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产业五年发展规划.docx
农药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农药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林业、卫生等领域控制有害生物过程和对稳定就业、税收、科技创新等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农药产业发展面临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也面临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科学制定农药产业十四五规划,引导农药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任务繁重。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效十三五以来,城市农药产业逐步实现规范化发展,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农药生产稳定发展,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审批效能稳步提升,经营使用日趋规范,农药科学使用逐步提升,在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L农药产业稳步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注重农药原药、制剂、中间体等全链条企业的发展质量,通过产业政策调控,提高准入门槛,实施兼并重组,逐步淘汰产能落后生产企业,企业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截止2020年末,农药生产企业压减到500家,农药生产企业进入园区375家,入园率达75%;农药原药产量10万吨,制剂产量12万吨,农药(含中间体)总产值超过120亿元,产品销往多个地区。2、农药经营使用逐步规范。全面落实农药经营许可制度,限制使用农药实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溯源管理,推行了农药经营标准化门店建设。深入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构建现代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和绿色防控,推广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技术,持续做好农业有害生物抗性监测与治理,有效减少盲目用药、乱用药、滥用药现象,全省农药使用量实现连续五年下降。农药抽检合格率由2015年的89%提高到98%以上,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水平逐步提高,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3、农药监管稳步提升。推进优化审批程序,梳理事项清单,完善办事指南,农药生产经营许可事项和登记初审由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办理,实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办,大幅提高审批效率,按时办结率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均达到100%。新修订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农药实现产、销、用全程监管,农药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十三五期间,每年开展监督抽查抽取农药样品200个,农药产品合格率常年稳定在92%以上。(二)十四五时期面临挑战随着农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农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农药产业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上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L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没有形成相对集中、规模连片的农药产区。产品结构相对老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已登记农药产品中70%以上为相同活性成分。部分大宗品种产能相对老旧过剩。截止2020年底,仅有25家企业入围,95%以上生产企业都是小微企业,销售额亿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仅10家,占农药企业总数的15%o2、科技创新不强,技术装备落后。农药产业科研投入较少,基础研究薄弱,农药新品种的自主创新方面还未形成稳定力量,新产品开发后劲不足。缺乏持续性的研发创新平台和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农药源头创新、核心生产工艺创新和提升、关键中间体高效制备、绿色环保制剂等关键技术、核心工艺等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3、经营门店小散,指导能力不强。经营门店规模普遍偏小,门店经营条件、人员素质和售后服务不高,经营人员正确推荐农药和指导使用服务不够,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时有发生,农药有效使用率偏低,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仍需进一步提升。对于实行农药经营标准化管理,实施农药实名制购买、处方制销售制度,实现生产安全用药,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4、安全使用意识弱,风险防范艰巨。部分农药使用者缺乏科学用药知识,安全用药意识淡薄,不按农药标签说明和安全间隔期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残留检测中禁限用农药检出和常规药物残留超标问题屡禁不绝,因违规使用农药而造成人员中毒、作物减产等药害事件的隐患风险居高不下。5、监管支撑保障仍显不足。基层农药行政审批、监督管理、检验检测、行政执法力量分散,难以形成监督管理合力;覆盖农药登记、试验、生产、经营、使用等全过程、全要素农药管理信息化平台亟待建设;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推广普及率偏低、专业化防治服务能力不足、农药风险监测能力不强。(三)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是农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农药产业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L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农药稳定供给。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农药刚性需求态势将会持续走高,加上近年来草地贪夜蛾、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呈多发重发态势,病虫防控任务重,农药市场需要进一步扩大。2、安全环保压力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农药使用带来的环境及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关注。特别是随着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门槛提高,对农药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二、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农药产业体系为重点,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调优产品结构,完善政策支持,强化新农药创新创制、生产工艺创新、监督管理创新和服务指导创新,补齐发展短板,推进农药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高农药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L坚持绿色引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变农药生产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清洁生产;更加注重农药使用环节的减量增效,防止农业面源污染,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2、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技术优化、产能升级、行业整合推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农药生产适度发展,努力使农药生产能力再上一个档次,确保新上农药企业全部进区入园。3、坚持安全发展。树牢安全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环保红线意识,强化全程管控,严把生产经营安全关口,确保生产经营符合法定条件;积极推进绿色生产、绿色科学用药,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人畜健康安全。4、坚持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农药产业实现优化布局,形成集中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加强监管、诚信建设等,保障农药产业良性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23年末,农药生产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农药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药利用率稳定在50%,初步建立农药全产业链大数据监管服务平台。到2025年末农药产业体系更趋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生产集约化,力争农药生产企业数量控制在500家以内,培育销售收入超20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5亿元企业10家。L产业发展更加集中。积极推进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推进2家生物型农药生产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努力培植至少2家农药企业上市。2、产品经营更加规范。大力推行农药销售处方制度,全面建立农药销售记录台账及可追溯管理等规范化经营服务,推动农药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违法使用禁限用农药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常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得到有效遏制。3、农药使用更加合理。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开展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县创建工作,加强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着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不断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4、农药管理更加科学。运用大数据、产业链、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完善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服务。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和制度,改善工作手段,形成上下一体、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三、重点任务(-)完善农药生产体系充分发挥产业政策调控优势,逐步完善农药生产体系,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培植生产企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农药产业集成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L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农药产业资源配置及产业布局,发挥园区对农药产业的调控功能,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培植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新产品,从而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规模、多品种的农药生产企业集团。积极引导企业向符合产业定位、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评的合规园区集中,形成集成化发展,发挥园区区位优势和产业链优势,促进产业做优做强。农药生产企业迁址或新增原药生产范围的,必须进入地市级以上工业园区;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的,还应按照有关规定,必须进入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环境敏感区,从严控制农药生产项目建设。到2025年,力争农药企业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2、调整产品结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和科技扶持及经济政策引导等最新要求,优先发展生物农药、新型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逐步淘汰高污染、风险高、抗性强、药效差的老旧农药品种和剂型,严格管控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鼓励企业科研创新,支持高效低风险新型化学农药的研制,大力发展生物农药,促进农药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引导企业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大力推动农用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适应大中型施药器械和多元化用药需求。支持开发、生产和推广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缓控释剂等环保新剂型,以及与之配套的新型助剂,丰富特色小宗作物用药品种,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企业开展特色小宗作物用药联合登记。到2025年,针对特色小宗作物,开展农药产品病虫害防控试验,筛选出一批特色小宗作物用药品种。3、推行清洁生产。按照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原则,鼓励企业加强绿色清洁生产工艺和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研发,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促进大型农药企业生产向清洁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大力推广微通道反应、高效催化、反应精储成套技术,优化工艺设计和生产流程,鼓励设备更新,推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减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耗。建立健全农药绿色标准体系,完善生产管理制度提升农药产品质量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现有环境问题整改,从而促进农药产业的协同低碳绿色发展。有关部门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农药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定期公布重点生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名单。(二)规范经营服务以农药经营许可为基准,以农药标准化门店经营建设为重点,以农药信息化管理为抓手,加大政策管控和扶持力度,进一步规范农药经营服务行为,全面提升农药经营服务水平。L加强经营许可管理。严格经营条件,经营人员必须具有相应专业学习经历、具备指导农民科学合理选药用药的知识及能力;严格许可审核,农药经营许可必须实地核查经营场所及配套设施,明确经营场所不得同时经营食品、食用农产品和饲料等;经营单位必须配备可追溯、实名制购买的电子信息码扫描识别设备及用于农药购销管理电子台帐的计算机系统;经营限制使用农药的,必须符合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的经营布局规划,落实专柜销售、实名购买、溯源管理,经营场所必须具备仓储及其配套的安全保障设施设备。2、优化经营网点布局。按照农药风险管控和供应便民的要求,优化农药经营门店网点布局,严格控制限制使用农药经营网点数量,在农产品优势集中产区和产粮大县,合理布局农药经营门店,满足病虫草鼠害防治需求。完善农药供应链条,在农药需求量大、交通物流便捷地区布局一批农药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农药经营社会化服务,促进农药经营由单纯的分散卖药行为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技物结合服务转变。到2025年,农药经营门店数量减少到450家以内,农业生产重点区域内农药经营门店占比达到40%以上。3、信息化农药经营。依托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推进农药电子台账使用,依法落实农药互联网经营平台管理责任,明确互联网经营者的法定义务和主体责任,制定互联网经营农药负面清单和网络经营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强化农药产、销、用等环节信息录入,及时准确掌握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情况,提升现代化监管服务水平。加强网络经营跨部门协同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防止互联网经营者违规销售农药造成安全隐患。4、标准化门店建设。完善农药销售处方制度,全面建立农药销售台账化管理体系及可追溯管理体系等规范化经营服务,打造一批农药标准化经营服务门店,提升农药经营标准化管理及指导服务水平。制定农药经营门店管理办法,规范经营门店管理,开展经营门店标准化建设,实现农药来源100%可追溯、去向100%可追踪、质量100%有保障。每年每市抓5个示范县,每县建设20个标准示范门店,到2025年建设标准示范门店300个以上。(三)促进农药安全使用持续推进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着力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科学安全精准用药技术示范和宣传培训与推广普及,着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不断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和安全用药水平。L推广绿色防控。统筹病虫害防控需求和农药减量化要求,淘汰高毒低效化学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推进病虫害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大力推广高效施药器械、智能化精准化施药技术、交替轮换用药等措施,提高农药利用率。集成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综合性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到2025年,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积极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县,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2、推进专业化防治。认真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和防治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加强植保专业队伍建设,在粮食、蔬菜、水果等主产区及病虫草鼠害主要发生区,推广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逐步淘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担架式喷枪等,着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带动引领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针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推行专家或技术员分区包干巡回指导。到2025年,培训县级以上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300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及乡村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2000人,全省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实现全覆盖。3、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贯彻落实国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指导意见,加强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设施建设及管理,依法强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执法管理,引导农药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回收处理责任义务。积极探索农药包装回收机制和模式,建立完善回收处理体系,建设布局合理的回收站点,配置必要的回收设施设备,妥善贮存收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推广试点县经验做法。引导农药生产企业改进包装工艺,使用利于回收处置的包装物。规范清运、处置和信息档案管理,将回收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送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回收转运处理无缝衔接。建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监测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理进行全程监控。到2025年,力争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5%以上。4、加强宣传培训。建设科学安全用药体系,加强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规定,加强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大喇叭、明白纸、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等方式,全面宣传农药安全使用相关知识,结合当地实际,推广适时适量、对症用药和轮换用药技术,全面提高农药科学使用水平。(四)强化农药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药登记评审、质量监管、风险监测等产业发展体系。严格执行限制使用农药经营许可证准入制度,规范农药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农药行业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数字化监管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和市场检查,全力保障农药质量安全。L强化农药市场监管。按照农药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格执行限制使用农药经营许可证准入制度,规范农药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和市场检查,以禁限用高毒农药、违禁添加其它农药成份、农药有效成份含量不符合标准和违规标签为重点,组织开展农药监督抽检。每年农药产品质量抽检数量不低于500个,农药标签抽查数量不低于300个,确保农药产品质量、农药标签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每年组织开展春季、夏季、秋季农药市场打假行动,重点查处制假售假、违规经营及经营不规范等行为;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大力查处使用禁用农药、超范围经营使用、不遵守安全间隔期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反里女王。2、强化农药数字化监管。坚持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建立农药数字化监管体系,突出农药行政许可、监督管理、质量追溯、生产经营使用调度等重点环节,建立覆盖生产、经营、使用和技术服务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农药信息互联互通、追根溯源、及时查询,持续提高农药管理信息化水平。到2023年底,实现农药生产企业、限制性农药经营门店和标准化经营服务门店入驻平台全覆盖,到2025年底,农药生产经营单位实现全覆盖。3、强化风险监测评估。加强农药使用安全风险监测,重点监测因长期使用造成用量增加、防效下降的农药品种,以及发生抗药性生物的种类和抗性产生情况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重点监测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发生情况和涉事产地用药情况。加强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重点监测农药对有益生物和农田基础环境形成的风险。加强人畜安全风险监测,重点监测农药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人畜中毒情况。根据主要农作物规模化种植区、农业特色产业聚集区情况,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病虫害防治组织或规模较大的农药经营门店设立监测站点,全面开展农药使用风险监测。4、强化检验监测支撑。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登记试验管理制度。加强试验单位的监督检查,规范农药登记试验,确保试验质量。积极推进农药登记试验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加强实验室合作,推动试验数据互认。(五)建立研发体系L加强绿色农药研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及现代合成生物学技术,加大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天然产物导向的绿色高效农药创制。发展针对多发性难治害虫、地下害虫、线虫、外来入侵害虫的杀虫剂和杀线虫剂,适应耕作制度及耕作技术变革的除草剂,果树和蔬菜用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鼓励发展用于小宗作物的绿色农药和用于非农业领域的农药新产品。大力推动农用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优化改进农药生产工艺,积极引入微通道和连续流动等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低碳节能清洁化生产。2、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协同创新路径,加大优势科研资源整合,推进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两个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以农药科研单位及重点生产企业为依托,推进生物农药产业科技协同创新,提升农药产业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为农药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创新投入和人才培养,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瞄准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进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协同攻关,全面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3、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协同创新,引导政产学研用按照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加强合作,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以解决问题、成果产出为考核导向,强化农药领域创新基础研究和集成应用研究,为农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强化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四、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农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层次、多单位,必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结合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落实督办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建立目标工作责任制机制,合力推进。重点加强农药行政许可及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等监管工作;加强农药项目投资备案、产业政策审查、园区规范化管理和推动农药企业进入园区等工作和安全生产、安全风险评价和规划环评审批等;重点提供农药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及农药研发项目资金的协调、评估、监管和支持,加快农药技术成果转化。各部门需紧密合作,加强协调督办,定期检查通报,全力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二)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农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引导农药生产企业向化工园区集中,在规划用地、能源配给、环保配套、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完善农药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建立农药管理约谈机制、企业诚信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工作协调机制。鼓励企业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开发、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推动农药生产清洁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鼓励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农药企业升级改造、转产转型、产品研发、清洁化生产和专业化应用,强化农药行业的监督指导,不断提高农药依法、科学、规范、高效管理水平。(三)强化监管服务建立健全农药监管服务体系,理顺监管职能。建立一支懂政策、懂法规、懂业务的农药监管服务队伍,全面提升监管服务能力。完善农药管理制度,依法做好农药登记初审、生产、经营、使用等监管和服务工作,确保农药监管有力,服务到位。(四)坚持创新发展依据农药产业发展新要求,全方位、多渠道争取科技投入,着力打造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与协同攻关。将农药研发纳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新农药创制、绿色环保新剂型及新工艺的开发等。鼓励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药企业升级改造、转产转型、产品研发、清洁化生产和专业化应用。鼓励开展农药残留、人类健康与环境安全、科学使用等薄弱环节的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为农药管理提供支撑。(五)强化生态保护按照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经济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和资源利用等要求,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各有关部门结合农药产业发展中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引导企业加强新增产能、新设生产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污染排放、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评价管理,上下联动、部门合力推进规划落实,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夯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农药政策法规和产业规划的宣传,不断提高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依法生产、守法经营、合法使用农药的意识。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营造农药产业发展政府引导、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群众满意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农药产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