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学校管理案例分析_1.docx
学校案例分析案例:张老师,女,今年四十五岁,大专学历,平时工作踏实认真,从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工作也一丝不苟,且在我校已连续当班主任至今达十年,十年如一日每天在校时间达十小时以上,所带班级在同年级总是名列前茅。但由于一直专心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参加学历进修,在职称的晋升上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看到其他年龄比她小得多的、工作成绩不如她的教师一个个都评上了高级,就感到难于接受,产生了想调离学校的念头,在工作上也有所松懈。学校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采取行动,利用节假日去拜访,平时主动关心她,并提拔她担任教研组副组长,并许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帮其解决职称问题。经过学校到位的思想工作,她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焕发了原来的工作热情。静态详例:对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对发展需要的稳定性以及对自尊需要的迫切性、对成就需要的强烈性。张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工作二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动摇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的信念,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很一般,平时生活很简单,而把整个的精力都方在了教学工作上,但对自己的付出与现实的差距不无感叹。由于前些年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学历进修,因此自认为错过了学习的年龄。随着年纪的增大,智力的下降,对学历的不足,唯有无奈的叹息。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她还是在默默的寻找着自己的价值,每当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时,家长的赞扬时,得到学校的肯定时都会显出自豪和满足的神态。在科研上她很不在行,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但她说,教师的水平应主要体现在学生取得的成绩上,她甚至看不起那些只会写些夸夸其谈文章的、不务实的教师。当然,她的观点很片面。在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的今天,应试教学还在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她的观点还不无市场。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的教师,以科研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工作,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动态详例: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需要的冲突:自卑与自尊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四十五岁年龄的女同志,家庭负担较重,儿子读高中花费很大,加上又有年迈的父母,丈夫单位又不景气,经济收入不堪负重。看着别人买别墅、买小车,心里难以平衡。论发展,自己除了上课,什么能耐也没有。论成就,除了学生那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无从谈起。论尊重,连合格的学历都没有,不转岗就不错了。于是她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从事起家教业。从几个学生到数十个学生,到应接不暇,生意越做越红火。她现在买起了高级公寓,进出小汽车,着实风光。有人对她家教有意见,她说,这是眼红,这是他们的价值不如她。在应试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尽管这是一种价值的贬值,不过还是体现出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然而,当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她心中又充满了矛盾。当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的时候,她感到了一种极度的虚弱和空虚,她感受到了自己最终会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冲垮。于是,她向领导提出了辞呈。学校领导立刻招集中层干部以上会议,一致认为:张老师是一位对学校贡献很大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要把她留下来。接着,校长当晚亲自登门家访,做通思想工作。一周后,学校宣布张老师为教研组副组长,学期末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并被推荐为局教育先进工作者(需要的代偿)。在这些难以想象的荣誉面前,她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主导需要)。此案例分析:这一案例主要反映了教育管理学中教师人事行政的相关问题。人事就是用人治事,协调和统一人与事、人与人之间关系,根据“人”与“事”的特质,通过相应的途径,使人尽其才即人的内在潜能获致最高的发挥与利用。教师人事行政是开发教师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教师这一丰富而宝贵的人才资源,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但也由于教师所处社会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对教育改革的挑战,加之人事管理改革滞后,使教师流失、浪费等问题突出。教师的任用,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选用一定资格的人从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行政行为。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许多地方和学校在教师任用方式上都采用了聘任制。聘任是学校与被任聘用教师基于双方地位平等原则,在双方意愿一致基础上的民事法律关系。聘用的行为主体是签约双方,学校可以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人选,并可以解聘不称职教师,同样,教师也有依自己的愿望决定受聘与否及合同期满后决定续聘与否的权利。聘任制有利于建立公平择优,平等竞争的选拔任用机制,有利于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应该说聘任制是我国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较之派任教师的制度确有许多优越性,但其自身的不足如容易导致学校领导对教师聘任权的滥用,与教师的不安全感等问题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突出,需要完善和发展的还有很多。因此案例中张老师可以自己申请辞职,另选其他的工作方式。管理者在用人过程中,要善于扬人之长,谅人之短,容人之过,念人之功。学校人事行政管理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拓展性原则,政策性原则,用人之长原则,重视绩效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该校领导对张老师的事情做的很好。1.校领导班子积极主动的用各种方法吸引留住即将辞职的张老师做的很对。当代学校人事管理是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进行的,人们根据个人条件自主择业的空间大了,这既给学校的人力开发带来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这增加了管理听难度。要使人力资源开发做出成效,首先要对传统的人事管理思维模式加以改变。人才录用时,先看这个人好不好管,再看他有多大本事,能否做出成绩。这种思维结果,一定录用了能力不强的“好人”,二是将才能管“死”O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立足于学校事业的长远发展,在总的政策原则框架中,不拘一格地吸纳,使用人才。同时,在这种大环境中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就不能“守株待兔”,而要主动出击,利用一切可能的政策和机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教职工都有其个性特点和才能上的优势。张老师虽然学历上不如新来的年轻老师,但是她的教学经验成果,对教学的积极性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别的老师不具备的。学校工作用为一个整体,只有充分发挥所有人的特长,使其相互配合,互相补充,才有助于实现学校工作的整体优化。用人之长首先要知人所长,应该通过观察和科学的测验与评定,了解教职工的知识,品德,经验,能力和心理方面的优点与不足,防止仅凭印象下结论。3 .学校管理中要重视绩效,就是重视工作的成果和工作的效率,强调以对学校实际贡献的大小作为衡量、评价和奖惩教职工的标准。教师的价值有多大,最终是体现在他所教的学生身上。凭借绩效标准去任用和考评、奖罚教职工,会提高大家的成就意识,最大程度地激发个人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好每件工作。同时,重视绩效为人才竞争提供了客观标准,是衡量人才的重要尺度之一,坚持这一原则,既可使职工的竞争合理、公平,又有利于低制和克服人才使用上的不当风气。4 .对教职工的管理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引导教职工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对教职工的管理中,应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树立先进的人物和表彰先进的事迹,授予荣誉称号,建立奖励基金以及晋职、提级等,都是运用激励原则的范例。运用这一原则,一定要在学校中树立扬优抑劣的好风气与打击好人好事的坏风气人坚决斗争,要实事求是地在本校内树立各方面的典型人物,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案例中校领导充分肯定张老师的作用,并给予很多荣誉鼓励,提拔她为教研组副组长,使得张老师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重新找回工作的积极性,全心投入工作。由此案例可想,学校管理中必须通过人才的有效组织合理调配,积极培训,适宜培训,适宜的激励等方法的选用,帮助教师合理设计自己与自身的工作,促进教师工作的成功,促进教师工作的成功,获致教师人格,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以实现教师人事行政的最终目的,即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以人为本强化学校民主管理学校管理案例分析汝城县文明镇中心小学官小平案例:A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县属中学,学校的管理基本属于校长一言堂,校长几乎不听取其他副职领导及教职工的意见,采取的是铁腕管理手段,学校缺少民主管理的氛围,教职工当面从不敢提任何意见,背后却议论纷纷、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学校缺少人情味,各种事故接二连三的发生,学校的社会声誉也每况愈下,告状事件层出不穷,许多教职工却暗自偷笑,反而希望学校出点什么事似的。B校是与A校同处一地的农村小学,学校的管理民主氛围浓厚,领导之间精诚团结,教职工之间亲如家人。几届校领导都很注重对教职工的情感投入,很多教职工都说:“校长把我当人看,我给校长当牛干”。B校的发展蒸蒸日上,社会声誉极好。要办好一所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现办学目标,其决定的因素是教师,教师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是学校管理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和实现教师使用上最优控制的标志。因此,学校领导应致力于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理解学校追求的目标、价值理念、问题的所在、改革策略的选择,使每一个教职工都学会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的位谿,确立自己的目标,把自身的发展利益与学校的整体利益高度融为一体。一、学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现在有些学校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人浮于事,劳逸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一个人能干完的事情三个人干,一个真正干,一个在看,一个却在捣1蛋,分发奖金却大家一个样,校内普遍存在着不满的情绪。这种情绪也引发了教师间的一些矛盾冲突,也势必造成当事人的一些心理问题继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二)集会或其他一些集体活动时,教师们大多表现散漫而没有效率,每周一次的教职工例会常常要因为等待众多迟到人员而耽误时间,而相关的一些规定形同虚设。教职工精神面貌低迷。(三)青年教师不能得到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指导,在实践中处于一种盲目或者说实效性不高的自我探索、彷徨状态。中年教师则因度过了青年教师这一特殊时期,部分没有走出骨干(特色)发展之路的人已经开始把自己的教师职业作为一种普普通通的谋生方式来对待,缺乏进取精神和动力。部分老年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仅仅是“发挥余热”,对自己的明天基本不会加以太多思考,已经成了事实上的“打折商品”。(四)领导班子不能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反而互相拆台、扯皮,造成教师群体中拉帮结派,影响恶劣。二、问题解决方案与措施面对上述问题,必须对学校进行一番大调整、大改革。需要把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激励理论等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论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建章立制,促进学校和谐,提升教师工作动力。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全员岗位责任制度和其他相关的制度,使每一个教职工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利、义务。早在1920年德国心理学家黎格曼做过一个实验,专门探讨集体行为对个体行为效率的影响。他要求被测人尽力拉绳子,并测量拉力。参加者有时独自拉,有时以3人或8人为一组拉。结果是:个体平均拉力是63公斤;3人的总拉力为160公斤,人均为53公斤;8人的总拉力为248公斤,人均只有31公斤,只是单人拉力力量的一半。黎格曼把这种个体在团体中不卖力的现象称为“社会懈怠”。之所以产生“社会懈怠”这种现象,专家们的解释是:人们可能觉得团体中的别人没有尽力工作,为求公平,你不出力我也不出力,于是自己也就减少努力;人们也可能认为个人的努力对团体微不足道,或是团体成绩很少归于个人,个人的努力难以衡量,与团体成绩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因此在集体活动中降低个人的努力,或者不全力以赴地努力。显然,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如果规章制度不健全也会产生“社会懈怠”现象。如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资照样领,奖金照样拿”的管理体制下,随时都会出现这种“懈怠”现象。解决的基本办法就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工作责任制,个人分配与个人过程和绩效挂钩,提高个人工作积极性。虽然这不是绝好的办法,但是作为管理者,这也不失为是顺应管理科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然,所有规章制度都不是贴在墙上,写在纸上,摆样子让别人看的,必须落实在各项工作中,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每个教职工在制度面前都是平等的,包括校长在内。校长的权力、职责、行为,要受师生监督,受制度约束,避免“一言堂”、“家长作风”、“独断专行”等不良作风。各项规章制度在管理运行中,还要不断修订、完善,以保持可行性。(二)利用管理激励理论,满足教师情感需求,提升群体凝聚力。就角色而言,领导者所要强调的往往是组织目标,教师所看重的往往是个人目标。教师的个人目标与领导的组织目标常常会不一致,有时甚至会互相悖逆。精明的领导往往在强调组织目标的同时还十分注意照顾并满足教师的个人目标,尽量使两者协调统一起来。比如:我们提倡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但也不可忽视作为自然人教师的个体欲念和利益;我们提倡服从工作的需要、服从学校的螺丝钉精神,但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个性特长和爱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尽量满足下属正当的个人欲求是合乎天理人性的,是正当的,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有把精神追求与个人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使下属愉悦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形成亲和力和凝聚力。因此,一个好的学校领导,在做好下属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下属的个人欲求,关注下属的个性成长,这样才能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理想的人际氛围和工作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和谐愉快,积极进取的心理氛围中才有可能发挥其才能,创造性的工作。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注意研究各类教师们的不同需求,并且要注意需求的发展和变化,从而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法。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实现自我价值、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是其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要不能简单地进行物质化,其实大部分教师渴望赏识、渴望尊重、渴望成功。教师这个群体,往往十分敏感、多情,他们在工作中有成功的快乐,有挫折的失意,有获得认可的喜悦,也有遭受人家非议的苦恼,盼望校长能不能给予合情合理的帮助,哪怕是一句公道话都好。应该说,每个教师身上都有其长处,也都有短处。但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要用欣赏的眼光看老师。如果校长只看到教师的短处,事事都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面对老师,那么,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就会产生摩擦,关系就会紧张,甚至愈演愈烈,这很容易降低教师队伍这个人才群体的整体效能。这不仅是做校长的不幸,更是学校事业的悲哀。所以,校长要为教师才华的展现和锋芒的显露创设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为教师自信心理、成功心理的满足创造条件。“校长把我当人看,我给校长当牛干;校长把我当牛看,我什么事情也不想干”,这就是教师最渴望赏识和尊重的最直白的最朴实的心理描述。所以说,校长在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注重情感因素的影响。感情激励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对人倾注真挚的、炽热的感情。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感情激励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关怀。关怀能对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效应,提高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密切学校领导者与教师的人际关系,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心理源泉来自于他们的需求,学校领导必须首先要了解、分析教师的各种需求,要十分重视和关心教师的合理需要的满足,要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上,把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作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根据教师需求的特点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动机诱导,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学校每一位领导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注意“情感”投资,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学校可以建立类似“五必访制度”:教师生病、产假必访;婚假、丧假必访;家中发生意外事故必访;直系亲属中生病必访。学校为住校教师改善住宿条件,配备家具、微波炉等生活必需品,过年过节学校领导与家在外地的教师团聚同乐,过集体生日,外地教师教师回家探亲送上一点土特产表表心意,事情虽小,却大大促进了干群之间、教师之间的融洽亲情,增强了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三)让教职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规范化建设,激励其主动自觉发展。让教职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规范化建设,有很多的好处。1、能得到更多的决策方案。领导者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最后博采众长,修改最终的决策方案,这样的决策能使大家认同执行。2、能促使教职工自觉树立责任意识。教职工看见领导那么信任自己,让自己参与议政议事,他们会更主动、积极、努力工作,责任意识更能自觉地树立起来。3、能满足教职工的心理需要。因为领导认同了有自己一份内容的决策,他们有了成就感,心理得到一定满足,更能自觉认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职业感和使命感。4、有利于决策内容的贯彻落实。因为有自己一份内容的决策,教工们对执行决策计划的具体措施没有理由持反对意见,更有利于决策内容的贯彻和落实。5、有利于干群关系的和谐团结。领导和教师关系和谐了,组织气氛浓厚了,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了,那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也同样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肯定。应该注意的是,让教职工参与决策并不意味着校长可以放弃责任。如果领导以“决定是大家做出的,出了问题大家负责为借口推卸责任,那么民主决策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校长要敢于对决策执行的结果负责,主动承担责任,这样民主决策才有意义。(四)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办公系统,激励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不妨建设一个学校内部的网络办公系统,一是适应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带来的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处理智能化的要求,二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时空和渠道,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平台和手段。学校网络办公系统应具备以下多种功能:1、聊天功能。2、传送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文件的功能。3、发帖讨论话题的功能。4、浏览共享功能。5、发布重要公告和消息的功能等。通过学校网络办公系统,教师们可以参与、反思、讨论,共叙教育教学中的得失,共享教学资料,探讨教学案例,研习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艺术,可以说,实现了教师间的智慧共享。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们的学习态度日渐自觉化,学习潜能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首先,突破了传统教研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们参与研习讨论的方式更加灵活方便;其次,在学习效率和同伴互助上,为教师们交流有用的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平台,大家尽可以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不必受一言堂众人听的限制。讨论结束后,保留的发帖或聊天记录为对此感兴趣的教师继续思考提供了文字资料。校长或学校各部门领导,可以利用系统的功能,发布一些校园公告以及热点话题讨论。自发的踊跃发言势必会在校内形成一种强大的良性的舆论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在校上网运用网络的模式,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无形中凝聚了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学校管理案例分析案例:周老师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他总是挑领导的“不是”,学校工作确实难做。有时会做一些小事而让领导为难,曾经在排课中因为不顺他意而不去课堂上课。领导对他真是得罪不得。周老师是正式的师范毕业,可他的教学业务水平一般、工作能力一般,在学校里是个得过且过的人物。学校交给他的工作只能算是完成,没有什么成绩,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平时不会认真去备课,拿着书本教,简单批改作业。不会去研究教学,从不参加什么教学评比。对于利益有时会看的很重,可以在不明真相的时候乱发布消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决定引进竞争机制。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相应的工作,并且得到良好的评价,才能在评优评先上优先选择,并且跟利益挂钩。在这样的情况下,周老师开始转变,工作状态也开始步入正轨。分析:从这个案例中首先可以看到竞争的力量,不过教师竞争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1)积极作用。竞争作为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活动,在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与他人展开较量。教师之间有了竞争,就能激发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位教师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会不断地努力,对自己的工作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促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在竞争中很多的优秀教师会脱颖而出,学校也可以从中发现所需人才,选拔骨干教师,着力培养,打造名师工程,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竞争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更多的教师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于是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得学校更富有生气,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2)消极影响。在教师的竞争中必然会表现出“利己”与“排他”。这也是导致不恰当竞争或恶性竞争的罪魁祸首。而今,每位教师都越发地感受到各种竞争带给自己的恐慌与焦虑,失败者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付出物质代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教师必然由一种教学常态衍生为恶性竞争,形成各自为政的“围城式”教学。优秀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不愿与他人分享,成果得不到推广;年青教师由于求师无门,不得不“闭门”摸索,教育观念和视野不可避免地陷入狭隘和单一,阻碍了专业成长;整所学校处于封闭、保守的教学氛围。于是,直接导致了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了教师之间的交往,也影响了与学生的交往,甚至如案例中“为争先进,扯皮揭短”那样,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理,加剧了矛盾。也可能由于竞争带来的挫折感和自卑感,于是对教育产生了不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个人发展处于停滞。对于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采用以下措施解决:一、完善教师的评价观学校必须摒弃成绩唯一的评价观,建立平时教学绩效与年终考试相结合的评估与奖励机制,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因为考试成绩并不能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全等同,关键要让教师找准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大胆地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摆脱“防御性教学”的束缚。二、明确教师的工作目标和结构学校作为一个虚拟的实体,它由不同的资源组建而成。其中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全力落实“教师第一资源”。首先,学校要根据教师岗位配置和本校教师的年龄特点、学科特长较合理地安排教师的教学工作,并落实责任,让各位教师尽到“在其位而谋其政”。其次,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不是个别教师的优秀与否所决定的,必须看整校的师资水平。因此,学校要着力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关注教师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从实际出发,确立学校的教研机构,要根据教师的配置,加强教师间的互助合作关系,比如骨干教师的结对活动,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新老教师的“传帮带”,通过制定方案,参与活动,评估验收等过程,营造一个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再次,教师间要有竞争,这已成为共认识。学校要鼓励竞争,但也应考虑竞争带来的消极影响,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来竞争。要视教师的年龄、任教年段、任教学科、专业水平加以区别;明确竞争的范围,竞争的量与度;引导教师恰当、公平竞争,尽量避免教师为竞争所困、所累。三、竞争的同时,提倡合作不少人认为,竞争就不能有合作,竞争的双方注定是利益截然对立的“冤家对头”。其实不然,竞争虽然能激发教师的潜能,但竞争也能使人产生紧张和不安,合作则能使任务更出色地完成。如果学校一味强调竞争,没有教师间的合作,则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和内耗。相反,如果善于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消除阻碍教师合作的消极因素,引导教师既竞争又合作,采取合作与竞争的交替方式,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教师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变“内耗”为“共享”。当务之急,学校管理者应设法把关注考试成绩的竞争转化为关注教学水平、专业成长的竞争,把“单打一”的个体竞争转化为互助合作的群体竞争,把竞争的压力内化为自我唤醒、责任感强、专业提升的内驱力。如引导在教育科研中竞争与合作。如今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的素质,培养研究型教师。学校成立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确定教学专题研究或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都参与,使不同程度的教师都有再提高,再发展,有贡献。在研究中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共尝甘苦,共同体验成功与喜悦。引导在教学改革中竞争与合作。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为此,每学期各级都会举行教学竞赛活动。学校可以进行校内比赛,要求绝大部分教师参加,通过比赛评出优秀,参加学区竞赛。无论是校内教学评比,还是推荐教师参加学区教学竞赛,都是全员参与,参与的过程是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是一个人人得以提高的过程。这样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例如,一个教师要参加教学比武。执教者即使有再多的能耐,毕竟显得单薄。而真正捧给观众的那节课,其实已凝聚了指导老师,教研组,其他老师的心血和智慧。类似这样的互助合作的群体竞争已成为时尚,值得推广。四、友好的竞争为了激发全体教师的干劲,学校里必然会设立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名誉。通过竞争,势必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被评为先进。引导教师以“道德”为基点,恰当、友好地进行竞争,就不会有“钩心斗角,扯皮揭短,事情发生。在公平的竞争中,教师会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而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同时,学校也应从公正、公平和师德、师能兼顾的角度出发进行评选。这样所评先进就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被人诋毁的对象。当前学校正面临着合作与竞争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的新时代,教师更是面临着广泛合作、内外竞争的局面,摆在绝大多数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合作与竞争关系,而教师间适度竞争与充分合作的引导工作正是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当务之急。学校工作繁杂,常常有这样那样的事。作为学校管理者,既要从大处着眼,高瞻远瞩,统筹规划好整体工作,同时又要俯下身子,从细致入微着手,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有效的检查,制定、落实整改措施,从“管”、“理”两个层面开展工作。工作中,对具体事例要具体分析,个别对待。我担任校长以来,经历了许多案例,有成功也有失败。现将西街小学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当前综合案例及评析呈报如下:一、背景及所面临的问题西街小学,经过数十载风雨磨砺,几代人的心血浇灌,特别是近几年,教育教学成绩逐步提高,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好评。然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引领老师走出平庸,跨上教育创新的舞台,并在这方舞台上不断提升层次,成长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二、解决方案(一)加强课改培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组织干部教师深化对课改精神的认识,加强对课改理论的理解,促进课程改革的落实,我校千方百计,不计费用,上至校长,下至班科任教师,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区等不同级别的课改培训班。(二)校内培训显成效。由于教师培训量大面广,仅依靠专家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而学校是最直接的研究中心,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更为有效。在对教师的校本培训上,我校组织教科人员认真进行课程改革理论的探究,大家精心筹划,边学习,边思考,达成共识,不仅明确了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者,更加明确了教学指挥人员是课程改革实施的指导者。我们将学习实践纲要贯穿教育教学始终,解读新课程标准,分析大修订本教材,不仅从理论上深化了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同时也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可行方案,不断反思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三)倡导“学无止境”思想。当今的世界,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大量涌入,把教育推上了更新的台阶。所以除了对教师进行培训外,还必须要求教师注意阅读教育专刊,注意收集教改信息,认真记录教学随笔,深入进行教改研究。同时学校还为教师提供资料,鼓励他们自觉参网络培训。学校图书室还投入大量经费购买了新书,教师们有空就到图书室借阅书籍,为自己充电。(四)以研促教走创新之路。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市“十一五”课题人教版一一同步资源建设和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有效合作教学。老师们通过学习,不断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撰写科研论文,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投入教学实践,从实践中再使理论升华。(五)公平公正公开,实施发展性评价。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成果,既是对教师考核的一种手段,也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更是对检查人员综合素质的考核。三、分析1、必须不断巩固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教育创新意识。作为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者,拥有知识,发展知识,扩大识容量,才能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不能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只有精雕细镂,再接再励,才能精益求精,使学校在教育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2、“只要行春风,必然得秋雨”,西街小学在课改实践中,通过积极制定科研兴校的策略,重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教育质量逐年稳步提升,重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3、一批优秀的“习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正在形成,转型成功,将会推动西街小学教育的发展。声誉很高的沈校长刚好年满六十,尽管身体还硬朗,雄心也未灭。但是,退休规定不留情面,只等新领导班子确定下来后,他就要退下来了。他留恋学校工作,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后任领导留下更好的基础,让他们去做出更好的成就。可是这点心愿,现在却变得难以实现。例如,学校数学教研组缺一个能干的教研组长,上半年已研究决定调入某校一位骨干教师。当时因对方坚持不放,只好搁了下来。现在对方愿意放了,老校长催着管人事的副校长办理。可是这个由老校长一手培养提拔,平时言听计从的副校长,表面答应着,就是不办理,老是找各种借口拖着。这个副校长聪明得很,对老校长客气,是感激知遇提拔之恩;拖着不办,决不是决策上的错误,而是要等新校长上任后,听听新的领导口气再定。“不然的话,新校长认为在他赴任之前,我们有意安排好自己的人马。那时,老校长是退了,可我还得留下来呀!”当老校长从侧面了解到副校长的“内心独自”后,心中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起。老校长自责自己为什么到“快下台”的时候,才识别出这位副校长是一个不以事业为重的人。经过思虑,老校长决定给接任者留下这么一句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关键要看其以事业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评点】这个案例反映了“人才难得亦难知”的道理。要用人就要知人;要知人,就要以贤知贤,以能知能。校长的用人和选人的标准先得彻底改变。老校长留下的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值得校长们深思。用人,要注重两个用人的原则:第一,德才兼备。我国通俗说法叫又红又专。主张德才兼备,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专利。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任何时代都既讲德又讲才。早在汉代,王充就指出“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而且也早有人主张德才统一,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这话和我们现在说的“专是本领,红是方向,是统帅”的精神是一致的。学校角色的德,就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优良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专,就是精通业务,具有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和掌握教育规律,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第二,公正合理。要按条件取人,通过一定手续选人。坚持必要的考核,走群众路线。杜绝不正之风,不搞任人唯亲。一些学校领导喜欢选任和自己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其实有关系并不一定有好处,“远亲杂交”才有利于多种信息交流,择优发展。当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确实是按条件选任的,则也不必过多拘泥于关系的亲疏。总之,要按工作需要和角色特点合理选任。用人,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第一,任人唯驯。任人使用都以自己的标准为根据,只重用听话的,善于体察并贯彻领导意图的。业务过硬的教师爱提点不同的意见,校长就调其去管图书;公正的会计敢于坚持原则,校长就弄其去敲钟打铃;能力虽平平,但却能顺着领导意思去干,又能替领导办点私事,其得到的是重用、提升。只要奴才,不要人才。这样用人,学校只有走下坡路。第二,论人唯心。不深入实际,不和教职工打成一片,凡事听汇报,而且只喜欢听顺耳的汇报。不进行调查研究,只根据主观印象论人。考核评定主要的根据是一些领导平时浮光掠影的观感和对得失利害的权衡。从主观好恶出发,好的绝对好,差的绝对差,一言定人终身。多年实践证明,往往坏事就坏在那些平时喜欢说奉承话的人身上。在学校里,对那些爱向在任领导表示过分亲热,领导一离任就骂街的人,要严格考查其工作绩效,此类人要慎用。一年前,38岁的徐彬由原橡胶制品厂厂长提升为某市副局长,分工负责企业管理工作,成为该局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局长。徐彬深感领导的信任和组织的重托,就任副局长以来,他几乎将整个身心都投入了工作。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连节假日都不休息。下面是他一天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纪实。7:30到办公室,开始批阅文件;8:25去市政府礼堂召开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10:00回办公室与干部处长讨论跃进化工厂厂长和党委书记的人选问题;10:50到光华化工厂检查安全生产;12:00用午餐,与光华厂负责同志商谈人才培养问题;13:10返回办公室,向宣传处负责同志布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14:00听取保卫处长关于第三橡胶制品厂溶液仓库失火处理意见;15:00去医院探望因病住院的橡胶制品厂职工;16:00接待群众来访;17:00审批工会活动计划;18:00去宾馆参加化工局一家工厂与外商合资办企业的合同签字仪式,并参加晚宴;20:30回家,起草明天由他主持的局思想政治工作交流会的发口h5j。徐彬的工作日程基本上天天如此,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工作越积越多,怎么干也干不完,而且工作绩效也不像在基层那样突出,为此徐彬感到很苦恼。案例提问:请根据徐彬的一天工作纪实,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我国干部的新老交替,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主要领导岗位,他们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面临新的考验。从年龄上看,中青年干部年富力强,能承担繁重的领导工作,这无疑是一大优势,但是由于年轻干部资历浅,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往往不敢大胆指挥职能部门而采取事必躬亲的工作方法,结果陷入“文山会海”中。从知识结构上看,有些中青年干部是技术型干部,知识面相对狭窄,往往硬知识有余而软知识不足;从能力素质上看,新上岗的年轻干部一般政治素质较好,又开拓创新精神和实干意识,但他们在上岗前多是一个部门或基层单位的负责人,习惯于具体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而对宏观政策环境不熟悉,在宏观管理、战略规划和整体效应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他们面临三个转变:知识结构从专才向通才、思想方式从微观向宏观、工作方法从适应局部向适应全局的转变。案例中徐彬一天的工作纪实表明他确实够忙的,但从领导角度来看,有些问题值得思考。首先是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其次是没有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第三是没有掌握好时间的运筹。因此对他而言,要明确职责,学会授权,掌握时间管理。案例四县委县政府为什么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某县为了搞活经济,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寻找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该县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一一山地面积广阔,共有山地面积366万亩,占总面积的72%,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如果开发利用,办农业和多种经济基地,农村经济就会有一个大发展,这是农村经济一股潜在的强大劲流。在此基础上,他们召开了两个会:一是智囊研究人员、咨询参谋人员会;二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会议。通过这两个会议,对全县农业企业的现状、山地开发的潜力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详细的分析论证。并组织专门班子,以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成果为依据,拟定几个开发山区的方案,供县委县政府选择。最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综合比较各种方案的基础上,作出“开发山地资源,兴办农业企业,建立商品基地”的决策。同时组织专门班子制定出全县开发山地资源的总体规划,并且准备分阶段实施该规划。决策方案制定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将方案付诸实施。一方面多渠道筹措山地开发资金,并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组织专门人员具体管理山地开发工作。由于该县决策正确,措施得力,因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案例提问: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县委县政府为什么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县委县政府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策,是因为他们在制定政策时,形成了一套严谨的科学步骤,从而决策有序,政策制定合理。首先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