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XX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要点.docx
-
资源ID:242406
资源大小:19.2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XX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要点.docx
2023年XX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要点为深入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XX省应急管理厅及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强化安全发展意识、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切实做好全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我县非煤矿山实际,制定本年度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要点。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分析全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监管现状,以巩固、深化非煤矿山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主线,以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防范、遏制事故为目标,强化重点非煤矿山动态管理和综合评估,大力提高监管效能,持续加大执法力度,推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二、总体目标(一)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实现稳中持平,坚决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二)通过严格准入、整顿关闭等方式,督导各长期停用尾矿库进行闭库销号,对其他在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金属非金属矿山提请政府予以取缔关闭。(S)督促指导生产运行的地下矿山、尾矿库全部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四)清理安全生产知识欠缺、不具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五职矿长”、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五)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和检查执法,防范化解地下矿山、露天矿山、尾矿库、外包工程安全风险。(六)推动矿山安全监管模式向远程化、智能化、可视化以及“互联网+监管”方式转变,提升矿山数字化、智能化安全生产水平。(七)继续坚持严惩重罚工作机制,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三、重点任务(一)严把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准入关口。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位于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内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严格露天转井下审查审批。严厉打击建设项目未依法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手续擅自组织建设和生产;纳入整合的生产系统仍然“各自为政”;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不按设计建设生产、以采代建、以采代探、以采代掘;矿区之间范围最小距离不足300米的小型露天采石场;反复修改设计来掩盖前期“以建代采”等违法违规行为。(二)强化重点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深入分析2022年安全生产事故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把握事故发生客观规律和潜在问题,结合各类专项检查行动和日常监管执法活动,监督指导企业完成问题整改,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三)严格非煤矿山安全和技术管理。严格落实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有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的实行双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和极端天气停产撤人制度。非煤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带班下井不得少于5个,每月在生产现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时间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配齐配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地下矿山、大中型露天矿山独立生产系统不少于3人,小型露天采石场不少于2人,三等及以上尾矿库不少于4人,四等、五等尾矿库不少于2人),每班作业现场至少有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地下矿山独立生产系统必须配备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的副矿长,露天矿山必须配备采矿、地质、机电等矿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尾矿库必须配备水利、土木或者选矿(矿物加工)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三等及以上尾矿库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四等、五等尾矿库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严格按照采场单体设计组织回采作业,严禁无设计或者不按设计回采作业。(四)有效防范化解非煤矿山安全风险。持续巩固、提升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对三年行动期间整顿关闭矿山、尾矿库、整改销号的重大隐患,以及事故矿山开展“回头看”,严防关闭矿井和问题隐患“死灰复燃”o深入分析研判全县各非煤矿山企业安全风险点,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台账,紧盯不同时段、不同背景和不同条件下安全风险特点,提出针对性风险防范举措。县应急局将组织专家对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开展“解剖式”专家会诊,检查突出顶板管理、提升运输、井下用电、动火作业、防治水等重点环节,尤其是顶板安全管理制度措施落实情况,全面深入系统排查问题隐患,盯住不放,确保整改到位。对露天转井工、利用上部露天采坑排放尾砂等2类矿山开展全覆盖排查和安全评估论证。对以“沉淀池”、低品位储纳场、填沟造地等各种名义建设的尾矿库进行全面摸排,对发现的上述尾矿库全部纳入监管范围。督促全县尾矿库汛期前完成排洪系统调洪演算和质量检测,监督“头顶库”完成年度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严格尾矿库总量控制,继续推动“头顶库”和停用超3年的尾矿库实施闭库销号,督促协调未建成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尾矿库完成建设安装。(五)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重点查处非煤矿山企业“三违”行为,由市、县(市、区)两级应急管理局会同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XX局监察执法二处,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现场对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进行书面考试,坚决清理一批考试、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严厉打击矿山企业假培训、乱培训、不培训等行为,坚持常态化开展“逢查必考”,监管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必须抽查不低于30%比例的当班员工现场考试,对岗位职责、岗位操作规程、岗位风险考试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企业当班抽考人员通过率达不到70%的一律停产整顿。(六)持续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督促生产运行的地下矿山、尾矿库企业制定完善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工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清单,明确各层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责任,制定落实责任的考评办法和与之相配套的奖励和追责制度,建立责任全员明晰、责任全程考核,失责依法追究的工作机制。制定企业各层级隐患排查标准,做到“一企一册”、“一岗一清单”o建立动态更新风险告知栏、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班组岗前安全警示教育、岗位安全操作描述确认等制度。(七)强化停产停建非煤矿山监管巡查。县应急局将加强对停产停建矿山巡查检查力度,及时了解矿山企业现状,检查矿山停产停建期间是否制定并严格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地下矿山停产停建期间所有不封闭井口是否安排专人值守,入井从事维修作业时人员数量是否严格把控,通风机是否开启,入井作业人员是否按要求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自救器,可能存在水患、地压严重影响的矿井,是否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等。露天矿山停产停建期间是否采取划定警戒区域、切断场地电源、清除边坡危岩、完善排土场截排水设施等措施。尾矿库停止运营前,是否做好降低库水位及排洪系统进水口高度、增大调洪库容、全面检查、修复和疏浚排洪系统等工作;停止运营期间是否强化值班值守和安全巡查,长期停产停建地下矿山是否对井口封闭处理等。(八)深化非煤矿山外包工程监管。按照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由属地监管部门对外包工程单位全覆盖检查,严厉打击发包单位“以包代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承包单位不向项目部派安全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无安全设施设计或不按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开采、建设项目不按规定聘用监理单位或监理人员失职缺位、基建期间擅自投入生产和非法外包转包、以建代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地下矿山承包单位项目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必须配备具有采矿、地质、测量、机电等每个专业至少1人,项目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是项目部上级法人单位的正式职工,不得使用劳务派遣人员、临时人员。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发生亡人事故的,一律清退并向外包工程有关证照核发地发事故通报函,提出处理建议。(九)严把复工复产验收关。计划停产停建超过1个月的非煤矿山,向属地监管部门书面报告停产停建原因、期限和停产停建期间拟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等事项并严格落实,停产停建期间必须严格人员入井管理,严禁以设备调试、检修和设施维修等为由组织建设或生产。小型露天采石场季节性复产复建继续执行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复产复建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由县应急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其他非煤矿山复工复产按照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做好春节后矿山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矿安2023)10号)规定执行。因发生亡人事故停产的非煤矿山企业复工复产,由县应急管理局验收合格、属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省应急管理厅现场复核。(十)推进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建设。按照国家和省、市非煤矿山安全监工作要求,结合全县非煤矿山安全发展现状,按照“急用先行、突出重点”的原则,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超200米露天矿山高陡边坡等安全感知数据联网。逐步完善线上监管监察系统建设,配套完善线上监管执法制度措施,同时积极协调配合与省、市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信息系统并网,实现对重点非煤矿山关键地点、重点部位重大风险的实时监测。(十一)强化监管执法检查。严格落实“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执法到位”的要求,按照分级属地监管和监管全覆盖原则,科学制定年度执法计划,结合“两会”、汛期、冰冻雨雪天气等重点时段,细化分解检查任务,重点对冒顶坍塌、坠罐跑车、透水、火灾、中毒窒息、爆炸、边坡垮塌、尾矿库溃坝和外包工程作业现场管理混乱等事故隐患开展监管执法,严厉打击超层越界、未经批准擅自生产建设、不按设计施工、隐瞒工作面、违规分包转包、监控数据造假、瞒报事故、非法盗采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县人民政府和企业制定并严格落实“一县一策”“一企一策”整治方案,深入开展整治攻坚;继续联合自然资源部门结合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在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上发力,重点打击擅自启封已关闭矿井或废弃矿井,停产停建矿井人员违规入井等行为。(十二)压实属地监管责任。严格执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和尾矿库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细化党政领导干部包保包联矿山重点内容、驻矿监管人员责任。制定包保责任清单,明确每座矿山、尾矿库的政府领导、部门监管、驻矿包保责任人,全县2座地下矿山、5座尾矿库在县应急部门网站公布日常监管名单,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