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2年9月一2025年7月)第一部分学校现状分析一.基本状况:我校于1951年建校,是最早的公办高中,1962年被确定为地区重点中学。建校60余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学校占地139.4亩,建筑面积31599平方米。教职工153人,其中专任教师143人,整体学历达标率96%。在校生1700人,教学班30个。我校于2005年6月,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成为第十二批规范化学校。二.发展基础(一)健全的管理体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工会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热爱教育事业,富有责任心。在依法办学的过程中,管理体系运作效率高,效果好。各部门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敬业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塑造学校品牌的关键,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通过前三年规划的努力,教师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增强。教师的观念和角色起了很大转变,初步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观。学校初步形成一支业务素质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S)稳固的教学质量学校围绕制订的培养目标,拓展德育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关心他人、孝敬长辈、感恩社会的道德素养。学校坚持聚焦课堂,要求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策略与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抓两头,带中间,注重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提升优秀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四)初见成效的办学特色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鼓励支持学生个性特长发挥。我校创建了男子篮球、田径等体育特色项目,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兴趣小组,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生个性发展和特色项目成果初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五)存在问题与不足1 .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如何主动而有效地为教师提供新一轮专业发展的平台,促使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并努力开辟出一条教师快速成长的新途径,是下阶段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2 .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入推进在课改中我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架构合理,规范有序的课程体系,但课程教材建设是个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需要我们根据学生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与创新校本课程和教材,使其层次化、体系化,这也是学校改革的活力与动力所在。3 .学校德育需进一步整合如何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让家长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提高育人的整体效应,有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是学校德育的新课题。同时,德育在各学科的课堂中充分体现,课内德育逐步形成体系,学校如何整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德育体系已放到工作的议事日程上。4 .教师的科研意识仍较薄弱,参与面不广,科研骨干力量欠缺。要加强科研,多争取省、市级课题的立项,引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力争在学校特色建设上有新的突破。5 .改善办学条件的意识在增强,但场地、设备、资金等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要添置更多的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实施教室网络化项目。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更新理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落实三维目标,将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落实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学校及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科任教师的教学计划、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计划及相关实施方案的制定,必须突出以师生的发展、以学校的发展为工作主线。2、队伍培养随着我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逐年退休,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在课改实践中亟需一批观念新,业务强的学科带头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3、铸造品牌我校办学至今已有60余年,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一切为了学生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必须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凸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质量。4、设施改变按照省规范化高中复评评估标准,学校原来的生均绿化面积不足,多媒体教室(36个班级需要投影仪)、体育场(学校需要建400米跑道的塑胶场地)及其他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建设制约课程改革的实施。要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第二部分学校发展的目标一、办学思想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校长“办怎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以质量求生存,靠创新谋发展”为我校的办学思想,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总体目标。二、办学目标我们的办学目标是“设施完备,师资过硬,管理科学,质量上乘“,努力把学校办成教育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师资专业化、质量优质化的中学示范学校。三、育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教育,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拓展师生胸怀和视野,提升学校文化品位,鼓励参与各项竞赛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和竞争能力。培养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的人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人才;培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人才;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人才。四、工作目标1 .形成并完善各年级各阶段的具有二中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2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3 .加大评估力度,建立教育教学科学的管理网络。4 .创建“人人有课题,科科有专题,年年有创新,岁岁有提高”的学校科研氛围。5 .打造一支高质量的骨干教师队伍。6 .凸现学校特色,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促进学生专长发展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以“六个具有”为基本特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第三部分规划的主要内容、分目标及配套措施一、德育工作以体验教育为主要途径,增强德育实效。(一)德育目标1、基本目标积极倡导全员育德,有效育德的理念,提高教师队伍德育修养和育德自觉,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德育课堂”、“社团课程建设”、“社会实践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等为主要途径,初步形成二中的“参与体验”德育教育模式与管理机制。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主能力,使“参与体验”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特色。2、年度目标20222023年度:建立班主任培训、评价制度,提升班主任育德能力和实效;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同伴、感激社会;通过德育课堂、文化社团建设、建立志愿者团等方式,为学校精神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气息。20232024年度: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推进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继续探索德育课程化,丰富学生社团、社会实践课内涵,形成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修养与良好育德能力的德育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有修养、有责任感的志愿者团队,来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20242025年度:构建由一日行为规范、一周评价制度、一月主题活动、一学期重点项目构成的德育工作结构体系;初步形成德育校本课程,构建并完善“身心和谐发展”活动的框架体系。(二)德育内容1、感恩之心的培育2、行为规范的养成3、责任意识的培养以“身心和谐发展”为主题,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创建和谐有序、积极向上、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氛围;分年级开展系列德育实践活动:高一年级,侧重行规养成和感恩教育;高二年级,开展合作与责任感教育;高三年级,侧重心理健康和规划与发展教育。创建“文明高一、优质高二、和谐高三”,最终达到在活动中培养自主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各方面健康发展的目的。(三)具体措施1、坚持开展“自我教育学校要以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为抓手,以文明礼仪教育、考风考纪教育为重点,进行“人格上自尊,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的“四自“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约束、诚信做人,引导学生将自主管理内化为自觉,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2、继续开展感恩教育。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等途径,通过学习灾区英雄事迹,教师节感恩等活动,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一般大众的社会责任、守法精神及基本选择能力均应予以特别培养,而社会上的合理竞争规范尤宜优先建立,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创设参与体验的育人环境。继续办好校园广播团和校报等,让德育落实到具体而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真善美;每年进行一次学生干部队伍的竞选,利用竞选推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学生会自主组织综合知识竞赛、演讲、辩论会、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展示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举办礼仪知识、环保知识、法制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文学知识等专题讲座或展板,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志愿团立足校园,参与管理,发起“保护环境、爱护公物、节约水电”活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悟、思考,学会做事、做人。4、开展“校兴我兴,校荣我荣”的主题系列活动。学校正在筹办荣誉室和校友会,发掘二中发展史和校友的教育资源,邀请卓有成就的校友回校作报告,让二中学生树立“今天我以二中为骄傲,明天二中以我为自豪”的观念。5、探索育德新思路和方法。初步形成与“社团文化”、“社会实践”相关的校本德育课程;加强艺体兴趣课的开展,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成为追求美、鉴赏美、表现美的现代人。6、强调德育的无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在表达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育人为核心的教育目标。7、倡导全员育德意识。培养班主任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积极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8、大力开展先进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校师德标兵”、“三好学生”、“先进班级”、“优秀社团”、“优秀志愿者团队”等,挖掘和宣传教师、学生的先进事迹,弘扬良好的班风、校风。9、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校的行为问题、学习障碍问题、性格品格问题,往往与心理问题有直接关系,心理问题已经是学校、家庭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要定期开设心理知识讲座,心理教师要发挥“心语室”的作用,尤其要关注部分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建立心理辅导档案;在班主任中开展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活动。10、开展网络道德教育。针对当前网络文化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护能力;通过二中校园网的建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二、课程与教学推进新课程,落实新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丰富特色课程。(一)目标1、课程目标学校将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夯实基础型课程基础,丰富和发展拓展型课程和社团形式的研究型课程。推进学校课程方案的完善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形成一批校本课程。2、教学目标以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为支点,学习课改理念,以校本研修为手段,探索体现课改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打造有效课堂,使学生基础知识厚实、学习兴趣强烈、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从而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区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3、年度目标20222023年度: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推进课改新课程;开展“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讨论;开展青年教师常态教学诊断;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研究;启动高三第一轮复习新教材整合及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开展专家引领教研组建设试点活动。20232024年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推进“课堂教学有效互动”实施,校本研修建构教师校际交流平台;加强对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通过师徒带教活动培养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启动备课组的周检测试题集。20242025年度:打造二中一批名师、品牌备课组、特色教研组;开展教研同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研究和经验交流活动;全面使用网络管理软件对教学质量进行统计评价和公示;构建教研组建设新举措,完善梯队型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开展学校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教学展示活动;规范整理出一批具有二中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二)项目1、课程方案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突出学生的发展。坚持“创造性的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创造性的开放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高质量完成必修课;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教程,积极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为学生的选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机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基础型课程。在基础课程实施过程中,努力促使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培养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将教师的基础性教学素养培养与个性化风格形成结合起来,尝试进行相邻知识系列的整合,性质相近学科的整合,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2)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重在满足学生个性特长、不同层次的需要,促进拓展型课程的多元化开发和多样化发展;在巩固已有的拓展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英语阅读、文学欣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多种拓展型课程特色教育;尝试进行人文、自然和社会学科的整合,学校里的教育内容变化与文化发展的整合,从而形成学校教育内容成为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优化的环、土壤和养料。(3)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课改”中一个亮点,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重要举措。重视引导各教研组开发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丰富和发展课题形式和社团形式的研究型课程,使研究型课程成为巩固和提升基础性学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结合师资现状,从局部展开,探索有效的研究型课程建设与管理,逐步完成学生研究型课程实践的案例集。2、特色课程在学校发展的历史中总结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结合新课程的改革,寻找学校新课程建设生长点,实现学校特色的传承与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首先是教育方法的改革。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开拓性。课堂教学要与学生思维特点相适应,着力于开发学生的智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二是注重个别性。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三是注重开放性。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和参加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公共意识和良好的劳动习惯。(1)艺体特色课程。强化传统三特色:体育特色一传统体育项目(田径特长训练队);心语特色一强化“心语室”功能,开辟心理素质教育实验;管理特色一“优先发展、均衡发展、长远发展”三元并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所有学生在学业上均有进步(在某一科或更多科目),每个学生发展或培养一门特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培养学生组织、协作、表达、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演讲与口才及合唱兴趣选课、校园广播团等);注重学生心理品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让每个学生在高中期间事有所成,学有所得,身心健康,充满希望。(2)兴趣类课程。蓝球、足球、乒乓球、合唱等是我校的兴趣类选课项目,倡导艺体是课程更是兴趣的理念,我们将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出适合校情,有利于部分参与、逐步推广的学校兴趣类特色课程。(三)主要措施1、实施“课改”新课程(1)制定课改规划。研究并制定“课改”新课程的实施方案,建立新课程实施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组,从制度上保证新课程在学校的落实。(2)做好课改落实。立足课堂,学校从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多角度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工作,确保新课程全面实施、扎实有效。(3)实践课改精神。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鼓励教师从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师生关系、案例剖析、教学反思等不同的切入口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4)运用信息技术。以加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加速推进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优化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三年内使90%的教师能制作多媒体课件;逐步引导教师之间能够通过网上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交流,通过电子邮件等服务系统与学生家庭联系等,提高教育教学效益。(5)反思课改经验。通过三年的新课程实践,总结成果。主要包括适应新课改精神的、有本校特色的新课程方案;学科教材内容整合,学校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等一系列开发性成果,并汇编学校的成果专辑。2、做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1)完善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教。按照课改要求,反思教学实践,不断修订学校已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从修订各项评价制度切入(如学生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班主任评价制度、教研组和年级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校本课程评审管理办法),逐步向各项程序性规章制度和岗位制度和岗位目标性规章制度拓展。(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提升教研组的整体实力。落实教研组工作要求及评价标准,优秀备课组评选细贝(;制定各教研组具体的工作标准,以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效能、校本研修、学生辅导训练为重点,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优质化建设。(3)落实市在教学五环节的要求:备课。教研组备课,力求每次有明确的主题,有具体的主讲人,更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层面整体把握学科教学目标,注重从纵向和横向联系和衔接的角度把握教学内容,注重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上课。要充分倡导“对话式”课堂教学,努力创设师生平等、和谐、有效互动式的课堂氛围,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带来教学效率的提高。每学期每个备课组要推出一节能代表整个备课组乃至教研组专业水准的示范课,以引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作业。要做到精心设计和选择,要求教师必须事先自己先动手做作业,来确定那些真正适合学生的作业。根据我校的招生模式和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的特点,必须在分层作业上下功夫,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我们要求教师在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留给他们更大的空间进行更深入地钻研,学困生的作业要遵循可接受性原则,要注重的是从作业中得到的有效信息及如何充分利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辅导。做好优等生的学科跟踪辅导;关注那些有厌学情绪、基础差的学生,情感上关注他们,学法上指导他们,以班级为单位,各课任教师作出学科学困生辅导跟踪记录。评价。要提高各类测试的命题质量;紧扣课程标准,不断完善与新课改相配套的试题,各备课组要用三年时间完成适合二中学生特点的月检测试题集;要对评价结果深入仔细地分析,从中找到对今后教学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对学生的学分认定要注重学习态度,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4)切实推进教育信息科技化建设。完善相应的教师培训制度,完善学校网站,建立学校管理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学籍管理平台、质量管理平台,教研交流平台进行教育教学的信息管理工作。3、立足课堂,打造“有效互动教学”(1)讨论“有效互动教学”的标准。教研组将有效互动教学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每个教研组都有本组“有效互动教学”的具体标准,有推进本教研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措施。(2)落实“有效互动教学”的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按照“有效互动教学”的标准,找出应对措施,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切实提高每一堂课的效率。(3)交流“有效互动教学”的经验。通过校本研修、教师个人反思、教研组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以“教研训同期互动”的基本模式,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4)促进“有效互动教学”的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展示、比赛、研讨活动,促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催生一批在教学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教师,形成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三、队伍建设面向课改需要,创新校本研修,培养骨干教师,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一)目标1、整体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一整套适应我校教师发展的培训方式,以“五个具有”作为二中教师发展的目标:(1)具有优秀的师德素养(2)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3)具有扎实的学科功底(4)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5)具有自觉的研究意识,逐步增加硕士教师的人数,力争培养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建设若干个有一定影响的教研组。2、年度目标20222023年度:完善“合格成熟骨干名师”梯队型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师德状况一一德育成效一一教学业绩一一科研绩效一一学生评价”五大指标相结合的教师综合评价机制;以建设具有“重学习、有规范、树正气”优秀师德素养的队伍为目标,进一步确定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在教师中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努力形成一个合作并适度竞争的团队。20232024年度:举办教师专业化发展讲座,培养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改进校本研修工作,开展教育教学论坛,增强师徒带教工作的针对性;重点抓好现代信息教育技能培训,组建学校科研课题核心小组,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师德修养、现代教学能力、知识观念等得到普遍提升。制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认定条例并启动培养工作。20242025年度:全面加强专家对教研组建设的引领,依托名师资源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开展教研组特色展示活动;推出一批名师“有效互动教学”展示课;逐步将新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教师个体努力与教研组集体努力结合起来,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结合起来,将常规教学活动与示范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队伍建设成为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设一各优质高效的二中教师团队。(二)项目1、师德建设工作2、校本研修平台3、教师发展梯队(三)主要措施1、开展师德建设开展仁爱之师评选和事迹宣讲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师德讲座;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教师、团结教师,树立一批师德高、理念新、业务强的优秀教师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2、强化教研组建设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通过强化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逐渐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研组为基础、以专家专业引领、教师行动跟进的校本教研机制。从课程和教学改革、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养、教科研成果、教学质量和师德等方面综合评价教研组,三年内全校所有教研组成为合格教研组,争创一批市优秀教研组。3、建设梯队培养机制通过专家带教、教学论坛、课题实施、教学大赛等多种途径,为教师的发展搭建舞台,让更多的教师脱颖而出,展现才华,逐步形成“合格一一成熟一一骨干一一名师”梯队型教师队伍。(1)专业培训。以重视和支持的原则,合理调配学校现有师资和经费,保证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工作,并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其它相关的教育教学培训活动。(2)学历提升。在保证全体教师100%达到大学本科学历的基础上,学校每年选派部分中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或研究生课程的培训学习,力争3年后有10%的教师完成研究生学历(课程)的培训。(3)校本研修。学校将大力加强校本培训课程的建设,继续完善学校自我开发的培训课程,规划“课堂教学的师生有效互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自身发展”、“新课程中的研究型课程”、“现代家庭教育指导”等一系列以学校长远发展为本的教师培训课程。从反思问题寻找对策、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组室合作课题研究等几个层次创造日常工作和研究相结合的研修氛围。(4)专家引领。学校将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我校作教育、教学、科研、心理等相关方面的专题报告,丰富信息、拓展思路、把握方向。利用他们的资源优势来培训教师,使教师在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学校的教研训同期互动,立足课堂,促使教师岗位成长。(5)青蓝工程。学校现有青年教师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60%,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铺路子”、“搭台子”、“创牌子”、“压担子”等几种途经。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带教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搭建青年教师展露才华的舞台,及时总结优秀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事迹,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对那些具有良好师德和业务修养的青年教师委以重任,推动他们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尽快成熟。(6)名师工程。学校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需要一批教师担当课改学科带头人。例如在整合新教材、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开设校本课程、实施课题研究、创新德育思路等方面鼓励教师勇于挑战、自主发展。因此学校要建立以师德修养、教育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依据的二中名师工程培养方案,推动一批师德好、能力强、业务精、社会知名度高的品牌教师,三年内,分别在教研组层面和学校层面完成“五个一”项目:一个研究课题、一篇有质量的论文、为同学科教师上一堂示范课、组织编辑一本备课组月检测试题集和带好一个“徒弟”。四、教育科研科研与课改同行、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一)目标1、基本目标树立科研促发展、科研出成绩的学校发展观。围绕学校的课改实验主题,建构由市级课题、本地区级课题和一批校级课题构成的课题群,为解决学校推进新课改中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思想、方法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支持。2、年度目标20222023年度:开展感恩教育德育课题研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工作,形成校本德育课程;办好展板和校报,鼓励师生交流教与学的体验,倡导教师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组织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20232024年度:从德育课程建设角度推进社团文化建设和社区实践活动,探索学生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特色项目;关注学校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的实施状况,总结经验进行反思;围绕课程改革、教师发展两大主题设计校本研修活动。20242025年度: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完善学校课题结构,建立科研与教学同行的工作机制和相应的评价机制;总结学校近三年来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推进“参与体验”德育特色、立足课堂的“师生有效互动”课改特色的建设。(二)项目1、优化科研工作机制制定科研规划、培养科研骨干、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教师科研工作与评优、骨干教师培养相联系的考核制度,鼓励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2、完善各级课题结构建构一级课题、二级课题、三级课题相结合的课题体系。一级课题起着统领全局、引领方向的作用;二级课题起着凝聚教师开展项目研究的组织作用;三级课题起着促进教师进行教改经验、总结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的作用。(三)主要措施1、树立科研兴校思想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推进学校改革创新是学校实现三年规划的重要保障。结合我校的办学思路,要实践科研促改革、科研促成绩、科研促发展的办学思想。2、建立科研骨干队伍在课改实验中加强科研工作,组建学校科研课题核心小组,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头作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科研水平。3、完善课题运行机制参与机制:建立龙头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和管理课题研究工作。成立二级课题领导小组,具体组织二级课题的研究。教师根据参与的二级课题项目,自主设计选择三级课题研究。研究效果纳入学校评价之中。五、管理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师生发展为宗旨,创建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管理机制。(一)目标1、基本目标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学校新的发展形势,加强学校内部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能;创建以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有活力的有效管理机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力。2、年度目标20222023年度:完善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奖励办法;推行备课组长聘任制,实行中层干部述职制;,开设教师论坛、开展教师校本研修等活动;继续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0232024年度:根据学校发展的需求,推进学校建章立制工作的落实,修订和编印学校规章制度条例集;实行中层干部年级管理制和问责制,对中层干部进行考核评价。20242025年度:进一步丰富学校办学理念,根据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完善与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特别是,与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的教师综合评价制度,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项目1、课程改革推进机制通过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课程改革实施计划、启动课程改革试验项目、培养课程改革试验骨干力量等措施,建立有效的课程改革推进机制。2、学校发展保障机制在继承学校传统规章制度的同时,与时俱进,根据新课改精神建立具有时代气息和具有丰富教育思想内涵的学校制度,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三)主要措施1、推进发展保障(1)监督保障发挥教代会职能,保证学校的重大事项由教代会审议通过,形成协调制约的管理机制。建立全体教职员工民主监督学校管理的平台,保证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2)后勤保障后勤各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对后勤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3)设施保障积极争取市委、市、的政策支持,加大对学校硬件建设的资金的投入,充分挖掘校友会和家长委员会的资源扶持二中发展,逐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设施,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2、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1)完善德育常规管理制度。开展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评选、师德标兵评选、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加强班主任培训、带教和研讨工作,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围绕课程改革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培训机制和业务考核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3)建立课题管理制度和教师科研奖励制度,促进教学和科研的融合,让科研引领课程,推进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实践。(4)进一步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依法治校、以德立教。建立与学校发展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实现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营造“务实、和谐”的发展环境,使务实和谐成为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有效手段,为学校发展、师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能。我们相信,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应该以追求师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通过课改全方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探索出先进的教育实践经验。今后三年,对学校的未来,对个人的前途既是机遇也有挑战,进则海阔天空,观望和等待都是没有出路的。让我们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为尽快实现我校2022年9月2025年7月发展规划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