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麻疹》PPT课件.ppt
麻 疹(measles,rubeola),一.概述,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斑丘疹,疹后脱屑,色素沉着,二.病原学,麻疹病毒1 属副粘病毒科,单股RNA病毒(16000)2 结构:病毒核心:RNA,有16000个核苷酸 病毒包膜:基质蛋白M 血凝素H 融合蛋白F,病原学,3 只有一个血清型 抗原性稳定4 病毒培养及传代(人胚肾、猴肾及人羊膜细胞等)减毒活疫苗5 抵抗力弱,三.流行病学,传染源 病人(唯一)传染期 发病前2天出疹后5天,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持久免疫力,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冬春季 6m5岁发病率最高 缺乏周期性,流行强度减弱 年龄后移 轻型多,不典型多,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过程 V 呼吸道粘膜眼结膜上皮 局部繁殖 淋巴组织 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入血 播散到全身多部(第二次病毒血症)位(呼吸道、眼结合膜、口咽部、皮肤、胃肠道)发病(发热、出疹),发病机制,组织损伤机制 1 病毒直接作用 2 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重要)麻疹皮疹、巨细胞肺炎、SSPE、异型麻疹均与免疫致病机制相关,病理解剖,基本特点 V 激活 T淋巴细胞 致敏的T.C 细胞因子 单核细胞浸润 多个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融合 多核巨细胞,病理解剖,皮疹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单核细胞浸润和渗出色素沉着RBC、血浆外渗脱屑表皮细胞坏死、退行性变注:麻疹时机体免疫力降低(临床上湿疹、哮喘、肾病减轻,结核菌素试验转阴等,较易继发细菌感染,五.临床表现,潜伏期:10d(618d)(一)典型麻疹:分三期: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1.前驱期(34天),1 发热2 粘膜卡他症状:呼吸道:咳嗽、流涕、喷嚏 眼结膜炎: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 浮肿 肠道:腹泻等,前驱期,3 科普利克斑(Kopliks spots)早期诊断 时间:发病23d 位置:第一臼齿颊粘膜上 形态:大小0.51mm灰白色斑点,微隆起 周围有红晕,可融合 持续时间:23d,2.出疹期(持续35天),1 时间:发热34d2 顺序:耳后发际 前额面 颈 躯干 四肢 手掌足底3 形态:充血性斑丘疹 大小:不等 形状:不规则 疹间皮肤正常4 伴随症状:全身毒血症状加重,3.恢复期(12周),热度降低症状减轻皮疹先出先退色素沉着,脱屑(追忆性诊断)整个病程1014天(无并发症)注:成人症状重,但并发症少,(二)非典型麻疹,1 轻型麻疹2 重型麻疹:中毒性麻疹 休克型麻疹 出血型麻疹 疱疹型麻疹,非典型麻疹,3 异型麻疹(灭活疫苗)发生时间:接种灭活麻疹疫苗后4-6年 表现特点: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 无麻疹黏膜斑 出疹异常 病毒分离阴性 无传染性 诊断:血清学 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六.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WBC,LC相对2 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眼、鼻咽分泌物,血尿行病毒培养分离 PCR检测麻疹RNA 病毒抗原检查,实验室检查,3 查多核巨细胞:出疹前2d出疹后1d4 血清学检查:抗原检测:早期、确诊 抗体检测:特异性IgM(病后3天)IgG 其他: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抗体效价4倍增高,七.并发症,1支气管肺炎 多见于5岁以下 麻疹病毒肺炎 继发细菌感染性肺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患儿主要死因,并发症,2 心肌炎:1)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重型麻疹,营养不良 2)常发生在出疹后514天内 3)临床特点:为患儿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急发绀、心率增速,心音低钝,四肢厥冷,脉细速,肝进行肿大,皮疹隐退,4)心电图可见低电压,T波低平,传导异常,并发症,3 喉炎 1)发生率13%2)23岁小儿多见 3)成因:麻疹病毒所致,继发细菌感染时更易发生 4)表现:声嘶、喘咳、失音、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发绀,烦躁不安,甚至窒息死亡,并发症,4 脑炎:1)发生率为0.010.5%2)发生时间:多发生在出疹后26天,3)与麻疹病情轻重无关,4)表现5)病死率15%6)少数有后遗症,并发症,5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1)发生率:14/100万2)麻疹远期并发症,与麻疹病毒变异有关3)多在2岁前有麻疹病史4)潜伏期为217年5)表现:脑组织退形性变(智力障碍,嗜睡、言语不清,运动不协调及癫痫样发作,最后痴呆失明、昏迷、去大脑强直而死亡6)脑脊液麻疹抗体明显升高,八.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流行病学 易感者(未出过麻疹,亦未经主动免疫),在病前23周内有与麻疹患者接触史。(二)临床表现:1 发热、上呼吸道炎症2 眼结膜充血、流泪3 麻疹粘膜斑,可基本确诊。,八.诊断与鉴别诊断,4典型皮疹,退疹后留有色素沉着(三)实验室检查:仅用于不典型的疑难病例或久无麻疹地区的首发病例的确诊病毒分离麻疹病毒抗原测定麻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八.诊断与鉴别诊断,风疹 发热第1d出疹 全身中毒症状轻 无柯氏斑 皮疹躯干多,无色素沉着脱屑 耳后颈部L结肿大,鉴别诊断,幼儿急疹 2岁以内 高热骤起,热退疹出 呼吸道症状不明显 无脱屑及色素沉着,鉴别诊断,药疹 服药史 皮疹多样性,瘙痒 四肢多,躯干少 无柯氏斑 停药疹退,九.预后,单纯麻疹良好,十.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1.一般治疗,隔离:出疹后5d空气 流通休息清洁饮食,2.对症治疗,降温:体温不得降至39以下,以免影响皮疹透发镇咳镇静丙种球蛋白,3.并发症治疗,肺炎:抗菌治疗,必要时使用激素喉炎:吸氧,雾化吸入,抗生素,重症者可使用皮质激素,喉梗阻严重必要时气管切开心肌炎:强心,激素等脑炎:对症处理(与乙脑治疗基本相同),十一.预防,(一)管理传染源 隔离(出疹后5d)(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未患过麻疹的小儿时间:8m初种,7岁复种接种反应:少数低热效果:12d出现抗体,1m达高峰,46岁消失,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注意:1 接种禁忌:孕妇、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者、活动性肺结核2 有发热、传染病者应暂缓接种3 6周内用过丙球者,推迟3个月接种,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5d内防止发病 6d后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