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控制.ppt
质量成本的含义,质量成本的分析和核算,五: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的计划、控制和优化,质量成本的含义,1: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质量体系的一个重要要素,质量成本一般可划分为有内部运行而发生的质量费用和由外部活动而发生的质量费用,所谓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因此质量成本有别与传统的成本概念。,质量成本,内部运行质量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成本的含义,2:质量成本 的构成 质量成本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预防成本 预防产生故障和不合格品的费用,例如:质量培训,质量奖励,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评审费,质量情报和信息费等。B:鉴定成本 为评定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试验、检验和检查的费用。例如:进货检验、工序检验、成品检验费用,实验材料费用,检验试验设备校正维护费用等。C:内部故障成本 交货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例如:废品损失,返工返修损失,复检费用,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停工损失,质量事故处置费用,质量降等级损失等。D:外部故障成本 交货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一般包括:索赔损失,退货或退换损失,保修费用,诉讼费用,降价处理费用损失等。E: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不同与外部故障成本,它一般是发生在合同环境下,指因用户要求,为提供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例如对产品进行的附加的验证试验费用等。,质量成本的分析和核算,1:质量成本 的核算 质量成本核算时根据质量成本的构成,设“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五个二级科目。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可以有统计核算法,会计核算法和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法。根据质量成本数据的来源不同,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法。,质量成本的分析和核算,2:质量成本 的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是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找出产品质量的缺陷和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质量改进提出建议,为降低质量成本、寻求最佳质量水平指出方向。质量成本分析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可以加强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推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而定量分析的作用在于精确的计算,求得比较确切的经济效果,定量分析有三种:(1):指标分析法 主要计算增减值和增减率两大类数值。假设C=核算期质量成本总额-计划期质量成本总额;P为增减率;P=C/(核算期质量成本总额)X100%各个质量成本的构成部分的增减率计算均可按此类推。(2):质量成本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企业质量成本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可有短期趋势分析和长期趋势分析,分析一年内各月的质量成本变化情况属于短期分析,趋势分析可以采用表格法和作图法两种形式。(3):排列图分析法 排列图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种基本方法,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把质量缺陷进行分类,然后按数值大小排列;在质量成本管理中按质量成本大小排列。,质量成本的分析和核算,3:质量与利润、效益的关系 当固定成本不变时,增加利润的手段常有三种:1):扩大生产量、增加市场份额。2):降低变动费用。3):提高质量。提高质量可以增大市场的占有份额,取得客户的信赖,提高利润。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废品损失和返修损失是相当惊人的,减少这部分损失,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它一方面减少了生产废品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另一方面无不良品的生产相当与增加了产量,从而降低了单位成本。,利润,变动费用,固定费用,质量成本的计划、控制和优化,1:质量成本的预测 质量成本预测是质量成本计划的基础工作,是计划的前提,是企业质量问题决策的依据。质量成本预测是为了为企业提高成品质量和降低质量成本指明方向;是为企业指定质量成本计划提供依据;是为企业内各部门降低质量成本的指明方向。质量成本预测分为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测。需要收集用户资料,竞争对手资料,企业资料,技术资料,宏观政策等资料,然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质量成本变化的规律、用户需求规律,质量成本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等。质量成本预测的方法一般为:经验判断法和计算分析法。例如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就会找出变化规律,或可以总结出数学表达式来进行预测。,质量成本的计划、控制和优化,2:质量成本计划 质量成本计划是在预测的基础上,用货币量形式规定当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时,所需要达到的质量费用消耗计划。主要包括质量成本总额及其降低率,四项质量成本构成的比例,以及保证实现计划的具体措施等。质量计划内容由可以量化的数值化目标和文字化的责任措施两部分组成。文字部分内容一般包括对计划制定的说明,实施措施,工作程序等。例如各职能部门在计划期所承担的质量成本控制的责任和工作任务。各职能部门实施质量控制的重点等。,质量成本的计划、控制和优化,3: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主要在产品策划、产品开发、产品制造和销售服务四个阶段实施质量成本控制。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主要任务是最大程度的降低制造成本,具体包括:A:成本管理必须从经济角度,在保证和提高工序能力的前提下,对5M1E的费用投入进行评估和控制。(5M1E指人、设备、材料、方法、检测和环境。)B:加强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成本控制。建立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各级人员参加的TQM小组,搜集整理、传递和处理各类信息,保障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生产技术准备阶段是指从审查产品的工艺性开始到产品投入生产并能得到有效控制为止的阶段。C:加强工序的质量控制,保证不良品率在较低的水平。工序质量是指5M1E在工序中对产品质量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在不合格品发生之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控制不良品率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控制质量成本。加强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有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运用控制图。D:组织好技术检验工作,保证检验费用的合理。E:加强不合格品的管理,降低厂内外的损失。F:加强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辅助生产的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的计划、控制和优化,4:质量成本优化 质量成本的优化是指根据质量成本的不同构成及质量成本特性曲线,选择合适的质量成本优化方法,进而达到质量成本的最小。质量成本的构成指“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质量成本四项,质量成本的优化与质量成本的合理构成有关,拒国外统计资料分析,质量成本的四个项目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通常是,内部故障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25%-40%;外部故障成本占到20%-40%;鉴定成本占10%-50%;预防成本仅占0.5%-5%。比例关系随企业产品的差别和质量管理方针的差异而有不同。对于生产精度较高或产品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企业,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之和可能会大于50%。所谓质量成本的合理构成就是寻求一个比例,使质量成本总额尽可能小一些。下图是反映质量成本四项费用大小和产品质量的合格率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质量成本特性曲线。,(鉴定成本+预防成本)曲线1,故障成本曲线2,质量总成本曲线3,合格产品单位质量成本,100%不合格,100%合格,P,M,质量合格水平,质量特性曲线图,质量改进区故障成本70%预防成本5%,质量控制区故障成本50%预防成本10%,质量过剩区故障成本50%,质量成本总额曲线,最佳值,质量成本曲线区域划分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