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论文 论文.docx
情境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们逐渐认识到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以其可以在阅读课堂中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情境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仍存在语文教师创设阅读情境困难;学生在创设阅读情境的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教师对于文章的解读有一尊之嫌等问题。为提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教学成效,本文特提出以下策略:加深理解,提升教学教师教学能力;转换角色,提高学生课堂参与;钻研文章,帮助学生感悟情境。通过这些策略,期以最大程度实现情境式教学法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契合度,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式教学法;阅读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们逐渐认识到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寻找或探索一种可以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的阅读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与传统的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其在学习过程中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以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更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这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具有极大的帮助。许多教师意识到情境式教学法的优势所在,并积极的尝试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阅读教学中以期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难题。然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情境式教学法的理解和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使得实际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情境的创设与解读过程中师生参与比例的畸形、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合理,阅读教学规律的偏离等方面。这些失误都会对阅读教学任务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也使得原本计划提高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提高阅读能力的、建立喜欢阅读的兴趣等一系列的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我作为一名师范生将来也是要走向教师这个岗位的,希望通过本次的论文写作可以探索出一些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本文主要的目的所在。阅读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重要不言而喻,其教学的过程是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学习同样是阅读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在学生掌握字、词、句等基本功后,进而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情境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有效的方式来创设各式各样的教学场景,并将场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以场景建设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轻松有趣的教学场景使得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能适合学生本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这也就使得情境教学法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更加契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从而有效地弥补阅读教学课堂中的不足。情境式教学法的优势和优点在阅读教学中同样可以很好地得到展现,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将教材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内容以一种生动且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切实的完成阅读方面的知识体系的建构,而且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及爱好的培养同样有着极大的好处。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是重要的也是枯燥的,情境式教学法应用于阅读教学中的好处就在于能使阅读的学生一种变得轻松、愉悦,最大限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完成相关知识体系的建构,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一、情境式教学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1 .情境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创设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通过一定的途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鲜明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运用情境式教学法时,其中的重要一个部分就是创设情境,常用的创设情境的途径有: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顾名思义,这几种创设情境的途径从其名称中就能知道基本的应用方式。然而,若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不是靠简单的了解这些应用方式就可以的。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引起学生的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如临其境,以此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进行。假若教师只是直白地将图片等教具展示给学生,又或者教师只是敷衍地做做实验,这个过程中虽然起到直观的作用,但并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更不可能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情感。那么如何有效正确地运用情境式教学法呢?我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为例,进行简单地教学实践探究。这首诗歌从声音入手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实景来表达秋天带人类的喜悦。可以借用幻灯片展示秋天的景物图,附以播放轻松欢快的纯音乐,用语言引导学生想象秋天里的景色从而创设情境。可以打开窗户让学生感受秋风吹拂在脸颊的感觉,告诉孩子们这是秋姑娘对我们爱的抚摸。与学生一起想象着自己跟随着秋姑娘轻盈的步伐漫步于大树下、田野间、麦田里,倾听大自然里秋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播放树叶哗哗的声响、蟋蟀曜曜的清厉以烘托氛围。)进而感悟到这个金黄的季节带给人类的喜悦与美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这篇诗歌我们可以用到的情境式教学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很多,如上文中体现的音乐渲染、图片再现以及语言描述;也可以以郊游的方式将课堂放到大自然,让学生自行感受也就是用生活展示的途径去感悟诗歌的美妙、大自然的美好。2 .情境式教学法基本理论情境式教学法最早可追溯到在1930年到1960年间。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句话讲述的是学生认识规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即直观的知识可以使抽象事务变为具体,可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感性认识。情境式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就像将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四个部分的相加,其以文章的故事主线为情境的框架,师与生、生与生一起交流协作共同构建情境、解读文章的内容,最后完成认知结构的建立。二、情境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常见的问题1 .教师创设阅读情境困难教师如果在实际应用之前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情境式教学法,使得对该教学方法的理解仍处于比较浅显的层次,那么在其创设情境时感觉困难就很正常了。这种情况的直接表现就是教师运用情境式教学法时较为被动,故而不能创设出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较为理想的阅读情境。情境的创世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的。如果教师创设出的情境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那么教师自然会觉得自己创设的情境苍白无力,长期以往,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自信,还是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会受到打击。除此之外,教师的职业素养也会对教师创设的阅读情境产生影响。这很好理解,教师可能对于一篇文章有了充分地理解,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教学能力的原因不能将其很好地表达也会使得该教师无法创设出理想的情境。在浩如烟海的著作里,那种使用平铺直述表达情感的很少,大多数还是较为含蓄委婉的。教师对这些著作使用情境式教学法进行表述时,需要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及表达技巧对文章进行二次的艺术加工,同时也需要肢体语言和教具的辅助。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不可谓不高。2 .学生在创设情境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一堂课是由学生和教师双方的相互协助下完成的,情境的创设也是如此。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的主力军,那么创设情境的过程同样要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切实有效的完成情境的创设就需要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了解学生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从而增加学生在这个过程的参与度。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创设情境的时候就有了引导的目标和方向。原因在于,如果课堂成为了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是情境的表演者,而学生则变成了情境的旁观者,长期以往学生必然会对阅读课堂产生厌烦的情绪。换言之,学生在课堂上的拥有的参与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对课程内容的热忱度。3 .对文章的解读有一尊之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教科书文章进行解读时,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师与生选择的角度不同使得各自所了解到的东西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不同的反应,这样对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养成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许多当代的语文教师对教材中的国外著作,大多理解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引导学生珍惜社会主义社会的幸福生活。以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那些不幸的孩子,给予弱者同情。但是许多教师在设计的教学环节时,却是去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好,接着通过创设“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假想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样的引导只会使学生产生盲目的自信,但是如果资本主义真的那么的不好,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又该如何解释呢?其实,我们学习这类文章名著时完全可以就事论事,不必过分的拔高和引巾。三、情境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升策略1 .加深理解,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在尝试一种与传统意义不同的教学方法时都会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创设情境困难是教师在接触情境教学法之初遇到的一类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往往是教师对于情境式教学法的了解不够深入,但对于入职的教师来说可能还有自己能力不足的原因。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就需要教师钻研有关情境式教学的书籍、文章,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中消化吸收感悟到属于自己的情境式教学技巧。但是,阅读教学又与小学语文其他的教学环节不同,它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力因为许多文学作品都是有着其深度的,如果老师都没有充分理解文章,最后创设出的情境可想而知。这就需要教师阅读大量的文学著作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创设情境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展现的,流畅、清晰、恰到好处的表达则能够使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这方面讲就需要教师丰富自己讲课的词汇量,语言的表达需要有情感的起伏来渲染氛围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提高口语表达与肢体语言的配合度,肢体语言对于情境创设的辅助功能同样是不可或缺的。2 .转变角色,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转化学生的角色,使其由情境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甚至“创造者”,教师则由表演者变为引导者,将舞台让给学生,通过角色的转化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讲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有思想力的人,而不是某种只会接受知识的容器。3 .钻研文章,帮助学生感悟情境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丰富的、活泼的,那么教师无论是对于情境式教学法的理解还是情境的创设都不能流于形式。研读文章不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存在"一尊之嫌的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原因需要教师在创设情境前先认真研读阅读的内容从而决定情境的基调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是雄壮的,还是轻柔的;是喜爱的,还是憎恶的;是幽默讽刺的,还是赞美歌颂的;这样对于渲染情境的氛围,塑造易于学生接受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式教学法通过多种创造情境的途径辅以恰如其分的词语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可以易于透过教师塑造的鲜明的形象看到教科书承载的深刻内涵,如临其境,进而加深对阅读时语言文字的理解。四、结论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样也代表着国语。学好语文对于每一位小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小部分却使得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十分头疼。情境式教学法其内涵和特性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契合,这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极大的帮助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优秀的教师们将会探索出一个又一个真正适合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从而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曹永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N.贵州民族报,第A04版齐壮丽.论小学语文情境式教学应用研究R.2018年区域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探讨会成果集中国会议,2018徐光启.情境教学法.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王吉林.小学语文情境式教学:王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6-124亢佳楠.情境式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76马书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8):73-73刀靳彤.语文情境教学的人本主义的特质N.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第1期,第19卷8孔凡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阅读教学实践失误一关于李吉林情境教学实践系列研究之五N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第19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