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10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专题党课宣讲稿材料(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三件大事的意义和内涵).docx
-
资源ID:252416
资源大小:106.85KB
全文页数:1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党课讲稿10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专题党课宣讲稿材料(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三件大事的意义和内涵).docx
目录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党课讲稿: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三件大事的意义和内涵1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党课讲稿:让机关青年在奋进新征程“青年篇章”中保持斗争自觉8学习党的二十大专题党课讲稿:汲取百年组工经验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15学习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9二十大专题党课讲稿:新精神催人奋进,新时代建功立业,新征程引领前行42二十大专题党课讲稿:熔塑“丹心向党、大爱为民”的“民政之魂”65二十大专题党课讲稿:学思践悟、笃行实干、薛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推动事业高质量发72学习二十大精神党课讲稿: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79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专题党课:厚植廉洁文化建设清廉国企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103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专题党课讲稿:牢牢把握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深刻内涵115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党课讲稿: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三件大事的意义和内涵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认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三件大事的价值意蕴,进而才能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一、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三件大事就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三座重要里程碑。回望历史,我们能够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主动。百年奋斗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面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万山磅礴看主峰,发展需要领路人。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完成,我们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终结了中国几千年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夙愿,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如今,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新时代的十年是非凡的十年,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非凡巨变。世界的聚光灯聚焦中国,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二、伟大的理论意义新时代三件大事充分证明,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功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威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赋予马克思主义崭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形成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观照现实,前瞻未来,破解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正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才取得新时代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才在世界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激烈较量中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更好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时代三件大事的伟大胜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制度体系,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百年奋斗,百年巨变。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上的伟大奋斗赋予自信和底气。如今,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正意气风发地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紧密相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累了宝贵经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筑牢了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不断的制度建设和更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确立了近代以来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一一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后,我们找到了最能发展中国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经过长期奋斗,建立并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建立并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制度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和历史自信,增强了中国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奋斗的精神动力。党一路走来,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在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为共产党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人民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提供了更为雄厚的精神力量。四、巨大的世界意义新时代的三件大事不只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也是对世界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事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不但改变了中国,也深深地改变了世界,以百年奋斗的“自转”推动世界历史的“公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使世界上的正义力量增强了。同时,也鼓舞了亚非拉落后国家、落后民族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世界影响和国际意义。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们让1亿左右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o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样本。201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农村贫困,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决议草案,提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新思路要借鉴中国智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3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的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使科学社会主义显示出蓬勃生机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错误思维定式,走出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向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党课讲稿:让机关青年在奋进新征程“青年篇章”中保持斗争自觉各位青年朋友,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回顾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一代代青年始终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今年我们党召开二十大,共青团也迎来成立百年的历史性时刻,精通党史“青年篇章”作为市直机关广大青年的基本功课,要从中感悟精神伟力、汲取前行力量,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永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自觉和胆魄。一、机关青年要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把准斗争方向一部中国青年运动史,就是一部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历史。回首百年,无论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始终未改,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贞初心始终未变。新时代,机关青年作为推动市直机关各项事业创新发展的“前哨先锋”,必须清楚认识到市直机关是推动党中央及安徽省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组织者、执行者和服务者,必须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走好第一方阵。机关青年通过奋进新征程“青年篇章”,要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因此,第一位的就是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聚焦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把讲政治贯穿于工作始终,做到在思想上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态度上始终对错误思想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斗争。要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开展日常工作,要经常深入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求教,主动向群众问策,自觉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追求。工作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真正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改进工作的“风向标”。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修养。青年的思想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机关青年要传承红色基因,自觉发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一再叮嘱“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o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财富就是深深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进入新时代,青年传承好红色基因,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赋予红色基因新的时代养分。机关青年通过奋进新征程“青年篇章”,要在坚定理想中长志气。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物质发展环境更为优越,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条件。因此,要心怀“国之大者”,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人生追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要在攻坚克难中硬骨气。百年历程中,一代代青年勇立潮头,争做先锋,展现了中国人的骨气。硬骨气,就要学会用大历史观审视近代以来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与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史的关系,把握自身的历史定位、社会定位和角色定位,涵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气节。要在自信自强中蓄底气。“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时代接班人的铮铮誓言,也是亿万青少年对党和人民的郑重承诺。这份底气,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源于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面对未来,要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从容不迫、自信通达,当好新时代的“长征者”和“接棒人”。三、机关青年要保持进取本色,自觉加强斗争历练从一百多年前的“救亡图强”,到革命战争年代的“翻身解放“,到新中国成立时的“发奋建设”,还有改革开放以来的“拼搏奋进”,青年始终是社会变革与历史演进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广大青年就必须勇开风气之先,勇立时代潮头。机关青年通过奋进新征程“青年篇章”,要在守正创新中走在前列。守正者不迷,创新者恒强。要充分发挥青年人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的优势,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勇于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善于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把干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在实干争优中作出表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第一线,在科技攻关最前沿,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在社会服务各领域,主动认领“急难险重”任务,以参与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和吃劲岗位来不断历练成长,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一流业绩。要在遵规守德中树立标杆。公生明,廉生威。只有知敬畏守底线,自觉净化“交际圈”“朋友圈”,才能不滥用权力,不违规越权。只有去官气增亲气,防止出现“自己动动嘴,让基层同志跑断腿”的情况,才能更好树立机关高效文明的形象。只有讲诚信重品行,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才能做到行得端、走得稳。四、机关青年要聚焦中心大局,自觉提高斗争本领理解好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为什么出发”“怎样走到现在”“如何走向未来”,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循着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中心任务、党对青年的要求去探寻答案。把准时代之需、融入历史进程,新时代的青年要始终立足中心、服务大局,在伟大实践中锤练斗争本领,把气质和品格升华还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机关青年通过奋进新征程“青年篇章”,要主动寻找“一线战场”。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严格按照省委提出的要求,坚决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经常下基层、访民意、进企业,把方便留给企业和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坚决不当“躺平式干部“,从而助力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要致力塑造社会文明新风尚。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必须主动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领时代新风,自觉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带头倡导向上向善社会风气、塑造社会文明新风尚,争当正能量的倡导者、新风尚的践行者。要带头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不能绕开中国共产党,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时代使命。在“互联网+”一切的当下,各种不同的“声音”充斥着网络,对主流意识形态立场提出了挑战。为此,要带头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采取“青年化”的理论阐释、“青言青语式”的语言转化,让更多青年了解我们伟大的党。“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机关广大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阵厉奋发、勇毅前进,为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汇聚强大青春力量!学习党的二十大专题党课讲稿:汲取百年组工经验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同志们:组织动员能力的高低是政党执政能力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政党要想获得广泛的支持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动员能力,与群众之间搭建起有效的良性互动模式,让民众的力量得到充分的激发和释放。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动员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组织动员主体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多地获得组织动员客体即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所产生出的能力与力量。“组织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创造,并一直沿用到现在。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十分重视组织动员能力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运用组织动员,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先后进行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党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与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来,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面临新的形势和内容,党依照形势的变化制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动员策略,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纷纷加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挥党的组织动员能力,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组织紧跟党中央命令,冲锋在前、战斗在前,纷纷走上抗疫“前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利用自身的组织、宣传等能力不断激活党组织动能,团结群众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发挥党组织优势与领导优势双管齐下组织动员主体是组织动员活动的发起者或领导组织者,即各级党组织。组织动员主体执行力与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组织动员的效果。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动员能力的建设中,始终重视发挥主体的组织优势与领导优势,树立主体权威,用严密的组织体系与强大的领导力保证组织动员活动强有力地实施,保证了组织动员能力建设的内生动力。(一)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并建立起了以党中央、各级地方党委和党的基层组织的纵向贯穿体系,以及城市、农村、机关、国有企业、高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全覆盖的横向发展体系。到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达493.6万个,通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严密组织体系将党的各级组织力量聚集起来,将各行各业的力量团结起来。党员、群众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要落实在哪里,组织动员的力量就延伸到哪里,真正地发挥出了党组织体系的整合力和凝聚力,使党的组织动员工作能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组织工作,善于整合组织力量,发挥组织凝聚力。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每一位党员都是一位战士,每一个支部都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以党员和党支部为中心向外辐射,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其中,逐渐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合力。全国上下众多党员与党组织的合力聚集在一起,有助于将党自身的组织资源和一切社会力量整合起来,共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党既定的奋斗目标。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支部下设有小组,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党的组织力。1927年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逐渐深入到了广大的基层中。随着当时国内局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积极吸收了一切愿意为共产主义主张而奋斗的人,使党员数量和党的组织规模迅速扩大,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组建组织和支部,党的组织体系的覆盖范围从局部走向全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发展形势的变化,十六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允许“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国共产党,党的组织基础进一步扩大,增强了党组织动员的辐射力和凝聚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组织基本实现应建尽建,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不断健全组织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困境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凝聚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党的组织凝聚力不断得到增强,就必然要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党内外凝聚广泛共识,使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动员能力形成高度认同。通过各个领域中的党组织发挥作用,党的领导得到了贯彻、党的主张得到了宣传、党的政策了得到落实、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党的组织动员能力得到了深层释放。(-)发挥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政党的领导力作为政党领导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体现了政党实施领导的权威和能力,是自身力量和实力的一种无形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保持自身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是新时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发挥组织动员能力的重要保障。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是党中央在深入总结党的伟大实践后得出的重要经验,更是对新时代加强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重要部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领路者”,党的政治领导力在党的组织动员能力建设中发挥着“引擎”的重要作用。只有坚持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建设,才能在组织动员过程中实现提纲挈领、以一持万的效果。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逐步深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政治纲领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工人运动、开展土地革命、促成统一战线、共同抗击侵略等一步步确立了党的权威,在革命和战争的组织动员中发挥了“主心骨”和“领头羊”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然成为人民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充分彰显出了党举旗定向的作用,有效地发挥了党的全面领导能力,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正确方向和道路的指引下人民群众纷纷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能够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的有效运用。推动党的政治领导力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主题,也是共产党人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者、社会发展的管理者所发挥出的执行与领导作用不断得到增强。只有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才能确保党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和伟大号召力,只有这样党的组织动员才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坚定的奋斗方向,党的组织动员能力才能得到更加集中的发挥。二、实现群众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双重满足组织动员客体是组织动员活动的接受对象以及实际参与者即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动员始终围绕着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满足群众的各项需求并在思想上利用榜样的示范效用带动群众,在组织动员能力建设中实现了人民群众与党感情上认同、信念上统一、思路上一致、行动上同向的积极效果。(-)满足群众的物质利益物质满足是党组织动员能力建设的核心驱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必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按照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诉求去确定社会各行业的奋斗目标,以物质利益的满足让群众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认同,从而自觉自愿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成为组织动员的积极回应者和主动参与者。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通过切实利民的土地政策和土改运动使农民在经济上获得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在政治上翻了身。毛泽东强调:“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通过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农民才愿意听党话、跟党走。新中国成立后,党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上的各种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以实际的利益团结群众。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贴近民生,了解人民所需所想,解决人民所盼所急。只有党实实在在地将群众利益与生活挂在心上,人民群众才积极主动“跟党走”“跟党干”,才会让党的组织动员更有效力。满足群众物质诉求是党的一贯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重大现实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实在,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这些都是对人民群众物质诉求的不断保障,也展现出了组织动员能力建设对发挥党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优势有着显著的助推作用。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只有关注人民群众物质诉求、回应人民群众物质利益诉求、逐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党有效提高组织动员能力建设的基础所在。(-)发挥榜样的示范效用发挥榜样示范效用是开展组织动员能力建设的有效方法。先进人物之所以能够发挥带动作用,最主要的是他们身上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能够深深地影响群众的内心世界,激励群众紧紧跟随和模仿,促使群众自觉参与到党的组织动员活动中来。作为加强组织动员能力的重要构成内容,中国共产党立足时代发展的制高点,经常性地借助树立典型示范的方法挖掘榜样的时代价值,把榜样的力量融入党领导人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为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发挥榜样的带动示范效用,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毛泽东曾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发挥榜样示范效用是党凝聚人心、提升动员能力的重要法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榜样都体现着时代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导向。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积极树立了一大批勇于战斗、不怕牺牲的人民英雄榜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烈士;抗日救国的左权将军、杨靖宇将军等等。新中国成立后榜样塑造的重点转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人民事业不断前进的骨干中来,宣扬了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进人物。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逐渐多样化,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对榜样的塑造也开始变得多元化。通过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不仅可以指引组织动员的前进方向,也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主动性,为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前行提供不竭精神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这些时代楷模是引领社会发展氛围的标杆和旗帜,他们正在成为新时代精神谱系的传递者、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当前中国共产党组织动员能力建设仍需借助榜样发挥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开展榜样教育、发挥榜样作用、凝聚榜样力量,激发群众的模仿与赶超力,才能更好地动员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党的伟大事业中来。三、利用纪律约束与宣传教育双向发力组织动员方法是指在组织动员过程中为了更好实现目标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手段。作为将主体和客体连接互动的中间方式,组织动员方法形式多种多样,不断优化组织动员方式,可以从各个层面加强组织动员主体的动员力与执行力,也可以提高组织动员客体的认同度与参与度,是提高党组织动员能力的必要手段。(一)不断增强党的纪律约束力党的纪律约束力是指通过各种行为准则的约束而产生的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各项任务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动员能力得以落实的硬性保障就是纪律约束力。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内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通过党的纪律约束力调动全党力量、提升党员修养、加强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政党而言,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成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纪律建设是政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纪律约束视为刚性要求,保证实现全党步调一致、行动统一,从而推动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党的纪律要求,中共二大提出了“三个服从”,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严格的纪律约束可以使党员干部按规矩办事、听命令行动,从组织内部首先集中力量达到党内高效的组织动员。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通过纪律约束使人民军队和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支援部队,听从党的指挥和领导,将组织动员的力量在群众中凝聚起来,最终实现一呼百应的动员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离不开硬性的纪律约束。党员干部应当自觉认识到纪律的刚性约束力,以党章、党规为基本遵循,推动党员干部按章办事、履职尽责、听从指挥,进而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使党的组织动员能力自党内到党外都充分发挥出来。(二)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宣传工作因党而生、为党而长,伴随着党成立、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党的组织动员能力建设同样也离不开思想宣传工作,思想宣传工作对于深化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共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宣传工作的认识和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通过发挥宣传工作的能动性作用,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动员。革命年代,党号召广大群众“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利用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唤起了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的强大力量。进入新时代,随着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党推动宣传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影视剧、央视频、学习强国等新的传播手段使得宣传工作得以不断丰富和拓展。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号召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疫情阻击战,并以“伟大抗疫精神”为号召,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组织动员能力的重要成功案例。历史已经证明,做好宣传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战胜风险挑战的强大武器。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而进行,宣传工作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凝聚正确共识,在思想上保持定力、站稳脚跟,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才能更加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在组织动员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功效,才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与党同心同德、同频共振,不断取得更大胜利。学习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团结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奋楫扬帆、劈波斩浪,用新的伟大奋斗铸就新的历史伟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我们党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贯穿始终,成为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词,那就是“中国式现代化”O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要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深入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概念。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深刻内涵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性课题、世界历史性事件和世界历史性进程,主要指的是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一般而言,现代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经济,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束缚资本主义的旧的生产关系,为工业文明的诞生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美和东亚的扩展;法德等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实现了工业化,以殖民主义的方式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体系。从历史的大尺度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普遍的世界交往,摧毁了神学统治和封建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构建起一个东方从属于西方、农业民族从属于工商业民族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由此,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把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看成人类唯一的现代化,看成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自然形态。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可逆转,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虽然资本主义现代化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自身的先进属性,但自身也存在对内剥削人民、对外血腥掠夺等弊端。有些发展中国家错误地将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奉为圭臬,唯马首是瞻,全盘搬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大搞新自由主义等错误理论指导的现代化,结果深深地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等一系列现代化陷阱之中,进而出现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不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严重短缺、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理想信仰缺失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严峻的现实说明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所谓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已经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现代化陷阱”和“现代化危机”之中。实践证明,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对于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而言,要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就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开辟现代化发展道路,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正是基于这一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我们党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