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员干部喜迎二十大主题读书活动心得体会九篇合集.docx
“喜迎二十大”主题读书活动心得体会余秋雨说:“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最近, 有幸读到裁判是怎样写成的一书。对该书的了解,源自 于一篇分享内容,于是产生了读读该书的想法。初读之时,认为这是一本法官工作的教科书,但是细读 下来之后,却被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知识转化运用能力所 吸引。该书从审判实务出发,将司法理论融合于实际案例中, 行文既具理论性,又有文学性。读者既通过书籍对法官工作 有了直观的认识,又可以从家长里短的一些案例中学到法理 知识。我突然明白,通过实践中孜孜不倦地钻研和打磨,以 及法学专业知识以外的博览群书,原来法官的才情可以不被 庄严的黑袍所掩盖,法官的理想可以不被厚重的卷宗所淹没。 由此,联想到我们的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工作,面对如何与监 管服务对象有效沟通、如何压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如何提 升执法能力等一个个困扰的问题,这本书展示的一个个鲜活 的案例,提出的“对话式”裁判,无疑是他山之石,对我们 的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工作也有启迪。正像作者所主张的那样, 透过裁判文书还要传递法律所应用的温情。应用于我们工作 中,就是既要严格执法,还要主动服务,宽严相济,法理相 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要实现执法有力度,服务有 温度这个目标,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体会。1、勤于学习。当今世界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科技日新 月异、一日千里,任何时候不学就会掉队、落伍,思想就会 空虚。毛主席说:“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 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 一卖就完,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要进货,我们的进 货',就是学习知识。”知识是武装头脑的最好装备,只有 不断的提高认知,不断的储备知识,才能提高理论素养,才 会用唯物论、辩证法看待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解决 问题,才能把死资料变成活财富,把纸上的印到脑子里。2、善于对话。对话是一门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常 常形容肚子有货,但不善表达的是“茶壶里装汤圆”。作为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守卫者,在执法检查中要能沟通、 善说话。一方面要学会平等式对话,要跳出“官老爷”本位,在执法检查中,既要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又能让从业单位 理解接受。另一方面要在对话中说服,能够将专业知识用通 俗的语言去表达。就像李广宇法官总结的“对话式”文书写 作方法,我们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要能够有效的回应服 务对象的诉求,加深从业人员对违法行为与合法行为界限、 违法行为处罚标准、行业及地方管理要求的熟悉和理解。3、勤勉尽责。毛主席在实践论里讲“感觉到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解才能解决本质问题。一个人真 正的本领硬,不仅要学习积累,关键还要贯通运用。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安 全生产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和 行动指南,要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时刻绷紧安全监管这根 弦不放松,牢牢守住安全监管的“红线”“底线”,切实增 强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4、担当有为。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在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新征程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刻领会总 书记赋予交通运输发展的新使命,深刻领会国家对重庆交通 的新定位,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对交通工作的新要求,全 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要求, 积极开展各类专项宣传。深化法治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干部 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推进行政执法“三项 制度”落实,完善案件评查制度,提高执法人员对常见典型 违法行为的查处意识、识别能力、证据收集能力和文书制作 水平,为交通强市建设提供高质量执法服务保障。“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交通 强市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 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争做“不坠青云之志”的奋进者,“此时不搏待何时”的搏击者,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 人民,在新的赶考路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交通质监执法人 的最好成绩。喜迎二十大主题读书活动心得体会近日,细品了季羡林的毁誉文章,颇有感触。“毁誉”一词最早出现于管子的著作中,管子七臣 七主中说道:“上好利,则毁誉之土在侧。”又如在新 语辨惑中说道:“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沈木,群邪所抑, 以直为曲。”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在他的温故以知新一文 中这样来写道:“正常的现象是毁誉参半会争出一个对 作品既不偏高,也不偏低的恰好评价。”梁启超在管子 传自序中写过这样一句话语,说道:“管子亦毁誉参半。” 和“毁誉参半”相近的词语则有“毁誉相半”。“谁毁你? 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 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对于毁誉, 季大师指出了毁誉的思考方式。而大多数人这样理解“毁” 和“誉”这两个字的,“毁”就是“诽谤”、“诋毁”、“辱 骂”和“批评”“誉”就是“赞誉”、“称赞”、“夸 奖”和“奉承”也就是说,在你和我的人生旅途全过程 中,不管个人的为人处世之道到底会是怎样的,那些说你和 我好话的人,与说你和我坏话的那些人,会各自占到一半。在人生旅途中、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在“毁誉参 半”中度过的。对于绝大多数的人而言,“誉”是最容易让 人接受的一件事情,而“毁”则不然,往往是很难让人去接 受的,有些人看似在表面上会接受这个“毁”,实则是抛之 于脑后不当一回事情的,内心深处也是不接受这个“毁”字 的,可能是某种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勉强地接受毁”。 而我却和绝大多数的人是截然相反的,我最容易接受“毁”, 则最不容易接受“誉”,虽然有时候人们在“赞誉”我的时 候,心里也会感到喜滋滋的,但是在内心还是无法接受!对于誉,也可以理解为诚信。诚信是金,它衡量着人的 言行,处事方法,对人态度。诚信对己,也就是人们常常说 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还记得“掩耳盗铃”的故事吗?那就 是自欺欺人的最明显例子,对自己都欺骗,还能坦诚对其他 人与室吗?答案是,显然不能。若是把“毁”与“誉”相互做个比较的话,“誉”着 实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哦“毁”则不然,来“毁”你和我 的人,既不管其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也不管“毁”你和我 有多少次,“毁”过之后也就完了,“誉”绝对有恶意之险 啊,而且绝大多数的人都欢喜“誉”,也欢喜人人都“誉” 他或她,不太欢喜有人去“毁”他或她,时间一长久而久之, 你和我在“誉”的包围下,会麻痹个人的神经,既让你和我 沾沾自喜,又让你和我放松警惕“誉”真是后患无穷, 故在你和我的人生旅途中,对于“各式各样的誉”要离得远 远的!大家熟知的伤仲永的故事,该故事讲述的是从前 村子里有一个孩子叫仲永从来没有读过书,等到五岁的有一 天,他突然大哭大闹了起来,说要纸和笔,可他们家里实在 是太穷了,连一支笔和一张纸也没有。家里的人都劝他,他 不听,结果只好在邻居家借了一张纸和一支笔他马上不哭了, 还写了一手好字。结果村外的和村内的人知道的都叫他去写 字了,他爸爸带着他到处去给人写字,有的人为了感谢他就 给了他一些银子,他爸爸认为仲永能帮他挣钱了,就不让他 去读书。过了很多年后,有一个村子里的人出去回来了永现 在如何了? ”有一个人回答:“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伤仲永这篇文章借仲永为例,不要沉浸在誉中而不去学 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最终与普通人无异。从辩证法的角度思考“毁誉”,毁与誉是相互对立的, 也是相互统一的,是辩证统一的。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认清 毁与誉,把握好相互的边界。历史上很多功臣,没有把握好 誉,不戒骄戒躁,不好好约束自己,提升自己,最终把自己 毁了。历史上也有很多,被毁的人,但他们深刻剖析自己, 卧薪尝胆,努力奋进,终成大家。“喜迎二十大”主题读书活动心得体会再次细读三国演义,已是13年后的今天,记得第一 次读整部三国演义的时候,还是舅舅家里那三本泛黄的, 透露出时间味道的,用缝线封订的书籍。从小对三国历史、 三国故事、三国游戏痴迷的我,时时会追溯时光,将自己代 入到那个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年代,见证刘关 张桃园结义的忠贞不弃;见证曹孟德煮酒论英雄,图谋天下 的炽热野心;见证周公瑾火烧赤壁,指点江山的雄伟韬略; 见证诸葛武侯鞠躬尽碎、死而后已的赤子之心。然至今日,已经成年的我,重新回顾三国,看到更多的 不再是文韬武略、建功立业、挥斥方遒的壮丽史诗,而是天 地不仁,万物当为刍狗的残酷乱世。我庆幸生活在富强民主 的时代,没有种族歧视,没有阶级对立,没有饥荒,没有尸 横遍野的人间炼狱;我庆幸生活在文明和谐的时代,没有那 么多尔虞我诈,没有暴乱,没有战争,没有人命如草芥的动 荡不堪;我庆幸生活在自由平等的时代,没有束缚,没有压 迫,没有禁锢,没有可以随意践踏人格尊严,限制他人意志 的冰冷枷锁。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那些归于历史长河的英雄们, 你们看,我们的民族如你所愿,繁荣且昌盛,我们的中国, 统一且强大,愿逝者安息,我们未来可期。喜迎二十大主题读书活动心得体会近几年,我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当在生活中遇到困 惑、或感到浮躁、或气急败坏的时候,就告诉自己,看本书 吧。最近,我常常被消极的情绪包裹,自己不停地抱怨,也 常常被抱怨所包围,比如每天工作繁琐、经济压力、孩子任 性,疫情笼罩、天气不好等等,似乎总有理由需要一吐为快。 直到朋友推荐了这本不抱怨的世界。细细研读下来,惊觉抱怨竟然是一种天性。当人有一些 不如意的事时,就会想抓着身边的人不断地抱怨,因为抱怨 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心和关注,以及避免去面对我们不敢做的 事或反感的事物,获得短暂的心理解脱,一但尝到了甜头, 就像吸毒似的上瘾。但是,这短暂的宽慰,对长期的人生却是一种伤害。就 像书中引用的一段论述:人的头脑就像是一个花园,你可以 仔细呵护培育它,也可以任它自生自灭。不管你对它是细心 呵护还是放任自流,花园里都一定会长出点什么东西。如果 不播下有益的种子,那么那些没用的种子就会在花园里生根 发芽,并且长出更多没用的东西。消极的思想就像我们通过抱怨撒在这个世界上的种子, 会生根发芽,生出更多的消极因素。所以,我们需要保卫、 守护自己的思想,不让它在抱怨中被消极观念侵蚀。书中给出了一个不错的办法,一只紫色手环。只要抱怨 一句,就将手环移动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21天的不抱怨 挑战直到成功。其实,不一定非要戴上作者提供的紫色手环, 而是重在于坦诚的察觉自身的情绪。一旦发现自己抱怨,就 立即调整自身状态,可以停下来,重新组织语言和思想避免 继续抱怨。我们从一次次注意到自己的言语内容、进而注意 到自己的所思所想;从控制或重组自己的论点与措辞,从而 改变自己的思维,就能慢慢改变思想状态。当心中不再产生 抱怨时,我们能得到的是内心的平和,成为一个积极、快乐 的人,会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会不断地发现生命中 的美好瞬间,获得更多快乐。正如拉尔夫沃尔多艾默生 所说: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就是要随时随地地寻找事物好 的方面。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一本适宜的书是一种幸运,我很幸运 读到了这本书,也很幸运能分享它。“当下充满喜乐,只要 用心,你就能看到它们“,共勉之。喜迎二十大主题读书活动心得体会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 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 生跟着改变。(摘自动机与人格)当下,世界正在高速发展,愈来愈快的社会节奏伴随着 物欲横流,让许多人都陷在金钱中不能自拔,房贷、车贷、 奢侈品、高昂的教育与医疗费用,都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成为 了物质财富永不停息的追逐者,人们变成了自己发明的工具 金钱的奴隶,却忘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为了什么。所以真正可悲的,不是人们像一台赚钱机器一样生活工 作,而是他们内心也变成了一台赚钱机器,充斥着拜金主义, 虽然整日像发条一样不停运转,但内心无比的空虚焦虑又迷 茫,甚至忘记了自己人生旅途的初衷,不再寻求自己真正的 快乐与价值实现,物质财富从手段变成了目的,或许某一天 他们会成为物质财富的富翁,一掷千金,但却是精神财富的 乞丐,永远买不到真正的满足。也许,只需片刻,抑制住自己内心的焦躁,静下来审视 自我,很容易就会重拾真正的方向,更积极向上的面对工作 生活。就像马斯洛所提出的,人们的需求是有环境与层次区 分的,衣食住行,平安健康是最基础的需求,也与物质财富 直接挂钩,但却是有限度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在这之上,精 神财富才是支撑和推动人与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也就是爱 与归属、尊重与认可乃至最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很明显, 物质买不到爱、尊重、认可,也更不会有人用一生赚了多少 钱来评价自己。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我想并没有标准答案,没有高低贵 贱,甚至没有结果,当人们不再过度追求物质而回归自我, 从人格、内心出发,无论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公仆还是成为 一位幽默的人,无论是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还是把自己培养成 诗人,都充满着明朗豁达,我想,在追寻自我价值的过程中, 人生的意义也许已经悄然实现。“喜迎二十大”主题读书活动心得体会谈当代散文绕不开朱自清和余秋雨,而余秋雨的散文集 文化苦旅则是奠定余秋雨文学地位的代表作品,文化苦 旅最先传播的主要人群是中学老师,这是一件很容易理解 的事情,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关于考试本身的研究,更多是 在学术和知识的层面,文化青年的目光着落点更多是在人文 上。文化苦旅的起点就是无数文艺青年心之向往的, “抛弃所有的疑虑和忧伤,听从那些永恒的异乡人召唤,沿 着前任走过的路径,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对万千浮世的人 来说,这是梦寐以求的幸福,可望而不可得,就如同张载的 横渠四句里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是无数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余秋 雨的文化苦旅则是那些被红尘牵绊的读书人羡慕不已的 洒脱。路途上的景致,站在同样的地方,用相同的黑色眼光去 审视眼前的景色,结合传世的文学作品,去体味亘古不变的 寂寞与欢乐,从而探寻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 格,这个闭环的逻辑无需赘述,通篇下来摇曳千年的文化脉 络清晰可见。对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对于贬官文化的述说,在 封建社会体制之下,因为忠君思想的影响,许多才华横溢的 文人,无论他的官位如何显赫,无论他的政绩如何斐然,为 文都是差强人意,反之被贬谪的士人则多有雄奇杰作产生, 而事实也大抵相同,就连标准了士子准则的范仲淹都因滕子 京谪守巴陵郡,可留给我们的是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的新时 代该怎么面对这段“文化苦旅”。中国作为一个传承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的根 源和核心早已经刻在民族的灵魂上。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的新时代青年,我们不应该专注世外去寻找生命的真谛,文 以载情,文以载人,无论是在社会的任何一个岗位,坚持自 己的岗位职责,紧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恪守不变的处事原贝L 热爱这个国家的文化,忠于理想的道路,真正做到“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读史不必学史,博 古不必效法,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必定再经重重困难,必定 跳出历史周期率创造新的历史。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承上启下 的,作为公职人员,只能恪尽职守,仰无愧国旗党旗,俯无 愧大众人民,只要个人沿着党指引的正确的道路奋力前行, 这个社会、民族、国家就会和谐发展欣欣向荣,文化旅途的 酸甜苦辣也不过只是一种表征而已。总结是必要的步骤,前 方才是永恒的旋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外如是!“喜迎二十大”主题读书活动心得体会记得在工作过后,我的第一位领导曾对我说过,工作中 努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维模式、理清工作思 路,不仅是工作中,生活中亦是。在看了终身成长后, 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终身成长,指的是有终身 成长性思维的重要性。作者把人的思维大致分为两类: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 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才能一定不变。时刻想 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 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 力可以通过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 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学习和经历来改变。很多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看,态度决定一切”,其实, 追溯性格和态度是思维模式在主导。我们一旦了解固定型思 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方式会有重大的 改变。你会期待,招聘有成长型思维的员工,选择有成长型 思维的老板;你会规划,相亲时看到对方有没有成长型思维, 教育子女时也会刻意培养成长型思维。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 地学习修炼,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让成长型 思维占据我们的内心,要勇于尝试,不怕被拒绝,这就是成 长型思维的很好反应。以前我总认为:只要父母积极向上,孩子肯定不会消极 怠慢。殊不知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父母也是需要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陈旧观念,用积极的方法引导孩子,不要夸 奖他的天赋,而要欣赏他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评,而要给 出建设性的意见。我们需要真正地去了解孩子的努力和成就, 而不仅仅是敷衍的说一句你真棒。虽然不愿意承认,在工作中我大多数都是以固定思维去 看问题的。害怕被抽考,害怕新的环境,害怕不熟悉的人, 在工作中发现了新的领域,也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挑战,经常 对执法对象态度不好,总是从别人身上挑毛病,不从自身找 原因。看过这本书后我感觉思维的转变是迫在眉睫了,按照 书中提到的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四个步骤:接受,面对自 己的固定思维;观察,明确出现固定思维的原因;命名,给 这个思维定式一个名字;教育,用成长型思维来反复教育、 沟通。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走向更好的那个自己。改变是不易的,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成长是 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止成长,才 是最可怕的衰老。终身学习方可终身成长。“喜迎二十大”主题读书活动心得体会前讲:我是一比较喜欢阅读的人,这算是一个从小开始 的爱好。大概从小学五、六年级起,我就开始从姐姐的书包 里翻到了平凡的世界,渐渐地就喜欢上了小说,以至于上 了初中,找到了一本好看的书,不论在课堂上夹在课本里, 还晚上被窝底下打着手电,当时想的就是想一口气看完。回 想起来,那个时候的疯狂不光是把眼睛近视了,还把好好的 成绩给整差了,从前几名,混成了倒数。即便如此,这个见 到好书要读一读的习惯还是保持了下来。确实,我现在这个阶段,一是工作挺忙,二是家庭要照 顾,三是生活还不能苟且,经济基础还要添豉加瓦,得空能 静下来看看书、读读书,时间还是蛮少的。很多时候、很多 书看了个开头,也就搁置了。比如最近一、二年我对历史类 书籍挺感兴趣的,先后看了世界通史、史记、资治通 鉴以及带孩子阅读的三国志等,均因还没看完,也不 好拿来和大家交流。所以,不得不选定了最近读完的一本书 曾国藩家书。不过确也好几年了,只得临了再速看一遍, 只有浅见,不敢阔谈。我当时想看这本曾国藩家书全因一句“广告词”(做 官须学曾国藩,经商须学胡雪岩)吸引了,所以去新华书店 买下了这两本书曾国藩家书、商圣胡雪岩,别人是非借 不能读,我现在是非买不能读。主角光环:曾国藩其人,晚清时期著名军事家、理学家、 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实现了 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德、立 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事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中华千古第一人”。曾国藩家书全书分为修身、治家、为政、劝学、用 人交友、治军、处事合计七篇,收录其近300封家书,有禀 父母的、有致诸弟的、有谕其子的。它并不完全以时间为顺 序,所以对时间不宽裕的人来说,它堪称枕边必备的智慧宝 典,空了就可以翻阅其中一封书信,在走进曾国藩这一奇人 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正讲:一、高举义旗,挽国家于危难。清末,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军从广西金田起义,战 火很快席卷半个中国,曾国藩临危受命,组建了湘军,发表 了讨粤匪檄,挥师讨匪。曾国藩在讨匪初期,敌军势强, 湘军势弱,加之作战经验不足,多次战事不利。比如:在岳 州战事不利,随后在靖港水战中又被太平军石祥贞部击败, 曾国藩愤而投水自尽,幸被幕僚章寿麟所救,被革职。咸丰 五年(1855年)2月12日夜,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于湖口, 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曾国藩跳船得免,座船被俘,“文 卷册牍俱失”。曾国藩愤怒至极,打算策马赴敌以死,部下 力劝乃止。1860年末至1861年初,曾国藩进驻祁门,曾一 夕三惊,太平军兵锋一度只离其大营还过60里,几次命悬一 线,多次准备自杀。即使遇到这么多凶险,曾国藩在八旗兵 和绿营兵溃败的情况下,还是凭借自己的智慧,沉稳调度湘 军,最终攻陷“天京”,立下赫赫军功。二、注重学习,提倡学习讲方法。曾国藩在给其儿子纪泽的书信中,着重讲了 “虚心涵泳, 切已体察”这两种学习方法。他还详细说明:涵者,好比春 水滋润花朵,又像清澈的渠水浇灌稻田。雨水滋润鲜花,太 少吧就不容易浇透,太多了就会全部倒下,不多不少才能使 花儿得到充足的水分;渠水灌溉稻秧,太少了就稻秧就会缺 水而枯死,太多了就会造成涝灾,只有不多不少才能使稻秧 茁壮成。泳者,就象鱼在水中游,人在水中洗脚,都是快乐 的,所以要把喜欢读书看成是水,而把这种心情看做鲜花、 稻秧、鱼儿、洗足之类的事物。“虚心涵泳,切已体察”来 自朱熹的归纳的六种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 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曾国藩在劝学篇中, 多次通过家书教导诸弟、诸子,劝持之有恒地学习,并授以 自己读书、习字、作文心德,推荐各种书籍供他们阅览,研 习,还通过自醒“三耻”的方式予以劝诫。三、言交友典范,谈亲近良友。曾国藩在给其叔父的信中,便道了自己的好友江中源一 件义举。湖南老乡江中源有一个名叫邓铁松的好朋友,在京 城不幸患上肺病,回湖南途中客死在河北献县。江忠源尽心 尽力为其料理后事,并护送灵柩不远千里回到老家。江忠源 的侠义之名,上了京城的“热搜。”曾国藩借此例告诫族人 亲近良人,广交益友。后讲: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曾国藩家书全鉴有500多页, 有原文、注解及译文,记录了曾国藩前后30多年的翰苑经历 和从武生涯,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大到进德修业、定 国安邦之道,是其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 道的精要总结。其表现了一位伟大思想家对世道人心的入微 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因为时间关 系,以上就算抛砖引玉。欲知详情,请大家有机会去阅读赏 析曾国藩家书全鉴,汲取其中的精神养分,进德修业勤政 为民,做好一名新时代的交通人、执法者。“喜迎二十大”主题读书活动心得体会幸得一长者引荐,与小窗幽记结缘。初读只得三分 意,再读仍有未解篇。特别是开篇醒卷,陈继儒试图以 一剂清凉散,望世人读后,一生清醒。寂静的夜晚,最是适合自我反省时。“天下之事,利害常相伴。有全利而无小害者,唯书。” 聊聊十数字,一语中的。这也让我想起父亲自我启蒙时,用 白色粉笔在家中门框两边写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苦口婆心教导我要认真学习,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细思极 恐,离开校园已近二十载,除了最近几年因单位鼓励大家多 读书,读好书,而尝试读了十余本经典书籍之外,大多时间 都是荒废于股掌中的手机,加入了 “低头族”,安然于“葛 优躺”。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床头柜上了灰的书,必须得 重新拾起,并非“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 非“粗缗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是要延续父亲 遗愿,做女儿的好榜样,引导女儿多读好书。读书该有怎样的态度呢? “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 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在小 窗幽记看来,“土人不当以世事分读书,当以读书通世事”。 读书应该与处世之法结合,通晓世事的唯一捷径就是读书。 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不是读书处世之法。小窗幽记倡 导的修身养性处世之道,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践行。在精神追求层面,小窗幽记倡导要有“花繁柳密处, 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的气 概。大丈夫能屈能伸,有骨气,有定力,挫折潦倒也不改志。 金钱、名誉、地位这些诱惑在一般人眼前时刻闪烁着诱人 的光芒,但是在有操守的君子面前,则不为所动。落实到执行层面,小窗幽记倡导应有“万分廉洁,止 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的约束。对使用公权力的所 有公职人员,守得一生廉洁在小窗幽记看来,是最基本 要求。但在充满各色陷阱和诱惑的今天,廉洁却成为了很多 人一生都高不可攀的目标。其实,无论为人,还是做官,都 要长存善心,心生廉洁,莫生贪念。人的一生,可以朴实淡泊、不图名利、不求功名,但切 不可没有骨气、没有作为。借用小窗幽记的一句话共勉: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 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小窗幽记还说:“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 早”。它倡导的是积极乐观、永不言弃的处世观念,重视后 天的努力,强调事在人为。蛰伏日久,历练愈深,所以会飞 得更高;绽放得早,凋谢也较快,所以坦途的人生也未必是 好事。只有注重积淀,强化细节,经历困难的重重磨砺,才 会走得越远,走得越久。“志要高华,趣要淡泊。”小窗幽记希望我们的人 生由此进入一种臻于完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