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乡村产业融合的实践与经验:新模式、新业态助推“美丽乡村”转向“美丽经济”.docx
-
资源ID:243124
资源大小:21.4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上海乡村产业融合的实践与经验:新模式、新业态助推“美丽乡村”转向“美丽经济”.docx
上海乡村产业融合的实践与经验:新模式、新业态助推“美丽乡村”转向“美丽经济”近年来,上海市立足大都市资源禀赋,积极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不断强化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价值提升成效显著,开拓了“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的多元渠道。上海探索形成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多种模式,为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上海方案。一、智慧农业模式智慧农业是一种以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等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和系统化物流等为主要特征,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绿色生态的新型现代农业模式。上海具有农业经济、科技、市场等比较优势,近年来在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前沿和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探索5G智慧农场、数字化无人农场示范项目建设。典型案例如:(一)上海土是宝农场:借势城市数字化转型,新技术为都市农业注智赋能上海土是宝数字农场由上海移动协同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联合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土是宝农业合作社打造。针对上海地区耕地田块小的现状,农场对传统农机装备进行5G无人化改造、增加北斗高精度定位功能,实现了由“人工、遥控”传统作业模式向“数控”转型升级。上海移动为农场量身打造“数字中台”,将农田、农机、农民相关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形成纵向贯通、横向相连、综合性强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二)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技术,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绿叶菜种植、包装和销售为主,建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模块化鱼菜共生示范基地2200Itf。合作社以立体生态方式开展种养,鱼的排泄物为蔬菜提供营养物质,承载排泄物的水经蔬菜净化再流回鱼池循环使用,通过创新鱼菜共生农业模式,初步形成集研发种植、技术推广、科普教育、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模式。合作社绿色产品认证率达100%,针对不同消费需求和不同产品特点注册了8个产品品牌,既提高了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又能将不同质量产品区分售卖,实现了优质优价。二、全产业链模式全产业链模式侧重农业内部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纵向一体化发展,一般以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以农业加工企业为龙头,发挥资金、技术和信息优势,通过“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统一生产标准、生产资料、生产工艺、产品品牌等方式带动农民和合作社发展规模生产。典型案例如:(一)上海金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金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现已入驻3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了11家龙头企业,带动园区形成了集标准生产、精深加工、冷链配送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园区内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引进荷兰双抱蘑菇智能化控制设备和技术,实现蘑菇种植工厂化转型,蘑菇产量增加了40倍,占据了上海市双抱蘑菇市场的12.5%,用科技引领打破农业“靠天吃饭”思维。合作社通过技术共享带动了园区多家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转向工厂化种植,促进园区内农民增收致富。园区内还建有叮咚买菜蔬菜实验基地,基地的蔬菜直供叮咚买菜电商平台,营销模式得以创新。(二)松林“种养双链融合发展”模式上海松林食品公司形成了以生猪和稻米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双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公司采用种养结合的家庭生态农场经营模式,即把养猪场建造在稻田中间,分点布局,猪粪尿作为有机肥,通过管道直接排放到稻田中,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楼房式生态养猪场,集约化、智能化养殖,节约土地80%以上,全程智能化排污设施发挥了集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控制和数字化管理为一体的优势,人力成本大大节约。公司对家庭农场提供种苗、定向回收、集中加工、共用品牌等服务,以标准化管理控制产品质量。(三)清美“全产业链数智化”模式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探索了集种源研发、种养殖、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线上线下销售、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生产端,公司自建高标准蔬菜基地,构建5G+智慧农业智能管控网;在加工运输环节打造自有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部分产线实现可视化生产和数字化管控;销售端依托生鲜门店智能自主运营系统,600多家清美鲜家生鲜门店实现智慧运营。清美还与农户组成产业化联合体,为成员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并将租用腰路村闲置农房用于工作人员人才公寓,参与村企共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要素驱动模式要素驱动模式指以都市先进生产要素为驱动,加快城市社会性服务渗透到乡村地区,精准推进城乡之间资源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城乡要素互动融合的发展格局。具体实践中,主要有资本要素驱动型、科技人才要素驱动型、土地要素驱动型三种类型。(一)资本要素驱动型资本要素驱动型主要指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驱动,聚焦商产融合,加速电子商务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产品交易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典型案例如:盒马鲜生打造“生鲜电商+基地直采”高附加值供应链。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公司建立以标准化生产为前提,以基地直采为核心,以高效冷链物流网络为支撑的“生鲜电商+基地直采”的供应链模式,成为推动“数商兴农”落地的实践样板。公司提供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帮助上海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用户粘性,提高采购订单精准性,降低产品仓储成本,同时优化产品种植结构。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三段式工厂化养殖系统养殖南美白对虾,成为零售行业中首个运用生物技术自主养殖活鲜的探路者。公司拓展区企合作,实现特色农产品订单式加工,如崇明区与盒马建立合作关系,2021年崇明农产品在盒马的销售额破亿元。(二)科技人才要素驱动型科技人才要素驱动型主要以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为基础力量,通过“产学研用”全链条合作,实现种源推广、生产技术提升、农产品品牌塑造以及市场营销多维结合,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如: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科技赋能农业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农科院借助上海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鼓励农业科技人才为都市乡村产业赋能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产业链展开农业创新链,从农产品育种到农机装备研发,再到区域数字化工程建设,推动院内各科研院所与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手拉手”合作对接,研发集成多项技术,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建立智库,贡献成果。上海市农科院瞄准农业生产中的“痛点”,实现品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银耳、灵芝等食(药)用菌的人工驯化和人工栽培,推动了大量农产品实现“从O到1”的人工种养、科学种养。在基础研究取得成果后,上海市农科院建立“产学研用”全链条合作模式,携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一一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与生鲜DTC(DirecLto-Consumers)电商本来生活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助推育种科技创新对接更多市场渠道。(三)土地要素驱动型土地要素驱动型是以乡村闲置宅基地资源为基础,通过租税联动吸引高端总部企业落户、统一建设人才公寓等方式提高乡村土地利用率,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如:奉贤区“三园(院)一总部”即“一个庭院(园)一个总部、一个公园一个总部、一个庄园一个总部“,是在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国有土地和宅基地上引进产业,结合农村的生态优势,建设庄园式、庭园式、公园式企业总部。具体做法是以“三块地”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回收土地,合作、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腾出乡村土地,吸引高端总部企业入驻。政府释放行政资源,制定出台了涉及土地权属、收购程序、税收返还等内容的多项政策意见,有效解决了企业(集团)总部引进中土地利用、回购等问题,形成了税收认定的长效机制。为了对接租房市场需求,上海市涉农区积极探索乡村人才公寓。浦东新区张江镇新丰村以乡村人才公寓供给为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结合点,在城市向外扩展的优势区域(产业园区周围、地铁站附近等),围绕人才需求,完善服务配套,将11套整栋农民房改造并租赁给张江的企业、个人作为人才公寓,缓解了市区紧张的住房租赁市场。乡村人才公寓使村民租金收益更加稳定,定期举办的村民融合日使得新老村民互相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村民流转宅基地的意愿。四、新业态衍生模式新业态衍生模式是利用农业生态资源、乡村文化资源以及生物信息技术等,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相比全产业链模式,该模式以服务业为引擎实现了产业链的横向拓宽。典型案例如:(一)崇明区新安村集体经济与民营资本合资,共建田园综合体新安村是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位于崇明区三星镇东北中部。2018年6月,三星镇成立全市第一家民营资本与集体经济合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一一上海玉海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体负责新安村产业招商、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围绕“一花一草一湖”,持续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构建起“农业+科技+文旅”的现代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一花”指海棠花,基于大规模的海棠种植,带动海棠观赏、艺术栽培和科普教育等业态发展。“一草”指苦草,公司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研制出以苦草为主要原材料的清茶、咖啡粉、精油等系列产品。“一湖”指海棠湖,由废弃的鱼塘开发而成,成立了玉海棠河蟹研究所和软壳蟹生产基地。新安村与民营资本合资盘活了村级资产,村民与玉海棠公司可以签订订单合同为其种植苦草,还可以将土地流转至公司获得租金收益。同时,玉海棠公司启动村内闲置农房改造民宿项目,给予村民11元/Itf的月租金,10%的利润分成。新安村以玉海棠公司为载体,用“一花一草一湖”联农带农,多种途径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水平。(二)松江区南杨村探索“土地入市+创业园区”新模式新浜镇南杨村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与上海奥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携手,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打造集农业科创、乡村旅游、科普研学、健康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休闲度假综合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和项目建设周期,提高了集体经济收益,实现了多方共赢。项目可通过酒店服务等多种岗位形式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并提供创业机会。依托丰富科创资源,在新浜镇已有种植基础上,引入台湾品种“九品香莲”,成立“九品香莲”荷莲研究所,从事功能性莲花研发,开发食品、化妆品等衍生产品,农产品产业链得以延伸。(三)金山区山阳镇:聚焦细分市场,挖掘特色民宿价值空间山阳镇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其山阳田园旅游品牌由上海山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团队运营,是一个以亲子活动和团建接待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小型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山阳田园旅游区内建有围绕亲子和团建客户群体定位的12幢民宿,经营主体围绕特色民宿延伸服务链,主要包括咖啡、动漫、美术、攀岩等主题,打造了咖啡博物馆、咖啡种植园和咖啡培训空间等特色内容。经营主体抱团共建共享全域乡村旅游品牌,如缘渔歌民宿和琴轩居黄鱼面馆联手推出“住五星民宿品第一黄鱼面的特色服务,每碗面优惠5元。2021年78月,缘渔歌的2000位客人去面馆用早餐,民宿和餐饮经营者实现了有利共享。十八大以来,上海市立足大都市的特点与需求,不断集聚农业先进生产要素、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多功能拓展,探索形成了以智慧农业、全产业链、要素驱动以及新业态衍生为代表的多种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乡村产业融合水平逐年提高,现代都市农业竞争力综合指数居全国首位。今后一段时期,上海市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以四个“紧扣”为抓手助推农业迈向五个“高Q紧扣“现代”定位,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链智能化;紧扣“都市”定位,以要素互动实现城乡优势互补;紧扣“高品质”定位,以服务精准化塑造休闲农业品牌;紧扣“功能”定位,以资源禀赋确定产业融合路径,努力实现农业高品质生产、高科技装备、高水平经营、高值化利用、高效益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