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各行业节能技术汇总.docx

    • 资源ID:234890       资源大小:230.66KB        全文页数:7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各行业节能技术汇总.docx

    各行业节能技术汇总目录第一章节能的概念和特点第二章全面绿色转型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第三章节能技术管理及其发展趋势第四章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节能政策第五章节能相关标准规范分析第六章企业节能的内外部因素分析第七章首席节能官:节能业务领导者第八章首席节能官岗位能力、考核与成长第九章首席节能官的日常工作第十章企业节能常见方法第十一章节能项目实施与管理第十二章节能工作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第十三章节能降耗的中国经验与成果第十四章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第十五章高耗能行业实践第十六章先进地区实践案例前言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速演进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能源形式,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人类社会形成重大威胁和巨大挑战,绿色环保成为人类共同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融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因此,低碳节能成为当前时代发展趋势、政策刚性要求和企业自觉行动。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行下,我国各行业企业,尤其是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石油加工行业、化工行业和电力等行业高耗能企业在战略转型、用能结构调整、技术减排应用、组织管理优化等方面都需要积极推行碳减排举措。在企业碳减排各项举措制定、落实、推进中,节能负责人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在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技术官(CT。)、首席沟通官(CGO)、首席信息官(ClO)、首席运营官(COO)、首席风险官(CRO)等企业高管身份中,国脉集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首次原创性提出将企业节能负责人定义为首席节能官(CSEo),首席节能官是一个组织内专门负责能源规划管理、节能技术应用和碳资产交易服务的职位,主要负责全组织的能源体系保障,提升组织节能管理效能的企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是双碳战略的主力军。国脉集团成立于2014年,是大数据治理,数字化转型和新两化融合(绿色化+信息化)的专业服务机构。秉承"全域节能科技臻善理念,坚持开放、赋能、协作精神,与各类资源深度合作,为各个行业和城市提供优质的节能服务。拥有硬核科技,具有技术强、模式新、服务优等特点,已在水泥、钢铁、电解、发电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收到众多用能方好评。本书是国脉集团深耕绿色化和数字化领域结合日常工作经验与行业知识,为整个节能行业汇编提供的一本通用的、高质量的基本教材,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及服务于广大节能服务群体。节能的概念和特点节能的概念和特点节能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章将介绍节能的概念与内涵、节能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与节能减排降耗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厘清节能概念体系。Ol能源、节能的定义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通常是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它是为人类提供动能,机械能和能量的物质。能源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1)来自太阳的能量。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如太阳光热辐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可燃矿物及薪材等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等)。(2)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如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另一种是地壳内铀、社等核燃料所蕴藏的原子核能。(3)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10月我国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该法对节能管理、能源的合理使用、节能技术进步、节能的激励措施,及有关法律责任等都作出规定。节能即节约能源的简称。法界定:"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它包含5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加强用能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能源法律、政策和标准体系,实施必要的管理行为和节能措施;用能单位注重提高节能管理水平,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减少能源利用过程中的各项损失和浪费。加强管理是节能的重要途径。上世界80年代以前,我国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着能源管理无制度,使用无计量,消耗无定额的现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电糊涂"、"煤糊涂"、油糊涂等等。我国的节能工作就是从抓管理开始的,管理对于节能有着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第二,技术上可行。是指符合现代科学原理和先进工艺制造水平。技术上可行应该讲是实现节能的前提。这个问题道理再简单不过,甚至还会造成能源浪费,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等。第三,经济上合理。是指经过技术经济论证,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合理,经济效益好。通俗的讲就是节能要节钱。有一些节能措施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但是没有经济效益,也就是节能不节钱,甚至节能费钱。第四,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是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节能措施要安全实用、操作方便、价格合理、质量可靠,并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如果某节能措施不符合环保要求,在安全、质量等方面,或者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即使经济上合理,也不能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节能措施加以推广。第五,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是指对生产、加工、转换、输送、供应、储存,一直到终端使用等所有过程。在所有的环节中,都要对能源的使用做到综合评价、合理布局、按质用能、综合利用,对于终端用能设备做到高效率并符合环保要求、经济效益好。02节能的作用与价值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人类资源是有限的,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节能技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耗量,达到节约资源,帮助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有利于人民的健康,因此节能是行善,是一种风尚和美德,是积德行善的事情。节能也是利润,节能是用能方和节能方双赢、多赢的工作,通过节能技术开源节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降低成本就是增加利润。节能也是提升竞争力,当今社会属于市场经济,各种产业都有竞争,竞争和发展是企业的主要命题,而资源、成本、品质、售价、服务等要素都会改变竞争的态势,通过节能技术不但能降低产品成本,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产能,实现产业的技术跨越,保持产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节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其意义与价值在于以下几方面:(D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节能的压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尤其是我国还是世界上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必须走一条节能新兴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容易被利用的能源资源有限,加上能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周期,因此,搞好节能工作,节约资源,降低排放,是保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3)在化学工业中,煤、石油和天然气既是能源,又是宝贵的原料,用作原料的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0%,因此,节省了能源也就是节省了宝贵的化工原料,同样也减少了排放。(4)节能可以促进生产i使在同样数量能源的条件下,生产更多的产品。(5)节能可以降低成本特别在化工企业中能源费用在成本中占的比例较高,节能可以明显降低成本,增加利润。(6)节能有利于环保。企业进行节能,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能耗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缓解政府对能源的供应和建设的压力,减少废气污染,保护环境。(7)节能可促进管理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节能对管理和技术、工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节能有利于改变企业落后的面貌。(8)节能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03节能的内涵与外延从内涵来讲,节能是加强用能管理,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其中,技术上可行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可以实现;经济上合理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投入产出比;环境可以接受是指节能还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指标要达到环保要求;社会可以接受是指不影响正常的生产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就是要降低能源的损失与浪费。从外延来看,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广义地讲,节能是指除狭义节能内容之外的节能方法,如节约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狭义地讲,节能是指节约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从节约石化能源的角度来讲,节能和降低碳排放是息息相关的。在狭义节能内容中包括从能源资源的开发,输送与配转换(电力、蒸气、煤气等)或加工(各种成品油、副产煤气为二次能源,直到用户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节能的具体工作去做)。04相关机构对节能的定义汇总与解读1979年,世界能源委员会对节能给出定义节能(energyconservative)是:"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就是说:节能的宗旨旨在降低能源的强度(即单位产值的能耗)。上世界90年代,国际上又通行用"能源效率(energyefficiecy)的概念代替70年代提出的节能(energyconservative)概念。同时,在1995年世界能源委员会也给"能源效率”进行了定义: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而能源服务的涵义:能源的使用并不是它们自身的终结,而是为满足人们的需要提供服务的一种投入。因此,能源利用水平应是以提供的服务来衡量,而不是用消耗能源的多少来表示。1979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阐述了节能工作,提出,"各行各业都要努力降低消耗,节约使用能源,杜绝浪费。"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提出节能社会发展目标。在1980年政府首次提出"实行能源的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节能方针,明确了节能管理在能源消费中的战略地位,至此节能作为一项专门工作被纳入到国家宏观管理的范畴。通过对以上概念的了解,可以认识到节能是通过可以忍受的一些措施,包括适当降低能源服务质量应对付能源危机,是一种危机状况下战术手段,而提高能效测试通过技术进步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条件下来提高能源效率,以增加效益。表节能的定义来源来源定义世界能源委员节约能源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会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0(1979年)中华人民共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节能的概念也提出了明确的定义。是指"加强用能和国节约能源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成少从能源生法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能的发展历程(连载三)节能的发展历程节能思想和观念的发展节能思想和理念的发展与实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可以追溯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萌芽,节能理念是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的,节能理念的发展有如下几个阶段:节能理念的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初期阶段,相继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侯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工业化进程的污染以及人类发展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开始困扰人们,引发了主要是来自民间的心声。1962年,鲍尔丁与蕾切尔卡逊分别著作了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和寂静的春天,引发了人们对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的思考。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一书,要求推弃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传统发展观,而主张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与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20世纪70至80年代,全世界范围内粮食、能源等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破坏日趋严重,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采取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技术手段,在美国出版的公元2000年全球研究中阐述了全球人口、资源、生态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提出节约能源势在必行。节能理念的完善与深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形势,人类开始反思自身发展模式,节能的理念开始推广开来,与此同时以节能为目的的行动也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实施。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IUCN)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通过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和保护地球,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通过的我们共同的未来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原则和实践问题,节约能源为其中重要内容之一。1988年联合国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并在当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达成了京都议定书、波恩协议、马拉喀什协定、德里宣言、"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坎昆气候协议等重要文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提供了基本的政治框架和法律制度,加强了全球共识,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落实联合国大会决议,1994年中国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并指出综合能源规划和管理、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的可持续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政策措施。节能理念的实践落实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1997年,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以及灾害性事件频发,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能源消费国,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2006年,国家正式启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并对实施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节约资源首次在2008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确定为我国基本国策,同时在这部新能源法中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评价内容,并且明确了节能执法主体、强化了节能法律责任。"十一五时期,国家第一次将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在这五年期间,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节能成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新的全面部署,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综上,纵观我国节能工作,经历了从节能降本、节能熠效到节能减排再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初期,节能主要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通过节能减排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成为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节能主要的发展阶段(连载四)节能的发展历程中国节能的主要发展阶段01政策层面中国节能伴随改革开放全过程,并与改革同步前行。经过不断探索调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自上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我国的节能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相应演变,按照政策实施特点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命令控制型政策为主、财政激励政策为辅的阶段C改革开放之初恰逢第二次能源危机,对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中国能源需求已经进入“起飞"阶段,能源消费总量近6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约占20%,作为战略资源,能源安全已经引起国家重视。1980年全国人大会议将节能工作纳入国家宏观管理,明确其战略地位,节能目标开始确立。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报告和关于逐步建立综合能耗考核制度的通知,将节能减排提高到“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更是代表了社会发展的程度,确立了”节约与开发并重,充分发挥资源的可利用率的政策方针。这个阶段,因为能源供不应求,只能通过一些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对高耗能行业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比如针对工矿企业和城市节约能源的要求,按省、市、自治区实行计划用电包干等。这一阶段比较典型的现象就是拉闸限电,"停三开四成为专用名词。随后有关财税政策的出台,激励作用也开始显现,如节能奖励办法、税收优惠和补贴等,初步取得成效。二是节能市场化政策发展上升为基本国策的阶段。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这一阶段,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节能降耗、提高效益,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政府层面,节能政策也加快了市场化步伐,能源价格与国际接轨,财税政策更加广泛灵活,节能标准化建设快速推进,法律法规开始逐渐丰富和完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颁布,为依法节能打下基础。该法2007修订版更是将节能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1998年起推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1999年颁布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对我国节能工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政策融合和体系构建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粗放式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宏观经济体制大幅改革,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一时期,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矛盾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形势严峻,节能同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关系日趋紧密和融合,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节约型社会建设快马加鞭。从2000年开始,节能与循环经济、生态文明越发受到重视,国家提出经济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004年能效标识制度建立,2007年国务院建立了系统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节能目标责任制得到落实,节能成为国家对地方政府和部分企业进行考核的约束性指标,并明确,对执行不力的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节能工作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做出巨大贡献。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能源安全的更高要求,节能政策继续深入发展,朝着构建节能政策体系、加强政策系统性和协同性方向发展。02技术层面从技术层面,节能可以划分为第一代节能技术和第二代节能技术,介绍如下:(1)第一代节电技术,也称设备节电技术,一般是通过连接在用电回路中的节能设备或器件,来调整设备的工作电参数,实现减少用电;抑或是通过滤波等来提高用电质量,来达到节电目的的技术。第一代节电技术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也取得了不错的节电效果。第一代节电技术历经电容补偿器、可控硅斩波节电器、变频器、浪涌抑制节电器、电磁调控器等几个阶段,尤其是变频器技术使用较为广泛取得了不错的节电效果。第一代节电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安装特定的节电设备和在线调试,存在一定的设备故障率,有特定的使用条件等限制要求。同时,第一代节电技术在大型电热设备、机房服务器、轨道交通领域、电解行业等耗电领域也存在明显不适用现象。第一代节电技术在节电原理、节电方式、适用范围等方面,它与使用节能技术介质的第二代节电技术有明显差异和不同。第一代节电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主要历经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电容补偿器,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节电效果不明显,但是不产生谐波,对电网无危害;第二阶段为可控硅斩波节电器,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节电效果较明显,但是会产生谐波冲击电网;第三阶段为变频器,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针对交流电机进行节电,节电效果明显,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节电技术。但变频器本身是不节电的,而且还要耗电,这是因为变频器可以根据负载需求调节负载的电源频率,从而达到调节负载转速的目的,这样,就克服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但变频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谐波,对电机和电网都有一定的危害;第四阶段为抑制浪涌节电器,于20世纪80年代产生,节电效果不明显而且现有仪器很难测试,但是该节电技术能够有效地洁净电网(吸收浪涌、谐波);第五阶段为电磁调控器,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节电效果明显且有利电网质量的提高。不足是设备使用范围有限。第一代节能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安装特定的节电设备和在线调试,存在一定的设备故障率,有特定的使用条件等限制要求。同时,第一代节能技术在大型电热设备、机房服务器、轨道交通领域、电解行业等耗电领域也存在明显不适用情况。第一代节能技术的特点与缺陷包括:以外接节电设备实现设备节电;需要物理连接设备;需要安装或拆卸设备、需要在线调试及停电作业;通过调整设备的工作电参数来节电;存在节电设备故障率;节电设备本身需要耗电;有高低压、交直流的限制;多数情况下为一对一节电方式;技术兼容性差,适用范围小;投资回收期长,通常需要数年回收。(2)第二代节电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节能环保的强需求,由于自身使用条件的限制,第一代节能技术明显具有使用技术局限性,甚至无法满足大型电热设备、机房服务器、轨道交通设备、电解设备等领域的节能需求。近年来,随着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霍尔效应理论取得的重大科技发展,第二代节能技术(介质节能技术)破茧而出,从而弥补了第一代节能技术实施范围受限和使用前置条件受限的不足。第二代节能技术,又称介质节能技术,是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节能技术。是指利用节能技术介质的场能,来优化导体中电子的运动状态或能源物质的分子常态,从而使能源物质在粒子层面达到高效状态的节能技术。它包括介质节电技术、介质节气技术、介质节油技术等。第二代节能技术是以三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现代物理理论"霍尔效应为理论指导研发而成,在当今节能领域中,属于新的节能科研成果。第二代介质节能技术,与第一代(设备)节能技术相比,具有施工简单、无调试、不耗电、无故障率、无任何使用前置条件、具有技术兼容性强、全面适用所有设备等十大显著特点。同时,第二代节能技术具有内在本质节电的特征,技术友好性强。无论设备做过何种第一代节能技术,都不影响第二代节能技术的使用,并且还能有效减少第一代节能技术设备产生的谐波等的危害。同样,凡做过第二代介质节能技术的设备,照样不影响第一代设备节能技术的使用。所以,第二代节能技术实现了与第一代节能技术的有机结合,更弥补了第一代节能技术实施范围受限等的不足,是节能技术在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全新的升级。总之,第一代节能技术与第二代节能技术能完美实现相互叠加使用,在耗能设备原有节能率上,会更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我国节能的主要特点(连载五)节能的发展历程我国节能的主要特点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明显加快,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资源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态势逐渐衰减。节能工作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需要应对的挑战更为艰巨,节能不是能源供应紧张时缓解供需矛盾的权宜之计,不能因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放松和懈怠。因此,要深化对节能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针对新形势树立新思维,适应新变化、实现新使命。此外,从供需形势看,当前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局部地区供应富余,与局部地区高峰时段偏紧的情况并存;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的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下,节能减排更为必要和关键,这就要求“十四五”时期电力需求侧管理必须继续大力做好电力电量节约,尤其在高峰时段偏紧的局部地区要更好地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作用。我国电力系统的新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十四五时期,在能源绿色低碳化的发展方向下,电气化率将继续提升,可再生能源装机与电量的比重也将加快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用电方式的改变,最大用电负荷持续升高、负荷峰谷差不断扩大的趋势仍将持续。安全、绿色、经济是我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施能源转型、建立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目标。无论是满足我国现代化能源增长需求、保障能源安全,还是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能源低碳化、清洁化进程,或是降低用能成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价格可承受的能源生产要素供给,通过节能和提升综合能效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都是基础和前提。如果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不能得到合理控制,上述所有目标的实现都将大打折扣、事倍功半。离开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一基本前提和支撑条件,能源转型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节能的发展历程(连载六)节能的发展历程发达国家节能的主要经验与措施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开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碳中和概念应运而生。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球变暖1.5°C特别报告,碳中和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用人为二氧化碳移除来抵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缩短各国减排目标与全球温控L5。C目标之间的排放差距,各国不断开展碳中和行动,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报告,目前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对碳中和目标做出承诺,其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将达标时间和措施具体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碳中和立法(1)欧盟及欧洲主要国家欧盟及其成员国采取积极行动达成碳中和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减排目标,也出台了相对系统化的立法政策。欧盟,欧盟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中一直是引领者,当前欧盟已将碳中和目标写入法律。2020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气候法,以立法的形式确保达成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性的欧洲愿景,从法律层面为欧洲所有政策设定了目标和努力方向,并建立法律框架帮助各国实现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此目标具有法律约束力,所有欧盟机构和成员国将集体承诺在欧盟和国家层面采取必要措施以实现此目标的义务。在此之前,欧盟就已开始推动碳减排立法工作。2008年1月至12月,为实现2020年气候和能源目标,欧盟委员会通过"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法案,内容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由此形成了欧盟的低碳经济政策框架。该计划是最早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欧盟碳减排计划,被认为是全球通过气候和能源一体化政策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基础。2020年1月15日,欧盟委员会通过欧洲绿色协议,提出欧盟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碳减排目标,也为后来欧洲气候法的出台和将碳中和目标写进法律做好铺垫。止匕外,协议设计出欧洲绿色发展战略的总框架,行动路线图涵盖了诸多领域的转型发展,涉及经济领域的措施尤其多,包括能源、建筑、交通及农业等领域。欧洲主要国家。法国、瑞典和英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已通过立法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早期其环境问题广受关注,曾出现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200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气候变化法案,提出设立个人排放信用电子账户以及排放信用额度,该法案使英国成为全球首个为温室气体减排设计出具有法律约束力措施体系的国家。2015年8月,法国政府通过绿色增长能源转型法,构建了法国国内绿色增长与能源转型的时间表。此外,法国政府还于2015年提出国家低碳战略,碳预算制度由此建立。2018至2019年间,法国政府对该战略进行修订,调整了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量目标,并将其改为碳中和目标。2020年4月21日法国政府最终以法令形式正式通过国家低碳战略。近几年,法国政府陆续出台、实施了多年能源规划和法国国家空气污染物减排规划纲要。2018年初生效的瑞典气候新法也为温室气体减排制定了长期目标,旨在2045年前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在2030年前实现交通运输部门减排70%的目标,并从法律层面规定每届政府的义务,即必须着眼于瑞典气候变化总体目标来制定相关政策。(2)美国美国碳排放、碳中和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二氧化碳排放于2007年达到峰值(58.84亿吨),自此之后,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全球排放量中的占比也逐渐降低。实际上,美国碳中和的历程始于1963年的清洁空气法案,用于控制多地工厂中温室气体的排放,该法案一直沿用至今。2001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确立到2025年美国将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长的态势。2008年确定了以总量减排方式为美国设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2017年6月美国宣布正式退出巴黎协定。在美国计划退出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期间,能源政策法、低碳经济法、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总统气候行动计划陆续出台,法律规定了一系列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与激励措施,对提高能源效率进行规划并明确了具体方案。低碳经济法明确了低碳经济将成为美国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建立"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总统气候行动计划是美国联邦政府首次制定的较为长期而全面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有利于美国整个原有分散的气候减缓和适应行动的努力,保护本国免受日益严重的不利气候的影响。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提出清洁能源革命与环境正义计划、建设现代化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与公平清洁能源未来计划和关于应对国内外气候危机的行政命令,在经济上新政府计划投入2万亿美元在交通、建筑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在政治上把气候变化纳入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并加强国际合作,在技术上加速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继续推动美国“3550碳中和进程。清洁能源革命与环境正义计划目标在于确保美国在2050年之前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和净零排放。同时在基础设施、电力行业、建筑、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提出了具体的计划措施,并且重视清洁能源、电池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旨在让美国未来成为这些领域的引领者。建设现代化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与公平清洁能源未来计划对原始气候计划进行了更新,提出到2035年实现电力行业零碳排放,并投资计划增加至2万亿美元。关于应对国内外气候危机的行政命令将应对气候变化上升为国策,明确提出"将气候危机置于美国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的中心”。拜登新气候计划旨在发动一项全国性的努力,来建设现代化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并实现公平的清洁能源未来,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21年美国政府宣布重返巴黎协定,制定一系列行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并推动碳中和进程,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国际上基本都比较欢迎美国公布的这些计划,认为这将有助于在全球变暖的国际谈判中产生积极动力,是推动国际社会气候努力的积极举动。德国德国早在1990年前就实现了碳达峰。德国联邦政府在2008年至2016年间先后制定及发布了“德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适应行动计划”、气候保护规划2050一系列国家长期减排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以此框定目标、取得共识。2017年至2020年间陆续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联邦气候保护法和国家氢能战略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增强约束力,进而再落实具体行动计划。2019年9月20日,德国联邦政府内阁通过了气候行动计划2030,并进而于2019年11月15日在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通过立法确定了德国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55%,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中长期减排目标。而欧盟范围内的统一政策目标又进一步刺激德国考虑将到2030年的减排目标提高到65%o德国碳中和的主要做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L是具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完备的监管机制。德国的政策首先注重对碳定价的政策设计,这是基于德国总体经济利益和确保其长期竞争力的考虑而制定的。通过碳定价激励企业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进行碳减排,并将碳减排纳入与企业经营绩效直接关联的实际测量。德国对气候保护的产业政策和技术研发给予积极的财政投入,从整个经济系统、能源系统和科技系统拉动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响应碳减排的战略目标。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确保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开透明。该法律对所有部门均规定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限值,并每年计算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由独立的气候问题专家委员会负责审杳数据,超过限值将会受到相应处罚。二是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研发投入。德国环境保护的科技研发投入主要在三方面,分别是电池单元的研发、氢能源的现代利用以及合成燃料的普及。除进行投资外,还通过国家政策及与企业的积极合作,共同促进科技的研发。三是注重森林和草原的保护,提高生物碳汇能力。德国联邦政府注重对森林和木材使用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农业的能源效率、耕地腐殖质的保存和形成、永久草原的保护、保护沼泽土壤/减少堆肥中使用泥炭,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4)日本日本在2008年碳排放达峰,全年约13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4.3%o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日本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研究。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获得通过,并于1994年3月21日起生效。1997年,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加盟团体制定了环境自主行动计划(全球变暖对策),确定针对全球变暖正式开始二氧化碳减排工作。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为了实现日本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约定的、相对基准年(1990年)温室气体削减6%的目标,日本制定了京都议定书目标达成计划。2008年7月,日本制定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该计划分阶段、定目标、强举措地全面推进节能减排。2015年12月巴黎协定获得通过,并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日本提出到2030财年温室气体排放相比2013财年减排26%的目标,到2050财年减排80%的长远目标。遵照巴黎协定,2018年日本铁钢连盟提出2100年挑战"零碳钢的目标。2020年12月25日,日本政府发布了绿色增长战略,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构建"零碳社会,除确认碳中和目标外,该战略书还提出了对日本海上风能、电动汽车、氢燃料等14个重点领域的具体计划目标和年限设定,提出财政预算、税收、金融、法规和标准化、国际合作5个方面的政策措施,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投资的方式确保社会平稳实现脱碳转型。日本政府将应对全球变暖、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视为后疫情时代拉动日本经济持续复苏的新的增长点。国外碳中和主要制度和措施保障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气候立法中,碳市场、碳技术、碳财税及补贴等经济手段是各国通用制度。(1)碳市场从碳交易市场历史发展来看,碳交易机制最早由联合国提出,当前大体依照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框架来运行。当前存在的四大碳市场机

    注意事项

    本文(各行业节能技术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