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培训课件.ppt
,麻疹,参加人员:全体医务人员,目的和要求,熟悉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掌握麻疹早期诊断要点及典型临床经过 熟悉麻疹常见并发症 掌握麻疹与其它发疹性传染病的鉴别要点 掌握麻疹的防治原则及方法,概 述,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合膜炎、Koplik斑和全身性斑丘疹,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敏感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 以冬春季发病为多,发病机制,鼻、咽 短期繁殖病毒 局部黏膜 血流 远处器官单核 眼结膜(第一次)巨噬细胞系统 潜伏期大量繁殖 局部症状 血流(第二次)前驱期 全身症状,病 理,全身淋巴组织增生,有多核巨细胞形成;多核巨细胞:多个巨噬细胞融合形成的 具有核内外包涵体的巨细胞;网状内皮巨细胞也称华-佛细胞:存在于全身淋巴组织和肝、脾等脏器中;上皮巨细胞:主要位于皮肤、眼结合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等处;,麻疹皮疹的病理改变:,真皮毛细血管内皮增生、血浆渗出、红细胞相对增多形成淡红色斑丘疹疹退后,表皮细胞坏死、角化形成脱屑皮疹处红细胞裂解,疹退后形成棕色色素沉着,麻疹的临床表现,临床特点为发热 流涕眼结膜炎咳嗽粘膜疹皮疹,金鱼眼,金鱼眼皮疹眼结膜炎,典型的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可短至1周),此期可有轻度体温上升。前驱期 指从发热至出疹,一般为34天 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 症、眼结合膜炎、Stimson线、麻疹粘 膜斑,出疹期在发热35天后出现,持续3-5天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部 颈躯干四肢,达手掌、足底皮疹性质: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恢复期 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伴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经710天消失。,Kopliks spots(麻疹粘膜斑),时间:发疹前24 48小时出现位置:开始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以后累及 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粘膜形态:直径约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发展:1天内很快增多,皮疹出现后逐渐消失,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颈部皮疹,麻疹躯干皮疹,麻疹手部皮疹,麻疹手部皮疹,麻疹足部皮疹,出疹的第二天,出疹第三天,麻疹出疹期,麻疹出疹期,麻疹恢复期色素沉着,并发症,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麻疹过程中各个时期,是引起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1)原发性肺炎 由麻疹病毒侵犯肺部引起 2)继发性肺炎 继发细菌或其它病毒感染。,并发症,2.喉炎3.心肌炎4.神经系统1)麻疹脑炎2)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5.结核病恶化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诊 断,麻疹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前驱期鼻咽部找多核巨细胞及尿 中检测包涵体细胞 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诊 断,一、流行病学史:了解当地麻疹流行史,与麻疹病人接触,和本身的免疫接种史。二、临床表现:下列各期典型表现有诊断意义,如1、前驱期的上呼吸道炎和麻疹粘膜斑2、出疹期出疹与发热的关系(疹出热高),出疹顺序和皮疹形态3、恢复期疹退后麦麸样脱屑和褐色色素沉着,诊 断,三、特异性检查:在前驱期末和出疹期初,从鼻咽拭子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阳性。,治 疗,无特殊治疗,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避免强光刺激。注意皮肤和眼、鼻、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尤其维生素A。,治 疗,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酌情使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镇静剂。频繁剧咳可用镇咳剂或雾化吸入。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3、并发症的治疗: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流行病学与预防,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新 进 展,麻疹发病年龄呈两极分化趋势,8个月以前婴儿麻疹 增多,大年龄患者增多;麻疹的不典型病例增多;发病高峰季节后移至35月份。,新 进 展,麻疹的并发症的变化:心肌炎明显增多,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二次麻疹发生率:1%左右,其中60%发生在第一次麻 疹后二年以内。麻疹病例增多,但病死率低。,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被消灭的传染病,消灭麻疹有利条件 特征性皮疹 无中间宿主和传媒 病毒无变异 仅一种血清型 有效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