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房屋建筑学结构施工图.ppt

    • 资源ID:190868       资源大小:2.60MB        全文页数:17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房屋建筑学结构施工图.ppt

    参考文献,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陈青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层建筑结构吕西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李爱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6G9011、09G901-2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第一部分 框架立面图,第二部分 平法绘图,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平法绘图优点:绘图方便,改变了传统的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缺点:不直观,对施工单位要求较高。,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示例,柱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示例,本图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本图集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抗震等级为一、二、三、四级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框支剪力墙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本图集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柱、墙、梁三种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本图集的制图规则,既是设计者完成柱、墙、梁平法施工图的依据,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施工图的依据。,抗震等级是确定结构构件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的标准,可根据抗震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建筑类别、结构类型及构件在结构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抗震等级的划分考虑了技术要求和经济条件,随着设计方法的改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抗震等级亦将相应调整。抗震等级共分为四级,它体现了不同的抗震要求,其中一级抗震要求最高。在同样的设防烈度下,由于结构的高度、结构体系不同,其抗震等级亦不同。就是同一座采用框剪结构体系的建筑,其框架柱与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也可能不同。,例如:建筑抗震规范规定:7度区,框架结构高度30m,抗震等级为二级;高度30m,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60m,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均为二级;高度60m,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本图集的标准构造详图编入了目前国内常用的且较为成熟的构造作法,是施工人员必须与平法施工图配套使用的设计文件。本图集标准构造详图的设计依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J186-2002;(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本图集的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中未包括的抗震及非抗震构造详图,以及其它未尽事项,应在具体设计中由设计者另行设计。与03G101-1图集配套使用的有:06G901-1、09G9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中,06G901-1、09G901-2图集是对03G101-1图集钢筋排布的细化和延伸,解决施工中的钢筋翻样计算和现场安装绑扎,从而实现设计构造与施工建造的有机结合,为施工人员进行钢筋排布和下料提供技术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建筑物为高层。高层建筑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等。框架结构体系一般由梁和柱通过节点构成承载结构。框架柱是在框架结构中承受梁、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受力构件,需要通过计算配筋。剪力墙结构体系是由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的主要受力构件。为满足使用要求,剪力墙常开有门窗洞口。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剪力墙按受力特性的不同可分为整体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剪力墙、联肢剪力墙(当剪力墙沿竖向开有一列或多列较大的洞口时,由于洞口较大,剪力墙截面的整体性已被破坏,剪力墙的截面变形不再符合平截面的假定,这时剪力墙成为由一系列连梁约束的墙肢所组成的联肢墙。)及壁式框架(当剪力墙的洞口尺寸较大,墙肢宽度较小,连梁的线刚度接近于墙肢的线刚度时,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已接近于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把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体系。房屋的竖向荷载分别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而水平作用主要由抗侧刚度较大的剪力墙承担。框支剪力墙是当建筑物底层需要大空间,采用框架结构支承上部剪力墙时,即为框支剪力墙。在下部框架结构与上部剪力墙结构中间需设置转换层,在转换层位置的上部布置剪力墙,部分剪力墙因建筑要求不能落地,直接落在转换层的框架梁上,再由框架梁将荷载传至框架柱。位于转换层支撑上部结构的梁、柱称为框支梁和框支柱。框支剪力墙是一个局部的概念,因为结构中一般只有部分剪力墙会是框支剪力墙,大部分剪力墙一般都会落地的。,框支剪力墙结构通常用于下部要求大开间,上部住宅、酒店且房间内不能出现柱角的高层建筑物。该结构抗震性能较差,造价高,应尽量避免采用。但它能满足现代建筑不同功能组合的需要,对此应采取措施改善其抗震性能,尽可能减少材料消耗,以降低工程造价。筒体结构根据筒的布置、组成和数量等可分为框架筒体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成束筒结构体系。框架筒体结构体系一般中央布置剪力墙薄壁筒,它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周边布置大柱距的稀柱框架,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体系由内外几层筒体组合而成,通常核芯筒为剪力墙薄壁筒,外围筒是框筒。成束筒结构体系是在平面内设置多个筒体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刚度很大的结构形式。,1.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柱平法施工图是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列表注写方式,是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是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按另一种比例原位放大,并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列表注写方式,柱表注写内容规定如下注写柱编号,柱编号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编号时,当柱的总高、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对应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仍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框架柱 KZ框支柱 KZZ芯柱 XZ梁上柱 LZ剪力墙上柱 QZ,列表注写方式,框架柱:柱根部嵌固在基础或地下结构上,并与框架梁刚性连接构成框架。框支柱:柱根部嵌固在基础或地下结构上,并与框支梁刚性连接构成框支结构,框支结构以上转换为剪力墙结构。芯柱:设置在框架柱、框支柱、剪力墙柱核心部位的暗柱。梁上柱:支承或悬挂在梁上的柱。板上柱:支承或悬挂在板上的柱。剪力墙上柱:支承在剪力墙顶部的柱。,列表注写方式,柱表注写内容规定如下注写各段柱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芯柱的根部标高指根据结构实际需要而定的起始位置标高。梁上柱的根部标高指梁顶面标高。剪力墙上柱的根部标高分两种:当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当柱与剪力墙重叠一层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往下一层的结构层楼面标高。,列表注写方式,柱表注写内容规定如下对于矩形柱,注写柱截面尺寸bxh及与轴线关系的几何参数代号b1、b2和h1、h2的具体数值,须对应于各段柱分别注写。其中b=b1+b2,h=h1+h2。当截面的某一边变化至与轴线重合或偏到轴线的另一侧时,b1、b2、h1、h2中的某项为零或为负值。注写柱纵筋。当柱纵筋直径相同,各边根数也相同时,将纵筋注写在“全部纵筋”一栏中;除此之外,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三项分别注写。,列表注写方式,柱表注写内容规定如下注写柱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与间距。当为抗震设计时,用斜线“/”区分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长度范围内箍筋的不同间距。当箍筋沿全高为一种间距时,则不使用“/”线。圆形柱常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L”。施工人员须根据标准构造详图的规定,在规定的几种长度值中取其最大者作为加密区长度。例:10100/250,表示箍筋直径为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50。例:10100,表示箍筋直径为10,间距为100,沿柱全高加密。例:L10100/200,表示常用螺旋箍筋,直径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列表注写方式,当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肢距的要求。箍筋类型mxn,其中:m为b边宽度上的肢数,n为h边宽度上的肢数。具体见图集46页,矩形箍筋复合方式。截面周边为封闭箍筋,截面内的复合箍为小箍筋或拉筋。采用这种箍筋复合方式,沿封闭箍筋周边局部平行接触的箍筋不多于两道,因此用钢量最少。抗震柱所有箍筋的弯钩角度为135,箍筋弯钩直段长度应为10d与75mm中取大值。,柱列表注写方式,柱截面尺寸及配筋均相同,仅截面与轴线关系不同时,可编为同一柱号。,截面注写方式,截面注写内容规定如下从相同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按另一种比例原位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并在各配筋图上其编号后注写截面尺寸bxh、角筋或全部纵筋、箍筋的具体数值,以及在柱截面配筋图上标注柱截面与轴线关系b1、b2、h1、h2的具体数值。当纵筋常用两种直径时,须再注写截面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在一侧注写中部筋,对称边省略不注。,柱截面注写方式,抗震框架柱的受力机理和钢筋布置要素,框架柱是偏压构件,承受弯矩、轴向压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在地震时承受往复水平地震力作用,框架柱受弯时的反弯点一般在柱中部稍向上的位置,该处内力较小,在此范围内进行连接符合“受力钢筋连接应在内力较小处”的原则。为此,规定抗震框架柱梁节点附近为柱纵向受力钢筋的非连接区,抗震柱两端都要加密箍筋以保证实现“强剪弱弯”的抗震结构要求。,抗震框架柱的受力机理和钢筋布置要素,“避开柱梁节点非连接区”和“连接区内能通则通”是抗震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的两个要素。非连接区(见图集36页):基础顶面以上不小于Hn/3;梁柱节点上、下表面不小于Hn/6;不小于hc;不小于500;即“三控”取大值。其中:Hn为所在楼层的柱净高。hc为柱截面长边尺寸。在连接区相邻纵筋应交错连接。,抗震框架柱的受力机理和钢筋布置要素,增加内容:国际工程界的惯例为:主字母h代表英文height(高度),主字母b代表英文breadth(宽度);脚标b代表英文beam(梁),脚标c代表英文column(柱)。Hb与bb分别代表梁截面高度与宽度,hc与bc分别代表柱截面高度与宽度。,抗震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范围,(见图集40页)(1)柱下端Hn/3单控,柱上端Hn/6、hc、500mm,即“三控”取大值。(注意:本构造图不适用于短柱、框支柱和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2)在底层刚性地面上下各500范围内应设箍筋加密。(3)2层以上抗震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范围为:柱上端和下端均为Hn/6、hc、500mm,即“三控”取大值;,抗震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范围,(4)为施工方便,可利用图集41页表,直接查出三控值中的最大值。注:A区为柱净高与柱截面长边尺寸之比Hn/hc4的短柱,其箍筋沿柱全高加密;B区箍筋加密区高度为500(三控值中的最大值);C区箍筋加密区高度为 hc;(三控值中的最大值);D箍筋加密区高度为Hn/6(三控值中的最大值)。,抗震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范围,(5)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的情况为:框架结构中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抗震框架Hn/ho4或Hn/hc4的短柱;抗震框支柱。(6)当抗震框架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将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按5d(d为搭接纵筋的较小直径)及100mm的较小值加密。,增加内容,配筋率As/bho,即为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构件截面宽度、截面有效高度(指截面受压区边缘到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的比值。热轧钢筋等级分为含义:HPB235级钢筋为热轧光圆钢筋,其公称直径范围为820mm;HRB335级钢筋为热轧带肋钢筋,其公称直径范围为650mm;,增加内容,HRB400 级钢筋为热轧带肋钢筋,其公称直径范围为650mm;RRB400 级钢筋为余热处理钢筋,其公称直径范围为840mm;(公称直径为螺纹尺寸的直径,通常指螺纹大径的基本尺寸)。第一个字母H为热轧,R为余热处理;第二个字母表示钢筋表面形状,P为光面,R为带肋的;第三个字母B表示钢筋;第四个数字235、335、400为钢筋屈服点值Mpa。,抗震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见图集37页)A图:当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C图:当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1)梁上部纵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弯钩至梁底位置,弯钩与柱外侧纵筋的净距为25mm;柱外侧纵筋向上伸至梁上部纵筋之下,水平弯折后向梁内延伸;柱纵筋水平延伸段与梁上部纵筋的净距为25mm,自梁底起算的弯折搭接总长度为1.5LaE;,抗震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2)柱内侧纵筋向上伸至梁纵筋之下朝柱截面内弯钩,弯钩与梁纵筋的净距为25mm,当直锚长度LaE时,在柱顶弯钩投影长度为12d(d为柱纵筋直径);当直锚长度LaE时,在柱顶截断。(3)节点内按柱上端的复合加密箍筋设置到顶;(4)柱箍筋应紧扣柱纵筋绑扎,最高处一道复合箍筋的外框封闭箍筋应比下方外框封闭箍筋稍小;,抗震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5)梁上部纵筋在柱顶部范围设置附加箍筋,附加箍筋可采用开口箍,其规格、间距与梁端加密箍筋相同;当为多肢箍时,均采用等大小的开口箍。D图: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E图: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梁上部纵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竖直向下弯折,竖直段与柱外侧纵筋搭接总长度为1.7LaE,净距为25mm;柱外侧纵筋向上伸至梁上部纵筋之下,水平弯钩12d;柱纵筋水平弯钩与梁上部纵筋的净距为25mm;其余构造同A、C图示。,非抗震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见图集42页)(1)绑扎连接范围可在除柱梁节点外的柱身任何部位,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位置应距离柱梁节点500;(2)优先采用绑扎搭接或机械搭接,但当钢筋直径28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非抗震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非抗震框架柱纵筋上、下层配置不同时的连接构造:(图1)上柱纵筋根数多于下柱纵筋时,上柱增加的纵筋向下锚入柱梁节点1.2La。(图2)上柱纵筋直径大于下层但根数相同时,上层纵筋要下穿非连接区与下层较小直径纵筋连接。(图3)上柱纵筋根数少于下柱纵筋时,上柱减少的纵筋向上锚入柱梁节点1.2La。,柱变截面位置纵筋构造,(见图集44页)当C/hb1/6时,上柱截面双侧缩进,采用下柱纵筋略向内斜弯再向上直通构造。(hb为梁截面高度)当C/hb1/6时,上柱截面单侧缩进,应采用柱纵筋非直通构造,上柱收缩截面的插筋锚入节点,与下柱弯折钢筋垂直段搭接长度为1.5La。插筋要与截面内的复合箍筋绑扎在一起。,中柱柱顶纵筋构造,(见图集44页,A-C图示)(A、B图)当从梁底计算柱纵筋向上直通高度La时,下柱纵筋向上伸至梁纵筋之下0.5La后弯钩,弯钩与梁纵筋的净距为25mm,弯钩投影长度为12d;弯钩可朝向柱截面内,当顶层现浇混凝土板的的强度等级C20,板厚80mm时,弯钩可朝向柱截面外。,中柱柱顶纵筋构造,(C图)当从梁底计算柱纵筋向上直通高度La时,柱纵筋伸至柱顶混凝土保护层位置。节点内按柱上端的复合箍筋设置到顶。箍筋应紧扣柱纵筋绑扎。当柱纵筋顶端向内弯钩时,在弯钩圆弧位置的复合箍筋应比下方箍筋稍小;当柱纵筋顶端向外弯钩时,在弯钩圆弧位置的复合箍筋应比下方箍筋稍大。,非抗震框架柱箍筋构造,(见图集45页)当非抗震框架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按5d(d为搭接钢筋的较小直径)及100mm的间距加密箍筋。,抗震框架柱纵筋锚入基础的构造,03G10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这个问题详见04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筏形基础)。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要求时,要求柱纵筋底部弯折12d。柱纵筋伸入基础梁或承台梁中,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2.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梁平法施工图就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是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在梁平法施工图的平面图中,当局部区域的梁布置过密时,可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表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表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梁集中标注内容为六项,其中前五项为必注值,即(1)梁编号(2)截面尺寸(3)箍筋(4)上部跨中通长筋或架立筋(5)侧面构造纵筋或抗扭纵筋,第六项为选注值,即:(6)梁顶面相对标高高差。,集中标注内容: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成。类型代号:KL楼层框架梁,W KL屋面框架梁,KZL框支梁,L非框架梁,XL悬挑梁,JZL井字梁,QZL墙支梁。(XXA)表示一端有悬挑,(XXB)表示两端有悬挑,XX为梁跨数。,注:楼层框架梁、屋面框架梁、框支梁和墙支梁分为抗震设计与非抗震设计。非框架梁、井字梁和悬挑梁为非抗震设计(即不考虑抗震耗能)。楼层框架梁、屋面框架梁、框支梁和墙支梁无论是否为抗震设计,其悬挑端均为非抗震设计。墙支梁为支承在剪力墙平面外的梁,国内通常将该梁偏于安全地作框架梁处理。梁截面尺寸: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当悬挑梁为变截面时,用bh1/h2表示。h1和h2分别为悬挑梁根部与端部高度值。,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距。例如:8100/200(2)表示箍筋为8,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间距分别为100和200,均为双肢箍。8100(4)/150(2)表示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双肢箍。当为非抗震箍筋,且在同一跨度内采用不同间距或肢数时,梁端与跨中部位的箍筋配置用斜线“/”分开。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如:1310150/200(4)表示箍筋的直径为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如:1812150(4)/200(2)表示箍筋直径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双肢箍。,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架立筋通常用于非抗震梁,将架立筋注写在()内以示与抗震通长筋的区别。当抗震框架梁箍筋采用四肢或更多肢时,由于通长筋一般设置2根,所以应补充设置架立筋,此时采用“”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注写时将通长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如:222(412),表示222为通长筋,412为架立筋,梁上部通长筋:当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少数跨不同者,采用原位标注。如:222;225,表示上下部通长纵筋分别为222和225。如:222;625 2/4,表示梁上部设置222通长筋,梁下部设置6根直径25的通长筋,分两排设置,上一排2根,下一排4根。,225角筋,222,225角筋,425,212架力筋,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当腹板高度hw450mm时,须根据规范规定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设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当梁侧面须配置受扭纵筋时,此项注写以大写字母N打头,后面注写设置在梁两个侧面的总配筋值,且对称配置。受扭纵筋和构造纵筋不重复配置。,梁顶标高高差:此项为选注值。当梁顶面高于结构层标高时为正,反之为负。高差值写在括号中。无高差时不注。如:某结构层楼面标高为44.950m,当某梁的梁顶面标高高差注写为(0.050)时,即表明该梁顶面标高相对于44.950m低0.050m,即44.900m。,梁原位标注内容为四项:(1)梁支座上部纵筋;(2)梁下部纵筋;(3)附加箍筋或吊筋;(4)修正集中标注中某项或某几项不适用于本跨的内容。,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25 4/2,或表示为,表示为上一排纵筋为425,下一排纵筋为225。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如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25+222,表示225放在角部,222放在中部。,当梁中间支座左右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当两大跨中间为小跨,且小跨净尺寸小于左、右两大跨净尺寸之和的1/3时,小跨上部纵筋采取贯通全跨方式,此时,应将贯通小跨的纵筋注写在小跨中部。,梁下部纵筋:当集中标注已注写了梁下部通长纵筋值时,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梁上集中标注内容不适用于某部分时,采用原位标注。当梁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25 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25,下一排纵筋为 425,全部伸入支座。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例如:222+220表示梁下部有四根纵筋,222放在角部,220放在中部。,梁下部纵筋:当集中标注已注写了梁下部通长纵筋值时,不需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如: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25,且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425,全部伸入支座。如梁下部纵筋注写为225+322(3)/525,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25和322,其中322 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25,全部伸入支座。,有集中力处的附加箍筋或吊筋 在主次梁相交处,直接将附加箍筋或吊筋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写在括号内。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平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不一致的再原位引注。例如:88(2)表示在主梁上配置直径8mm附加箍筋共8道,在次梁两侧各配置4道,为双肢箍。例如:218表示在主梁上配置直径18mm吊筋两根。应注意:附加箍筋的间距、吊筋的几何尺寸等构造,系结合其所在位置的主梁和次梁的截面尺寸而定。,梁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示例,注写修正集中标注中某项或某几项不适用于本跨的内容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梁截面尺寸、箍筋、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纵筋、梁顶面标高高差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数值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部位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当在多跨梁的集中标注中已注明加腋,而该梁某跨的根部取消加腋时,则应在该跨原位标注等截面的bxh,以修正集中标注中的加腋信息。,平面注写与传统表示方法对比,井字梁的平面注写方式,(见图集27页)井字梁通常由两向非框架梁构成,以框架梁为支座或以专门设置的非框架大梁为支座。为明确区分井字梁与框架梁,在梁平法施工图中,井字梁用单粗虚线表示,作为井字梁支座的框架梁采用双细虚线表示。(见图集29页)井字梁的端部支座和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值,应由设计者在原位加注具体数值。当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时,应在原位标注的支座纵筋后的()内加注具体延伸长度值。当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时,则在梁端截面配筋图上注写的上部纵筋后的()内加注具体延伸长度值。注意:当井字梁连续设置在两片或多片网络区域时,才具有上面提到的井字梁中间支座。,梁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规定,(图集28页)根据梁端负弯矩的分布规律,每跨梁两端配置的抵抗负弯矩的上部纵筋通常不需要全跨通长。为方便设计与施工,在平法构造设计中,规定了几种梁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且均按净跨值Ln的一定比例取值。Ln的取值规定为:对于端支座,Ln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Ln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梁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规定,(见图集54页)(1)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上部中间的延伸长度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当配置两排纵筋时,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3处;第二排延伸至Ln/4处。当配置两排纵筋但第一排全跨通长时,第二排延伸至Ln/3处。,梁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规定,(2)抗震通长筋通常为两根。当跨中通长筋直径小于梁支座上部纵筋时,其分别与梁两端支座上部纵筋(角筋)搭接LlE(LlE为抗震搭接长度)。当通长筋直径与梁支座上部纵筋相同时,将梁两端支座上部纵筋中按通长筋的根数延伸到跨中1/3净跨范围内搭接,搭接长度为LlE。当抗震框架梁设置多于两肢的复合箍筋,且当跨中通长筋仅为两根时,补充设置的架立筋分别与梁两端支座上部纵筋构造搭接150mm。,梁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规定,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连接且两端应按受拉锚固的钢筋 架立筋就是起架立作用的钢筋。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梁纵筋搭接的问题:搭接同时意味着有截断点,对钢筋混凝土梁支座上部负弯矩的截断位置,规范有明确规定。规范对梁下部纵筋的搭接未做限定,根据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下部钢筋搭接时,一要避开弯矩最大的跨中1/3范围,二要避开梁端箍筋加密区,三要控制搭接钢筋的比例。,梁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规定,楼层框架梁,梁上部纵筋伸入端柱应有15d的弯锚,该梁柱节点钢筋较多,通常从端柱外侧向内侧钢筋布置为: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梁柱节点钢筋间净距25mm)布置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保证梁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0.4LaE。(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梁的纵筋伸入端柱水平段长度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梁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规定,(见图集54页)(3)框架顶层端节点外角需设置角部附加钢筋。角部附加钢筋根数每边不小于3根,间距不大于150mm。角部附加钢筋应与柱箍筋及柱纵筋可靠绑扎。,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长度规定,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 0.1 Lni(Lni为本跨梁的净跨值)。(见图集60页)在任何情况下,不伸入支座的纵筋不应为角筋。非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和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在本图集的构造详图中分别规定: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面钢筋为15d。当计算中需要充分利用下部纵筋的抗压强度或抗拉强度,或具体工程有特殊要求时,其锚固长度应由设计者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另行变更。(图集65页),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长度规定,当梁的正弯矩配筋较多时,例如配置两排或三排正弯矩钢筋,没有必要把梁底部全部纵向钢筋锚入支座。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内的钢筋“安排”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之一就是把不必要的钢筋也锚入节点,使节点内钢筋十分拥挤,严重影响节点发刚度。把不需要锚入节点的钢筋在节点外截断,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当然,究竟截断几根钢筋,既要符合规范要求,又要满足受力要求。,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长度规定,我国结构施工中常将两边等高梁的下部纵筋并排锚入柱节点中,这是发达国家已经废弃的做法。混凝土里并排紧挨着的两根钢筋,存在一条线状通直内缝,当受力时,这条内缝就可能发展成破坏裂缝,这对于抗震结构可能是严重隐患。再者,假如两边梁(约80%的梁)的下部钢筋刚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相向并排锚入柱节点后,就不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了。抗震结构要求做到的“三强”:“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中的强节点强锚固便得不到保证。由于节点内先天存在多条线状通直内缝,以及钢筋之间净距不足,将会影响节点区的刚度,消弱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对于高抗震等级的结构而言有可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长度规定,规范规定:梁上部纵向钢筋的净距30mm和1.5d;梁下部纵向钢筋的净距25mm和d。施工中,梁下部纵筋“能通则通”,尽量减轻节点区的“拥挤”现象。,梁中间支座下部钢筋构造,(图集35页)当支座另侧梁底低于该梁梁底时,可将梁的下部钢筋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当两边梁底一平时,按照35页构造直锚入另侧梁底下部。其原理是:当为非抗震时,两侧梁底根部均受压,对锚固有利;当为抗震时,往复作用的水平地震力交替使一侧梁底受拉的同时又使另一侧梁底受压,亦不影响锚固。,框架梁端部构造,(图集55、56页)框架梁端部节点有两种构造方式,一种为梁柱纵筋弯折搭接构造,另一种为梁柱纵筋竖向搭接构造。梁柱纵筋弯折搭接构造的方法是:梁上部支座纵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后弯钩向下至梁底位置,柱外侧纵筋自该位置与梁纵筋弯折搭接1.5LaE、1.5La(LaE、La为抗震和非抗震锚固长度)。,框架梁端部构造,梁柱纵筋竖向搭接构造的方法是:柱外侧纵筋伸至顶部构造弯钩12d,梁纵筋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后的弯钩与柱纵筋竖向搭接1.7LaE、1.7La。注意:框架柱的梁底部位是承受地震作用最大部位之一,是抗震结构的重点保护部位。因此,施工时应将施工缝留在抗震柱上端箍筋加密区以下至层高中部的内力较小范围。,抗震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图集62、63页)抗震框架梁端部箍筋加密区范围,一级抗震等级为2hb且500,(hb为梁截面高度),二、三、四级抗震等级为1.5hb且500.设计者注明框架梁的抗震等级后,加密区范围随之确定,并按相应的构造设计进行施工。抗震通长筋在梁端箍筋加密区以外的搭接长度范围内应加密箍筋,箍筋间距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100mm。梁第一道箍筋距离框架柱边缘50mm。多于两肢的复合箍筋应采用外封闭大箍套小箍的方式。,抗震框架梁的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见图集62、63页)设计者注明框架梁的抗震等级后,加密区范围随之确定,并按相应的构造设计进行施工。注表中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非抗震框架梁与非框架梁纵筋和箍筋构造,(见图集64页)非抗震框架梁与非框架梁纵筋构造:梁端支座和中间支座上部纵筋,从柱边缘算起的延伸长度a。值统一取为:当配置两排纵筋时,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3处;第二排延伸至Ln/4处。当配置两排纵筋但第一排全跨通长时,第二排延伸至Ln/3处。,非抗震框架梁与非框架梁纵筋和箍筋构造,非抗震框架梁的架立筋分别与两端梁支座上部纵筋构造搭接150mm,且应有一道箍筋位于该长度范围同时与构造搭接的两根钢筋交叉并绑扎在一起。非抗震框架梁箍筋构造:梁的第一道箍筋距离框架柱边缘50mm。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对于截面高度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8mm;截面高度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6mm。在受力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搭接钢筋最大直径的1/4。在受拉纵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100mm;在受压纵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200mm。,悬挑梁纵筋和箍筋构造,(见图集66页)(1)悬挑梁上部第一排纵筋中不少于总数量的1/2伸至端部弯折,其余纵筋在近端部斜向下弯下;当悬挑长度小于悬挑梁根部截面高度的4倍时,第一排纵筋全部伸至端部弯折。(2)悬挑梁上部第二排纵筋从根部支座边缘算起的延伸长度为0.75L;L为自柱(梁)边算起的悬挑净长。当悬挑梁上部纵筋配置超过两排时,应由设计者注明各排纵筋的延伸长度值。(3)悬挑梁箍筋构造与非框架梁相同。,梁侧面纵筋及拉筋构造,(见图集62页)(1)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腹板高度配置构造纵筋,其间距200mm。(2)当梁侧面构造纵筋需要搭接时,其构造搭接长度为150mm;相邻两根构造纵筋应交错搭接,间隔hb;在构造搭接长度内应有一道箍筋与两根搭接的侧面构造筋分别绑扎。(3)当梁侧面受扭纵筋需要搭接时,其抗震、非抗震搭接长度为LlE、Ll;相邻两根受扭纵筋应交错搭接,间隔0.3LlE、0.3Ll。,梁侧面纵筋及拉筋构造,(4)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错开成梅花设置。(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而单肢箍仅要求拉住纵向钢筋。)(5)当梁侧面纵筋为构造钢筋时,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为15d;当梁侧面纵筋为受扭钢筋时,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梁下部纵筋。弯折锚固的梁侧面纵筋应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向横向弯折,当梁上部或下部纵筋也弯折锚固时,梁侧面纵筋应伸至上部或下部弯折锚固纵筋的内侧横向弯折。横向弯折前的水平投影长度应满足不小于0.4LaE(0.4La)的要求。,附加箍筋与吊筋构造,(见图集62页)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优先采用箍筋,附加箍筋应布置在长度S=3b+2h1范围内。附加箍筋构造:在主梁与次梁交叉位置的主梁上设置附加箍筋。附加箍筋应在集中荷载位置的两侧对称设置,每侧不少于2根其直径不小于6mm。当在箍筋加密区范围时,间距应100mm。附加箍筋最小间距为50mm,最大间距为100mm,且不大于该区域主梁正常箍筋间距。S范围内主梁箍筋不受附加箍筋影响照常设置。,附加箍筋与吊筋构造,附加吊筋构造:应在集中荷载位置的梁宽范围对称设置。吊筋设置不宜少于2根且其直径不小于12mm。通常情况下,吊筋从主梁底部向上弯起。当主梁高度800mm时,弯起角度为45;当主梁高度800mm时,弯起角度为60。当吊筋上水平段在梁端部ln/3范围时,其长度为20d(ln为梁净跨尺寸,d为吊筋直径);当吊筋上水平段在跨中部ln/3范围时,其长度为10d。当次梁高度h主梁高度的1/2时,吊筋下水平段与次梁底面净距为h/3(h为次梁高度)。,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系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柱或梁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当剪力墙较复杂或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时,应按标准层分别绘制剪力墙平面布置图。,3.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为表达清楚、简便,平法将剪力墙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分别表达。剪力墙柱中的端柱、暗柱等并不是普通概念的柱,其配筋都是由竖向纵筋和水平纵筋构成,绑扎方式与柱相同。剪力墙柱实质上是剪力墙边缘的集中配筋加强部位。剪力墙梁中的暗梁、边框梁等其配筋都是由纵筋和横向箍筋构成,实质上是剪力墙在楼层位置的水平加强带。,3.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剪力墙边缘构件应按规定设计为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其中,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其他部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端部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3.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约束边缘端柱YDZ、构造边缘端柱GDZ:为设置在剪力墙转角、丁字相交、端部等部位的凸出墙身的柱。按照现行规范规定的条件,分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约束边缘翼墙(柱)YYZ、构造边缘翼墙(柱)GYZ约束边缘转角墙(柱)YJZ、构造边缘转角墙(柱)GJZ约束边缘暗柱YAZ、构

    注意事项

    本文(房屋建筑学结构施工图.ppt)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