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docx
城市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关于建设质量强国、关于统筹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有关部署,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总体质量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城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堵点、关键核心技术质量难点、消费领域质量痛点,强化质量安全监管,逐行业、逐产品,着力抓好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提升,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有效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工作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质量第一原则。突出企业质量主体,坚持质字优先、优质发展,抓住关键环节,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完善质量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各行业质量水平,促进质量提升的新进展与新突破。(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产品、服务、工程、人居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到98%,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o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质量效益特征进一步明显,现代服务业企业进一步专业化、精细化。二、主要任务(-)推动民生消费产品提档升级L推进特色农产品质量建设。以绿色生态为引领,推进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培育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培育农业绿色品牌,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影响力。推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绿色种养循环、土壤污染防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奶牛产业绿色化发展,发挥乳品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乳品企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深入开展优质粮食工程和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及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提高绿色优质安全粮油产品供给比重,提高粮食储备和安全水平。2、提升特色消费供给质量。构建具有特色、符合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消费品质量认证体系。推动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以满足和适应消费升级需求为核心,加快优化消费品制造业布局,促进消费品制造业创新创业升级。提升日用消费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鼓励社会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参与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工作。引导企业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行业,支持行业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生产线,提高智能化生产能力,加强缺陷召回工作。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具有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品,培育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消费品自主品牌。推进监管制度创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形成社会共治的市场环境。3、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完善供应商检查评价、产品出厂检验、食品召回等管理制度,强化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及风险防控。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食品、谷物及粮油、酒及饮料、坚果、茶、果蔬、烘焙食品、乳制品、制糖产品质量。加强大宗粮油产品和蔬菜、果品、木本油料质量保障,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推进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实施药品全链条安全质量管理,探索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鼓励药品医疗器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新产品研发和已上市产品的继续研究,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促进企业仿制药质量提局U4、增强特殊消费品安全性。推进消费品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建立优质服务承诺标识和管理制度,构建具符合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消费品质量认证体系。围绕儿童用品、老年用品、残疾人用品等特殊消费品发展需求,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大人体功效基础研究,加快特殊人群消费品基础创新和产品服务迭代升级,推动适老化产品研发、升级,拓展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应用及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扎实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提高校服、玩具、文具和婴童用居家防护、运动防护、助行骑乘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5、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完善建筑工程设计审查论证机制,构建智慧住宅设计、建造及运维标准体系,推广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高品质绿色住宅,提高建设工程节能、无障碍、适老化性能。认真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健全以工程质量管理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为核心内容的工程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工程质量状况评估和标准化创建。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监管,探索推进住宅工程项目建设程序、质量监督、主体责任、建筑材料、工程验收和备案、质量承诺、质量保修和质量投诉等信息公示制度。实现住宅设计和建设、全生命周期运维、长期评估管理数字化,在结构安全性、防火安全性、耐久性能、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提高重点领域质量保障L优化制造业高质量供给。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深入实施产业基础质量提升工程,聚焦产业基础质量短板,加强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绿色能源、新型材料、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现代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质量攻关、技术研发,提高大型、成套装备制造水平与国际质量竞争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提高生产制造敏捷度、精益性。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应用产业,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与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匹配的质量基础设施网络,创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软件产品,打造重点行业数字应用示范。重视高端装备制造试验验证、检测认可、计量测试等功能性平台建设,突出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充分运用新技术,加强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研发应用和关键参数测量技术研究,构建提升测量能力和水平。2、提高新材料质量竞争能力。加强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一体化研究,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参加各级标准制修订工作。实施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和计量测试能力提升工程,发挥新材料细分领域检验检测中心作用,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技术集成能力,加速新材料产业市场增长率。围绕关键新材料技术,加强协同攻关,加快新材料研制、生产、验证及应用。推动产业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不断提高质量技术水平和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持续推进材料基因工程,做精新材料。加快功能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推动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新材料智能制造水平,支持新材料在高端制造业中的应用示范和验证,促进产业整体质量提升。积极支持发展光伏玻璃、超白玻璃等产品,满足高端建筑和家电、光伏等产业对玻璃产品的质量要求。3、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落实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重视高端装备制造试验验证、检测认可、计量测试等功能性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科技专项、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形成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匹配的质量基础设施网络,实施重点领域核心基础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攻关,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增强高端装备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提升装备产品质量可靠性。加快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推动优势产品提质增效。全方位提高自动化物流装备、农机装备、内燃机等特色领域优势企业的研发、生产、技术、服务水平。落实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加强重大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3佥收、运维等重点环节的监管,保障重大设备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提高大型、成套装备制造水平与国际质量竞争力。(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高质量发展L提高信息技术产品质量。鼓励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基于用户交互信息的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质量变革。发展质量控制与全产业链追溯、个性化定制、产品差异化创新、线上销售和服务等新模式,提高生产管控集成、柔性制造和敏捷服务能力。加快推动5G、千兆光纤网络、时间敏感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等新型网络技术在各行业领域深度应用。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解决方案供应商、运营商,推进标识解析服务在重点行业规模应用。完善售后服务投诉处理体系,规范申诉渠道和赔付流程,提升消费纠纷处理效率。创新数字经济监管方式,对投诉举报的案件进行甄别、评估和分类,加强联动处理,融聚社会各方合力,提高数字经济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性。严格落实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提升企业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2、提升平台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对商品营销信息、促销活动信息的质量源头控制,增强信息准确性和透明度,提高数字经济的质量保证和市场信息管理水平。重视直播平台快速发展趋势,开展直播电商基地运营生态建设与应用标准化试点,探索体验式服务规范及标准,提高直播电商购物质量。深入开展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围绕促进消费、直播电商、便民生活圈建设等,加强与知名平台企业合作,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挖掘线上新型消费潜力,提高数字商务发展质量。积极推进数商兴农行动,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与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开发培育适合电子商务销售的特色农产品。(四)着力提升服务品质L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多样化升级。贯彻落实物业管理规定,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完善物业服务标准体系,推行电梯全包维保、物联网+维保,有效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结合完整社区试点和老旧街区改造等,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和活力街区。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推动家政服务业扩容提质,鼓励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开展家政兴农,在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传统服务业领域广泛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加强家居服务市场监管,推行标准化家装设计、家装服务。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提升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水平。支持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多种模式推进快递进村,提升快递最后一公里投递服务能力。推动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以传统菜、特色菜肴和特色小吃等为突破口,加快完善产业链、强化供应链、升级消费链,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推广中央厨房+服务配送”新模式,推进餐饮服务等级评定,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2、推动生产流通服务专业化融合化发展。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政银企保衔接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协同,优化服务方式,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更好服务企业发展。持续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加大对冷链物流、绿色货运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物流网络化一体化发展。统筹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冷链物流投资奖补等政策,持续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培育一批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加快智能标准生产设施、技术研发转化设施、检验检测认证设施、职业技能培训设施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进一步优化专利商标申请服务。推动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与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协同衔接。3、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实施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和特困人员养老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工程、普惠托育服务提升工程,加强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发展社区和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培育打造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基层医养结合机构。加强公共服务业领域质量满意度测评,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理,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公共配套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改造。督促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领域企业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资费标准等信息,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公示内容。加强医疗质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三级医疗质控网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五)大力推进质量变革创新L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新材料、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先进制造、特色农业、现代食品与特色消费、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瓶颈问题。积极推广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深化质量管理小组、信得过班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现场管理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助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围绕提质升级和产业转型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和质量管理联动,加快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应用食品农产品追溯码、物品编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水平提升。2、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加强标准化信息传递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标准信息服务质量。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判应对和信息服务,加大出口商品风险监测力度,引导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优化出口商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有机融合质量、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要素资源,深入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行动、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加强质量基础技术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在特色农产品、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公共安全等领域规划建设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重点实验室、质量标准实验室、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3、加强品牌建设。加强老字号、老字号培育保护,促进老字号品牌传承创新发展,提升老字号品牌影响力。深入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和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健全品牌目录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名品名企宣传推广,培育农业品牌精品。认真组织开展品牌日活动,推动建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文化。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鼓励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培育家政服务行业领域品牌,塑造生态、健康、时尚旅游品牌。加强品牌保护和海外维权,指导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推动企业国际商标注册和国际认证,打造一批代表产业形象、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加强工业质量标杆遴选活动,组织实施一批工业质量品牌提升重点项目,引导工业企业加大质量品牌投入,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鼓励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分级制度,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4、持续提升劳动者质量素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质量行业协会作用,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质量管理创新等群众性质量活动,组织开展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推进行业质量诚信自律。推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周绕旅游、家政、养老、育幼、康养、医疗护理、工程建设等领域,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技能培训I。推动将质量内容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加强质量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质量领域高层次人才申报青年人才"、首席技师,开展注册计量师资格考试和质量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三、保障措施(-)强化领导组织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将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作为加快建设质量强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省市场监管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将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质量工作考核和质量奖励、示范、督查激励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二)加强财政金融政策保障。健全质量提升资金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质量提升的资金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企业质量提升活动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支出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支持企业运用保险手段强化产品质量保障、服务承诺兑现和消费争议解决,鼓励企业积极投保平行进口车三包责任相关保险、工程质量保险。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更好实现政府采购优质优价。认真落实国家质量统计监测有关要求,做好质量统计分析。(三)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双随机监管和企业信用制度,加强对产品质量领域违法失信市场主体的联合惩戒。持续完善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强化监管部门间商品风险监测信息交互、风险预警信息共享;探索监管部门间检测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测,减低企业成本。深入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加大对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领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强化重大危机事件期间以及恢复生产供应过程中的市场监管,制止制造市场恐慌、干扰市场供应的行为。(四)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企业及其负责人质量责任,分类引导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现代化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鼓励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和团体标准领先者行动,广泛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企业实施质量和服务承诺及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严格履行缺陷召回、质量担保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定义务。(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各地在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创新激励举措,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广泛发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组织积极参与中国质量奖评选、人民政府质量奖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常态化开展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宣传推广活动。力口强质量提升成效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组织开展好质量月等群众性质量活动,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推动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加强质量工作考核和督查激励,将质量工作纳入对各地、省直有关部门督查内容和全省综合考评体系,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