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23年工作汇报材料.docx
市科技局2023年工作汇报材料过去的一年,科技局在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一”工作思路为导向,以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以提升科技创新指标为指挥棒,突出抓好重点指标攻坚、创新主体激活、创新平台打造、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转化等重点工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一、2022年工作成效1、在核心科技指标上“稳步提升”o2022年全市研发投入*亿元,占GDP比重预计达到*%;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占GDP比重预计达到*%;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项,交易总额*亿元,各项考核指标总量均居岳阳市前列,并获得岳阳市局综合绩效考核先进单位。2、在创新主体培育上“砥砺前进”。大力培育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家通过评审,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家。3、在科创平台建设上“笃行致远”。与洞庭实验室对接,邀请单杨院士出席甜酒产业园开园仪式,组建并成立甜酒创制中心;顺利建成并成功获批潇湘要素大市场*工作站;香草美人品牌管理中心成功获批省级众创空间;长乐非遗景区荣获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家企业分别获批岳阳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4、在科技服务上“春风化雨”。和科技厅联合开展科技特派员骨干培训班,培训人数达*余人;在园区开展大型科技政策宣传和培训班*次,培训人数达*余人次;组建人数达*人的科技专家服务团和*人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全年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余次,真正把技术和课堂送到田间地头;带领科技咨询服务机构上门为企业宣讲政策和项目指导*余次;开展银企对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贷”融资*多万元。在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当好“店小二”,提供最优质的科技服务。二、存在的不足2022年,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兄弟县市相比,对照百强县同类县市科技创新指标,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突出表现在:创新主体质量不高、高层次创新平台数量较少、创新活力和动力不够、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等。三、2023年工作规划2023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工作部署,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定“一二三四”工作思路,锚定争创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先进单位的目标,重点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抢抓机遇、奋力前行,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1、加大重点项目推进落实力度,提升创新“动力源”。一是建成省级创新型县(市),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强化“一盘棋”意识,全面统筹协调,抓好数据监测调度,做好考察评估准备,确保2023年顺利通过省级创新型县(市)验收,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二是推动国家高新区创建。建立沟通联系协作常态化机制,实施园区形象提升工程,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互动融合,进一步完善申报材料,积极配合高新区争取尽早在科技部正式挂号,力争创成国家高新区。2、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壮大创新“主力军”。一是加大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力争达到*%以上。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引导企业参与省科技厅科技成果推介活动,充分发挥潇湘要素大市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积极引才引智,推动更多的科技科技成果落地生效。力争2023年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项数达到*项以上,交易额达*亿元以上,科技成果登记项数达到*项以上。3、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工程,建强自主创新“加速器”。一是完善与“四大实验室”对接机制。与洞庭实验室对接,引进专家团队重点指导支持打造甜酒、红薯加工、粽子等食品行业,引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潇湘实验室对接,重点支持工程机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新威凌、中塑、三兴精密申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组建以中立塔机牵头,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机械重点实验室。二是推进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提质升级。重点支持西长生态农林、长乐非遗景区申报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支持高新区、飞地园两个省级众创空间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2023年认定市级创业孵化载体*家。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市级星创天地和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认定工作,“优中选优”支持*-*家申报省级星创天地,支持香草美人、大唐西游*家企业申报市级星创天地,充分发挥长乐甜酒创制中心的研发和支撑功能。4、实施科技体制攻坚工程,营造科技创新“好环境”。一是加强创新人才引育。认真贯彻落实*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政策,对接省内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落实科技柔性引才工作。将高层次人才充实到科技特派员队伍,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实现科技特派员镇域全覆盖,为科技特派员入户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二是深入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创新工作议事协调机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十大科技攻关”计划,遴选一批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建立校企合作常态化机制;加强银企对接,落实“科技贷”白名单制度,推动一批科技型企业与金融部门对接,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制定并出台*市强化科技动力支撑八条措施,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四、工作措施1、及早部署,抓好宣传动员。针对考核三大考核指标,召开班子成员会和全体干职工会,对考指标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任务、传导压力,要求以指标考核为指挥棒,全体机关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考核指标超额提早完成任务。2、分解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成立考核指标工作专班,实施指标攻坚挂图作战,各项指标考核明确责任领导、责任股室、责任人和时间节点,进一步夯实工作任务,建立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3、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参加省市科技部门组织的科技统计、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业务培训会议;发挥潇湘要素市场的功能和作用,邀请科技咨询公司的专家进行专题授课,点对点上门为企业服务,提升企业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度和科技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4、强化督查,注重平时考核。实行指标考核月通报、季督查工作机制,月末、季末召开工作讲评会,通报责任股室指标任务完成进度,每季度对责任股室进行督查考核,做到发现问题,反应迅速、及时解决。5、加强沟通,做好对上衔接。积极与省、市科技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做好衔接汇报,及时了解掌握市考指标任务下达、推进和认定情况,掌握我市科技指标在岳阳的排位情况,确保优势指标更优,短板指标有效攻坚。6、市企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业务培训、电话指导和调研、上门服务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及时为企业提供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为我市2022年考核指标任务全面完成提供了坚强的保障。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社会研发投入*亿元,同口径增长*虬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家、*家,分别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登记项数分别为*亿元、*项,分别增长部、*%o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杂交水稻等*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批,*高新区获批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在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中保持排名前八,连续四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第一名,连续三年获评“魅力中国一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最具潜力城市。先后获评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入选省级清廉机关培树点。一、全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培育科技战略力量。一是重大创新载体加速推进。长株潭国家自创区(*片区)预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万亿(预计),同比增长*%,发布关于长株潭自创区(*片区)*年度园区创新发展能力评价工作的报告。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成人工智能专有算力*P。湘江科学城规划正式发布。全力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牵头完成*编制,并于*年*月由省政府报科技部和发改委。二是十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成效显著。等四大实验室全部挂牌建设;大飞机地面动力学、极端环境电能变换两个科技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超算*中心完成升级;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技术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四个技术创新中心进展顺利;计算与数字经济、半导体、汽车、现代食品、新能源等五家创新研究院全部实体化运行。国家战略性稀有矿产高效开发技术创新中心被科技部列入优先推荐名单,先进运载装备与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调整了国土空间规划。三是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培育。获批*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家单位进入备案名单,推荐*家单位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在杂交水稻、工程机械、极端制造、整车设计等领域获批四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启动*家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持续推进增材制造(3D)打印、北斗产业安全、环保服务等已有工研院建设,其中增材制造(3D)打印、北斗产业安全工业技术研究院正筹备上市工作。二、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一是全面完成省重大攻关任务。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个项目,*年计划投资*亿元,完成投资*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年计划研发投入*亿元,完成投入*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虬攻克镉低积累常规稻“DY*”号、面向超算系统的可扩展并行编解码技术等关键技术。*个在长省“三高四新”科技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亿元,年度完成率*%;完成研发投入*亿元,年度完成率*%;攻克22nm芯片工艺下的基带射频一体化技术、基于金属溅射薄膜压敏芯片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项。二是实施市重大技术攻关。凝练发布*年度*市“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榜单、科技重大专项技术需求清单,形成了“揭榜挂帅”项目、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有效衔接的技术攻关链条。全年*市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个、重大专项项目*个,支持资金*万元,解决“卡脖子”技术*项,攻克关键技术*项。首次研制出*纳米工艺北斗三号导航SoC芯片,解决了北斗三号全球化大规模应用关键瓶颈,破解了半导体封装高性能热界面材料突破日本绝缘碳纤维的卡脖子难题,“夹金山号”敞开式硬岩隧道掘进机实现日进尺达*米新纪录。三是强化基础研究能力。继续实施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投入近*万元支持*项基础研究项目,重点支持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前沿基础技术研究,引导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三、有力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有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一是建设科技型企业梯队。加快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队,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较上一年度净增超*家以上,实现研发投入近*%来自企业、科技项目*%由企业承担、技术合同成交额*%以上由企业贡献、创新平台*%在企业布局。二是持续增强政策引导。出台*市关于进一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推动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企业等创新主体研发投入“一对一”辅导,不断提升全社会创新研发水平。为*家高企发放奖补资金*亿元,为*家企业争取省级研发奖补超*亿元。全面落实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预计全年加计金额达*亿元。三是不断提升科技赋能水平。组建钠离子电池创新联合体,确定*所高校的*名校领导担任产业链“校长”,优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布局,基本覆盖全市*条产业链。*家企业的*个产品入选两型(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目录。*年来,新能源汽车、储能材料等新兴产业实现显著增长,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进入国家第一方阵。四、着力推动政产学研深度协同,持续提高成果转化产业化水平。一是深化市校发展共同体。市校创新发展联盟合作持续深化,“两单两库一平台”完成近*万条资源信息收集,积极组织联盟单位开展*余场线上、线下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与中南大学、*大学等驻长高校共建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强化与北大、清华、同济、港城大等全面合作,推进粤港澳科创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二是持续提升成果转化效益。新增*工商大学等*个*市技术转移转化基地,*市技术转移转化基地达*家。举办成果对接活动十余场,着力畅通成果转化评价、科研成果赋权等堵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提升*个百分点。三是完善技术交易体系。新增*个省级技术合同登记点,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和大科城分市场落户*。实施成果转化第三方服务机构动态化管理,备案*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新增技术经纪人*名。五、合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厚植优良创新生态新优势。一是党委、政府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召开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全体会议,市委、市政府全年专题研究或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超*次,出台*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文件*个。二是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出台*市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抓重大、抓尖端、抓服务,实现项目受理、评审、立项“三分离”,科技计划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在深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改革、加大医院等成果转化、实行企业创新积分制等方面先行先试。三是加速引育创新人才。共计支持*多个创新团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技术产出“论英雄”,不断夯实产业发展中间力量。全市研发人员占比娥,居全省第一。全年认定选派科技领军人才、优秀杰出青年人才、科技特派员*多人,征集科技副总派驻企业*个,充实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一线。入选*省科技创新团队*个,推荐入选省“三尖”人才*名(企业),获批*个外国专家项目(引领项目)。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达到*人,增长*%,其中A类专家*人,外国专家书屋正式挂牌成立。四是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成立首期*亿元的成果转化母基金,筹建两支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成立*亿元的*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目前为全市*家科技型企业授信*亿元,发放贷款*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信贷风补资金池累计支持企业*家,累计贷款*亿元。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占政府支出比重达*%,争取上级科技资金超过*亿元。五是持续浓厚科普氛围。开展全市范围的科技活动周,举办“岳麓山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新认定市级科普场馆(基地)*家,制定了*市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审查规范。六、奋力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科技创新发展组织保障不断夯实。一是扎实推进政治机关建设。局党组专题研究机关党建、廉政建设、政治理论学习、意识形态、文明创建等工作*余次,组织召开*年市科技局系统党的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制定*年党的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年市科技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等*余个文件。制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开展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制度,全年智慧党建系统完成度*%。开展“一课一片一实践”“强省会、勇担当,我们怎么干”主题党日活动,全年开展集中教育*多次。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行动,服务全市*个街道和*家企业,解决企业问题*个;向*个省市重点项目选派*名党建指导员,抽调两批次*名干部赴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按照市平安办统一部署,严格对标考核内容,指导协调局机关处室和局属单位完成好安全生产和消防等各项工作。二是强化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召开“*非凡十年”一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专场新闻发布会。加大与*新闻频道电视媒体合作,继续与*晚报、红网开展科技宣传战略,发布原创报道*余篇;积极报送政务信息*余篇,在省科技厅、市委、市政府信息工作中名列前茅。三是不断提升法治水平。多次组织局党组以及全局系统开展法治集中学习培训,邀请科技部政体司领导开展解读科技进步法的授课。开展“八五”普法学习、“*”宪法宣传日等活动,全局系统领导干部参加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通过率*虬开展规范性文件合规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职责。四是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加强干部选拔任用,严把民主推荐、考核考察、任前审核等关口充分激发了机关干部队伍活力。全年推荐提拔副县职领导干部*人,提拔任用正副科职干部*人;全年完成一至四级调研员晋升*人,一至四级主任科员晋升*人。结合*科技实际,优化局机关内设机构及部分职能职责。五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扛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局党组定期听取清廉建设汇报,出台建设清廉科技落实*年度清廉*建设考核细则(市直部门)责任分解。“四种形态”实现谈心谈话全员覆盖,班子成员累计谈心谈话*人次。制定*市科学技术局建设省级清廉机关实施方案,实施七大行动全面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对照巡视巡察问题主动回头看,深入开展提篮子、违规兼职取筹、红包礼金、自建房安全等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