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国际经济贸易与国际分工.ppt

    • 资源ID:246937       资源大小:350.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际经济贸易与国际分工.ppt

    第二章国际经济贸易与国际分工,第一节 国际经济贸易的作用一、国际经济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经济贸易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 间(国家伙地区)进行产品交换(一)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度时期的国际经济贸易(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特点: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与奴隶。2、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消费,商品生产很少,流通的商品更少 3、交通工具落后,对外贸易非常有限 4、对外贸易的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宝石等)和奴隶,第二章国际经济贸易与国际分工,(二)商品经济发展时期的国际经济贸易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16-18世纪)特点:1)资本原始积累、工厂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2)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国际贸易规模扩展的前提条件已初步具备对外经济贸易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作用: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如、英国15世纪由于出口羊毛和毛织品而出现的“羊吃人”圈地运动)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叶)1)对外贸易的作用: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1)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利润率和阻止利润率下降(2)通过对外贸易取得国外市场(3)对外贸易有助于社会产品价值实现(4)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5)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第二章国际经济贸易与国际分工,2)特点(1)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2)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变换,种类越来越多(3)贸易方式多样化(4)出现信贷关系,汇票开始流行(5)国际贸易的经营组织机构日益专业化(6)国家间的贸易条约逐渐成为竞争和获取特权的工具3、资本主义垄断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点:(1)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总量增加,增速下降(2)垄断开始对国际贸易产生严重影响(3)竞争日益尖锐(贸易措施多样、资本输出等)(4)交通通讯工具改进促进国际贸易发展(5)国际经济贸易呈现不稳定发展状态(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第二章国际经济贸易与国际分工,二、对外经济贸易是各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与纽带(一)对外贸易是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1、可以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本国经济2、可以实现本国商品的价值和增值,扩大积累和增加收入3、可以利用国际技术转移、扩散的好处,提高劳动生产率4、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5、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完善与升级(二)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贸易“传递”的重要渠道(国际价格=国内价格=产业=整个经济)(三)对外贸易是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维护经贸权益的重要手段三、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一)发展轨迹,第二章国际经济贸易与国际分工,1、第一阶段(战后到1973年)迅速发展2、第二阶段(1973-1985年)缓慢发展甚至停滞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至今)回升(二)新格局1、世界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世界贸易格局逐渐变化,区域贸易日益活跃3、国际经济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4、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分布多元化5、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贸易方式和新产品方兴未艾6、经济贸易竞争综合化、集团化和有序化7、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8、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主要载体,第二章国际经济贸易与国际分工,(三)新方式1、国际商品贸易与国际投资相结合2、国际经济贸易信息化(四)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新问题1、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2、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3、国际贸易标准化趋势4、贸易摩擦加剧5、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6、道德贸易的兴起讨论与作业:联系中国实际,论述对外贸易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第二章国际经济贸易与国际分工,第二节 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异同:共同点:(1)均属于生产范畴,都反映着劳动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社会劳动关系。列宁说:“社会分工是原来不同而互为依赖的生产领域之间的交换活动”。马克思说:“生产劳动的分工使他们各自的产品互相变成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互相成为市场”。(2)都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3)社会分工是国际分工的基础,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向国外的延伸。不同点:(1)社会分工是各种经济形态社会制度所共有的,国际分工只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之后形成的。(2)社会分工商品交换通过国内贸易进行,国际分工商品交换通过国际贸易进行。(3)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受国内价值规律制约,国际分工商品交换受国际价值规律制约(4)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在国内约束较少,国际分工商品交换在国际限制因素较多(5)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全部发展过程的基础,国际分工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的基础。,二、国际分工发展的阶段(一)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差别较小,商品生产不发达,所以只存在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1)11世纪欧洲城市兴起,手工业与农业的进一步分离,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2)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3)16、17世纪手工业向工厂手工业的过渡,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西欧国家推行殖民政策,使国际分工进入萌芽阶段。特点:西欧殖民主义者用暴力手段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在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进行掠夺,它们开发矿山、建立甘庶、印度兰、烟草等农作物生产的种植园,为本国提供其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原料,来扩大本国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分工形式: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分工(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到形成阶段。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等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分工更加发展。从而推动了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分工特点:1、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1)大机器生产使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大批廉价商品使国内市场饱和,需要寻求国外市场;生产的膨胀引发对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大工业要求开拓廉价的原料来源。(2)大机器工业使商品成为征服国外市场的武器。使其它国家按照英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改变他们的产业结构,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3)大机器工业改变了 运输方式,提供了电报等现代化通讯手段,把原料生产国家和工业品生产国家联系在一起,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4)大机器工业成为开拓市场的“重炮”。他们轰掉了手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消灭了古老的民族工业,打破了以往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市场和闭关自守的市场。把各类国家卷入到世界经济中。2 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格局 由于英国首先完成了产业革命,它的生产能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竞争能力大大增强。英国在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后,加强了对农产品尤其是进口谷物和棉花的依赖,从而推动了国际分工进一步的发展。3 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 由满足贵族和商人需要的奢侈品被大宗商品(小麦、棉花、咖啡、铜、木材、羊毛等)代替。,(三)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世界大战)该期间,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器、运输(巴拿马运河1913和苏伊士运河1869)、通讯;垄断代替竞争,资本输出,亚非拉被卷入的发生,一些国家完成产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占据统治地位,建立起世界多边支付体系,出现世界货币,形成国际分工体系。特点:1 亚非拉国家变为畸形的片面的单一经济 造成两种依赖性:一是经济生活对少数几种产品的依赖性;二是对世界市场,特别是对工业发达国家市场的高度依赖2 分工的中心由英国变为一组国家 它们之间形成了互为市场、形成以经济部门为主的国际分工关系:挪威专门生产铝,比利时专门生产铁和钢,芬兰专门生产木材加工产品,荷兰和丹麦专门生产农产品,美国成为谷物生产大国。3、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依赖关系,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性。分工形式: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四)深化阶段(二次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兴产业出现,殖民体系瓦解,非殖民化过程开始、跨国公司发展,资本输出发生变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使国际分工向纵深和广度发展。特点:1 分工格局: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发展迅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发展缓慢。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形成工业国之间分工占主导地位的格局。2 工业部门内部分工增强:产业内贸易(不同国家相同产品的同时进口与出口)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分工 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不同层次的工业部门分工在逐步发展,以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逐步削弱(1)高新技术加工工业与简单的加工工业分工 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分工 资本技术密集型零部件与劳动密集型零部件分工,4 社会主义国家参与国际分工(GATT:1947年:捷克斯洛伐克;1960年:南斯拉夫加入;1971年:波兰加入;2001年:中国加入),5 区域经济集团出现,其分工更为具体。6 垂直型国际分工向水平型国际分工过渡7 从商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过渡8 分工仍然是资本主义性质总之,战后国际分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已逐步让位于以现代化工艺、科技为基础的分工;以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逐步让位于工业内部分工;以非经济集团国家间产品的分工转向以经济集团内部的分工;以工业国与农矿业间的分工逐步转向不同层次工业部门的分工;以纵向垂直型分工逐步过渡到水平型的分工。,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切社会分工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起了重要作用。迄今为止的三次科技革命,都深刻地改变了许多生产领域,不但改善工艺技术、劳动过程、生产过程,且使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随之发生变革。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欧洲各国完成产业革命,建立了机器大工业,改善了交通运输工具,消灭了古老的民族工业,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国际性,出现国际分工。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二战前,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输出成为重要经济现象,形成国际分工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出现大量跨国公司,形成生产国际化,国际分工从部门之间扩大到产业内部,出现各国在产品零配件、工艺流程上的分工,使国际交通运输工具不断革新,运输费用不断下降,推动农业现代化。2、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18世纪英国完成产业革命,在国际分工中居于主导地位;19世纪欧洲各国完成产业革命,共处国际分工中心地位;二战后,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努力发展民族经济,一些新兴工业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改善。,3、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形式、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种经济类型的国家都加入到国际分工的行列中,国际分工已把各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世界性的分工。分工形式从“垂直型”向“水平型”和“混合型”过渡。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高档产品不断增多,中间产品、技术和服务也出现在国际分工之中。(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因此,自然条件只提供国际分工的可能性,不提供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一定的生产力条件没有一定的自然条件,进行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正如威廉*配蒂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如:矿产品只能在拥有大量矿藏的国家生产和出口。自然条件决定某些特定地区能种植某些作物,而其他地区则不适宜。自然条件只提供了国际分工的可能,不提供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需一定的条件:科技与生产力,(三)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1、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使分工和贸易成为一种需要:如矿业和农业对自然资源依赖很大,而原料的加工和成品的制造则可以远离自然资源产地去经营。人口稠密的国家可以通过发展劳动密集性产品同其它地区产品交换。2、劳动规模或生产规模,也制约和影响国际分工:不论何种劳动,只要它一旦大规模进行,就产生了分工的必要性,如果继续扩大,就具备了国际分工的可能性。劳动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一国不可能包揽一切,势必与别国进行分工。3、国际分工的实现还要受制于国际商品市场的规模国际商品交换市场的规模取决于:投入交换的商品数量;有支付能力的人口密度;交换距离,(四)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19世纪末以来,资本输出已成为世界经济现象,当时国际资本流向主要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工业品生产和原材料生产的“垂直”分工;二战前,国际投资大部分投放在亚、非、拉殖民地的初级产品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出现工业国与农业国分工;二战后,国际资本大部分投放在制造业部门,而且投放到发达国家,结果国际分工从垂直转向水平。(五)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1)国际分工的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生产联系在一起。既然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超出国界的结果,那么,社会生产关系也超出国界形成国际生产关系。(2)国际分工随着资本主义来到人间,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进步性,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打破了民族闭关自守状态,消除了民族隔阂,把各个国家与民族在经济上联合起来,促进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具有不平等性,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在资产阶级和垄断资本追逐利润和垄断超额利润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六)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作用:(1)建立超国家的经济组织,调节相互的经济贸易政策,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2)制定自由贸易政策、法令,推行自由贸易,加快国际分工的步伐;(3)通过殖民统治,强迫殖民地建立符合国际分工的经济结构:如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广泛推行的“强迫种植制度”,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后,强迫其种植棉花。(4)发动商业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迫战败国接受自由贸易政策,使其沦为原材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如,英国就通过不平等条约把旧中国纳入到它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成为它的“茶叶”等卫星国家。延缓作用:制定保护贸易政策,闭关锁国,会阻碍国际分工的发展;另外,通过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等经济集团,加强内部分工的做法,也在不同程度上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三、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一)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1、分工必然引起交换,没有国际分工,就没有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发展速度 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同步发展。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国际分工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主要的地位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5、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分工的发展和深化,带来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如下变化:(1)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超过初级产品(2)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增长(3)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中间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4)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二)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实现条件1、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纽带1)国际贸易制约着国际分工功能的实现分工是生产范畴。马克思把分工称为一种“社会劳动的自然力”。从生产要素构成来看,它既不是劳动者,也不是劳动手段,更不是劳动对象,而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社会劳动关系。国际分工也是生产范畴,是各国生产者之间通过市场而形成的一种相互劳动关系。2)国际分工是国际经济生活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一切具体经济活动的基础结构(1)国际分工能形成国际经济的种属能力:扩大国际社会劳动范围,劳动种类,使人类总体能力向各方面伸展(2)国际分工能提高劳动技能,扬长避短,合理配置生产要素(3)国际分工能节约国际社会劳动时间(4)国际分工能降低成本,改进劳动、交通工具2、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商品交换的规模影响国际分工的规模。在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企业的资金在循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分配额一方面由生产本身的特点决定,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商品流通状况。如果国际商品流通渠道畅通,商品适销对路,则会扩大国际分工的规模;如果国际商品流通渠道不畅通,商品不适销对路,则会缩小国际分工的规模;3、国际商品交换发展速度影响国际分工扩大的程度4、国际贸易可以协调参加国分工的利益(比较利益)5、国际贸易引导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

    注意事项

    本文(国际经济贸易与国际分工.ppt)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