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石家庄都市圈建设研究.docx
新发展格局下石家庄都市圈建设研究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而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加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战略性支撑作用。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和京津冀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快推进都市圈规划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积极贡献。一、新发展格局下亟需加快石家庄都市圈建设的重大意义(一)都市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畅通经济循环。实践证明,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形态的新型城镇化可以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迅速提高到2021年的64.72%,每年增长一个多百分点。与城镇化水平相应提升的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经济的崛起。(二)加快石家庄都市圈建设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要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推进,但统计数据和全国排名变化表明,无论河北省还是石家庄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在京津两个超大城市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之间存在城市结构断层,即缺乏特大城市。遵循城市群发展规律,石家庄都市圈建设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石家庄都市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石家庄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要紧抓京津功能疏解和他们的资源优势,主动借鉴雄安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担负起建设石家庄都市圈历史使命,搭建多渠道、广覆盖、深嵌入的产业合作、学术交流、技能比赛、会展经济等多元化平台,高水平畅通京津冀协同发展经络,以石家庄都市圈经济助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另一方面,新发展格局带来产业链配套区域化,石家庄都市圈产业链整合提升迎来发展契机。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呈现区域化趋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把握这一规律性特征,使得都市圈建设进入加速期,都市圈城市之间的产业链联系得以进一步增强。2021年以来,石家庄制定了经济总量过万亿目标,确定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在内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签署了1.5万亿政银企战略合作协议,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对都市圈内产业互动和链接将产生积极影响。二、石家庄都市圈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一)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较弱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对都市圈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石家庄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尚处于“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的城市发展阶段,不能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005年,石家庄与郑州、长沙、济南等发展水平相当,合肥实力最弱。2021年,石家庄经济总量为6490亿元,郑州、长沙、济南、合肥均已破万亿,石家庄仅相当于他们的50%左右。从经济首位度来看,2021年,石家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16.07%。比郑州、太原、合肥分别低5.48、6.61、10.5个百分点(见表1),石家庄对全省的带动辐射作用较弱。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拥有教育、科技、医疗等资源的绝对优势,但并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2021年,石家庄科研经费投入(RD)134.7亿元,获得国家专利2410项,而同期合肥获得国家专利9742项,数量是石家庄的四倍多。另外,石家庄县域经济也不强,百强县数量为零,而合肥已有三个百强县。(二)都市圈产业结构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不充分石家庄都市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2008年的10.4:49.4:40.2调整为2021年的10.17:36.51:53.32,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但分析发现第三产业多数只是较低水平的生活性服务业,工业空心化程度较为严重。实践证明,没有工业的高速发展、没有发达的第二产业支撑是无法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的。2021年,合肥都市圈产业结构是5.36:41.97:52.68,虽然第三产业占比最高,但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差不多,经济发展动力强劲。郑州在破万亿时第二产业占比达到44%,近两年破万亿的泉州、南通等城市第二产业占比更是达到了近50%o反观石家庄,在GDP体量不大的情况下,2021年产业结构已达到了7.8:32.5:59.7(见表2),这样的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在石家庄第二产业中,进入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只有敬业集团有限公司、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入榜,缺乏高附加值的工业产业。邯郸市和邢台市也面临第一产业占比过高,第二产业占比过低的问题,推动制造业发展将成为石家庄都市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区域各城市间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协作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关键。各城市在都市圈内担任特定职能,形成分工合理、互动广泛、自身特色突出的产业合作体系才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形成整体合力3。从石家庄自身来看,第二产业主要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食品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对都市圈其他城市经济增长辐射带动力不足。从石家庄都市圈其他城市来看,邯郸和邢台的主导产业也包括了装备制造业及现代食品业,在产业发展上存在优势产业趋同的情况,产业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关联,区域融合度不高,都市圈较难实现实质性突破。(三)城市营商环境不优,人才集聚效应不强营商环境不优一直以来都是石家庄及其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短板。石家庄在2021年全国城市营商硬环境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第44名,与同级省会城市相比落后较多,都市圈内其他城市更是排到了200名之外。2020年石家庄推出了深入推进一流营商环境体系建设的众多举措,但在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等方面劣势明显,而这三个指标与城市经济规模相关性最高。在技术创新环境上,合肥和郑州科研经费投入是石家庄的23倍;在金融环境上,石家庄的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指标也明显低于先进省会城市;在人才环境上,2021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显示,石家庄排在第51位,较上年后退16名,而济南、郑州、合肥都位列前25名。邯郸、邢台及衡水由于自身体量小及缺乏相关政策的倾斜,加之无法受到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更是难以吸引优质企业及人才加盟。(四)交通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原有优势未充分发挥国际经验表明,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为代表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可以有效拉近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拓宽其经济影响范围,促使都市圈内要素流通畅通4。石家庄市东临衡水,南接邢台,西邻阳泉,北靠保定,与北京、天津、郑州等主要城市已形成一小时高铁圈,地理位置优越,但与其他城市经济联系度较低。正定国际机场至石家庄市区40千米,是冀中南城市群的中心,也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一环,但由于石家庄与其他城市经济联系不强,未能充分发挥正定国际机场航空交通枢纽作用。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2021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34.1%,而石家庄仅为2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此外,石家庄都市圈内缺乏城际铁路连接,自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不够完备,当前仅有3条地铁线路运营,且线路只建设在主城区内,对周边区县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五)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生态环保压力较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前提,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生态环境方面,石家庄市在2010年就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明确了11个生态体系建设任务,2015年开启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抗击雾霾的“省会经济林工程”,2017年又划定了生态红线,石家庄大气污染问题正在不断缓解,蓝天保卫战取得了较大成效。2021年,石家庄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成功“退后十名二但是冀中南地区主要污染物PM2.5、PMl0、二氧化硫等平均浓度仍高于冀北地区。石家庄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但第二产业仍有许多是高能耗的中低端产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能耗占到全部能源消费量的55%以上。随着“双碳”战略的不断推进,石家庄都市圈实现低碳前提下的高质量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三、以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加快构建石家庄都市圈的对策建议都市圈的形成机理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高效双向流动。石家庄都市圈建设要以内在的社会经济紧密联系为基础,以便利交通条件为支撑,以行政协调领导为保障。(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多层次协商机制都市圈建设需要跨行政区域统筹资源要素。建议在省级层面成立石家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领导挂帅,在重大决策部署、重大规划制定、重大项目协调等方面,探索形成常态化协商机制,尽快打破行政壁垒,解决跨区域合作重大问题;坚持规划先行,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加快制定石家庄都市圈建设总体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构建石家庄都市圈“1+N”规划体系;加强常态化沟通协调和重大事项专题协商,建议在市级层面建立市长联席会制度,明确部门分工和分管领导职责,确定和推进年度重大合作事项落地实施,制定路线图列出时间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等。(二)着力实施强省会建设,提升石家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石家庄都市圈,关键要“以心育圈要举全省之力做大做强省会,优化产业结构,强劲创新动能,提升石家庄在全省的首位度。一是全面提升省会经济实力。依托优势资源,聚焦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率先在新一代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个产业上取得突破。主动对接京津优势资源要素,建设京津冀重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进省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二是城市建设要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原则,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的目标要求,坚持系统观念,按照“一主、四辅、两带”空间结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抓好难得的城市更新历史机遇,在二环内做“减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以石煤机、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东垣古城等起笔,以点扩面,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在二环外做“乘法”,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拉开城市框架,以国际视野规划太平河城市片区,打造拥河发展的起步区、示范区、引领区,引导保障战略新兴产业集聚,打造城市建设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靓丽城市名片。(三)增强产业分工协作,构建石家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都市圈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圈,这是建立都市圈内城市链接的内在“灵魂”。石家庄应重点发展研发、金融、物流、人力等高端产业,提升都市圈整体功能。一是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今年全国两会提出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石家庄要加快推进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等基地建设,带动圈内城市形成优势产业集群绵延带。二是推动数字赋能,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或补贴方式,鼓励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竞争力,率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带动整个都市圈经济实现数字化腾飞。三是有序推动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建设区域性国际化消费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旅游枢纽城市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营高铁商务区、中央商务区、民族路步行街等重点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推动形成都市圈现代商贸物流优势产业集群带。(四)成立重点项目攻坚专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快速打好打赢营商环境这场硬仗,可以先从两个方面集中优势兵力率先发力。一是对标对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找准突破口发挥杠杆效应。树立服务企业“店小二”意识,围绕提升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6、开发区、自贸区、国际陆港等竞争力,创新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通过深入调研,挖掘营商环境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建立问题收集清单、问题解决路径、督办考核评估“三位一体”机制。二是打造聚民心汇民智的营商环境城市形象。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民利企的服务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用服务的全心全意换来企业和群众的称心如意,真正把石家庄打造成投资福地、兴业沃io(五)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石家庄都市圈生态环境在石家庄都市圈建设中,石家庄应率先扛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责任和使命,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一是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严禁违规新增产能,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标准,严防已去产能死灰复燃。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优势行业和重点园区加快实施生态化、清洁化改造进程,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典型示范基地并给予真金白银奖励,形成示范效应。重点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家绿色产业基地,促进绿色产业规模化聚集性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容升级,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执行用煤投资项目煤炭替代政策,实行新上用煤项目减(等)量替代。加快新能源发展,重点依托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发展氢能储运加装备,全力构建技术、产业、应用融合发展的氢能产业生态圈,打造石家庄氢能产业全链条发展新格局,推动都市圈能源低碳转型。(六)畅通流通渠道,构建都市圈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石家庄区域优势明显,但目前交通设施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求,尤其都市圈城市之间铁路交通网络不是很便捷。在新冠疫情多点散发频发和乌克兰危机等叠加影响的形势下,我国面临的“三重压力”更加严峻。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和稳经济的战略支撑,石家庄应加快谋划建设高铁、高速、城铁、航空等现代化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尽早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一方面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基本形成与“一主四辅两带”城市新格局相融合的交通骨干网络,增强主城区与栾城、正定、藁城、鹿泉的同城化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快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加快石家庄东向衡沧港、南向邢邯、北向雄安、西向太原等城际铁路谋划,形成石家庄与京津雄、渤海湾、冀中南以及中原经济区等便捷交通架构。还要支持正定机场扩容升级,建设以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为核心的航空机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