损山体和露天采坑治理27(二)采空区防治28(三)废弃矿井防治29(四)固体废弃物占压土地治理29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9(一)健全责任体系29(二)加强政策支持30(三)完善投资机制32(四)严格规划管理32(五)加强公众参与33市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开发强度较大,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引发了较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人民生产生活。为推进幸福、美丽建设,谋划规划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五部局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663号)、省人民政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232030年)(政字202376号)、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232030年)的相关要求,编制市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遵循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232030年)关于市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部署的基础上,结合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划分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布局、重点工程,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与治理方式、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是全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全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重要遵循。规划以2023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282030年,近期为20232025年,中远期为20262030年。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至2022年,全区已发现矿产31种,其中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11种,包括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3种、非金属矿产6种、水气矿产1种。全区已开发利用矿产6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地热),金属矿产2种(金、铁),非金属矿产2种(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水汽矿产1种(矿泉水)。全区共有各类生产矿山24个,主要分布于葛家镇、宋村镇和界石镇,目前开采矿种主要为花岗岩矿、地热、矿泉水等(表D0历史遗留矿山145个,各镇范围内均有分布。表1市区生产矿山基本情况统计表(单位:个)区域规模矿种合计大中小金矿花岗岩地热矿泉水22211155521331151427222111111111111总计731411643242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1)概况全区矿产资源开采方式既有露天开采,也有地下开采,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以下几种:一是露天开采形成的破损山体和露天采坑,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带来严重视觉污染;二是地下开采产生的采空塌陷及隐患;三是固体废弃物堆放占压土地资源,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全区露天开采矿种主要为花岗岩等建筑材料矿产,在开采过程中造成了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也占压和损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目前,全区尚有矿山破损山体138处、露天采坑18处。其中历史遗留矿山破损山体126处、露天采坑14处;生产矿山破损山体有12处、露天采坑4处。表2市区历史遗留矿山破损山体及露天采坑情况统计表(单位:处)区域问题类型三区两线2013年以来关停破损山体露天采坑宋村镇193大水泊镇413葛家镇1562侯家镇23环山办21界石镇3718米山镇61天福办1517营镇12小观镇31张家产镇102泽库镇1泽头镇11总计12614721采空塌陷及隐患主要与地下采矿有关,开采矿种为金矿。已发采空塌陷1处,位于区侯家镇上冷家村西南。损毁土地0.0007公顷,影响了附近居民生产生活。全区已通过财政资金进行采空区治理2处,尚有历史形成、责任灭失非煤矿山采空区3处、废弃矿井13处,主要分布于界石镇、葛家镇、小观镇、侯家镇、埠口港、泽库镇和张家产镇,部分采空区存在采空塌陷隐患,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土地资源占压固体废弃物排放及堆放造成土地资源占压主要为金矿、铁矿等矿山生产排放废石等,以及破损山体及露天采坑对土地资源的占损等。占损土地资源总计394.88公顷,其中历史遗留矿山占用破坏耕地9.29公顷,草地10.38公顷,园地8.17公顷,林地78.47公顷,其他类型土地159.14公顷,累计占用破坏土地265.45公顷(表3);生产矿山占用耕地5.95公顷,草地0.78公顷,园地2.93公顷,林地44.32公顷,其他土地75.45公顷,累计占用土地面积129.43公顷。表3市区历史遗留矿山占损土地情况统计表区市矿种占损土地情况(公顷)耕地草地园地林地其他合计区花岗岩9.2910.388.1778.47159.14265.45总计9.2910.388.1778.47159.14265.45(2)“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废弃矿山“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的废弃矿山7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破损山体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损毁,面积约为17.20公顷。3 3)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矿山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矿山21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破损山体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损毁,面积约36.37公顷。(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1 .取得的主要成效近年来,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列为“幸福”建设的重要内容,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制度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治理模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各有关部门积极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监管职责,推动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1)政策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行了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收缴和返还工作的通知,完善了保证金管理制度,推动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实施了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转发了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根据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与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为今后一段时期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指明了方向。(2)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组织矿山企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督促各矿山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体责任逐步落实。(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多年来,市区通过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先后实施了进行矿山复绿、废弃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示范县等项目共计10个,治理矿山13个,恢复治理面积约66.87公顷。申请各级财政资金共计493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90万元,省级资金3540万元,地方资金609万元,进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落实规划分区制度;强化源头管理,改革采矿审批管理方式,坚持从严从紧的原则,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条件。加强采矿权登记管理,严格禁止在规划禁采区设立采矿权,从源头上减少了矿产资源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通过矿产资源整合,推进矿产资源科学、合理、高效开发利用,不断优化资源开发结构和布局,全区矿山企业数量由2007年152个减少到2023年24个,压减了84.21%。(5)矿山地质环境家底基本摸清在前期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专项采空区调查、废弃矿井调查等基础上,2022年4-6月全区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2022年11-12月又开展了补充调查,完成遥感解译核实99处,重点矿山地质环境调查200平方千米,调查矿山169处,基本摸清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规模、危害和治理工作开展等情况。2 .存在的问题(1)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存量大全区矿产资源开发历史长、矿点多、分布广,遗留了大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且大多矿山治理责任人灭失,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政策性关停矿山工作力度大,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矿山21处,数量较多,治理恢复的任务繁重。(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临资金瓶颈由于近年来矿业经济形势低迷,矿产品价格较低,加之国家已取消矿产资源补偿费,各级财政可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矿产资源专项财政收入相应大幅减少,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受到严重的资金瓶颈约束。(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投入模式较为单一多年来,全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资金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投资开展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社会力量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数量较少、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综合运用市场、财税、土地等各方面政策的机制尚未建立;大多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单一,主要采取削坡、卸载等工程施工方法,尚未建立多手段综合治理的有效模式。(4)矿业权人自觉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义务的主动性有待提高部分矿业企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主动意识不强、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由于现行法律法规中对矿山企业不依法履行治理义务的处罚力度不够,单纯依赖保证金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往往是保证金一交了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国家已取消保证金制度,现正在建立基金制度,基金制度的作用和效果有待发挥和完善。(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趋势分析1 .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形势总体向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观的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逐步提高,环保督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公益诉讼、“双随机一公开”等制度的深入实施,各级政府、矿山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将进一步增强,监督管理将更加有序规范,保护与治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增量将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全区矿山企业的数量已显著减少,矿山企业的布局和结构也已得到进一步优化。今后,生产矿山陆续按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推进,新设山石资源开采矿山必须符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要求,矿山企业主体治理责任将逐步落实,生产矿山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增量将得到有效控制,增速将大幅降低,分布范围大幅缩减,影响程度逐步减轻。3 .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存量将会逐步减少随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破损山体、因政策性关闭的矿山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得到解决和治理,存在地质环境问题的历史遗留矿山数量也将快速减少。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意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行政,科学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大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机制,尽快形成在建、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等“新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统筹解决新局面,全面提高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幸福建设新跨越做出新贡献。(二)基本原则源头预防,规划管控。完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矿产开发管理对生态环境的源头保护作用,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准入,严格生产过程监管,严格责任追究,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责任落实到矿产开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矿产资源开发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保护优先,自然恢复。把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最大限度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遵循自然恢复为主治理原则,根据矿山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和环境功能要求,充分结合地方发展规划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使之与周边环境协调,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新老统筹,分类推进。统筹兼顾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治理,纳入当地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轻重缓急逐步推进。以“谁开发、谁治理”落实矿山企业保护与治理的主体责任,以“谁投资、谁受益”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投资治理。共治共享,和谐发展。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与地质灾害防治、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地产开发、旅游、养老疗养、养殖、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资源、资产要素投入,实现政府、企业、公众共同治理,治理成果共同分享。转变观念,创新管理。从重开发向重保护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准管理转变,从重事前管理向全程管理转变,积极探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新机制、新政策。(三)规划目标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体系及监督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有效管理。全面推行绿色矿业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再“欠新帐”。加快“还旧账”,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进一步强化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全面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状况。1.近期目标(20232020年)到2020年,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矿业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公众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提升,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水平显著提高(表4)。表42020年主要规划指标类别指标名称指标单位指标值指标属性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60约束性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60预期性“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80约束性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50约束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区(市)级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试点处/区(市)1预期性市区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km27预期性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60%,做到“边开采、边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60%。“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80%o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达到50%。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开展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试点,探索建立区、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2.中远期目标(20212030年)到2030年,基本建立区、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全面掌握和监控全市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情况。建立矿业权人履行保护和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法定义务的约束机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责任全面落实,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基本完成。大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机制,确保“不再欠新帐、加快还旧账”,尽快形成在建、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等“新老问题”统筹解决的保护和综合治理新格局,基本建成制度完善、责任明确、措施得当、管理到位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机制。(四)主要任务1 .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新建矿山全部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鼓励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力争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小型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为90%、80%、50%左右。2 .深入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纳入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和问责体系,进一步压实责任主体,深入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到2020年,力争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50%;“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80%;完成历史遗留重点非煤矿山采空区和废弃矿井预防、治理监测工程。3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全程监督管理执行矿产资源规划,落实规划分区管理制度,严格新建矿山准入。认真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与土地复垦方案合并编制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对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事中事后监管,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责任与工作落实情况作为矿山企业信息社会公示、抽检的重要内容,强化对矿业权人落实主体责任的监督检查,督促矿山企业严格按照恢复治理方案”边开采、边治理”。4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工作利用先进技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年度遥感监测工作,开展新一轮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等工作,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依据。5 .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到2020年,建成1处区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试点,探索健全和推广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机制。到2030年,基本建立全区矿山监测网络,全面掌握和监控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动态变化情况,全面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决策支撑能力。6 .探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新模式积极引进和推广保护式开发、开发式治理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面先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鼓励科研院所、专业机构参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监测工作。探索出台整合政策与项目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有关政策措施,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新模式。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与治理分区(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从源头上做好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增量”。1 .严格源头管控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落实分区管理制度。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对生态环境的源头保护作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在矿产资源规划划定的禁止开采区内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露天开采矿产资源。推广采用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2 .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义务矿山企业要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制度,及时编制并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积极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义务,真正做到“边开采、边治理”。对拒不履行保护与治理义务的在建矿山、生产矿山,纳入政府管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并列入矿业权人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名单。3 .加强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矿山要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加强尾矿、废石、废水的综合利用,减少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根据各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最新成果,结合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232030年)、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232030年)、市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中有关矿山地质环境分区结果,充分考虑重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育现状和影响范围,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预防区、治理区,并根据场地类型差异、危害对象不同、治理责任主体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11个亚区,其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3个,矿山地质环境预防区3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5个。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包括3个区,编号为BHOlBH03(表5、图1),总面积为53.42平方千米,主要为矿产资源禁采区,昆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含省级地质公园)、天福山风景名胜区、青龙河省级湿地公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内禁止从事与矿产资源有关的任何矿业开发活动。对历史遗留矿山采用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由所在地政府负责优先治理,制定优惠政策,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治理。表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一览表规划分区区编号区块名称面积(km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BHOl昆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含昆静山省级地质公园)43.49BH02天福山风景名胜区1.99BH03青龙河省级湿地公园7.94文登营镇环窗办事处葛家镇泽头镇侯家镇小观镇徐家镇张家产镇宋村镇汪瞳镇大瞳镇上庄镇虎山镇BHOl保护区及编号草庙子镇荷岬分区界线图1市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分布图2 .矿山地质环境预防区矿山地质环境预防区包括3个区,编号为YFOl-YF03,总面积为1.14平方千米,主要为矿产资源集中采区(表6、图2)。矿山地质环境预防区一览表规划分区区编号区块名称面积(km2)预防区YFOl区界石镇西岭西村花岗岩矿集中开采区0.37YF02区界石镇青山后村花岗岩矿集中开采区0.44YF03区大水泊镇歇驾疥村花岗岩矿集中开采区0.33图2市区矿山地质环境预防区分布图预防区内从事矿产资源开采,要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到绿色矿山标准,新建矿山全部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要求,从事矿业开发活动和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包括5个区(表7、图3),总面积为231.42平方千米。其中划分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2处,总面积180.83平方千米;一般治理区3处,总面积为50.59平方千米。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主要以处于“三区两线”直观可视范围且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为重点,重点治理对象为露天矿山。重点治理区内,对生产矿山要按照“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及时进行治理;历史遗留矿山由当地政府负责优先治理,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元投入开展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表7地质环境治理区规划分区一览表治理分区编号区域名称备注重点治理区ZLOl区葛家镇北-界石镇南区域1三区两线、2013年以来关停、生产重点治理区ZL02宋村镇-张家产镇北部至天福街道办南部1三区两线、2013年以来关停一般治理区ZL03区营镇北部区域2一般治理区ZL04区侯家镇东部-张家产镇南部区域2一般治理区ZL05区小观镇北部区域2注:上标1为分解落实省规划治理区,上标2为分解落实市规划一般治理区。图3市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分布图一般治理区主要是历史遗留矿山分布相对分散,对地质环境破坏程度相对较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的区域。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防止矿山地质环境进一步破坏,切实做好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治理工作。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工程重点工程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程、监测工程、治理工程、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工程等4大工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程2022年部署开展市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完成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200平方千米(表8)。表8市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程一览表(20232030年)调查名称调查区域调查精度调查面积(km2)进度安排(年)市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影响区域1:5万2002022(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落实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与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要求,开展全区矿山活动区遥感动态监测、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试点建设及监测体系建设工作。根据市遥感卫片解译数据,开展全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核实工作,范围为全区矿山活动影响区,面积为7平方千米,年度为20232030年,提交年度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及报告。在区建立1处区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试点工作,为全面开展地质环境监测起到示范作用。按照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232030年)、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232030年)“建立省、市、县、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监测体系”要求,统一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重点部署“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7处(表9),治理面积约为17.20公顷,其中到2020年部署开展治理6处,治理面积约为16.93公顷。重点部署2013年以来关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21处(表10),治理面积约36.37公顷,其中到2020年部署开展治理12处,治理面积约18.19公顷。表9“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露天开采矿山治理工程一览表治理项目名称至2020年至2030年治理矿山(处)治理面积(hm2)治理矿山(处)治理面积(hm2)区天福办北潘家林建永采石厂废弃矿山治理11.4211.42区永发石子厂废弃矿山治理14.2914.29区天福办北潘家曲大理采石厂废弃矿山治理11.2711.27区天福办北潘家宋洪湘石子厂废弃矿山治理15.4715.47区天福办北潘家孙佑序采石厂废弃矿山治理11.8611.86区永开石子厂废弃矿山治理12.6212.62区天福办北潘家邵大伟采石厂废弃矿山治理10.27总计616.93717.20表10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开采矿山治理工程一览表治理工程名称至2020年至2030年理山治矿治理面积(hm2)治理矿山(处)治理面积(hm2)市惠堡长石有限公司关闭矿山治理10.4110.41市益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关闭矿山治理11.6011.60市洪毅石材有限公司关闭矿山治理11.4111.41市三鑫石材有限公司关闭矿山治理11.2211.22市亨利达石材有限公司楚幌矿区关闭矿山治理10.5010.50市宋村镇上徐村林涛石子厂关闭矿山治理12.0012.00市张家产镇登登口石子厂关闭矿山治理11.1011.10市张家产镇树利石子厂关闭矿山治理11.3011.30市安金石子厂关闭矿山治理10.9510.95市大华石子厂关闭矿山治理11.8011.80市吉顺石子厂关闭矿山治理10.9010.90市张颜建材有限公司朱家庄矿区关闭矿山治理15.0015.00烟台紫地置业有限公司关闭矿山治理10.71市葛家潘家上口邹国军采石厂关闭矿山治理10.90市张颜建材有限公司唐瞳矿区关闭矿山治理13.53政霖石材厂关闭矿山治理11.21市葛家潘家上口王树林采石场关闭矿山治理10.40市亨利达石材有限公司(青头集矿区)关闭矿山治理14.79市东源石材厂关闭矿山治理13.24市信迪石子厂关闭矿山治理12.00市宋村台上刘凡强石子厂关闭矿山治理11.40总计1218.192136.37(四)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维护省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化系统。1 .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推动保护式开采。推广应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治理技术标准体系,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2 .维护省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化系统维护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化系统,确保数据按照要求更新、按照信息化系统要求运行、维护、使用和管理信息化系统,完善技术资料等。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式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要按照“宜平则平、宜充则充、宜深则深、宜迁则迁”“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宜渔则渔”的原则,选择使用自然恢复、工程治理、土地整治等适宜的治理方式,以较小的成本实现治理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一)破损山体和露天采坑治理自然恢复:对不处于“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轻、影响不严重的破损山体和露天采坑,主要通过自然恢复并配合简易工程绿化措施,达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工程治理: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重、影响较大的破损山体和露天采坑,可采取危岩体清除、削坡、挂网、防排水工程、采坑回填、绿化等治理措施。景观再造:对于地处城规划区、风景名胜区等范围内的破损山体和露天采坑,可结合地产开发、旅游、养老疗养、养殖、种植等,根据露天采场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景观营建、生态修复等措施,实现资源化利用。平台式治理:在符合规划、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对不易开展景观再造、工程治理成本高的破损山体,可采用爆破等方式清理为一个或多个平台,整理为耕地、草地、林地或建设用地,清理出的残留资源,可将其收益用于治理工作。(二)采空区防治对尚未开展治理或无法开展治理工程且存在突发性采空区坍塌隐患的,通过安置警示牌、发放避险明白卡、制定避险应急预案、开展搬迁避让等预防措施,做好险情和安全隐患防范工作。对可采取工程措施的、埋深较浅的,可采取开挖回填、高能量强夯、全部垮落法等措施;埋深较深的,可采取强制放顶、充填注浆、覆岩结构加固补强及灌注桩等处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对分布范围较大或危险性较大的采空区,要布设地表变形监测工程,查明地表变形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已发的采空塌陷,根据采空塌陷地现状、类型、分布及环境条件状况,结合采空区防治,实行井下充填、地表填埋、农业复垦、生态治理、产业治理等模式进行分类治理。(三)废弃矿井防治对有条件采取应急封闭,且不影响关联采空区治理的废弃矿井,要通过爆破、填平夯实充填、加封井盖等措施加以封闭。对暂时无法封闭的废弃矿井,可通过设置围墙、围栏等措施,加以临时处置,并建立公告警示、巡查检查、险情速报等防范制度。(四)固体废弃物占压土地治理对经检测无有毒有害物质的,应优先就近用于回填露天采坑、采空区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对可以回收综合利用的,可以作为铺路、制砖瓦用材料、建筑材料等进行综合利用。治理过程中的路用、回填等工程措施,要采取有效方法,防止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对体量巨大、短期内无法消化利用的,应在消除滑塌、渣石流等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生态修复、土地复垦、景观再造等措施加以治理。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健全责任体系进一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责任,加快对历史遗留关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度,矿山企业应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责任、义务。自然资源、工信、财政、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部门责任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协作、齐抓共管,扎实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各级政府是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主体,要对行政辖区内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负总责,落实责任分工,建立健全考核体制,保障治理资金,切实做到压力传导到位、责任分解到位、资金筹措到位、监督管理到位、任务落实到位。各矿山企业是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依法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积极开展“边开采、边治理“,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二)加强政策支持1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等制度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制度,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辖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责任履行情况开展巡查和抽查,严肃查处在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中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协调,财政、环境保护、公安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矿山地质环境联合执法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为落实矿山地质环境管理职能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2 .用好土地政策自然资源局要根据不同矿种和开发方式,建立差别化、针对性强的土地政策。对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农用地或其它土地损毁,按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要求和程序开展实地调查,经审查通过后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进行变更。涉及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的,按照审查及认定规范和程序报批。对历史原因造成耕地严重破坏且无法恢复的,按照有关规定,补充相应耕地或调整耕地保有量。加快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对适宜复垦的矿山废弃地,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矿山复垦后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可调整到异地使用,指标收益可用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3 .利用残留资源进行开发式治理对有残留资源的废弃采石场的治理,在符合规划、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土地利用、生态恢复和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允

    注意事项

    本文(十五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