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迟播小麦生产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20CCSB05B3304浙江省嘉兴市地方标准DB3304/T1182025稻茬迟播小麦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IcodeofpracticeforproductionofwheatwithricestubbIeunderIatesowing2025-02-02实施2025-01-02发布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_1_2_»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嘉兴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平湖市植保土肥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嘉兴市土肥植保与农村能源站、嘉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瑶、李建强、沈阿林、朱春弟、赵川、王云龙、喻曼、费冰雁、贾生强、陈轶平、石艳平、任佳佳、张健、沈佳健、燕燕、陆学峰、董妹勤、沈芳勤、曹斌、张连胜、夏联华、邱敏杰、徐柳静、胡涤。稻茬迟播小麦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茬迟播小麦生产的播前准备、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和烘干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播种迟于适播期的稻茬小麦生产。注:小麦适播期是指小麦播种至越冬前OC以上积温达到55(C65(C的时期,嘉兴市稻茬小麦适播期通常在11月初至11月中旬。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GB10395.9农林机械安全第9部分:播种机械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739谷物播种机械作业质量NY/T1631方草捆打捆机作业质量NY/T2463圆草捆打捆机作业质量DB33/T2479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播前准备4.1 水稻生育后期水分管理采用间隙灌水,田间保持干湿交替,在收割前7d10d开始断水,收割时田间土壤持水量控制在60%以内。4.2 水稻收割留茬应使用喂入量4kgs,动力66kW以上的,带秸秆切碎和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割,宜使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秸秆留茬高度和秸秆粉碎质量应符合DB33/T2479的规定。4.3 秸秆处理4.4 .1秸秆直接还田根据还田秸秆量和耕作方式宜采取以下方式:还田秸秆量超过本田秸秆量的50%时,采用秸秆原位促腐还田;还田秸秆量不足本田秸秆量的50%时,采用秸秆翻压还田或覆盖还田的方式;免耕作业的田块,秸秆灭茬后采用覆盖还田。注:秸秆原位促腐还田指向田间秸秆喷施腐熟剂以促进秸秆分解的秸秆原位还田方式,包括翻压促腐、覆盖促腐、沟还促腐等。4.3.2秸秆离田处理秸秆留茬高度应W8cm,离田作业质量应符合NY/T1631或NY/T2463的规定。4.4耕作整地4.4.1旋耕作业和播种分次进行的田块应在播前采用旋耕机、履带式旋耕机等进行旋耕整地。旋耕质量应符合DB33/T2479的要求。4.4.2采用旋耕、灭茬、施肥、播种、开沟、覆土、镇压一体化作业的田块和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田块播前不用耕作整地。4.4.3连年旋耕地块宜3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25cm35cm。5播种5.1品种选择宜按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发布的主导小麦品种目录选择适宜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要求。5.2种子处理5.2.1应选择晴好天气,播前种子晾晒1天。5.2.2病害发生较严重的种植区应采取药剂包衣、拌种包衣或拌种、浸种,种衣剂、拌种剂和浸种剂应按照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发布的农药产品推荐名录选择适宜品种。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9的规定。5.3播种方式5. 3.1机械条播5.3 .1.1根据土壤含水率的不同宜采取以下方式:耕层土壤含水率(25%,采用集旋耕、灭茬、施肥、播种、开沟、覆土、镇压等一体的复式精量播种机,配套动力85kW以上拖拉机进行机械条播;耕层土壤含水率25%,采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机械条播,播种前应进行灭茬和秸秆匀撒处理。5.4 .1.2播种机械应符合GB10395.9的规定。播种质量应符合NY/T739的规定。5.3.2撒播宜采用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背负式喷粉喷雾机、农用撒播机(配套拖拉机使用)等进行撒播作业。机具作业质量与性能要求应符合DB33/T2479的要求。5.5 播种量宜根据播种方式和时间的不同确定播种量:采用机械条播方式,每667m?播种量15kg基础上,每迟播3d,增加0.5kg,最多不超过20kg/667m2;采用撒播方式,每667痛播种量15kg基础上,每迟播3d,增加0.7kg,最多不超过22kg/667m2o5.6 开沟排水每隔1.8m开1条竖沟,距田头2m5m挖出水沟,沟宽25cm30cm,沟深25cm30cm。田块较长应在田块中间加开横沟,保持排水畅通。6施肥管理6. 1施肥量7. 1.1氮肥氮肥每667m,总施用量在8kg10kg基础上,应根据还田秸秆量、秸秆碳氮比和秸秆腐解率等适当增加施氮量。施氮总量计算公式见附录A。含氮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6. 1.2磷肥土壤有效磷(P2Os)含量N15mgkg的田块,每667m,总施用量3.5kg4.5kg。土壤有效磷(P2Os)含量15mg/kg的田块,每667m,总施用量应在3.5kg4.5kg基础上增加1kg2kg。含磷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6. 1.3钾肥秸秆直接还田的田块,每667m,总施用量4.0kg4.5kg;秸秆离田处理2年以上的田块,每667m?总施用量应在4.0kg4.5kg基础上增加1kg2kg;遭遇强降雨、降温等极端天气,每667n?总施用量应增加1kg-2kgo含钾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6.2 施肥比例氮肥:基肥55%60%,拔节肥40%45%;磷肥:基肥100%;钾肥:基肥100虬6.3 追施时间拔节肥在小麦基部节间伸长至1.0cml.5Cm时施用。7病虫草害防治7. 1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防治宜采用以下方法:赤霉病。在小麦始花期进行初次防治,使用氟陛菌酰羟胺、丙硫戊嗖醇、后菌戊陛醇等药剂喷雾,间隔7d10d后再次防治;白粉病、锈病。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使用丙环哇、丙硫戊哇醇等药剂喷雾。鲂虫。宜使用此虫咻、睡虫嗪、氯氟氟菊酯等药剂喷雾。7.2 杂草防治在小麦播种后至出苗前使用氟嚷毗酰吠、氟睡草胺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小麦两叶至三叶期开展化学防治,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宜使用焕草酯、噗麻焕草酯等药剂喷雾;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宜使用咤磺草胺等药剂喷雾。7.3 植保机械应根据地块大小合理选用植保机具,宜采用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背负式喷粉喷雾机等机具,机具作业质量与性能要求应符合DB33/T2479的要求。8收获和烘干小麦蜡熟末期应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收获后应使用粮食烘干机烘干,具体操作和要求按照DB33/T2479的规定执行。9技术模式图稻茬迟播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附录B。附录A(资料性)稻茬迟播小麦施氮总量计算公式稻茬迟播小麦施氮总量计算公式见(A.1)。(A.1)Nt=No+snXJX熹XJ1co1Oia式中:Nt总施氮量,单位为(kg667m2);S前茬水稻秸秆还田量,单位为(kg667m2);S一前茬水稻秸秆含氮量,单位为(%);FS田间水稻秸秆腐解率,单位为(%);a前茬水稻秸秆碳氮比;b水稻秸秆腐解和作物生长需要的适宜碳氮比;No施氮量基础量,取值为810,单位为(kg667m2)o附录B(资料性)稻茬迟播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稻茬迟播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图B.1。播种施肥比例收获和烘干水稻中后期水分管理:水稻生育后期采用间隙灌水,田间保持干湿交替,在收割前7d10d开始断水,收割时田间土壤持水量控制在60%以内;水稻收割留茬:水稻收割-秸秆粉碎-抛撒一体进行;秸秆处理:根据秸秆量多少选择秸秆直接还田方式或采取秸秆离田处理;耕作整地:旋耕或免耕,连年旋耕田块宜3年深松一次。氮肥:基肥55%60%,拔节肥40%45%(拔节肥在小麦基部节间伸长至1.0c11l.5cm时施用);磷肥:基肥100%;钾肥:基肥100%。小麦蜡熟末期应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收获后应使用粮食烘干机烘干。品种选择:按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发布的主导小麦品种目录选择适宜品种;种子处理:晾晒、包衣、拌种包衣或拌种、浸种;播种方式:机械条播或撒播。播种量:机械条播方式的播种量在每667Di215kg播量基础上每迟播3d增加0.5kg,每667m2最高不超过20kg;撒播方式的每667m215kg播量基础上每迟播3d增加0.7kg,每667Iif最高不超过22kg0开沟排水:每隔1.8m开1条竖沟,距田头2In5In挖出水沟,沟宽25Cin30cm,沟深25Cln30cm0田块较长应在田块中间加开横沟,保持排水畅通。氮肥总量:每667m2施用量8kg10kg基础上,根据秸秆还田量、秸秆碳氮比等适当增加用量;磷肥总量:土壤有效磷(P2O5)含量215mg/kg的田块,每667W总施用量3.5kg4.5kg;土壤有效磷(P2O5)含量G5mg/kg的田块,每667m2应在3.5kg4.5kg基础上增加1kg2kg;钾肥总量:秸秆直接还田的田块,每667112总施用量4.0kg4.5kg;秸秆离田处理2年以上的田块,每667m2应在4.0kg4.5kg基础上增加1kg2kg;遭遇强降雨、降温等极端天气,每667m2应增加1kg2kgo赤霉病:在小麦始花期进行初次防治,使用氟噗菌酰羟胺、丙硫戊噗醇、的菌戊噗醇等药剂喷雾,间隔7d-10d后再次防治;白粉病、锈病: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使用丙环噗、丙硫戊噗醇等药剂喷雾;蜥虫:宜使用此虫琳、嚷虫嗪、氯氟氟菊酯等药剂喷雾;杂草:在小麦播种后至出苗前使用氟嘎毗酰吠、氟睡草胺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小麦两叶至三叶期开展化学防治,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宜使用焕草酯、噗琳焕草酯等药剂喷雾;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宜使用咤磺草胺等药剂喷雾。图B.1稻茬迟播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