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4篇.pdf
-
资源ID:24643
资源大小:3.03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4篇.pdf
第1篇: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自公布以来, 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教师,认真学习并 准确理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精髓,不 仅有助于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更会明白自己担负的神圣 职责。近日,再次阅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 方案,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作为教师,要始终明确教 书育人的初心。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 习近平主席曾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一两个大计高度概 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 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这一重要讲话,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 瞩,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 的教育有着深远意义。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学习深化新时 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是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思想,把 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五破五立”不应极端化。在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 改革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最让老师们关注的是打破“五唯” 观念,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细细深 究,所谓的“五破五立”就是要克服短视、功利思想,建立科 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克服重分数轻素质,建立立德树人的 落实机制;克服重科研经费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潜 心教学全心全意育人的制度;克服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 学做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克服文凭学历 至上等不合理育人观,注重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 制。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对于“五破五立”片面 的言论,其实,在我看来,打破“五唯”,并不是坚决摒弃, 而是以此为据,克服以往人才观片面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关注 “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起来一一德 育为首,同时关注分数、核心素养、学生终身发展等因素进行 综合评价。老师们唯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更 有指向性,才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学校办学观价值更科学合理。李镇西说:“我想办没有 特色的学校。”我觉得这是很多懂教育的人的心声。现在,很 多学校的功利化太强,都在努力打造所谓的“特色”。但就其 “特色”的本质而言,无非是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 式、文化传统等方面转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其本身的内涵 价值与推广性并不是很强。有许多学者也说:一个学校的特色 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自然而然形成 的,不断积累,完善,升华,是日积月累,是源于实践的。是 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校的办学观价 值提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要求。学校,就是要把坚持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作为办学的目标。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 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 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 参与、创新实践。科学合理的办学观,就是坚持把人的成长作 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取向与引领, 不再追求功利、短视的办学价值观,不再过分等地追 求所谓的“特色”,而是将文化、书香、生活等作为衡量学校 的考核指标,让学校真正成为为国育才的温暖圣地。改革,是为了做得更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研读深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领会其精髓实质,这对 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2篇: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课余时间我们英语办公室一起学习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 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有了新的体会。总体方案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 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 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必将 有利于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 民满意的教育。而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是践行者,要 跟从国家大方向,从小事着手,从每一节课着手。我也赞同方案中的这一点。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 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 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 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一一 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 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说实话,长期的循环工作已经让我退去了刚上班的热情。 然而增值评价这一项正好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 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 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 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 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 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 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 察深度。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 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其二,最 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 的高峰体验。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 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 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作为一名上班10多年的教师,我们要趁着增值评价的改 革,再次充满激情,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 生的最大乐趣。教师有了爱,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灵,也才能有 不断创新、进取的原动力。身为教师,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 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关键是要勤于学、 精于教。同时,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读懂学生和用爱尽责是两 大重点,自觉的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 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的过程。第篇: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把握事业发展方向一一学习深化新 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 会上指出“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9月2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 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全面启动教育评价改革,吹 响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攻坚号角,既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 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山东科技大学“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 确立了任务、指明了方向。一、加强学习宣传,凝聚改革共识教育评价改革是2021年山东省教育工作的“龙头工程”, 也是我校全面开启建设世界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新征程的 “龙头之战”,为打好这“最硬的一仗”,首当其冲是做好对 总体方案的学习宣传,营造全校师生员工关心、关注、支 持教育评价改革的浓厚氛围,为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 加强学习宣传,发展规划处编制了山东科技大学教育评价改 革学习参考材料,会同宣传部等部门制定了进一步加大教 育评价改革宣传方案,利用宣传栏对总体方案精神要义 进行了解读,在校园网、校报积极宣传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学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对总体方案进行了学习研讨,校党 委书记罗公利、校长姚庆国带头撰写学习体会,为学校教育评 价改革开篇布局,被省教育厅率先在山东教育新闻网刊登,为 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奠定了基础。学习才知不足,宣传方显重要, 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应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宣传总体方案 作为近期重要工作加以推进,组织干部师生在全面学、深入学、 反复学上下功夫,全面领会思想精髓,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冲 破陈旧观念束缚,打破传统思维桎梏,广泛凝聚改革共识,形 成强大改革合力。二、强化问题导向,精准靶向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用“顽瘴痼疾”这四个字 来形容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足见这些问题积淀之久、弊害 之深、解决之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强化问题导向,深 入思考、潜心研究。罗公利在开学初2021年工作会议上,反 复强调“一定要学会反思”,其实就是强化问题导向;强调“在 认识上找差距、工作上找短板、措施上找弱项、落实上找问题、 安全上找盲点”,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要学会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准问题发生的源头和规律,准 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改革是山东科技大学发展的根 本动力,破什么、立什么,怎么破、怎么立,要“从建校70 周年的历史方位反思,从2020全省绩效考核结果反思,从树 立和践行先进的办学理念反思”,强化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教 育评价改革“五破五立”核心要义,从党中央关心、师生关切、 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对标对表总体方案提出的5个方面 22项重点改革任务,聚焦影响学校发展的堵点难点,进一步清 理办学治校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和文件,在面上推进,在点上突 破。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根本利益作为根本价 值取向,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靶向施策,破立并举, 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三、完善评价体系,彰显质量贡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动者 和实践者,是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 中,在学校诸多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评价改革至关重要。 改革完善教师评价体系,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强化师 德师风考核结果在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考核和绩效分配中的运 用,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要突出教学实绩导向,完 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加大绩效考核向教学的倾 斜力度,把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 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 情况计入工作量,强化教学业绩和教书育人实效在绩效分配、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激励教师潜心教 书育人;要突出成果质量导向,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改变“侧 重用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量化指标评价科研能力”的 状况,积极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是否能够有 效支撑人才培养”的状况转变,引导教师潜心研究,产出高水 平科研成果;要突出人岗相适导向,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 特点,分类评价人才,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周期,不以“帽子” 论英雄,不以“过往”论英雄,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注重个人 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推动形成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良好局 面。四、立足区域优势,突出特色发展总体方案要求“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 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山东科技大学作为地方本科 高校,本科教育应“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一 办出专业特色;学科建设应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 国家“十四五”规划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列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明确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 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青岛作为黄 河流域重要出海口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在这一区域重大 战略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山东科技大学主校区地处青 岛,如何能够利用区域优势,在主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 山东省“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和青岛“十五大攻 势”中,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攻坚“深水区”、 啃下“硬骨头”,发挥重要作用,形成新的办学特色,是“十 四五”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 量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十四五”时期,煤炭在我国能源体 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压舱石作用不会改变,但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将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 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利用洁净化转变,煤矿智能化和 煤炭智慧物流将成为行业发展亮点,煤炭工业发展还需要大批 的工程技术人才。山东不仅是煤炭资源大省,也是第一用煤大 省。山东科技大学因煤而生、因煤而兴,行业特色是立校之本、 强校之基,“十四五”时期,山东科技大学应立足山东、面向 全国,强化行业特色,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思想升级、行动升 级、效果升级”,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 力量,为建设世界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第4篇: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 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 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 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 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制定如下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 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 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 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 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 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二)主要原则。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 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 正确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 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 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 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 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 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 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 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教育发展道路。(三)改革目标。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 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 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 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到2035年,基本 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 体系。二、重点任务(一)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1. 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 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 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牢 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 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 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2 .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对省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 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 况,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各地根据 国家层面确立的评价内容和指标,结合实际进行细化,作为对 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依据。3 .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 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 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 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 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 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 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二)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坚持把 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 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 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 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 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5 ,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 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国家制定幼儿 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幼儿园质量 评估标准,将各类幼儿园纳入质量评估范畴,定期向社会公布 评估结果。6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 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 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 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促进义 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情况。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实施学生综 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 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7 .健全职业学校评价。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 下同)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 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 教师(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下同)队伍建设等情况,扩 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 才。深化职普融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完善 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价机制。加大职业 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 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推动健全终身职 业技能培训制度。8 .改进高等学校评价。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 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 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 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改进学 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 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 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 定、不随人走。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 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 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引导 高校争创世界一流。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 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改进高校经费 使用绩效评价,引导高校加大对教育教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 度。改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评价,促进提升校际交流、来华留 学、合作办学、海外人才引进等工作质量。探索开展高校服务 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三)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9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 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 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 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 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 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 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 度。10 .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 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幼儿园教师评价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 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纳入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标准、幼儿教师职后培训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中小学 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 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 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 突出的教师倾斜。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 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 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 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落实教授上课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 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 要求的给予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支持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 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完善教材质量监 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每四年评选一次, 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完善国家教学成 果奖评选制度,优化获奖种类和入选名额分配。11 .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 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 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要把上思 政课、联系学生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 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 工作经历。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 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12 .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 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 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 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 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 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 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 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13 .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切实精简人才“帽 子”,优化整合涉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不得把人才称号作 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 条件,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依据实际贡献 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得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鼓 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 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四)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4.树立科 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 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 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 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 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15 .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 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 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 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信息化等 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 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16 .强化体育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 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 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中小学校要 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 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 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 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17 .改进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 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 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 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将艺术类科目 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 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18 .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 劳动、尊重劳动。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 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 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 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19 .严格学业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 把出口关。对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学校须合理安排中高考结 束后至暑假前的教育活动。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 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 生树立良好学风。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 作,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 端行为。完善实习(实训I)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 实习(实训)。20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 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 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现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 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完善高等职 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深化研究生考 试招生改革,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各级各类学 校不得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探索建立学分银行 制度,推动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不同 类型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校内与校外教育之间互通衔接, 畅通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渠道。(五)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21 .树立 正确用人导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 “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 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 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22 .促进人岗相适。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 业招聘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 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 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 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 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用人单位要科学合理确定岗位职 责,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建立重实绩、重贡 献的激励机制。三、组织实施(一)落实改革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 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 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和督促 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及时制定配套制 度。各级各类学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 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学校和单位 进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教育督导要将推进教育评价改 革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予以督促纠正,依规 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二)加强专业化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 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 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 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各地要创新基础 教育教研工作指导方式,严格控制以考试方式抽检评测学校和 学生。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 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 要素横向评价。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 断、调控和改进作用。加强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支持有条 件的高校设立教育评价、教育测量等相关学科专业,培养教育 评价专门人才。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 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教育评价国际合作, 参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实施监测评估, 彰显中国理念,贡献中国方案。(三)营造良好氛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 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 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合理引导预期,增进社会共识。构 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 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各地要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教育评价改 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扩大辐射面,提高影响力。仅供参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