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推鹰潭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方案.docx
-
资源ID:239476
资源大小:22.4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推鹰潭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方案.docx
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加强对农村信用信息的归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推动行政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与信用资源有效对接,切实发挥征信信用信息服务在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按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部署和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针对“三农”融资难问题,以农村征信建设为载体,以信用评价和创建为手段,以信用和信贷联动为重点,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为支撑,推动建立1个平台(市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4项机制(农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机制、农户信用评价运用机制、农村信用增信机制、农户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构建多层次农村信用体系,发挥信用在引导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破解金融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中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不足、经营管理成本过高三大难题,进一步改善“三农”金融服务,促进城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二、基本原则(-)整体推进,分级负责。建立职责明确的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领导体系,构建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镇抓村抓点、村级落户落地的“四级联动”组织架构,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在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中的桥头堡作用。(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以服务城乡融合发展需要选择典型地区率先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首批选择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改革试点地区开展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建设和信用评级工作,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三)合法合规,有序发展。加强信用信息采集、整合、记录、建档、共享、公布和使用等全过程管理。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推广信用产品的广泛应用,切实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三、工作目标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信息采集与评级系统上线使用,建立以农户、农村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为主要实施对象,以信用档案和信用评级为基础,以信用对接和信用增信为核心,以信用激励和信用惩戒为保障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2023年末,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改革试点地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化信用档案建档率和信用评价率均达80%;2025年末,力争全市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化信用档案建档率和信用评价率达90%以上,农村信用环境在整体上显著改善。涉农贷款增幅、增量和覆盖面逐年提高,信用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四、主要任务(-)建立市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由市金融办、市国控集团依托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现有功能和框架,建设全市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农户信用信息归集、加工、分析并依法合规向第三方提供,平台主要分为三大部分:L信用数据中心。充分整合政府有关部门、涉农金融机构掌握的信用信息,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户信用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统一归集和一站共享,完善信息采集、报送和更新的长效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各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通过政务网链接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库系统,采取数据报送方式,将相关规范的格式数据信息直接报送数据库;采取联网共享方式,开通数据查询端口,允许服务平台实时获取有关信息数据。农村信息主体通过互联网端连接服务平台,在申请贷款等业务时自主上报标准化信息数据。2 .数据处理中心。开发信息核对功能,通过技术手段对农户自主上报的信息、金融机构提交的农户信息与信用数据中心数据进行自动化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反馈至有关机构;开发农户信息展示功能,将采集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形成农户信用信息展示报告,全面展示农户基本信息、农村产权信息、生产销售、社保、公积金等信息数据;结合数据库基础信息,开发农户信用评分模型、信用欺诈预警模型、监测分析模型,同时允许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开发个性化模型加载服务平台应用,支持在线授信审批放贷。3 .应用中心。以统一门户网站/APP建立应用中心,农户等农村社会成员通过服务平台了解接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布的各类服务信息,通过平台提交融资申请并自主填写有关信用信息,查看业务办理进度。金融机构通过服务平台发布金融产品信息,查看客户申请信息并进行线上业务对接,对农户信用信息进行核查,接收平台提供的农户信息展示报告及信用评分、风险预警报告等。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平台发布有关服务信息,查询其他主体发布的可公开信息。(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发改委、市信息办、人行市中支、银保监分局、市国控集团)(二)建立农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机制。依托全市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通涉农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的网络信息查询通道,建立农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机制。1 .建立信息采集联动机制。协调法院、公安、财政、人社、自然资源、农业、林业、市场监管、医保等单位,向涉农金融机构开放查询端口,允许金融机构在取得农户等农村信息主体授权的前提下,进入相关部门信息系统核查农户信用信息。主要核对农户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农房产权信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信息、农地经营权承包权信息、林地经营权承包权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大型农机具信息、财政补贴信息、违法犯罪信息等。对部分无法在平台落地的数据,通过联网核查破解农户信息不对称难题。降低金融机构办理农户信用贷款采集核对信息的成本,提高贷款审批效率。2 .建立信息查询权限管理机制。农户等农村信息主体可通过服务平台进行线上贷款申请时填写授权同意书,或者与金融机构线下办理金融业务申请时填写授权同意书,授权金融机构通过联网核查方式对有关信用信息进行核查。引导金融机构将信息核查机制嵌入信贷业务系统,通过联网核查作为验证农户信用信息真实性的主要方式,将核查结果作为办理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的有效辅助手段。(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信息办、人行市中支、市国控集团及市公安局等有关单位)(三)建立农户信用评价运用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对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和运用,推动建立农户信用评价运用机制。L推动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按照普通农户、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分类开展信用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信用等级。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结合金融机构办理业务需要,开发农户信用信息展示报告,展示农户基本信息、财产、社保、违法犯罪、水、电等信息。根据归集的多维度信息数据,导入专业化模型对农户开展信用评分、风险预警、监测分析等,提供给金融机构等部门使用,帮助其进行经营决策。对金融机构开放数据接口,允许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开发个性化模型加载服务平台应用,支持在线授信审批放贷。3 .推动金融机构加强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充分发挥信用引导信贷资金配置的激励作用,形成“征信+评级+信贷”的业务模式。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信贷审批、风险控制、产品营销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信用评分高的农户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业务流程,主动上门服务,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利率优惠”政策。探索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融资机制。依托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打通与金融机构授信审批和线上信贷系统等对接,实现农户网上贷款申请、农户信用信息查询授权、线上放贷等全流程网上办理逐步扩大在线融资的比重。(责任单位:人行市中支、银保监分局、市金融办)(四)建立健全农村信用增信机制。以农户信用评价为支撑,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大型农机具所有权等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加大农村担保和风险补偿基金投入,进一步健全“三农”信贷投入增信机制。1 .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增信措施。结合全市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改革试点工作,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大型农机具所有权的颁证、评估、抵押登记制度,同时探索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资产化。推动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不动产管理中心业务系统进行对接,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实行对农村资产担保抵押登记“一窗式”办理。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和交易规则,探索通过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建立农村闲置资源收储处置中心,实现农村产权的有效流转和处置。积极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2 .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分担机制。鼓励各区(市)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涉农贷款实施风险补偿与财政贴息。推动建立以财政出资担保为主导,以“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整村授信”等为补充的多种形式的农村融资担保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财政扶持、风险自担的新型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做好政策性保险业务,不断提升农业保险覆盖面和渗透度,推进辖内保险机构探索建立农户信用贷款保险制度,分担信贷风险。(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自然资源局、市农粮局、人行市中支、银保监分局、市财政局,各区(市)政府、管委会)(五)完善农户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推动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发改部门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建立农户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L完善守信激励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运用信用评价结果,出台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村经济主体的优惠倾斜措施。在贷款贴息、增信支持、政府采购、项目开发、配套服务、创先评优上实施差异化管理,将支农惠农政策向信用级别较高的农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倾斜,对信用农户加大贷款利息补贴额度、优先推荐参加评优评先。对信用村和信用乡(镇)优先安排县乡财政投入的农业项目、支农与扶贫资金,不断提升信用激励示范效应。3 .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将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者列入联合惩戒公开“曝光”,通过行政性、市场性和行业性等惩戒措施多管齐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失信联合惩戒,形成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被动”的失信联防机制,使失信者受到制约。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改善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市中支、银保监分局,各区(市)政府、管委会)五、实施步骤(-)宣传培训(时间:2023年6月上旬)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区(市)、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对有关单位开展信息采集业务知识培训。(二)完善平台(时间:2023年6月中旬)1 .由市国控集团控股公司在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分别建立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系统。2 .研究农村信用信息采集与评级系统业务需求,细化信息采集共享的内容、方式、频率,明确有关单位职责任务。()采集信息(时间:2023年6月下旬一2023年10月)L按照以用促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思路,多渠道、多方式整合各类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试点地区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3 .从政府部门采集表彰、行政处罚、土地使用权、林权等信息,从法院采集法律执行信息,从税务部门采集企业纳税、欠税等信息,从公用事业单位采集水电气缴费信息,并整合到每一个农村经济主体名下,建立健全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4 .各乡镇政府、村委会按照统一工作安排,按期保质完成并上报农村农户信息采集工作。5 .由市国控集团控股公司对收集的所有农村农户信息进行筛选、审核、录入工作。(四)信用评级(时间:2023年月一2023年12月)由市国控集团控股公司根据采集的信息,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信用评分模型,并根据银行和农村经济主体的反馈,反复论证和修改,开展基于线上的农户信用评分试点。(五)总结推广(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全面总结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试点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并将相对成熟的信息采集、信用评级的做法、系统和模型向全域农村地区推广,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六、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领导小组领导下,以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推进组为组织保障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金融办、人行市中支为牵头单位,市信息办、银保监分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国控集团为成员单位。强化统筹协调,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研究制定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1个平台、4项机制的工作总体方案,拟定、完善有关操作制度办法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推进信息体系建设中的问题,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二)完善考核机制。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点工作进行考核,围绕1个平台和4项机制建设,明确工作责任分工和任务分解,建立定期统计报告工作制度,重点强化对政府各职能部门与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接的信息归集工作,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接运用等工作进行考核。(三)强化政策保障。将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纳入全市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信息化重点项目,确保平台开发的经费安排。加大对金融机构和农户通过服务平台办理线上金融业务的财政贴息、政策性担保等政策倾斜。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涉农金融机构通过服务平台加大涉农贷款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