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2025年).docx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教育局,各普通高校: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22)22号)精神,确保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5年1月1日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22)22号)精神及教育部有关规定,为确保我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体制机制,构筑符合人才培养和选拔规律、顺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考。二、考试安排(一)考试科目2025年起,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1+2”模式,包括3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选择性考试)科目。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3门,外语科目考试含笔试和听力两个部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从历史和物理2门首选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任选2门。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选择性考试科目由我省自主命题。报考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的考生还须按有关要求参加相应专业考试。(二)考试时间语文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外语(含听力)科目考试时长为120分钟,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具体安排如下:日期科目及时间6月7日语文(9:00-11:30)数学(15:00-17:00)6月8日历史/物理(9:00-10:15)外语(15:00-17:00)6月9日化学(8:30-9:45)地理(11:00-12:15)思想政治(14:30-15:45)生物学(17:00-18:15)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安排以教育部公布为准,如有调整,我省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试安排将相应调整。(三)成绩组成考生高考文化成绩由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全国统考科目中语文、数学,每门满分150分,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外语满分150分(笔试部分120分,听力部分30分),2025年、2026年仍延续现行计分办法,自2027年起听力成绩计入外语成绩总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文化成绩,再选科目依据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赋分办法的通知(豫考科2024)2号),将每门原始成绩转换为等级分数后计入高考文化成绩。三、录取办法我省普通高校招生依据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办法由各高校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一)计划编制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类别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各类别招生计划分本科、高职(专科)两个层次,按照首选历史、物理科目组合分别编制。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培养要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按照教育部和我省有关计划编制原则与要求,编制在豫招生来源计划。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或专业类,以下简称专业)。同一高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可以设在同一个院校专业组,也可以分别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选考科目要求不同的专业不能设在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计划属性、生源范围、考生资格、其他特殊要求等应保持一致。(二)批次及志愿设置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为本科、高职(专科)两个阶段,按类别分批次进行。具体批次及志愿设置如下:1 .普通类。设置普通本科提前批、普通本科批、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和普通高职(专科)批4个批次。(1)普通本科提前批。包括军事类、公安类(含国家专项计划相关专业)、司法类(含国家专项计划相关专业)、师范类(含国家公费师范生、国家优师专项、地方公费师范生、地方优师专项相关专业)、行业类(含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相关专业)、其他类(含飞行学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航海类等艰苦专业、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有关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以及其他经教育部批准可安排在提前批次录取的高校及专业)。普通本科提前批各类均实行平行志愿,设置64个“专业+院校”志愿(“1个专业+1个院校”为1个志愿填报单位,不设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高职(专科)层次的公安类、司法类随该批录取,分别设置12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2)普通本科批。包括除普通本科提前批以外的本科高校及专业(含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定向就业、少数民族预科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等相关专业)。普通本科批实行平行志愿,设置48个院校专业组志愿(1个院校专业组为1个志愿填报单位,内设6个专业志愿及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等,仅限取得相应资格的考生填报。普通本科批单设特殊类型志愿,设置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仅限取得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相应资格的考生填报。(3)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包括定向培养军土类、师范类、医学类、航海类,各类均实行平行志愿,设置64个“专业+院校”志愿。(4)普通高职(专科)批。包括除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以外的高职(专科)专业,实行平行志愿,设置48个院校专业组志愿。2 .艺术类。设置艺术本科提前批、艺术本科批和艺术高职(专科)批3个批次。(1)艺术本科提前批。包括经批准使用校考成绩、戏曲类省际联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本科专业,设置1个院校志愿,内设4个专业志愿及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2)艺术本科批。包括使用艺术类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本科专业,实行平行志愿,设置64个“专业+院校”志愿。(3)艺术高职(专科)批。包括使用艺术类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高职(专科)专业,实行平行志愿,设置64个“专业+院校”志愿。3 .体育类。设置体育本科批、体育高职(专科)批2个批次。(1)体育本科批。包括使用体育类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本科专业,实行平行志愿,设置64个“专业+院校”志愿。(2)体育高职(专科)批。包括使用体育类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高职(专科)专业,实行平行志愿,设置64个“专业+院校”志愿。(三)划线办法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按照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分别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1 .普通类。区分首选科目,按照本科、高职(专科)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综合考虑成绩分布等因素,分别划定历史类、物理类的特殊类型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本科、高职(专科)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其中,特殊类型录取控制分数线,用于强基计划、军队招飞、高校专项计划等类型招生。2 .艺术类。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和各科类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区分首选科目,按照本科、高职(专科)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分别划定各科类本科、高职(专科)批次的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经批准使用校考成绩、戏曲类省际联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划定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3 .体育类。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和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区分首选科目,按照本科、高职(专科)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分别划定本科、高职(专科)批次的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四)志愿填报1 .时间安排。志愿填报安排在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2 .填报方式。实行网上填报志愿,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完成填报。3 .相关要求。考生填报志愿须符合所填高校招生计划类别及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普通本科提前批各类不能兼报,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类;行业类中三所高校不能兼报,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所。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各类不能兼报,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类。艺术类和体育类不能兼报。艺术本科提前批、体育本科批、普通本科提前批不能兼报;艺术高职(专科)批、体育高职(专科)批、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不能兼报。其他批次如出现兼报,按照各批次投档录取时间顺序进行投档。(五)投档录取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按照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区分首选科目,分别投档。高校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向符合条件的考生公开征集志愿。1 .投档办法。普通类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对于高考文化总成绩达到相应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原则(以下简称平行志愿投档原则)进行投档。强基计划、军队招飞、高校专项计划等类型,投档办法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艺术类、体育类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对于高考文化总成绩和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均达到相应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根据招生院校选定的综合成绩计算办法,依据考生综合成绩,按照平行志愿投档原则进行投档。艺术本科提前批投档办法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2 .同分排序规则。普通类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当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相同时,依次按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投档。艺术类、体育类同分排序规则按相关文件执行。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将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整体设计,统筹谋划。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落实各级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方案,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强化风险防范,确保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平稳实施。(二)加强条件保障加强招生考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管理和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标准化考点和信息管理系统,做好数据信息服务。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善高中办学条件。按照“考生自主填报,政府、考试机构和学校提供公共服务”的原则,加强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和辅助系统开发。加强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多措并举净化考试环境。落实适应性演练、考试组织、基础教育改革等高考综合改革相关配套措施的经费保障,为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三)加强宣传服务各地各校要统一思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改革氛围。围绕高考综合改革,加强改革培训I,加大宣讲力度,回应社会关切。创新咨询服务形式,多渠道开展咨询服务,提高咨询服务质量,积极为高考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解读1.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出台的依据是什么?我省作为全国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于2022年6月向社会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22)22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明确到2025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进一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体制机制,构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和我省省情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2022年以来,我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命题能力建设,夯实改革基础保障,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依据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借鉴第三批、第四批改革省份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保持与同批启动改革省份协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2.2025年新高考考试科目如何组成?2025年起,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1+2”模式,包括3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选择性考试)科目。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3门,外语科目考试含笔试和听力两个部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从历史和物理2门首选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任选2门。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选择性考试科目由我省自主命题。报考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的考生还须按有关要求参加相应专业考试。3.2025年新高考考试时间如何安排?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9日。其中,语文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外语(含听力)科目考试时长为120分钟,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具体安排如下:日期科目及时间6月7日语文(9:00-11:30)数学(15:00-17:00)6月8日历史/物理(9:00-10:15)(15:00-17:00)6月9日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学(8:30-9:45)(11:00-12:15)(14:30-15:45)(17:00-18:15)全国统考科目的考试安排以教育部公布为准,如有调整,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试安排将相应调整。4.2025年新高考文化成绩如何构成?考生高考文化成绩由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全国统考科目中语文、数学,每门满分150分,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外语满分150分(笔试部分120分,听力部分30分),2025年、2026年仍延续现行计分办法,自2027年起听力成绩计入外语成绩总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文化成绩,再选科目依据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赋分办法的通知(豫考科2024)2号),将每门原始成绩转换为等级分数后计入高考文化成绩。5 .为什么首选科目历史、物理按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文化成绩?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按照首选科目历史、物理两个类别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投档录取。因此,选择历史(或物理)的考生将使用同一历史(或物理)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成绩。6 .为什么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按等级分数计入高考文化成绩?首选科目确定后,考生还须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任选2门参加考试。由于4门再选科目试题存在差异,报考相应科目的考生群体不同,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例如,考生小明选考思想政治,考生小亮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小明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小亮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o位。若简单将他们各门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文化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再选科目的原始成绩按照一定规则转换为等级分数(转换后考生再选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再选科目的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7 .再选科目如何进行等级赋分?按照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赋分办法,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每门等级分数的满分值为100分、起点分值为30分。转换时,先将每门再选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再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等比例转换办法”,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最后根据转换公式计算,得到考生的等级分数。例如,某同学化学科目原始成绩为75分,按照原始成绩排序,等级比例应划分到B等级,而该科目B等级的原始成绩分布区间为8064,等级分数区间为8571,按照转换公式:Y1-YT1-TY-Y1T-Ti其中,y表示原始成绩,Y1.2分别表示原始成绩区间的下限和上限;T表示转换后等级分数,Tl,T2分别表示等级分数区间的下限和上限。807585T该同学化学科目的等级分数为:TT-7解得:75-64T-7181,即该同学化学科目等级分数为81分。原始成绩转换示意图等级分数(5117648 .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的原始成绩是否公布?历史、物理2门首选科目公布原始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公布等级分数,不公布原始成绩。9 .高考文化成绩分数段统计表如何呈现?按照首选科目历史、物理,分别公布历史类、物理类高考文化成绩分数段统计表。10 .普通类批次和志愿如何设置?普通类设置普通本科提前批、普通本科批、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普通高职(专科)批4个批次。普通本科提前批,包括军事类、公安类、司法类、师范类、行业类、其他类,各类均设置64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高职(专科)层次的公安类、司法类随该批录取,分别设置12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普通本科批,包括除普通本科提前批以外的本科高校及专业(含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定向就业、少数民族预科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等相关专业),设置48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等,仅限取得相应资格的考生填报。普通本科批单设特殊类型志愿,设置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仅限取得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相应资格的考生填报。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包括定向培养军士类、师范类、医学类、航海类,各类均设置64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普通高职(专科)批,包括除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以外的高职(专科)专业,设置48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11 .普通本科提前批各类包括哪些招生院校及专业?普通本科提前批包括军事类、公安类、司法类、师范类、行业类、其他类。军事类:包括军队院校本科层次相关专业。公安类:包括经公安部、教育部批准可在我省招生的公安类院校本科层次相关专业(含国家专项计划相关专业)。高职(专科)层次的公安类专业,随该批录取。司法类:包括经司法部、教育部批准可在我省招生的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各专业(含国家专项计划相关专业),以及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的侦查学、治安学、经济犯罪侦查、刑事科学技术等专业。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刑事执行等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随该批录取。师范类:包括国家公费师范生、国家优师专项、地方公费师范生、地方优师专项本科层次相关专业。行业类:包括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本科层次相关专业。其他类:包括飞行学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航海类等艰苦专业、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有关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以及其他经教育部批准可安排在提前批次录取的高校及专业。12 .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各类包括哪些招生院校及专业?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包括定向培养军土类、师范类、医学类、航海类。定向培养军土类:包括招收定向培养军士生的高职(专科)层次相关专业。师范类:包括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地方公费师范生高职(专科)层次相关专业。医学类:包括省内高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等高职(专科)层次相关专业。航海类:包括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等高职(专科)层次相关专业。13 .为什么要在部分提前批次实行“专业+院校”平行志愿?提前批次招生的高校和专业相对较少,而且一般有身体条件等特殊要求,较为适合实行“专业+院校”平行志愿。自2020年起,我省在部分提前批次稳步推进“专业+院校”平行志愿,2024年已推广到艺术类、体育类的本科、高职(专科)批次,以及普通本科提前批中的师范类、军事类,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满足高校特殊专业人才选拔和培养需要,我省在部分提前批次中实行“专业+院校”平行志愿。14 .为什么将原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合并为普通本科批?我省落实各级政策要求,学习借鉴改革落地省份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将原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合并为普通本科批。主要政策依据包括:一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二是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24)2号)要求“积极推进将专项计划纳入普通类招生批次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三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22)22号)要求“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合并录取批次体现了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能够更好满足社会、高校、高中和考生的发展需要。15 .艺术类批次和志愿如何设置?艺术类设置艺术本科提前批、艺术本科批、艺术高职(专科)批3个批次。艺术本科提前批,包括经批准使用校考成绩、戏曲类省际联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本科专业,设置1个院校志愿,内设4个专业志愿及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艺术本科批,包括使用艺术类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本科专业,设置64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艺术高职(专科)批,包括使用艺术类省级统考(含戏曲类省际联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高职(专科)专业,设置64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16 .体育类批次和志愿如何设置?体育类设置体育本科批、体育高职(专科)批2个批次。体育本科批,包括使用体育类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本科专业,设置64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体育高职(专科)批,包括使用体育类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高职(专科)专业,设置64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17 .普通类录取控制分数线是如何划定的?区分首选科目,按照本科、高职(专科)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综合考虑成绩分布等因素,分别划定历史类、物理类的特殊类型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本科、高职(专科)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特殊类型录取控制分数线,用于强基计划、军队招飞、高校专项计划等类型招生。18 .艺术类录取控制分数线是如何划定的?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和各科类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区分首选科目,按照本科、高职(专科)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分别划定美术与设计类、音乐类(区分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音乐教育)、舞蹈类、书法类、表(导)演类(区分戏剧影视表演方向、服装表演方向、戏剧影视导演方向)、播音与主持类等科类本科、高职(专科)批次的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经批准使用校考成绩、戏曲类省际联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划定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19 .体育类录取控制分数线是如何划定的?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和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区分首选科目,按照本科、高职(专科)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分别划定本科、高职(专科)批次的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20 .改革后志愿填报与改革前有什么不同?一是志愿填报单位方面。改革前主要以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即为1个志愿填报单位,按“1所院校+多个专业”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在院校内选择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改革后主要以院校专业组或“专业+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在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的批次中,1个院校专业组为1个志愿填报单位,在该院校专业组内选择1-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在实行“专业+院校”平行志愿的批次中,“1个专业+1个院校”为1个志愿填报单位,不设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二是志愿填报数量方面。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改革前普通类普遍设置12个院校志愿,艺术类、体育类普遍设置35个“专业+院校”志愿;改革后普通本科批、普通高职(专科)批设置48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普通本科提前批、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艺术本科批、艺术高职(专科)批,体育本科批、体育高职(专科)批均设置64个“专业+院校”平行志愿。总体来看,增加了志愿填报数量和考生选择机会,更有利于考生录取。三是志愿填报要求方面。改革前,考生按照自己所报考的科类(文史类、理工类)填报志愿。改革后,考生须根据自己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对照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填报相应志愿。21 .填报志愿时,考生应注意哪些事项?考生要认真做好填报志愿的准备工作,仔细阅读拟报考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高校基本情况以及单科成绩、身体条件、外语语种等特殊要求,根据自己的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志向、体检结论等,结合招生院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及近年来录取情况,科学合理填报志愿。另外,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填报志愿时,需注意高校招生章程中对高考文化成绩、专业省级统考成绩、乐器种类、舞种等提出的特殊要求。考生应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妥善保管志愿填报等相关密码,不要委托他人填报,对填报志愿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志愿填报完成后要及时保存。22 .什么是高校招生章程?高校招生章程是高校依据我国相关教育法规和教育部要求制订的,是高校开展招生工作的重要依据。教育部明确规定,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必要形式,其内容必须合法、真实、准确、表述规范。考生可以登录高校官方网站查看,也可以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点击"招生章程”栏目,查看具体高校招生章程。23 .如何查询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考生可登录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查询2025年拟在豫招生普通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作为参考。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最终以省教育考试院和有关高校公布的2025年招生计划为准。24 .填报志愿时,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如何对应高校选考科目要求?高校依据教育部有关要求,提出本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考生应按照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精准填报。一是符合首选科目要求。比如,历史科目组合下的专业,只有首选科目为历史的考生才能填报;物理科目组合下的专业,只有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能填报。二是符合再选科目要求。(1)不提再选科目要求的,符合首选科目要求的考生均可填报;(2)提出1门再选科目要求的,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填报,如某校某专业对化学科目提出要求,符合首选科目要求且选考化学科目的考生才能填报;(3)提出2门再选科目要求的,考生须同时选考这2门科目方可填报,如某校某专业对化学和生物学科目提出要求,符合首选科目要求且同时选考化学和生物学科目的考生才能填报。25 .如何理解平行志愿投档原则?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投档时,按照考生成绩,依次检索和投档。当轮到检索某一考生时,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一经检索到某志愿符合投档条件且所对应的招生计划尚未满额时,随即投档。投档后,考生本批次所填报的其他志愿无效。如没有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志愿,则不能投档。上述过程完成后,无论档案是否投出,均视为该考生已完成了本批次平行志愿投档。如果考生投档后因故被退档,本批次的其他志愿将不再被补投,该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26 .填报平行志愿时,考生和家长要特别注意哪些误区?误区一:“平行志愿”就是“平等志愿”。个别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平等志愿,几个志愿可以随便填,只要分数高,就能被录取到分数线高的一所高校,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它遵循着“考生之间,分数优先;考生自身,志愿优先”的原则。考生各志愿之间是平行的,只要分数达到所填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均为该生可能的投档志愿,无论哪一志愿录取,均为第一志愿。但对考生志愿的检索和投档是有先后顺序的,是按照志愿1、2、3、4的顺序依次检索,当检索到某个志愿符合投档条件且所对应的招生计划尚未满额,随即投档。考生档案一旦投出,不再检索后续志愿。如某考生的志愿1符合投档条件且对应的招生计划尚未满额,则会按照志愿1投档,在此情况下,即使该生的志愿2、3、4符合投档条件,也不会再被检索和投档。更不会反向检索投档,如先志愿4,再志愿3或志愿2。误区二:“平行志愿”等于“平行录取”。个别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平行录取”,只要考生分数符合所填报志愿的录取条件,就有可能被多个志愿同时录取。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考生在一个批次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因此,考生的多个志愿不可能同时投档,更不可能同时录取。误区三:“平行志愿”不存在风险。个别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不存在志愿填报风险,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相对顺序志愿填报方式而言,平行志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愿填报风险,但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都过高,也就是说考生的分数未达到所有填报志愿的投档分数,考生档案不能被投出。另外,平行志愿投档后,考生也可能因不满足高校招生章程要求等被退档。27 .如何填报院校专业组志愿?院校专业组志愿,1个院校专业组为1个志愿填报单位,内设6个专业志愿及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考生填报志愿时,可根据自己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对照专业组选考科目要求,首先,选择某个院校的某个专业组;其次,在该专业组包含的若干个专业内选择1-6个,作为专业志愿;最后,选择是否同意在该专业组内专业调剂。三个步骤完成后,形成自己的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考生可在相应批次的志愿设置数量范围内,填报多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例如:在普通本科批中,A大学第IOl专业组,包含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6个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A大学第102专业组,包含临床医学、基础医学2个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生物学。若考生小明的选择性考试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学,打算填报A大学第101专业组,可以从该组的16个专业中选择1-6个,作为专业志愿,并选择是否同意专业调剂,形成自己的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同时,小明也可填报A大学第102专业组,从该组的2个专业中选择1-2个,作为专业志愿,并选择是否同意专业调剂,作为自己的另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小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填报其他高校的相应院校专业组志愿。在普通本科批中,小明最多可填报48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若考生小亮的选择性考试科目为物理、化学、地理,则也可填报A大学第IOl专业组。但是,由于小亮没有选考生物学科目,不能填报A大学第102专业组。28 .如何填报“专业+院校”志愿?“专业+院校”志愿,“1个专业+1个院校”为1个志愿填报单位,不设是否同意专业调剂选项。考生填报志愿时,可根据自己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对照专业选考科目要求,选择某个专业及招收该专业的某个院校,形成自己的1个“专业+院校”志愿。考生可在相应批次的志愿设置数量范围内,填报多个“专业+院校”志愿。例如:在普通本科提前批军事类中,B大学招收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管理科学2个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C大学招收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思想政治,C大学还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3个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化学。若考生小亮的选择性考试科目为物理、化学、地理,填报志愿时,小亮可以填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B大学”,形成自己的1个“专业+院校”志愿。同时,小亮也可以填报“管理科学+B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大学”“电子信息类+C大学”“人工智能+C大学”,作为自己的另外4个“专业+院校”志愿。由于没有选考思想政治科目,小亮不能填报“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C大学”。小亮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填报其他军队院校的相应“专业+院校”志愿。在普通本科提前批军事类中,小亮最多可填报64个“专业+院校”志愿。29 .如何了解拟报考专业的相关情况?考生可登录高校官方网站了解专业情况,也可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访问快速入口中的“专业解读”栏目,查看专业解析、专业与就业、报考指南等。读完专业解读后,考生将了解到某个专业学的是什么,未来会从事什么工作,发展前景如何,报考注意事项等内容。30 .新高考如何投档录取?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按照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区分首选科目,分别投档。高校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各批次投档录取后,省教育考试院将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向符合条件的考生公开征集志愿。在普通类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对于高考文化总成绩达到相应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进行投档。强基计划、军队招飞、高校专项计划等类型,投档办法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在艺术类、体育类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对于高考文化总成绩和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均达到相应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根据招生院校选定的综合成绩计算办法,依据考生综合成绩,按照平行志愿投档原则进行投档。艺术本科提前批投档办法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31 .艺术类综合成绩如何计算?(1)在艺术本科批中,各专业的综合成绩计算办法由招生院校在以下5种办法中选定1种。综合成绩为高考文化总成绩X100%,即: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总成绩×lo综合成绩为高考文化总成绩×80%+专业省级统考成绩÷300×750×20%,即: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总成绩义。.8+专业省级统考成绩×0.5o综合成绩为高考文化总成绩x70%+专业省级统考成绩÷300×750×30%,即: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总成绩义。.7+专业省级统考成绩×0.75o综合成绩为高考文化总成绩x60%+专业省级统考成绩÷300×750×40%,即: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总成绩义。.6+专业省级统考成绩义1。综合成绩为高考文化总成绩x50%+专业省级统考成绩÷300×750×50%,即: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总成绩义。.5+专业省级统考成绩×1.25o如招生院校未选择综合成绩计算办法,将默认按办法计算综合成绩。(2)艺术高职(专科)批,各专业的综合成绩均为高考文化总成绩义50%+专业省级统考成绩÷300><750><50%,即: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总成绩义0.5+专业省级统考成绩义1.25。考生可登录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进入“服务大厅一公示信息”栏目,查看各招生院校选定的综合成绩计算办法。32 .体育类综合成绩如何计算?(1)在体育本科批中,各专业的综合成绩计算办法由招生院校在以下5种办法中选定1种。综合成绩为高考文化总成绩X100%,即: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总成绩×lo综合成绩为高考文化总成绩×30%+专业省级统考成绩÷150×750×70%,即:综合成绩=高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