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2.ppt
环境经济学,第2讲,环境保护的适度性,我们应当将环境保护到怎样的程度?3个有关环境保护的案例环境保护的个人偏好基于个人价值判断的社会选择3个案例的反思,我们应当将环境保护到怎样的程度?,如何在保护环境与利用环境之间的取得均衡?是环境问题还是社会或政治问题?在有开发价值的地区,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区范围应当是多大?为了发电或灌溉,在风景秀丽的山谷地带建造水电站是否可行?考虑到大气污染控制成本,城市空气清新度应当是多少?可能的回答不惜一切代价有所侧重权衡利弊后再做定夺无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的环境政策,有万全之策吗?环境政策是一项社会政策有最优选择吗?社会期待的环境政策是怎样的呢?,3个有关环境保护的案例,大城市空气污染控制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建造水电站,大城市空气污染控制,污染源:机动车污染控制成本:高昂人口构成:穷人与富人生活方式:穷人公共汽车;富人私家车对空气污染的看法:穷人?富人?是宽松的环境政策,还是相反?谁来为治理空气污染埋单?,濒危动植物的保护,虚无谷是濒危鸟类缥缈鸟的唯一栖息地虚无谷的开发价值:宜人的风景适合休闲、度假特有的泉水,不论是沐浴还是饮用都对健康大有裨益某种比黄金还珍贵的矿产在这里储量丰富这令尚未摆脱贫困的当地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是开发还是保护?谁有决策权(当地人?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建造水电站,在风景秀丽的山谷地带,利用地形修建一座水坝利缓解当地生产、生活的电力“瓶颈”保障当地农业灌溉用水弊破坏自然风光打破生态平衡若干年后水坝因泥沙淤积而废弃,甚至发生跨塌是否建造水坝?谁有决策权(是我们,还是我们的子孙?),环境保护的个人偏好 人类进行环境保护的动机是什么?,生物中心论 可持续发展观人类中心论,生物中心论,不论工具价值如何,所有生命都有其固有价值 生物界(主要是不包含人类的世界)是价值体系的中心工具价值涉及利用。某物具有工具价值是指它能够被作为工具,用于达到某个有益的目标 内在价值不涉及利用。某物可能毫无用处但依然有其内在价值 是生态系统的价值,还是生态系统中某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可持续发展观,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资源,在不损害环境长期健康的前提下,使环境为人所用 捕鱼是可接受的,但是过度捕捞是不可以的 伐木是可接受的,前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没有受到危害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被政治家、商人和公众普遍接受的词 布伦特兰委员会 定义:在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未来世代的状况与当代人一样好 人力资本在多大程度可以替代“自然资本”?当代人对未来世代应尽的义务是多少?,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打赌,在1980年代早期,Simon(经济学家)让Ehrlich(生态学家)列出几种他认为未来10年将日趋紧缺的商品(以价格来衡量)。经济学家Simon认为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源危机是不会出现的;生态学家Ehrlich认为,由于地球上所有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因此未来资源短缺是不可避免的。在约定的时期到来时,Simon大获全胜,因为所有的商品都比10年前更便宜了,人类中心论,环境存在的唯一价值是为人类提供物质享受 只注重环境的工具价值 与环境功利主义的区别:环境功利主义者强调人们从环境中获得的享乐,而不论这种享乐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工具性的还是内在的,基于个人价值判断的社会选择,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社会选择机制 对基于效用观点的社会选择机制的批判,基数效用论,效用(Utility):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消费者的主观感觉基数效用论:效用的大小可用数字表示并加以计算总效用: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量平均效用:平均每单位商品或劳务可提供的效用边际效用: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所得分配,总效用,平均效用(average utility),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各种商品使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的条件:,序数效用论,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预算约束线(budget line)最大效用原则,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曲线上任何一点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或总满足水平都是相等的,预算约束线(budget line),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不同商品的组合,商品X降价后的预算约束线,商品Y降价后的预算约束线,最大效用原则,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是在收入为一定的条件下,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此时,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社会选择机制,两组物质产品和环境的组合:a=(x,e)=(x1,xN,e)a=(x,e)=(x1,xN,e)其中,(x,e)包括更多的物质产品和低劣的环境质量,社会应当选择(x,e)还是(x,e)?在已知个人偏好的情况下,借助社会福利函数,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对这一系列不同组合的偏好 社会决策方法 最佳选择机制的不可能性,社会福利函数,假设在一个由i=1,N个人组成的社会中,每个人的效用函数Ui都是由商品组合确定的。设a为一个消费组合,表示每个人消费每一种商品的数量;由此Ui(a)是个人i从消费a中获得的效用。设W为个人效用分布的函数,W(u1,u2,uN)。比较两个消费组合a和b,Wu1(a),uN(a)Wu1(b),uN(b)等同于社会偏好a胜过偏好于b,那么,W是Bergson-Samuelson社会福利函数,简称社会福利函数,我们潜在的假设:个人的效用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是具体消费了什么。在现实社会中,因缺乏食物而导致的效用水平下降比因缺乏酒精而导致效用水平显然更令人关注。,社会决策方法,帕累托准则潜在的帕累托改进补偿原则投票,帕累托准则,对于两个消费组合a=(x,e)和a=(x,e),群体中的每个人(i=1,N)各有其效用函数Ui,分别表示这两种组合给他们带来的效用。在这个群体中,如果对于每个个体i都有Ui(a)Ui(a),且至少对某一个人有U(a)U(a),则依据帕累托准则,a优于a。如果就组合a是否优于a进行投票的话,结果应当是全票通过,对帕累托准则的评论,帕累托准则的优点:在进行比较时,我们不需要考虑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或环境观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点Z是帕累托是式优于点W,那么,不论个人信奉什么哲学,没有人会舍弃点Z而选择点W。帕累托准则的缺点:大多数分配组合都是不可比较的。在对两种组合进行比较时,最常见的情况是各有所好。在社会决策中,帕累托准则可能使决策因现状而发生偏差。因为如果社会只是愿意采取措施改善每个人目前处境的话,那么,其暗含的假设是现状是可接受的,潜在的帕累托改进,假设某个社会由i=1,N个个人组成。可贸易资源为y,我们比较两种组合a=(x,e)和a=(x,e)。当个人间进行和为0的矢量转移z时,(a,y-z)优于(a,y)的话,那么,a是a的潜在帕累托改进“潜在的”,指有可能通过恰当的转移支付实现帕累托改进,补偿原则Kaldor-Hicks补偿原则,如果通过资源转移可使人们就某种选择达成全体一致的话,那么,即使转移并未真正发生,该项选择也是可取的 补偿原则强调补偿体现的是公平性。通过补偿,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资源转给另一部分社会成员,这样公平性因素就不会对某项社会选择是否可行产生影响 注意:有了补偿以后的组合与没有补偿之前的组合是截然不同的,投票,投票原则不要求全体一致,典型的投票机制是多数原则。如果多数人偏好a胜过b的话,那么,即使有些人可能强烈地反对a,但我们依然可以认为社会偏好a胜过b。投票中存在的问题:投票是不考虑偏好的强度的。如果多数人只是不讨厌a,而有少数人强烈反对a,这时,依据简单多数原则,我们很难判定最后的社会选择应当是a还是b。,Kenneth Arrow的理想社会选择机制的6个必要条件:,完整性:应当对所有备选方案进行比较。一致性:如果所有人都认为a优于b的话,那么社会也应当认为a优于b。非专制:没有人能够为所欲为。也就是,没有哪个人的偏好与社会选择完全一致。传递性:如果社会偏好a胜过b,偏好b胜过c,那么社会应当偏好a胜过c。各备选方案相互独立:社会选择的结果究竟是a还是b,应当仅仅依据社会成员对a与b偏好,而不应当受其他备选方案的影响。广泛性: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Arrow的不可能性定理:在将个人偏好转换成社会偏好序列时,没有哪种规则同时满足上述6点,对于效用观点的批判(1),质疑效用函数的假设。效用函数假设人人都有代表其偏好的效用函数,并且这些效用函数是不变的。批评者指出人们的看法随时间而改变,现在提出的观点是基于当前感受形成的。所以,如果公众对环境问题不太重视的话,人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或教育计划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但是,如果人们的看法是可以轻易改变的话,那么应当依据怎样的效用函数来进行公共政策的决策呢?,对于效用观点的批判(2),目前的决策程序不能涵盖所有相关群体。未来世代无法参加当代人组织的投票,但他们却是长期环境质量改变所产生的影响的承受者,对于效用观点的批判(3),质疑公共政策以个人偏好为基础。Sagoff于1994年提出这一观点。他认为社会决策建立在正确与否的概念上,因为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常常是受制于道德或对他人的责任。,3个案例的反思之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评论:如果人们对污染的偏好不同,或者进行社会决策的机制不同的话,最终的社会选择结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3个案例的反思之濒危动植物保护(1),通过征税筹措保护区建设及运营费用方案(1)向富人征税(2)向全体公民征税,3个案例的反思之濒危动植物保护(2),未来世代作何感想?如果他们的意见与当代人不一致的话,他们如何通过补偿来使当代人改变想法呢?如果投票的话,未来世代具有人数上的优势,但是其他地区的居民有可能发表意见吗?评论:即使是看似简单的保护濒危物种问题,由于偏好或社会选择机制的不同,我们也很难明确说出社会是否应当花时间和精力去做,3个案例的反思之修建水电站,问题的实质:当代人获得收益而未来世代支付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