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ppt3.ppt
第3章 栈、队列和数组,31 栈,32 队列,33 数组,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1 栈,3.1.1 栈的定义和运算,栈的定义:栈是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的线性表(运算受限)。由此,栈具有后进先出(LIFO)的特性。,3.1 栈,3.1.1 栈的定义和运算,栈的基本运算:,(1)初始化栈init_stack(S):设置栈S为空。,(2)判断栈是否为空stack_empty(S):若栈S为空返回1(TRUE);否则返回0(FLASE)。,(3)判断栈是否为满stack_full(S):若栈S为满返回1(TRUE);否则返回0(FLASE)。,(4)取栈顶元素值stack_top(S,x):若栈S不空,将栈顶元素的值送x中;否则返回出错信息。,3.1 栈,3.1.1 栈的定义和运算,栈的基本运算:,(5)入栈push_stack(S,x):若栈S满,返回出错信息;否则将值为x的元素插入到栈中。,(6)出栈pop_stack(S):若栈S空,返回出错信息;否则删除栈顶元素。,3.1 栈,3.1.2 顺序栈,1、存储结构,以顺序存储方式存储的栈称为顺序栈。可用数组datamaxsize来存放栈的元素值,并设置一个量top来标识栈顶位置。,类型定义如下:#define maxsize 50typedef struct elementtype datamaxsize;int top;seqstack;/定义了一个栈类型seqstackseqstack s1,*s;/定义了栈变量s1和指向栈类型的指针s,3.1 栈,3.1.2 顺序栈,1、存储结构,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3.1 栈,3.1.2 顺序栈,2、基本运算的实现,(1)初始化栈 void init_stack(seqstack*S)/S是指针 s-top=-1;/设置栈空,(2)判断栈是否为空 int stack_empty(seqstack S)/S是变量 if(S.top=-1)return 1;else return 0;,3.1 栈,3.1.2 顺序栈,2、基本运算的实现,(3)判断栈是否为满 int stack_full(seqstack S)if(S.top=maxsize-1)return 1;else return 0;,(4)取栈顶元素值 void stack_top(seqstack*S,elementtype*x)if(stack_empty(*S)error(“栈空无元素”);*x=s-datas-top;/栈顶元素由参数带回,3.1 栈,3.1.2 顺序栈,2、基本运算的实现,(5)入栈 void push_stack(seqstack*S,elementtype x)if(stack_full(*S)error(“栈满,入栈会溢出”);s-top+;s-datas-top=x;,(6)出栈 void pop_stack(seqstack*S,elementtype*x)if(stack_empty(*S)error(“栈空,无元素”);*x=s-datas-top;s-top-;,3.1 栈,3.1.3 链栈,采用链表存储的栈为链栈。,可使用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结构,链表头指针为栈顶,链表尾为栈底,则对链栈的操作与对单链表的操作相同,只是入栈和出栈操作在表头位置进行。,显然在链表的头部做栈顶是最方便的,而且没有必要象单链表那样为了运算方便附加一个头结点。,3.1 栈,3.1.4 栈的应用实例,例3.1 读入一个有限大小的整数n,并读入n个整数,然后按输入次序的相反次序输出各元素的值。,分析:因最后输入的数据要最先输出,所以采用栈结构,可使用顺序栈或链栈。先逐一输入数据压人堆栈中,再从堆栈中逐一将数据弹出即可。,3.1 栈,3.1.4 栈的应用实例,例3.1,void read_write()stack S;int n,x;printf(”Please input num int n”);scanf(“%n”,/退栈并输出栈顶元素,算法如下:,3.1 栈,3.1.4 栈的应用实例,例3.2 将单链表L就地逆置,即将链表中的各元素结点的后继指针倒置为指向其前驱结点,a1结点变成最后一个结点,an结点变成第一个结点。,分析:将链表看成链栈,则依次将原栈中的元素出栈,并插入到初值为空的另一链栈中,当原栈为空时,另一栈即为原栈元素的逆序。,3.1 栈,3.1.4 栈的应用实例,例3.2,void reverse(node*L)node*P=NULL;while(L!=NULL)node*u=L;/L=L-next;/u-next=P;/P=u;/L=P;/原表头指针指示新的表头指针,算法如下:,3.1 栈,3.1.4 栈的应用实例,例3.3 实现对任意输入的表达式的计算。,分析:表达式以字符串(用#将表达式括起来)的形式输入,需要用两个栈分别存储表达式中的操作数和运算符。求解时,依次扫描表达式中的各基本符号(运算符、操作数),并根据扫描的内容分别处理。,具体处理如下:,3.1 栈,3.1.4 栈的应用实例,例3.3,3.1 栈,3.1.4 栈的应用实例,例3.4 数制转换问题:将十进制数N转换为r进制的数。,转换方法:利用辗转相除法。以N=3456,r=8为例,转换方法如下:N N/8(整数)N%8(余数)3467 433 3 433 54 1 54 6 6 6 0 6,所以:(3456)10=(6613)8,3.1 栈,3.1.4 栈的应用实例,例3.4,算法设计:当N0时,重复(1),(2):(1)若 N0,则将N%r 压入栈s中,执行2;若N=0,将栈s的内容依次出栈,算法结束。(2)用N/r 代替 N,3.1 栈,3.1.4 栈的应用实例,例3.4,typedef int elementtype;void conversion(int N,int r)seqstack s;elementtype x;init_stack(,算法如下:,3.2 队列,3.2.1 队列的定义和运算,队列的定义:队列是只能在一端插入、另一端删除的线性表(运算受限)。由此,队列具有先进先出(FIFO)的特性。,3.2 队列,3.2.1 队列的定义和运算,队列的基本运算:,(1)初始化队列init_queue(Q):设置队列Q为空。,(2)判断队列是否为空queue _empty(Q):若队列Q为空,返回1(TRUE);否则返回0(FLASE)。,(3)判断队列是否为满queue _full(Q):若队列Q为满,返回1(TRUE);否则返回0(FLASE)。,(4)取队头元素值queue_front(Q,x):若队列Q不空,将队头元素值送x中;否则返回出错信息。,3.2 队列,3.2.1 队列的定义和运算,队列的基本运算:,(5)入队enqueue(Q,x):若队列Q满,返回出错信息;否则将值为x的元素插入到队列中。,(6)出队outqueue(Q,x):若队列Q空,返回出错信息;否则删除队头元素,并将该元素的值置x中。,3.2 队列,3.2.2 顺序队列与循环队列,1、存储结构,以顺序存储方式储存的队列为顺序队列。可用数组datamaxsize存放元素,并设两个量front、rear指向队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和队尾元素的位置,则类型定义如下:,#define maxsize 50typedef struct elementtype datamaxsize;int front,rear;/队头、队尾位置标示 seqqueue;/顺序队列类型seqqueueseqqueue Q1,*Q;/顺序队列的变量Q1和指向顺序队列的指针Q,3.2 队列,3.2.2 顺序队列与循环队列,1、存储结构,存储结构示意图:,3.2 队列,3.2.2 顺序队列与循环队列,1、存储结构,出队时头指针Q-front后移,入队时尾指针Q-rear后移,如此可能出现数组前面部分有闲置元素空间而尾指针Q-rear已指到数组最后一个元素(即Q-rear=maxsize-1成立)的情况(假溢出)。为此,可采用循环结构来解决,即将Q-data0做为Q-datamaxsize-1的下一个存储位置循环队列。,3.2 队列,3.2.2 顺序队列与循环队列,1、存储结构,3.2 队列,3.2.2 顺序队列与循环队列,1、存储结构,判定队空、队满状态:,方法一:设置一个出队或入队标志。若最后一个操作是入队标志而导致Q-front=Q-rear成立,则此时是队满;若最后一个操作是出队标志而导致Q-front=Qrear成立,则此时是队空。,方法二:少用一个元素空间(即将仅剩一个空位置时的状态作为队满)。若要入队先判断(Q-rear+1)%maxsize=Q-front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表示队满,不能入队。,3.2 队列,3.2.2 顺序队列与循环队列,2、循环队列各基本运算的实现(基于方法二),(1)初始化队列 void init_queue(seqqueue*Q)Q-front=0;Q-rear=0;/队头、队尾位置相同,(2)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int queue_empty(seqqueue*Q)if(q-front=Q-rear)return 1;else return 0;,(3)判断队列是否为满 int queue_full(seqqueue*Q)if(q-rear+1)%maxsize=Q-front)return 1;else return 0;,3.2 队列,3.2.2 顺序队列与循环队列,2、循环队列各基本运算的实现(基于方法二),(4)取队头元素 void queue_front(seqqueue*Q,elementtype*x)if(queue_empty(Q)error(“队空”)else*x=Q-data(Q-front+1)%maxsize;/取队头元素,(5)入队 void en_queue(seqqueue*Q,elementtype x)if(queue_full(Q)error(“队满”)elseQ-rear=(Q-rear+1)%maxsize;/队尾位置后移 Q-dataQ-rear=x;/元素入队,3.2 队列,3.2.2 顺序队列与循环队列,2、循环队列各基本运算的实现(基于方法二),(6)出队 void out_queue(seqqueue*Q,elementtype*x)if(queue_empty(Q)error(“队空”)else Q-front=(Q-front+1)%maxsize;/队头位置后移*x=QdataQfront;/当前队头位置的元素为原队头元素,3.2 队列,3.2.3 链队列,1、存储结构,队列采用链式存储方式时为链队列。将链表头作为队头(front),链表尾作为队尾(rear),可以将头、尾指针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结构类型。由于入队操作虽是在表尾插入结点,但该位置也可能在链表的第一个位置,所以最好采用带头结点的链表形式,以使操作简便。,3.2 队列,3.2.3 链队列,1、存储结构,存储结构类型定义如下:typedef struct node*front,*rear;linkqueue;linkqueue*Q;/指向链队列的指针Q,3.2 队列,3.2.3 链队列,2、链队列各基本运算的实现,(1)初始化队列 void init_queue(linkqueue*Q)Q-front=(node*)malloc(sizeof(node);/产生头结点 Q-rear=Q-front;/头、尾指针指向头结点 Q-front-next=NULL;/头结点的后继指针为空,(2)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int queue_empty(linkqueue*Q)return Q-front=Q-rear;,3.2 队列,3.2.3 链队列,2、链队列各基本运算的实现,(3)取队头元素 void queue_front(linkqueue*Q,elementtype*x)if(queue_empty(*Q)error(“队空”);else*x=Q-front-next-data;,(4)入队 void en_queue(linkqueue*Q,elementtype x)node*p=(node*)malloc(sizeof(node);p-data=x;p-next=NULL;/设置新结点值 Q-rear-next=p;Q-rear=p;/新结点入队,3.2 队列,3.2.3 链队列,2、链队列各基本运算的实现,(5)出队 void out_queue(linkqueue*Q,elementtype*x)node*u;if(queue_empty(*Q)error(“队空”)else*x=Q-front-next-data;u=Q-front-next;/u指向待删除结点 Q-front-next=u-next;free(u);/出队 if(Q-front-next=NULL)Q-rear=Q-front;/若删除最后一个结点则队空,3.2 队列,3.2.4 队列的应用,例3.5设计算法,用队列计算并打印杨辉三角的前8行的内容,即输出结果如下: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3.2 队列,3.2.4 队列的应用,例3.5,算法设计:可利用上一行的数来求出下一行对应位置的数,为便于求解,在每一行的第一个位置添加一个0作辅助,新行的最后一个数直接确定为1。用队列保存上一行的内容,每当由上一行的两个数求出下一行的一个数时,删除前一个数,新求出的数入队。,3.2 队列,3.2.4 队列的应用,void Out_Number(int n)int i,j,k,s1,s2;seqqueue Q;Init_Queue(/最后元素入队,3.3 数组,3.3.1 数组的定义和运算,一维数组:有限个具有相同类型的变量组成的序列。二维数组:一维数组中每个变量本身是一维数组。n维数组:一维数组中每个变量本身是n-1维数组。,(a1,a2,an)一维数组,一维数组中的每个元素ai最多有一个直接前驱ai-1和一个直接后继ai+1,二维数组中每个元素aij分别属于行、列向量,所以最多有两个直接前驱a(i-1)j、ai(j-1)和两个直接后继a(i+1)j、ai(j+1)。,3.3 数组,3.3.1 数组的定义和运算,一维数组:有限个具有相同类型的变量组成的序列。二维数组:一维数组中每个变量本身是一维数组。n维数组:一维数组中每个变量本身是n-1维数组。,对数组的运算,通常是对数组中的元素进行存、取、修改等操作。如此必须要计算出给定元素的实际存储地址。,3.3 数组,3.3.2 数组的顺序存储,数组中的元素按一定次序顺序存储在一个连续区域。如此,只要知道连续区域的起始地址、每个元素的长度、给定元素的存储序号,则可求出该元素的实际存储地址。,给定元素的地址=起始地址+存储序号*元素长度,一维数组A0.n-1:元素ai 的存储序号为i+1。一维数组A1.n:元素ai 的存储序号为i。,3.3 数组,3.3.2 数组的顺序存储,二维数组(n行m列)中元素的存储有两种方式:,对二维数组A0.n-1,0.m-1:元素aij的存储序号为 i*m+(j+1)对二维数组A1.n,1.m:元素aij的存储序号为(i-1)*m+j,列号变化得比行号快,(1)行优先:逐行地顺序存储各元素。,3.3 数组,3.3.2 数组的顺序存储,(2)列优先:逐列地顺序存储各元素。,对二维数组A0.n-1,0.m-1:元素aij的存储序号为 j*n+(i+1)对二维数组A1.n,1.m:元素aij的存储序号为(j-1)*n+i,行号变化得比列号快,二维数组(n行m列)中元素的存储有两种方式:,3.3 数组,3.3.3 矩阵的压缩存储,特殊矩阵:矩阵的元素值的分布有一定规律。稀疏矩阵:矩阵中有较多元素的值为0。为节约存储空间,可采用压缩方式来存储,即在不影响完整性的前提下,用更少的存储空间存储矩阵元素。,1、特殊矩阵(1)对称矩阵和三角矩阵 若矩阵Anxn满足ai j=aj i(1i,jn),即关于对角线对称(上三角元素值与下三角相同),则A为对称矩阵。若矩阵Anxn的对角线以上或对角线以下的元素值全为0(或同一值),则A为三角矩阵。,3.3 数组,3.3.3 矩阵的压缩存储,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可以只存储上三角元素值或下三角元素值。如此nxn个元素只需n(n-1)/2个(或n(n-1)/2+1个)存储空间。,设以行优先存储下三角时,则元素aij的存储序号为:i=j:为下三角的元素,序号=1+2+(i-1)+j=i(i-1)/2+j ij:为上三角的元素(即为下三角的元素aj i),序号=j(j-1)/2+i,3.3 数组,3.3.3 矩阵的压缩存储,(2)对角矩阵 除了主对角线和紧靠主对角线的上、下若干条对角线外,其余元素全为0。,如三对角矩阵:,以行优先存储时,元素ai j(|i-j|=1)的存储序号:序号=3(i-1)-1+j-i+2=2i+j-2,3.3 数组,3.3.3 矩阵的压缩存储,2、稀疏矩阵 只需存储非零元素,由于非零元素位置的不规则性,须用行号、列号及非零元素值来描述。由此一个非零元素可用一个三元组结构表示:typedef struct int i,j;/非零元素的行号、列号 elementtype v;/非零元素值 tuple;/三元组类型,3.3 数组,3.3.3 矩阵的压缩存储,2、稀疏矩阵,对应于一个稀疏矩阵,还需要有行数、列数及非零元素个数,所以其类型定义为:#define maxnum 20 typedef struct int mu,nu,tu;/矩阵行、列数、非零元素个数 tuple datamaxnum;/存放非零元素 spmatrix;spmatrix*M;,3.3 数组,3.3.3 矩阵的压缩存储,2、稀疏矩阵,示例:,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1 递归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直接或间接地调用自身的算法为递归算法。用函数自身给出定义的函数为递归函数。每个递归函数都必须有非递归定义的初始值。,例如:求整数n的阶乘,可递归定义如下:,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1 递归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求整数n阶乘的递归算法:int fact(int n)if(n=0)return(1);else return(n*fact(n-1);,递归程序的一般形式:void Pname(参数表)if(数据为递归出口)简单操作;else 简单操作;Pname(实参表);简单操作;Pname(实参表);简单操作;/多次调用时,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2 递归调用的内部实现原理,一般函数的内部实现:,调用时:1)保存返回地址,为被调函数的形参和局部变量分配空间2)实参值送形参3)转入被调函数执行,返回时:1)若有返回值,将返回值送一变量(回传变量)保存2)取出返回地址3)按返回地址返回4)返回后,若有返回值,则从回传变量中取出送相应位置,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2 递归调用的内部实现原理,递归调用的特殊处是:调用的是自身函数,可看成是调用自身的复制件,各复制件各自拥有自己的形参和局部变量。,调用时:(a)栈顶开辟存储空间,保存返回地址、被调层函数的形参和局部变量;(b)计算实参的值并赋给对应的形参(在栈顶元素中);(c)转入被调函数执行。,返回时:(a)若被调函数有返回值,将其值保存到回传变量中;(b)从栈顶取出返回地址并退栈(同时撤销被调层函数的局部变量及形参);(c)按返回地址返回;(d)若被调函数有返回值,主调函数从回传变量中取出保存的值并传送到相应的变量或位置上。,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3 递归程序的阅读图示运行轨迹,(1)按次序写出程序当前调用层上实际执行的各语句,并用有向弧表示语句的执行次序。,(2)对程序中的每个调用语句或函数引用,写出其实际调用形式(带实参),然后在其右边或下边写出本次调用的子程序实际的执行语句,以区分调用主次和层次。并作如下操作:,在被调层的前面标明各形参的值。从调用操作处画一有向弧指向被调子程序的入口,以表示调用路线。从被调子程序的末尾处画一有向弧指向调用操作的下面,表示返回路线。,(3)若为函数,在返回路线上标出所得的函数值;若有要返回修改值的参数,在返回路线上增加标注:实参=形参的值,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3 递归程序的阅读图示运行轨迹,示例:,求整数n阶乘的递归算法:int fact(int n)int f;if(n=0)f=1;else f=n*fact(n-1);return f;,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3 递归程序的阅读图示运行轨迹,示例:,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4 递归程序的编写,确定函数功能和变量含义,确定递归出口和描述,写出递归出口的操作,写出递归体的操作,构成递归函数,1、假设数据接近功能出口时函数功能正常(即假设出合理的较小问题);2、在此基础上确定本层函数的事项(即给出本层函数与下面层函数之间的关系)。,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4 递归程序的编写,例3.13 fibnacci序列为:1,1,2,3,5,8,13,。编写求解第n个元素值的递归函数。,分析:该序列呈现的规律是:除了第一个及第二个元素为1外,从第三个元素开始,每个元素是前两个元素之和,则fibnacci序列表示如下:,设函数名为F,参数n,则:(1)递归出口为:n2时,F(n)=1。(2)递归体即为:n2时,假设在nK时函数功能正确,则在n=k时,F(n)=F(n-1)+F(n-2)。,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4 递归程序的编写,例3.13 fibnacci序列为:1,1,2,3,5,8,13,。编写求解第n个元素值的递归函数。,递归程序如下:int F(int n)if(n=2)return 1;else return F(n-1)+F(n-2);,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5 递归的模拟,递归程序,非递归程序,存在一些问题:1、程序设计语言对递归的支持方面的限制。2、程序运行的时间性能方面不如非递归程序。,转换,有两种方法:(1)直接转换法:使用中间变量保存中间结果,不需要回溯;(2)间接转换法:需要回溯,用栈保存中间结果。,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5 递归的模拟,间接转换法的转换规则:,1、设置一个栈,初始置为空。,2、在转入子程序的入口处设置一个标号(如:L0)。,3、对程序中的每一个递归调用,用以下操作来替换:将返回地址(标号)、形参和局部变量的植入栈;计算实参的值赋给对应的形参;转入子程序(goto L0);返回处设一标号,并根据需要可从回传变量中取值送相应位置。,4、对返回语句,用以下操作来替换:若有返回值,将其保存到回传变量中;将返回地址(标号)出栈(可保存到变量X中),各变量和形参的值出栈;按返回地址返回(goto X)。,5、对其中非递归调用和返回操作可照搬。,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5 递归的模拟,简化规则1:如果递归程序中只有一处递归调用,则转换时返回地址不必入栈。(则返回处不设标号,goto X改为goto L0),简化规则2:在模拟尾递归调用时,不必执行入栈操作。(尾递归:程序中的递归调用处于子程序中的最后位置,即其后没其他操作,返回后不做其他操作。如函数返回后要执行相应赋值操作,不是尾递归。),根据转换后的程序绘制流程图,进行调整后得一结构较好的程序。,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5 递归的模拟,例3.14 将下面递归程序转换为等价的非递归程序。,void P(int w)if(w0)P(w-1);printf(“%d”,w);,void P1(int w)init_stack(S);/规则1 L0:/规则2 if(w0)/规则5 push_stack(S,w);/规则3.a、简化1 w=w-1;/规则3.b goto L0;/规则3.c L1:/规则3.d printf(“%d”,w);/规则5 if(!stack_empty(S)/规则4 pop_stack(S,/规则4.b,4.c,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5 递归的模拟,根据转换后的程序绘制流程图:,例3.14,3.4 栈的应用栈和递归,3.4.5 递归的模拟,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例3.14,void P1(int w)init_stack(S);while(w0)push_stack(S,w);w=w-1;while(!stack_empty(S)pop_stack(S,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