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经验总结.docx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经验总结五大引擎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盟*旗始终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通过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组建“家门口唠嗑队”、成立“文明团结超市”、组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打响“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宣传金色品牌等“五大引擎”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道德实践养成教育,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发展环境,持续提升全旗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构筑治理共同体。*旗汇聚汉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9%,是全区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一直以来,*旗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稳定的大事来抓,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旗25万各族儿女携手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一是把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学习纳入全旗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干部教育、党校教学,纳入司法普法、主题宣传及“双书记”周例会必学内容,不断夯实做好新时代党对民族工作的思想基础。二是在城镇社区通过举办社区“睦邻节”,组织文艺演出、百家宴、趣味运动会、漫画展等活动,倡导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的良好风尚。三是在农村牧区深入开展以“一学一带两转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各族农牧民互帮互学种养技术,共同携手走上致富路。四是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深入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2845场次、参与群众20.4万余人次,全力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创新宣讲模式,组建“家门口唠嗑队”搭建治理“连心桥:*旗根据蒙古族人口比例高、农牧民居住较为分散等实际情况,2021年5月,组建了一支有教材、有人员、宣讲形式灵活多样的“家门口唠嗑队”,下沉到全旗12个苏木镇173个嘎查、20个社区,采用拉四胡、说“好来宝”、唱民歌等艺术形式,与群众共同编排作品,用艺术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党的热情、对家乡的浓情、对群众的深情唱进歌声中、演进节目里,引发群众的广泛共鸣,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基层治理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家门口唠嗑队”宣讲员们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通过讲述党史故事、自身经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等,与农牧民群众一起学理论、讲变化、说发展、谈感受,切实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融入其中,传播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爱岗敬业、邻里互助等文明新风,引导群众准确理解把握党的政策,带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旗累计开展宣讲活动4310场次,参与群众6.6万余人次。发挥自治作用,成立“文明团结超市”积出治理文明风。*旗在社会治理自治过程中,探索成立“文明团结超市”奖励模式,围绕农牧民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环境卫生、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方面制定积分标准,开展积分兑换物品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逐渐成为农牧民们的自觉习惯。文明团结超市用小积分汇聚起大能量,通过文明团结超市的建立推广,实现了农牧民行为的积分化、可视化,利用积分兑换物质奖励,引导农牧民群众通过村民议事会、妇女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形式,在参与家乡建设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构建起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机制。文明团结超市已经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阵地,通过培树先进典型,带动农牧民在参与自治过程中的同时,实现与法治、德治建设的良性循环,不断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为基层治理加分添彩。截至目前,全旗有125个嘎查建立了文明团结超市。激活宣传网格,组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凝聚治理软实力。*旗整合12个苏木镇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治理中心,建成覆盖城乡的三级纵向社会治理工作网络,发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和服务网络优势,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载体,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今年,发起“'大喇叭说小事”志愿服务项目,嘎查干部围绕“适量饮酒”“和谐邻里''”保持环境卫生”“文明祭祀”等主题通过嘎查大喇叭循环播放,进行隔空喊话,接地气的宣教方式吸引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关注与积极参与,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全旗1900支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万余场次,引领党员干部群众做社会治理工作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充分发挥各类新媒体作用,组织志愿者录制原创情景小视频,通过身边人演身边事、在家门口看村里事的方式,向群众推送电信网络诈骗、市域社会治理主题宣传、命案防控主题宣传、相关案例及预警信息,在辖区内掀起全民参与平安创建活动的热情,营造了良好创建环境。全旗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品8.2万余份,自制宣传品220条、点击量36万余次,受众15万余人次。打响普法品牌,提升“法治乌兰牧骑”依法治理影响力。依托“乌兰牧骑红色文化轻骑兵”扎根基层特点,全旗打造17支“法治乌兰牧骑”队伍,通过编排蒙古族特色乌力格尔、好来宝、小品、快板等形式,采取集中演出与分散演出相结合,流动演出与阵地演出相结合等方式,深入嘎查、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法治惠民演出,打响了“法治乌兰牧骑”普法宣传金色品牌。普法宣传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其中双语普法人才达到85%以上。五年来,“法治乌兰牧骑”累计开展法治文艺演出752场、受益43.9万人次。紧紧围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关键少数”、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以“法律六进”为载体,紧扣“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深入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走深走实。全旗现有1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公共法律服务站、173个法务工作室和579名法律明白人,年开展普法活动180余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8.5万余份,进一步培育了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全旗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