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马克思主义.ppt
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起源与发展,生态马克思主义源自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思想,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酝酿、本阿格尔、奥康纳、福斯特等人的发展而最终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观点关于人口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论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学论述,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观点,对马尔萨斯人口决定论的批判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口与谷物同时按照几何级数增长马克思在分析中加入了科学这一要素,认为科学的进步和人口增长一样,是永无止尽的,至少也是和人口的增长一样快。科学的发展可以解决谷物产量增长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马尔萨斯所论述的人口过剩不是相对于谷物过剩,而是相对于资本的过剩恩格斯指出“人口过剩或劳动力过剩始终是同财富过剩、资本过剩和地方过剩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生产力过大的地方,人口才会过剩。而马尔萨斯研究这一问题时只抓住其中一点,而不理睬其它事实,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其次,马尔萨斯还把生活资料和就业手段相混淆了。就业手段的扩大仅仅是机器力量的增加和资本扩大的最终结果;而生活资料只要生产力的稍许提高就会立刻增加。,人口过剩的直接原因是私有制所造成的竞争私有制把生产分为两个对立面(自然地方面和人的方面),即分为土地和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又分成劳动和资本。三种要素之间是彼此斗争而不是相互支持。它们之间的相互斗争可以不是同时发生的,今天欣欣向荣,而明天却停滞了。资本在运动得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停下来,突然无事可做,这个国家就会陷入财富过多、人口过剩的境地。,人口规律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积累决定人口变动,在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下,总人口的绝对量的迅速增加和劳动人口的日益相对过剩,是同一个人口发展过程的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资本的趋势是既增加劳动人口,又不断减少劳动人口的必要部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人口过剩。这与以前的社会刚好相反。马尔萨斯则混为一谈。,消灭私有制是解决人口过剩的唯一途径只要目前处于对立状态的各个方面的利益能够融合起来,人口过剩和财富过剩的对立才会消失。这种对立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两种生产”理论一方面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繁衍。关于人口控制的设想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必须与物资资料生产相适应。,关于人口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口问题的论述并没有全盘否定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二是在马尔萨斯关于人口与谷物必须保持平衡的大前提之下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自然资源与人口增长保持动态的平衡;同时,将人口与自然和社会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并通过生态系统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阐述了三者之间和谐发展的可能性。,科学技术可以使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保持动态平衡资本对人口和自然资源的掠夺造成人口过剩对人口的掠夺表现为人口相对过剩对自然资源的掠夺表现为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学论述,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学论述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自然、为什么要保护自然以及如何保护自然这几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自然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自在自然包括人类历史之前的自然,也包括存在于人类认识或实践之外的自然。人化自然则是指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自然,也就是作为人类认识和实践对象的自然。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强调自然地优先地位,这种自然包括自在自然的历史优越性,也包括人化自然的物质基础性,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凸显了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生态中心主义(绿色运动组织)的鲜明特征,它清楚地回答了人类所要保护的自然是人化自然而不是自在自然。马克思的人化自然回答了为什么要保护自然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强调人化自然对人类的实践意义,也就是说离开了人类实践的自在自然对于人类没有任何意义。,新陈代谢断裂是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直接原因马克思运用新陈代谢概念分析了资本主义农业对土地的掠夺。“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马克思创造性地将新陈代谢概念运用到社会领域,将人类与自然的有机整体关系具体化为新陈代谢关系,而劳动则是这种新陈代谢关系得以正常进行的动力和载体。“劳动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永恒的自然条件”,马克思明确指出了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新陈代谢断裂的根本原因。“正是资本积累的这种绝对的、一般的规律使资本主义社会逐渐产生了两大根本对立的阶级,这两大阶级无论是在自然科学的属性上还是社会科学的属性上都因为资本循环受阻而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共产主义和循环经济是恢复新陈代谢关系的根本选择首先,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彻底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类与自然地可持续发展。但马克思并没有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二是把它作为一个普遍的矛盾。只不过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矛盾更为尖锐,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新陈代谢的断裂。,马克思还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思想。比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导致工业废弃物的增多,而且直接利用新陈代谢理论,提出了对工业废弃物和人类排泄物进行循环再利用的可能性。,新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思想,尽管马克思早就明确提出必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但他们的理论仍然受到时代的局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人类社会进入到新的时代。新马克思主义中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其批判理论较早地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把分析生态危机与批判资本主义联系起来。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姆、阿多尔诺、马尔库塞、莱易斯等。,霍克海姆和阿多尔诺的思想,霍克海姆和阿多尔诺认为,人对人的统治是以人对自然的统治为基础的。因此,人的自由解放应当以自然的解放为条件。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前提。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工具理性的泛滥和价值理性的衰微,人类通过科技进步和使用技术手段,掠夺和践踏自然界,造成征服自然的生态危机:不仅人与人的关系被异化,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处于异化状态。为了避免生态危机,人类未来的自由社会必须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关系。,马尔库塞的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H马尔库塞更加广泛而深刻地论述生态危机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论解放(1969)一书中,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压抑人也压抑自然,造成人的异化也造成自然的异化。人不再是“人”,自然也不再是“自然”。生态危机已经不是纯粹自然的、科学的问题,而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人的本能结构危机的集中体现。因此必须首先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推进环境保护,使它不再受到阻遏。马尔库塞把它称之为“自然的解放”。,威廉莱易斯的思想,威廉莱易斯在其代表作自然的统治与满足的极限中,阐述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奠定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在叙说人类中心主义这一(人本)传统及其演变的基础上,他深刻地指出,人类加强对自然的控制,不是转移或削弱对自身的统治,恰恰是加剧对自身的统治。人类依靠科技手段实现对自然的控制,反过来遭到自然的反抗和报复,遭遇异化的命运。这就是生态危机的爆发。在他看来,自然不是任人摆布的客观物,并不屈从社会的意志。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尊重自然。然而,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原则,造成过度生产和“消费异化”,导致生产力与资源的浪费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资本主义国家有必要增加干预力度,压缩生产能力,削减人们的物质需求,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从根本上调整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本阿格尔的思想,本阿格尔在1979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生态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做了开创性的论述。在阿格尔看来,“生态马克思主义把矛盾置于资本主义生产与整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基本矛盾这一高度加以认识”。阿格尔根据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和异化劳动的论述,发现消费异化导致了生态危机,因此他试图以生态危机来否定经济危机。阿格尔的这些论述不仅使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学派开始形成,而且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做了重要的总结。,詹姆斯奥康纳的思想,1997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康纳发表自然的理由一书,在阿格尔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概念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并存的“双重危机”理论,从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当然,从理论出发点看,奥康纳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具有生态思想。他指出,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属于“第一重危机”,他本人要对“第二重危机”即生态危机进行补充论述。他还认为,资本积累必然带来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和衰竭,而全球性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更加导致了生态的不平衡,“不平衡发展的资本主义对成千上万的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灾难”。应该肯定,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是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大丰富和发展。,福斯特的思想,福斯特在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的对立以及资本主义制度追求无限扩张的本性导致了生态危机。资本主义为了追求利润,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忽视对环境条件进行长远和总体的规划。而这些环境条件不仅对人类社会具有直接影响,而且会关涉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球生态系统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持续干预自然的活动也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无限扩张的资本主义不可避免要与自然界发生矛盾冲突。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严重依赖能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技术,它通过投入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以机械代替人力的投入,并加快生产流程以获取利润。而增加能源投入和以机械代替人力,便意味着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以及向环境倾倒更多的废料,这必然会超越生态所能承受的限度,从而进一步强化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综合上述观点,生态马克思主义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首先,在人与自然的“先在性”问题上,生态马克思主义超越技术中心主义与自然(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以人类中心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它反对生物道德论和自然神秘论,以及各种反人道主义的体制。一方面,它承认自然界是先于人类的生物性存在。同样,作为生物性存在的人类自身,的确依赖自然界而生存,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自然本质。另一方面,它承认自然界只有与人类共存并相互转化才有意义。自然界没有独立于人的存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界又是社会的一部分,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具有社会历史性。自然界不断地社会化(人化),而人类社会也不断地自然化。人类不断地从“统治”自然转向“支配”(按照理性方式管理和治理)自然,构成人与自然日益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其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问题上,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根本上说,生态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扭曲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竭力将“成本外在化”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为了扩大利润,资本主义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技术优势、文化优势、军事优势进行全球扩张,最大限度地占有人类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尤其是掠夺第三世界的资源,实行生态帝国主义。可以说,资本主义扩张到哪里,生态危机就蔓延到哪里,进而演变成全球性危机。,再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上,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以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根除生态危机产生的土壤。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劳动异化和加剧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必须把人对自然的支配关系同共产主义目标结合起来。而共产主义是人类有能力全面实现自我满足的社会。人类自由的真正实现和人与自然的历史性统一,就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基本方面。人们自觉意识和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创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绿色社会,即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途径上,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生态重建”的口号,意图对资本主义社会体系进行生态现代化的变革。它要求约束追求利润的经济理性、强化尊重契约的社会理性,健全创造性劳动而非异化劳动的生态理性。在上述总原则之下,按照社会生态标准(而非经济标准),彻底改造传统的生产、交换、消费等环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统一。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现代化,有赖于阶级斗争和集体行动这样两种社会变革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具有革命激情、生态意识又善于实践的知识分子,革命的主体力量仍然是工人阶级。至于具体的革命道路,生态马克思主义主张以“非暴力”作为斗争策略。,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首先,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性,是对生态危机的本质及根源的重要解读。生态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消费、阶级以及国际斗争是造成当今世界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方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批判功能的继承。正如阿格尔指出的,“正是在我们称之为希望破灭了的辩证法 的动态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进行社会主义变革的有力的动力。”生态马克思主义契合了绿色生态观念和红色革命 理想,这可以说是对“颜色革命”的新的注脚;用对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方法,也说明了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着内 在逻辑的体系学说。,其次,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推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构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第一,按照自然客观规律办事,在利用和改造大自然之前,要深入调查,全面、系统地掌握开发各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预测发展趋势,研究对策措施,切实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按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第二,依靠科技进步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营模式环境,解放和提高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质量。生态建设、减灾防灾、城镇建设、资源产业的发展等,都需要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各种科技力量的技术支持作用,研究开发和推广符合各地生态规律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方法、技术,增强科学技术知识对于正确引导各地进行大开发的支持力度和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生态建设的效果,积极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营模式环境。,第三,发展生态经济,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是各地区走出生态破坏与贫穷落后的恶性循环,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出路。第四,严格执行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力度,加强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减轻人口对生态的压力。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资源、环境失衡,是各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直接引发社会物质需求量的扩张,从而必然要求经济的超常增长,加重生态系统的负荷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局限性,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它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人与自然问题的发展方向。但是,生态马克思主义也暴露出历史局限性。,首先,生态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贯穿其全部理论。它不时背离“人类尺度”、人类中心主义(人道主义),带有生态中心主义(自然主义)的倾向。,其次,生态马克思主义把生态因素夸大为人们政治行为中的决定性因素,用“生态危机论”取代“经济危机论”。它看到资本主义的消费异化(消费危机)和生态危机,忽视其更为根本的劳动异化(生产危机)和经济危机,因而只注重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放弃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批判。结果是用人与自然的矛盾取代资本主义的人与人的矛盾,特别是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正如本阿格尔所看到的,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是出于社会历史的变化。因为,当代“社会变革的动力就植根于人的需求与商品的相互作用之中。而这个过程是由有限的生态系统所限定的”。,最后,生态马克思主义构想的生态社会主义,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乌托邦性质,缺乏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正是这种软化的理论,导致生态马克思主义把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寄托于“思想的启蒙”、“思想的革命”、“教育”、“示范”等“非暴力”手段。显然,单纯依靠“生态意识”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态问题,更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改造”成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生态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生产扩张的无限性和生态系统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目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无疑,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我国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决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将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纳入生态系统之中,坚持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付出惨痛的生态代价的旧的发展模式,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第二,控制人口数量,保持适度的人口增长。人口增长过快是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加剧生态危机的根源。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直接引发社会物质需求量的扩张,社会需求的扩张必然要求经济的超常增长,从而加重生态系统的负荷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因此,抑制人口增长速度是消除生态危机的基础环节,必须加强对人口增长的控制,使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第三,注重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作为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工具,可以有力的实现自然对人的价值,但同时也损害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因此人类必须加大对科技的管理力度,使之趋利避害。同时,我们也须认识到科学技术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手段。一方面我们要在依靠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发现节约能源、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新方法、新技术,从而积极改善、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出一条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增长之路;另一方面,我们要吸取西方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教训,按照地球生物圈动态平衡的要求来调控科技发展,促进产业生态化,使经济在不超过环境的承载和更新能力下健康持续发展。,第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防止私有制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占有和滥用。对于资本主义来说,独立自我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循环建立在对事物排他性的占用基础之上,并由于这种对事物占用的欲望支持着资本的积累,造成了生态危机。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本身就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因而我们更应该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路线,使人民集体拥有对地球和自然的使用权,享受地球的内在价值、改进地球的生存状态,让地球和自然能够恢复自我意识,能够调节自身的平衡,从而维持人类和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平衡。,第五,坚持经济发展的计划性,防止市场经济的盲目求利行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上,生态马克思主义主张分散化,打破了把市场和计划对立起来的传统认识,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大意义。从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据我国的国情我们进行了正确的经济体制转向。但由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配资源的自发性、盲目性及滞后性,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现阶段我们更应该坚持国家宏观调控的介入,使市场经济的发展摆脱无政府状态的生产“过剩”,同时要将市场经济和生态经济相结合,完善计划与市场相补充的原则,避免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的过度浪费,使市场处于适度的健康发展之中。,第六,始终不渝的坚持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生态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异化消费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这对于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随着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异化消费的现象在我国已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有些人追逐物质享受,放弃精神追求,一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这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极端不利。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离不开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离开精神文明,人的发展是片面的、病态的。健康的精神需求是一个人发展的最高需求,是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坚持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弘扬民族精神、强化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