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思考.docx
-
资源ID:231805
资源大小:15.7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思考.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阶段的思政课程,教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素材,而热爱劳动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劳动教育一脉相承、相融相生。教学实践中可以从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特点和劳动教育的现实需求出发,将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到道德法治教育知识架构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促进学生劳动素养和道德修养共同提升。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劳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劳动教育,首先要强调富有生活性的劳动情境的创设。只有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劳动情境中,才可以让劳动教育在学生的形象化理解中生动地呈现出来。因此,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鲜活的生活情境中挖掘劳动情境资源,让学生真正懂得“劳动”的具体含义。例如,在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时,以“如何圆满完成购物任务”为主线,将班级想象成一个小超市,学生扮演顾客进行消费活动,可以在情境中观察食品包装袋,挑选合格的、合适的食物必需品来进行消费活动。学生在具体的劳动情境中辨别食物信息、了解食品质量、采购所需食品和付款获取发票,既完成了独自采购的劳动过程,又有效地避免了带来纠纷的购物方式。在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时,又可以将课堂置于每日整理的劳动情境中,让学生看到乱做一团的书桌、摆放混乱的书包,发现问题,寻找方法,明白整理这一劳动过程的必要性,通过情境激发真实感受,懂得劳动是个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获得情感认同,启迪学生赞美劳动情感导向属于人类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范畴,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是相辅相成的,崇尚劳动的人往往会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结合单元内容,挖掘劳动资源,通过鲜活的劳动者的事例让学生对劳动以及劳动者进行情感认同,形成情感赞扬。例如在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时,通过展示“我的家乡人”的劳动过程,从山川秀美的城镇乡村、一望无际的农田作物、正在被修理的自行车、图案精致的工艺品到各行各业辛勤的人们,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从乡村到城镇,从农民、工人、第三产业者再到单位公务人员,只要身体力行,无论哪个岗位,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用劳动使自己发光发热,为他人服务,为社会贡献。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到劳动的光荣和劳动者的伟大,由“知”到“情”有了转化,这就是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情感认同。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鼓励行动延伸,指导学生学会劳动知行合一的实践导向是我们把握外部世界的基本途径,也是劳动教育的归宿。在小学阶段,根据年段的增加,学生要从辛勤劳动到诚实劳动再到创造性劳动,从家务劳动到服务劳动再到公益劳动,提高劳动能力,扩大劳动范围,用行动延伸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学。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实实在在地去做,才是关键。例如:在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情我来做时,通过展示父母亲一天的劳动场景,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引导学生以参加家务劳动的形式承担家庭责任,开动脑筋完成家务劳动,增长本领,在掌握更多做家务的方法后学会解决问题,认识到分担家务也是体贴家人的一种表达方式,以展示带动实践,经历由“知”到“情”再到“行”的转化过程。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劳动习惯,激励学生热爱劳动以情境创设劳动场景,以场景唤醒尊重劳动的意识,以意识促进课后的劳动活动,以活动的坚持培养劳动的好习惯。小学道德与法治不仅在理论知识上融合了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还通过每一个劳动杰出人物鲜活的例子,呈现了劳动的美丽与高尚。生活实践经验越丰富,个体的感情便会越细腻,道德体验便会越深刻。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学生提供各种劳动实践和体验活动,使得他们的道德情感、道德追求、道德行为均得以升华。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一二年级的整理文具和书包、干点家务活、班级值日、做环保小卫士的家务劳动和服务劳动,到三四年级歌颂家乡和社会优秀劳动者、变废为宝、策划购物的创造性劳动,再到五六年级维护公共秩序、应对自然灾害、科技兴邦等公益劳动,鼓励学生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使其在服务劳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学生劳动习惯和公共服务意识的培养。总之,劳动教育实践能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具体化,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各种实践活动,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知识与实践相融相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