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控制.ppt
第六篇 控制,第十三章 控制 第一节 控制概述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第四节 控制方法,第一节 控制概述,一、控制与控制系统 二、控制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 三、控制的类型,一、控制与控制系统,(一)控制的含义 1、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是监视、衡量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2、控制含义的演变,在科学管理阶段在行为科学阶段在现代管理阶段,(二)控制系统,管理中的控制系统具备的几个特征 1、每个控制系统都必须有一个预定的稳定状态。2、每个控制系统必须是一个动态系统。3、每个控制系统必须是一个信息系统。4、每个控制系统都必须有一个可以对系统的偏差进行调整的装置。5、每个控制系统必须是一个反馈系统。,反馈系统示意图,二、控制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一)控制的必要性(二)控制的原理,(一)控制的必要性,1、环境的变化 2、管理权力的分散 3、工作能力的差异,(二)控制的原理,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连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三、控制的类型,(一)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1、程序控制 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即:Z=f(t)计划编制、统计报告、会计报表,2、跟踪控制,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若先行量为W,则:Z=f(W)税金(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3、自适应控制,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K的函数。也就是说,Z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即:Z=f(K)经营决策,4、最佳控制,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K及各种附加参数C,即:Z=maxf(X、S、K、C)或 Z=min f(X、S、K、C)确定型决策,(二)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的不同,1、前馈控制(事前控制、预先控制)2、同期控制(事中控制、现场控制、过程控制)3、反馈控制(事后控制、成果控制),1、前馈控制(事前控制、预先控制),是指为实现计划目标,事先在管理上所做的控制。,前馈控制应用的三个假设前提基础,第一、过去的经验总是有效的。第二、系统将来运行的情况是可以预先估计的,而且是准确的。第三、按照要素输入标准所输入的要素能按预定的要求发挥作用。,2、同期控制(事中控制、现场控制、过程控制),同期控制是指发生在活动进行之中的一种控制,是在活动之中予以控制。,3、反馈控制(事后控制、成果控制),把组织系统运行的结果返送到组织系统的输入端,与组织预定的计划标准进行比较,然后找出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措施纠正差异的一种控制方法。,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的关系示意图,(三)根据控制过程的层次不同,1、直接控制2、间接控制,(四)根据控制源(控制主体),1、正式组织控制 2、群体控制 3、自我控制,第二节 控制的原则和要求,一、控制的原则 二、有效控制的要求,一、控制的原则,1、准确性原则2、及时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通俗性原则6、合理性原则7、战略高度原则8、强调例外原则9、纠正行动原则,二、有效控制的要求,1、适时控制有效的控制要求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偏差。控制的及时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供信息的及时性。,2、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1)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3)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3、客观控制,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4、弹性控制,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的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的运营,也就是说,应该具有灵活性或弹性。,第三节 控制过程,一、确立标准 二、衡量成效 三、纠正偏差,一、确立标准,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包括阶段结果与最终结果)的规范。,1、确定控制对象,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重点对象(1)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2)资源投入。(3)组织的活动。人员、财务、作业、信息和组织的总体绩效,2、选择控制的重点,在影响经营成果的众多因素中选择若干关键环节作为重点控制对象。获利能力、市场地位、生产率、产品领导地位、人员发展、员工态度、公共责任、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3、建立标准的方法,(1)统计方法(2)经验估计法(3)工程方法,4、有效标准的条件,标准应当明确具体。标准应当公平合理。标准应当系统完整。标准应当与执行者的工作密切相关。标准应当由执行人员参与制定。,二、衡量成效,衡量成效实际上就是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传递的过程。,1、衡量实际绩效的手段,(1)个人观察(2)口头报告(3)书面报告,2、衡量实际成效时应注意的问题,(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图 控制幅度,三、纠正偏差,组织要对造成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措施来纠正偏差。,1、产生的偏差的两种情况,一是负偏差。二是正偏差。,2、按照造成偏差的原因,纠正偏差的行动有两个方面,(1)修正标准(2)改进工作绩效,3、纠正偏差的手段,技术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思想教育手段 法律手段,第四节 控制方法,一、财务控制方法 二、人员行为的控制方法 三、审计控制 四、综合控制方法,一、财务控制方法,(一)预算控制(二)比率分析,(一)预算控制,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1、预算的形式,组织预算与部门预算月度预算、季度预算与年度预算,2、预算的内容(种类),全面预算体系包括业务预算、特种决策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类。具体有 收入预算 生产预算 支出预算 资本性支出预算 现金预算 预计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预算,3、预算的优缺点,预算的优点预算的缺点,4、编制预算的方法,(1)弹性预算法(2)零基预算法(3)项目预算法,(二)比率分析,就是将企业经营活动及其有关成果的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经营活动效果进行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比率有两大类:财务比率 经营比率,1、财务比率,财务比率分析就是将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形成一个比率,从中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常用的财务分析比率,(1)偿债能力比率(2)营运能力比率(3)获利能力比率(4)发展能力比率,2、经营比率,(1)市场占有率(2)相对市场占有率(3)投入产出比率,二、人员行为的控制方法,管理控制中,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对人员的行为进行控制。,常用的绩效评定方法,1、鉴定式评价方法 2、实地审查方法 3、强选择列等方法 4、成对列等比较法 5、偶然事件评价法,三、审计控制,审计是对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审计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 管理审计,四、综合控制方法,(一)损益控制法(二)投资报酬率控制法,(一)损益控制法,损益控制法是从财务角度出发,根据一个组织(企业)的损益表,对其经营和管理成效进行综合控制的方法。,(二)投资报酬率控制法,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认为组织(企业)获得的利润是企业投资的效果,通过计算投资额与利润之比来衡量整个企业的绩效。,投资报酬率的计算方法,投资报酬率 利润总额投资总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