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要模式..ppt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要模式,内容提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学习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套基于教与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与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1 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的构成,1 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所依据的哲学、心理学、文化学、教育学、技术学等方面的基础。,针对实现特点的教学目标而构建。一般而言,我们所提倡的是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促使教学模式发挥功效的各种条件(教师、学习者、内容、技术、策略、方法、时间和空间等)的优化组合结构。,特定的教学活动程序或逻辑步骤。操作程序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而灵活变通。,因目标、程序、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各种教学模式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内容提要,2 教学模式分类,内容提要,3 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适用于一切目的和一切分析层次的模式无疑是不存在的。重要的是要针对自己的目的去选择正确的模式”(丹尼斯,1987)我们不需要探讨哪一种模式最佳,而是哪一种模式的哪些侧面针对什么样的目的可以取得什么效果。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性质、学习者的特征、教师的自身特点。,3 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当知识掌握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时,可以更多地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系统讲授和系统训练。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实际能力或方法的培养,那就要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某种态度或价值观,那就要更多地采用突出社会互动、情境体验的教学模式。一门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往往同时会涉及多个目标,所以,要在教学中适当对不同模式加以组合。,3 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根据学习者特征选择教学模式: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活动更多依赖于动作和具体形象,依赖于直接经验,所以应采用采用突出学生活动的教学模式。高年龄阶段的学生则可以更好的进行抽象概括,可以借助于语言符号获得更多的间接性经验。另外,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而且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内容提要,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的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式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学生要通过教师所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但是这种接受学习应该是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新知识必须与原有观念之间建立适当的、有意义的联系。发生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旧知识得到改造,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新旧知之间的有意义联系(即帮助学习者认识到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怎样的“类属关系”、“总括关系”或“并列组合关系”);选择和设计适当的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深入理解和应用迁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则体现在:积极主动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意义联系,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与此同时,新知识将通过“同化”被吸纳到原有认知结构中使原有认知结构得以扩展。,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新学习内容,正确运用教学内容组织策略,迁移、运用新知识,明确目标,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心向,接触新学内容,明确学习方向,同化新知意义建构,应用新知解决问题,阐明目标,讲解先行组织者,讲解学习内容/提出学习任务,根据新旧知识关系选择相应的内容组织策略,促进同化和意义建构,提出问题,学生活动,教学进程,教师活动,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1)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这个步骤包括阐明教学目标,呈现并讲解先行组织者和唤起学习者先前的知识体验。阐明教学目标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使他们明确学习的方向。先行组织者是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之间应存在某种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而且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与当前所学新内容具有某种非任意、实质性联系的“原有观念”的具体体现。它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桥梁,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和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的三种关系(“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并列组合关系”)相对应,先行组织者也有“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和“并列组织者”等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过程中,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以便在后面对当前新知识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时,能对实施何种“先行组织者”策略做出恰当的选择。,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2)介绍与呈现新的学习内容对当前学习内容的介绍与呈现,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实验、阅读、作业或播放录像等多种形式。学习材料的介绍与呈现应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结构性,使学生易于了解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构,便于把握各个概念、原理以及各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有明确的方向感,对整个学习内容能从系统性与结构性去把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集中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3)运用教学内容组织策略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新知识的同化(即帮助学生把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吸纳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除了要运用自主学习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外,还要求教师应依据当前所学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的关系是“类属关系”、“总括关系”或是“并列组合关系”而运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如果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类属关系,则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采用“渐进分化”策略;如果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总括关系,则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采用“逐级归纳”策略;如果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并列组合关系,则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采用“整合协调”策略。,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接受式教学模式:(4)促进对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在实施这一步骤的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应用精细加工策略和反思策略来巩固和深化对当前所学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操练与练习策略在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与迁移。,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对教学目标中有关知识点的认真思考、主动探究和协作交流,使学生更好的达到课程标准关于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高度概括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部分常规课堂教学都可以采取在此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针对课程标准中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探究式学习通常包括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五个环节。,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进入学习情境,形成学习准备心理,分析问题,思考初步方案,形成行动计划,收集、分析、加工、评价信息,讨论、共享资源、信息,解决问题,内化知识和方法,意义建构,学生活动,教学进程,教师活动,总结提高,讨论、反思、自评、互评、拓展、迁移,设置探究问题,激发学习动机、探究动机,提出启发性问题,提供学习策略指导,提供认知工具,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提供资源、方法指导,提供协作、问题解决的工具,协作策略指导,组织并参与讨论,总结、点评、出示拓展迁移的问题或情境,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不仅是教师导入教学主题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探究动机的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设置一个待探究的问题(此问题的解决需运用当前所学的知识),也可以播放一段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视频录像,或是朗诵一首诗歌、放送一段乐曲、讲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举一个典型的案例、演示专门制作的课件、设计一场活泼有趣的角色扮演教师通过上述各种方法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探究动机的情境,学生一旦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就可在情境的感染与作用下形成学习的心理准备,并产生探究的兴趣。,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2)启发思考在学生被创设的情境激发起学习兴趣并形成了学习的心理准备之后,教师应及时提出富有启发性而且能涵盖当前教学知识点的若干问题(切忌提出一些有明显答案或明知故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和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这一过程也就是主动地、高效地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过程。在问题思考阶段,教师对于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问题、应当利用何种认知工具或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以及应当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及资源、包括如何处理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等等,都应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学生则要认真分析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明确自己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全面思考形成初步的探究方案。,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3)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在实施这一步骤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或是利用在教师指导下从网上或其他途径获取的工具和资源),围绕教师提出的与某个知识点有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这类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活动包括:学生利用相关的认知工具(不同学科所需的认知工具不同)去收集与当前所学知识点有关的各种信息;学生主动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性分析、加工与评价;以及在分析、加工与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即由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过程,并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认知工具、学习资源以及有关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指导。,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4)协作交流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应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讨论形式开展小组内或班级内的协作与交流通过共享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协作交流的工具,同时要对如何开展集体讨论、如何面对小组成员的分歧等协作学习策略作适时的指导,而且教师在必要时也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不能只做场外指导)。协作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深入完成知识与情感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多种学习方法的过程。,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4)总体提高总结提高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步骤,其目的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总结来补充和完善全班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这两个阶段以后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方面仍然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全面、更深刻地达到与当前所学知识点有关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包括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这两方面的要求)。在实施这一步骤的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包括讨论、反思、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的活动包括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与迁移拓展有关的问题并创设相关情境、对当前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所学知识点与其他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提出与迁移拓展有关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某个问题,也可以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完成某项作品。,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对社会生活中某个真是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能较好体现新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为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目前在我国只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在高中阶段单独开设它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四者共同构成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通常包含以下五个教学环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信息,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通过小组的协作交流,进一步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总结(包括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自我总结、小组总结、教师总结)等。,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施方案,科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联系所学的学科知识、已有经验、知识,分析当前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信息,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小组协助交流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将解决问题方案加以实施,学生活动,教学进程,教师活动,评价总结,自我总结小组总结,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传授分析问题的方法、研究方法,监控活动过程,组织小组活动,提供协作、问题解决的工具,协作策略指导,组织汇报,总结组织评价的实施(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1)提出问题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并由此引出当前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有待解决的某个真实问题。在刚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们对研究性学习还知之甚少)的初始阶段,用这种方式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为当前的研究性学习确定主题是比较恰当的。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们对研究性学习的了解逐步增多,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学会由自己提出问题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深入挖掘让学生自己学会从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再从中提出比较有意义、有价值的真实问题作为当前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实施这一步骤的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和认真思考)。,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2)分析问题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介绍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透过现象看本质、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运用逆向思维、换位思考、用两点论而非一点论看问题、既看到事物的正面也看到反面,既看到有利因素又看到不利因素等等);然后再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调研法、案例收集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数据统计分析法等等);并对研究性学习的策略给出建议和指导。学生运用上述各种分析问题方法,联系目前所学的学科知识和过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深入分析当前的问题,确定该问题的基本性质及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对象是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一般都较比较复杂,所以还应设法把它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子问题(子任务),并要确定各个子问题的基本性质以及解决该子问题的关键。此环节的成果以学习者将研究问题分解为若干项子任务来体现(实施这一步骤的关键是要能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3)解决问题这一步骤通常包括两个子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和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方案的主要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要阐明“是什么问题”(问题的基本性质、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即要害在哪里?),二是要讲清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上所述,一般都要先把它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然后再为每一个子问题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而要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除了需要学习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以外,还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除了上网搜集有关资料以外,还应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实际测量等多种其他手段来获取相关的信息与资料),并且还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主体,可以是学习者个人,也可以是学习小组。,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4)实施解决问题方案如果研究主体是学习者个人,这一步骤就完全由学习者个人去实施;如果研究主体是学习小组,则实施方案这一步骤就要由学习小组集体来完成。为了少走弯路、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不论研究主体是个人还是小组,在实施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都应注意做好形成性评价,随时收集反馈信息,经常进行反思;对解决问题方案,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作必要的修正或调整,以免大返工甚至重起炉灶。在学生实施方案过程中(不论是个人实施还是小组实施),教师的主要活动都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工具、问题解决工具和协作交流工具等支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有关问题解决方法与协作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指导(对于研究主体是学习者个人的场合,也不排除、甚至还提倡学习者个人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与交流),目的是使研究性学习能更有效地开展,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实施这一步骤的关键是要做好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并在可能情况下对解决问题方案作适当调整)。,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5)总结提高研究性学习中的总结包括个人自我总结、小组总结和教师总结。而且小组总结应在个人自我总结基础上进行,教师总结又要在个人总结和小组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自我总结和小组总结都应将研究成果的汇报、展示与书面总结相结合(调研报告、重要数据的统计分析、某种应用软件、某种仪器设备、某种产品的原型、某种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内容应包括该项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意义、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以及努力方向(或不足之处)等。教师的总结不是要取代学生个人的或小组的总结,而是要帮助他们把自己原来的总结做得更全面、更深入;特别是要帮助他们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使他们对科学概念与原理的认识和理解由片面、零碎、局部过度到全面、系统、完整,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