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通论与历史教学——读(中国历史通论).ppt
“通史”与“通论”同着眼于“通”,所不同的只是切入的角度和叙述的体裁有所区别。.“通论”固然必须以“通史”为前提,但也必须对现行“通史”有所检讨,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促进“通史”的发展。中国历史通论作者王家范,只有当司马迁说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由知识分子从事的,演绎的、通释性的中国史学才正式成立。不管史学的手段和观念后来怎样变化,怎样不断演绎出新的意蕴,我认为,司马迁的这三句话,作为通史的旨归仍具有永恒的意义。中国历史通论作者王家范,究天人之际,灭商之前,周族居住地区正遭遇饥荒,估计这与周族加速东进不无关系(张荫麟东汉前中国史纲)为什么许多人从未注意到灭商诸因素中,还有这么一个生态危机的因素参与其间?从秦汉直到明代,北部游牧民族迁徙不定,分合无常,部族名称亦变幻多端,但其南下骚扰,总与大漠地区枯草期,特别是灾害性干旱的生态活动周期相关。中国历史通论作者王家范,究天人之际,王船山读通鉴论即试图以“气理”说通贯历史之变,为我国古代史学理论诠释的登峰造极之作。中国历史通论作者王家范,通古今之变,说到平遥,.“这就是今天中国大地上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所在”,全然不知中国从唐宋以来就存在的旧式“钱庄”(柜坊)与现代银行间质的差别。.这里且不说山西票号的官方背景与权力的纠葛,至少,有没有私人资本发育的社会环境,有没有“社会公正机制和监督机制”即法制对私人资本的维护,是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分水岭。中国历史通论作者王家范,成一家之言,王家范教授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中对中国传统社会特质的认识归纳为下述八点:(1)中国文明的早熟特性。(2)农业产权的模糊和富有弹性。(3)人际关系主要有三种连结方式:血缘、地缘和业缘(业缘当作泛义解,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同业”关系),以家长制为核心的血缘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始终是最具原生性的人际互动模板。(4)个人崇拜的民族心理和习惯思维根深蒂固。(5)社会三大系统:政治、经济和文化,政治又是居高临下,包容并支配着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所谓“政治一体化”的特殊结构类型。(6)知识精英始终是社会的主流力量。(7)如果深入观察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整合体制,“大一统”的成功常常被看作历史的奇迹。(8)变与不变,是构成历史生命的阴阳两极,负阴而抱阳才是历史的真谛。,成一家之言,(2)农业产权的模糊和富有弹性。(5)社会三大系统:政治、经济和文化,政治又是居高临下,包容并支配着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所谓“政治一体化”的特殊结构类型。,其实何止“自耕小农”,就是通常说的“地主”,也同样可以发问:他们的产权真是“独立”和“自由”的吗?中国历史通论作者王家范,对我刺激最深的还是一些历史上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事件:一是抑豪强。汉初、明初有过两次规模极大,涉及十万、数十万以上人口的“迁徙豪强”。那些数代土著于此、“发家致富”的“豪强地主”及其宗族,一朝令下,原有田产悉化为乌有,能说他们拥有“私有产权”吗?二是“抄家”。权势财富再显赫的官僚地主,一旦有罪被抄没,所有动产和不动产,不只田宅、金银珠宝,连奴婢、女眷亦得尽数没入官府。这种做法,现代人完全无法接受。一人做事一人当,怎么可以这样?即使贪污,那么也应当扣除其正当收入部分,家属正常收入?.联想到“文革大抄家”,我们的银行为配合“红卫兵小将的革命行动”,不顾国际规则公开银行私人存款,看起来也算是有历史根据,古已有之。还值得注意的是,打击豪强,通史界普遍都视之为“明君”、“清官”的德政,评价不低。.因为这种名为私有的田产没有制度化保障的环境,恰恰是以后中国难以走出“中世纪”的一个症结。中国历史通论作者王家范,产权概念,按起源于罗马法的西方经济学概念,不是像我们过去那样只关注“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而应该包含有三个不同意义的层次:(1)使用权(或可称经营权);(2)占有权(罗马法称“收益权”);(3)所有权(罗马法称“处置权”)。.在考察产权的历史形态时,必须高度关注三种权利分割与组合的方式,以求作出不同的历史辨析。中国历史通论作者王家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