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区实践.docx
-
资源ID:1878227
资源大小:11.9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读《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区实践.docx
读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区实践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19日在陕西西安举行的中国一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收录在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文献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要做到“四个坚持”,还提出了八点建议,明确了中国一中亚未来开展地区合作的重点方向,进一步阐释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以及实践路径,具有深远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一带一路”为中国一中亚合作提供新契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双方友好交往的大门,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因此发端。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这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走向兴盛,促进了东西方的往来,借此实现并共享经济上的繁荣,同时还为世界上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今天,中亚又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同。中亚也因此成为最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与中国签署合作文件的地区,又积极推出中长期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合作,实现了“全覆盖”。以此为契机,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推动“丝绸之路”在当代的全面复兴,倾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深度合作,将双方关系带入一个崭新时代。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与中亚国家充分发挥地缘毗邻优势、历史文化优势、政治法律优势,积极践行丝绸之路精神,取得许多标志性成果,从中吉乌公路、中塔公路、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运营,到中欧班列、货运汽车、空中航班的多点开花,双方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贸易额从1992年的4.6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23年的894亿美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一带一路”建设惠及中亚的稳定与发展。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地区冲突累积叠加,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的中亚,是联通东西、贯穿南北的十字路口,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与中亚国家携手合作,有利于打造一个稳定的中亚、繁荣的中亚、和谐的中亚、联通的中亚。中国坚定支持中亚国家维护主权、安全、独立、领土完整,根据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任何人都无权在中亚制造不和、对立,更不应该从中谋取政治私利。“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真诚希望有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中亚,实现地区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冲突、宗教纷争、文化隔阂不是中亚的主调,团结、包容、和睦才是中亚人民的追求。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拥有得天独厚地理优势的中亚,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成为亚欧大陆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为促进世界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发挥特殊作用。建设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彰显互利共嬴的目标追求2022年1月,中国同中亚五国举行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共同宣布建设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充实中国与中亚国家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提升政治关系,实现高水平互信,为地区合作增添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着眼各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光明未来,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他进而指出,建设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守望相助。深化战略互信,在涉及主权、独立、民族尊严、长远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始终给予彼此明确、有力支持,携手建设一个守望相助、团结互信的共同体。二是坚持共同发展。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充分释放经贸、产能、能源、交通等传统合作潜力,打造金融、农业、减贫、绿色低碳、医疗卫生、数字创新等新增长点,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三是坚持普遍安全。共同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地区国家内政、策动“颜色革命”,保持对“三股势力”零容忍,着力破解地区安全困境,携手建设一个远离冲突、永沐和平的共同体。四是坚持世代友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展续传统友谊,密切人员往来,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文明互鉴,增进相互理解,筑牢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携手建设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共同体。“四个坚持”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和人文四大领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思维的超越和创新,也是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四个重要支柱,缺一不可。政治合作发挥引领作用,为其他领域的合作保驾护航;经济合作奠定物质基础,让民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合作实现安危共担,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人文合作面向世代友好,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长远的目标,也是当下的实践,需要一步步做出扎扎实实的努力,选择优先方向和领域,在国家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与互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八点建议,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担当”“中国贡献”。一是加强机制建设;二是拓展经贸关系;三是深化互联互通;四是扩大能源合作;五是推进绿色创新;六是提升发展能力;七是加强文明对话;八是维护地区和平。在每一点建议当中,中方都会拿出务实举措,落实相关建议,不断深化中国与中亚的全方位合作。首先是平台和网络建设。中方倡议成立产业与投资、农业、交通、应急管理、教育、政党等领域会晤和对话机制;出台更多贸易便利化举措,升级双边投资协定,推动贸易规模迈上新台阶;支持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加快现有口岸现代化改造;大力推进航空运输市场开放,发展地区物流网络;加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鼓励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设海外仓;构建综合数字服务平台;建立中国一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发展能源全产业链合作等。其次是能力建设和智力支持。中方提出,愿同中亚国家在盐碱地治理开发、节水灌溉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建设旱区农业联合实验室,支持在中亚建立高技术企业、信息技术产业园;欢迎中亚国家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空间信息科技等“一带一路”专项合作计划;制定中国同中亚国家科技减贫专项合作计划,实施“中国一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在中亚国家设立更多鲁班工坊,还将向中亚国家提供融资支持和援助。再次是“软联通”建设,共建人文共同体与安全共同体。中方邀请中亚国家参与“文化丝路”计划,在中亚设立更多传统医学中心,互设文化中心,开展文化展示和媒体高端对话交流活动,开行面向中亚的人文旅游专列。中方愿帮助中亚国家加强执法安全和防务能力建设,支持各国自主维护地区安全和反恐努力,开展网络安全合作,共同推动阿富汗和平重建。构建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而八点建议正是为实现这个目标以及提升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水平所实施的具体举措,领域之宽泛、层次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愿同中亚国家加强现代化理念和实践交流,推进发展战略对接,为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协力推动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成果,也深刻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吸引力,为在全球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成功样板和行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