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千世界——绘画创意与实践》 第1课时 定格青春——向艺术家学创作.docx
-
资源ID:260935
资源大小:24.9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对话大千世界——绘画创意与实践》 第1课时 定格青春——向艺术家学创作.docx
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定格青春一一向艺术家学创作1 .教材分析:通过创设情境和赏析作品,了解什么是艺术创作,确认创作主题。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主题联想与挖掘。通过分析作品与素材,理解“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结合对作品主要形象的观察、分析学习艺术构思的方法,理解“艺术创作高于生活工以填写创作报告的形式,用文字、图片或草图的形式描述创作意图。借鉴艺术家的表现手法,运用构图、造型、色彩等艺术语言,初步呈现创作意图和画面交果。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开展评价与交流。2 .学情分析:高中年级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艺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艺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由于课程的定位属于美术欣赏,所以扩展性很强,如果单纯的教学课本上的理论和资料图片往往不能够提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那可以把网络信息技术给合理的应用起来,让学生可以自主的通过网络这个强大信息平台,去搜集一些书本上所没有涉及到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或者是着名画家的一些轶事,然后回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这也是提高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3 .学习重点:体验艺术创作的主要过程,认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4 .学习难点:在创作构思的环节加工素材,塑造富有表现力的形象。5 .学习目标:图像识读:1.能运用整体观察的方法,识别、比较图像中的造型、色彩、比例等形式特征。2,能分析、解释图像中的风格特征,了解图像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观念。3.在美术鉴赏活动中,能与同学一起研究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美术表现:L能根据形式美原理,分析本课美术作品中美的丰富性,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审美感受。2.运用美术鉴赏“四步法”鉴赏美术作品,形成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判断能力。审美判断:L能按照艺术创作的步骤开展创作,并自觉运用恰当的美术语言、文字、图片资料等完成创意构思。2.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情感和思想。创意实践:1 .能用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和信息,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分析与思考,绘制作品草图。2 .能借鉴艺术家创作手段,通过吸收和变通完善自己的创作意图,用合适的材料、工具进行创作与设计。文化理解:能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和理解课内作品中体现出的时代特征,了解社会和文化环境是如何影响美术的,以及艺术家是如何通过创造美术作品为社会的发展发挥作用的。6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视频播放虚拟展览,通过欣赏,我们知道,这些作品流淌着真切、生动的艺术气息,有的风格清新,有的富有生活特色,但共同点是,大多都以表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为主,所以,我们可以用青春来为展览进行命名。青春是人生旅途中最美丽、最珍贵的一段风景。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记忆,艺术家们用画笔来记录,也让这些作品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我们是否可以像艺术家一样,用画笔记录和描绘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时光,试着进行一次完整的艺术创作呢?设计意图:进入情境,引发兴趣,确定学习主题,并通过感知实践活动来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能力。新授部分:这些作品虽然都是青春题材,表现对象也都是年轻人,但作品面貌却全然不同,百态生活百态青春,每个人的生活道路、艺术修养、生活轨迹不同,对生活中的事物会有不同的体会,使得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也会各有侧重,形成全然不同的作品面貌和和情感带入,现在,就让我们从刚才的艺术作品中,体会不一样的艺术表达。e度空间描绘了一群时尚少女正在网络冲浪时的情形,画家以十分外露的方式,使用了丰富的色彩结构和紧密的构图方式,含蓄地表现了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少女追逐时尚、青春勃发的共性特征。青春莽莽山坡之上,鹰翼低垂,铁犁横卧,一个身着发黄军装的少女,坐在山石之上,面容忧伤。这是一个“青春”融入荒凉的意象,是对青春岁月的纪念与告别。作品创作于1984年,取材于知青生活,这个荒原上的秀丽少女,从表情、动作到衣着,都代表了他心中的知青形象,成为了那个年代最动人的形象之一。舞蹈教室是印象派画家德加芭蕾舞女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副,仔细观察画面,可以发现没有哪两个演员的动作是完全一样的,德加对人物姿态的把握可见一斑,颠覆传统规则的快照式构图,呈现了印象派对捕捉当代生活主题的激情。希望是为数不多让画面人物背对观众的作品之一。顺着画面人物面对的方向,观众可以着向画面的远方,那便是未来,是希望。求表现了女排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和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充分表现了在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被产生和,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11位纤夫的苦难代表了整个俄罗斯的苦难,画面的表现力,时至今日仍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在这些动人形象里,我们仿佛能从中体会到,艺术家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喜怒哀乐,而是更深层次的人性审视,画面蕴含着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是艺术家通过对主题的深刻领悟,侧重表现青春精神的艺术作品,由此可见,创作的情感浓度决定作品温度,对主题探求的深度决定作品纯度,那么,在创作中如何把握主题,对主题进行挖掘提炼呢?环节L理解挖掘创作主题:(1)同学们可以找到纸和笔,请结合你对青春的理解,写出与青春风貌,青春故事或者青春精神有关的关键词。(年轻、活力、精神、敏捷、天马行空、梦想、青涩、拼搏、超越、冲动、不成熟、迷茫)(2)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联想与关键词相关的画面和细节,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为创作进行准备。优势:年轻的面孔、充满活力的脚步、敏捷的思考、创造力等。不足:思想的不成熟、举止行为的冲动、成长的困惑等。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为切入点,逐步展开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挖掘。完成了灵感探究,我们即将开始美妙的艺术创作之旅,不过别急,先请同学们对艺术创作进行简要概括,什么是艺术创作?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概念。环节2:什么是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关于艺术创作,总有他不同的理解,许多人会觉得艺术创作似乎很神秘,也很高大上,也有人说:艺术创作是在艺术家天赋的才能和灵光乍现的综合作用下孕育出的结果,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认同: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灵感大多是瞬间迸发的。不认同:灵感不会凭空产生,是在大量的观察和思考中逐渐形成后闪现的。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灵感来访问你,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你对它准备好了必要的园地,亲自把它请来了。所以,灵感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在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审美认识的美感,是一种创造性的、积极的思考方式,其实,就在刚才,同学在在脑海中搜索并写出一个个关于青春的关键词时,又何尝不是生于体验流于笔尖呢?环节3:如何积累创作素材:(1)灵感不会凭空产生,对于艺术创作,它却至关重要,那么,艺术创作的起点在哪里?让我们从艺术家米勒的牧羊女及其手稿中寻找答案。被誉为农民画家的米勒,主要精力都用在用画笔记录和讴歌着这片土地上,并以悲悯和同情的心态描绘这些乡间田野里辛苦工作的人们,这些被他画了一遍又一遍的速写、素描等手稿,似乎是不经意的记录,但又恰恰是在这样反复观察、不断比较、寂静推敲后得到的结果,最终凝聚成他笔下著名的艺术形象,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素材积累是艺术创作的起点,让我们一起认识和了解一下艺术创作的第一环节:素材积累。我们不妨先思考这个问题:素材从何而来?答案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通常是现实生活最敏锐的观察者,他们能从日常生活的平凡之处发掘美感,搜集到创作的素材,将情感尽情的挥洒在画布上,素材积累,是走上艺术创作之路的必要过程,当我们开始尝试艺术创作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准备素材?我们可以像艺术家一样,从身边最熟悉的素材出发,观察、记录、回想那些带给我们感动的人和事,我们可通过照片、速写、素描等方式搜集创作素材,也可以通过联系自己、或者同龄人的生活经历或借鉴参照一些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或者音乐、舞蹈等其它艺术形式,对于类似主题的表现手法启发我们的创作思路。(2)既然艺术源于生活,当我们积累了素材后,是否可以直接将现实生活搬上画布呢?出示照片和绘画作品,提出问题:照片和绘画二者的差异在哪里?总结:新闻图片资料以记录为主,绘画作品则以表达为主,即使是非常写实的作品,其造型、构图、明暗等也有别于照片,带有更明显的主观色彩,具有了强调和升华主题的作用,是照片代替不了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的本质是艺术家对生活进行的某种理解和表达,从素材的积累,到最后的作品呈现,这是一个复杂且丰富的过程。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深入分析艺术作品,学习和借鉴其艺术表现手法,让我们一起向艺术家学创作。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件艺术作品,是画家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开国大典董希文曾亲身参加过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他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倾注于作品之中。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照相式地复原当时的情景,而是创作者自己的深切感受,对真实的情景作了艺术的强调和处理,特别是大胆地把国家领导人集中在画面的左侧,同时衬以一排顶天立地的大红柱子。画面的右侧集中表现宏大的游行队伍和辽阔的天空,突出开国大典的盛况和宏伟的气势。此外,画家为了适应这一特定题材的需要,借鉴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调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红旗与蓝天、绿树相呼应,黄色的菊花与金灿灿的灯穗相呼应,使人感到既富丽堂皇又热烈亲切。由于历史的原因,此画曾被修改过三次,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恢复了原貌,但此时董希文已逝世,由他的学生、著名油画家靳尚谊等完成了复原任务。出示抗击非典组画4月的中华大地,春光烂漫。大大小小的城市里,街道早已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唯有行人脸上的口罩还在提醒,历经众志成城的殊死较量,我们进入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19年前,也是这样一个春天。一种被称作“非典型肺炎”的新发传染病汹汹而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同心战疫的人民战争就此打响。那些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无私奉献,构成了最美的风景。一起欣赏赵振华的抗击非典,作品为三联画,作者多角度表现了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的工作场面、高尚精神和高大形象。两侧联画着重表现抗击非典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场景。处处是冲锋陷阵的身影,时时有默默付出的真情,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在新世纪初,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磅礴伟力。我的祖国我的人民非典当年,黄永玉先生创作了一幅中国画我的祖国我的人民,并将其捐献出来。画幅以抒情的彩墨语言塑造了一株高洁的白荷与一身白衣的医务工作者互相映照的形象,凝聚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信念和决心。这位艺术家用自己最钟爱的荷花来礼赞彼时正奋斗在一线的人们。这幅作品道出了无数亲历者的心声:感谢当时不顾自身安危昼夜不停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保护下了这个世界无数的人民。下面我们将从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方面去分析,学习借鉴其艺术表现手法:欣赏:我的祖国,我的人民中国画纸本重彩2003年180CmX90Cm黄永玉中国美术馆描述:略显阴郁的蓝紫色背景中,一株洁白的荷花傲然展蕊。荷花之下,面容沉静的白衣少女正轻合双眼,右手置于胸前,仿佛在以一种最庄重的方式承诺和祈祷。那微微扬起的嘴角,流露出的是对信念的笃定。分析:作品立意构思直抒胸臆,以绚丽的冷色调作为背景衬托主体,笔法自由酣畅。画中央洁白的荷花与白衣少女相呼应,人物造型简洁而有张力,安静的面容下蕴藏着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无声的力量。解释:画家以清雅高洁的荷花形象致敬那些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生命安危、勇于奉献自我的医务工作者,用艺术特有的方式带给人们驱散恐惧、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勇气。评价:作品采用中国画的水墨、重彩等艺术语言,意象抒情,体现了画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医者仁心,其实构成了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经典创作主题。美术作品中的青春是现实的生动写照,让人一目了然,又回味无穷。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都是时代的参与者,他们在画别人,也在画自己,他们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火热的时代和生活,践行了“艺术为人民”的文艺理念。设计意图:认识资料的来源和形式,初步理解艺术创作的本质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探究活动,以作品的分析、比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的素养,不断展开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在青春的光环下,艺术家的创作饱含着对家国情怀和时代使命的精神寄托和希望,即使作品风格各异,绘画的语言和技法各有不同,却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这些作品可以定格昂扬的青春风貌,可以定格难忘的青春故事,有时,它更是一种青春精神的凝聚,镌刻着时代的风华,下面,就让我们聆听一首关于青春的诗歌,感受这些艺术作品中得青春华彩。课堂总结:青春乃心境,而非年华;青春非限于桃面朱唇之艳,灵活矫健之躯,而限于志士之气,遐想之境,激情之盛,生命之泉,涓涌不息,青春常绿。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春最有效的磨砺。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课后拓展:青春是一幅画,斑斓的色彩中描绘着未来的理想,现在,就请同学们以青春为主题,将你所积累的素材进行分类,并谈谈如何利用它们进行接下来的创作。设计意图:美术表现与创意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和技能应用的水平;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在探究活动中建立起知识框架,并能通过思考加深对艺术创作的进一步理解。7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定格青春一一向艺术家学创作1、理解挖掘创作主题2、艺术创作的概念3、如何积累创作素材8 .作业设计:以青春为创作主题,将你积累的素材进行分类,并谈谈如何利用它们进行接下来的创作。9 .教学反思:本课为命题性创作实践课,需要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艺术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同时围绕主要环节,设置问题链,建立知识框架,但因实际教学环境的限制,在选择题材、确定主题上未能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而对于一部分绘画基础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用绘画创作报告单或者学习档案肯定学生参与过程,内容衔接上有点生硬,尚待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