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打造运动休闲之都的意见.docx
-
资源ID:261424
资源大小:23.2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打造运动休闲之都的意见.docx
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打造运动休闲之都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顺应新时代体育发展趋势,更加充分、更加有效、更加均等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体育需要,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意见有关精神,现就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打造运动休闲之都,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彰显体育为国家作贡献、为人民谋幸福、为经济增效益、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的综合功能与多元价值,着力打造运动休闲之都。坚持深化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不断增强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加速推进全民健身现代化,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坚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尚,挖掘整合体育项目人才资源,不断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型业态,壮大产业规模,把体育产业打造成为我市新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坚持改革活体、人才兴体、科教强体、依法治体,实现体育健康发展、转型发展、升级发展、跨越发展。(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组织健全、活动丰富、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体育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建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运动休闲之都。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居住小区和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以及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100%,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均达到国家标准。全民健身均等惠民。全市各级体育社会组织达到100个以上,体育健身团队每万人达到5个以上,全民健身站点每万人达到10个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千人达到3人以上,基本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日常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达到50%以上。国民体质检测实现常态化,监测指标达标率和优秀率位居全省前列。竞技体育成绩显著。积极推进省级体育专业项目运动队市办、省级体育专业项目运动学校县办,有效拓展市级体育专业项目运动队县办、校办、企办、社办规模。市、县两级体校建设提档升级,训练水平显著提高,后备人才培养全面优化。创建国家、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5个以上,每年获得省级以上青少年体育比赛金牌50枚以上,参加省运动会参赛成绩进入全省前6位,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L8%左右。全市体育产业龙头企业达到5个以上,规模以上企业20个以上。争创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3-5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5个以上,人均体育消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均体育彩票销量居全省前列。体育赛事繁荣发展。办赛条件和能力全面提升,具备国际性、全国性单项赛事的承办条件和能力,“爱飞客”飞行大会、中国(京山)网球节、沙洋江汉运河国际半程马拉松等精品赛事影响力不断提升。年均举办各类大中型全民健身活动70项(次)以上,积极申办重大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全民健身市级品牌赛事、“一县一品”体育赛事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商业性体育赛事充满生机和活力。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体育改革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财政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投入大幅增长;体育科教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依法治体全面加强,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二、重点任务(三)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有效供给。1 .大力实施新全民健身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绿色生态的原则,全面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确保市级有综合性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各县(市、区)有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体育综合体,乡镇(街道)有社区健身中心,中心村有文体广场。全面落实新建居住区“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体育设施建设标准。鼓励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健身绿道和水上运动、航空运动、攀岩运动等户外基地。普及残疾人体育健身,推进残疾人无障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文体新广局、市城乡规划局等,各县市区,以下均需各县市区落实,不再逐一列出)2 .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管办分离”要求,加强各级体育总会承接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城乡晨练点、健身气功站点等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在乡镇(街道)设立老年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服务站点,并逐步向村(社区)延伸。支持企事业单位及各行业建立体育健身组织,组建运动队或项目健身队。建立全民健身志愿者登记制度,完善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评价制度和从业支持政策,鼓励支持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将大学生村官全部培养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民政局、市文体新广局、市政府国资委等)3 .广泛开展体育赛事活动。以齐抓共管、分类指导、百花齐放为导向,在全市组织开展以“崇尚人人体育、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大型全民健身赛事,继续打造“第三空间跃动”、“启明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生活第五级运动时刻”、“夕阳红”等体育健身活动品牌。扎实举办市、县赛事活动,每四年举办一届全市综合性运动会,各县(市、区)每年举办(承办)有一定规模的赛事活动12次以上,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向农村(社区)延伸、向企事业单位和重点人群拓展。(责任单位: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残联、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文体新广局等)4 .拓宽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以贴近群众、科学指导、精准服务为目标,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建设“智慧体育”平台,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智能化、科学化服务水平。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推行医疗卫生与体质检测“一站式”服务,加强“体医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开展体质检测、技能传授、运动处方等科学化健身指导。探索整合社保卡、市民卡等资源,用于健身消费。保障公共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体育功能,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符合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落实体育惠民政策,完善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财政补助政策及使用监管机制,对残疾人健身消费给予适当优惠和减免。(责任单位:市残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文体新广局、市卫计委、市政府国资委等)(四)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综合实力。1 .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以推进市体育艺术学校办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将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纳入各地教育规划和教育管理,全面保障适龄运动员接受义务教育,积极探索符合运动员特点的文化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业余体校与普通中小学校融合发展,鼓励支持承建省级项目优秀运动队、省级单项体育学校,推动市体育艺术学校与20所以上中小学校共办10个以上奥运项目运动队。全面恢复县(市、区)业余体校,每个县(市、区)至少布局3个以上奥运项目。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将其纳入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享受同等注册、参赛、输送、奖励政策。探索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将运动项目、运动队、青少年赛事等公共服务项目交由社会力量承办。(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文体新广局等)2 .实施竞技体育人才战略。认真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引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将体育人才纳入本地人才培养战略和实施计划,享受同等政策待遇。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医疗人才,按规定通过考试或考核方式引进紧缺专业教练员。坚持效率优先、可持续发展,强化战略选项,优化训练管理,完善薪酬奖励分配制度,建立教练员能上能下、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运动员跨项跨界选材,制定实施教练员中长期培养培训计划,设立体育人才基金,提高优秀教练员薪酬待遇。落实各级体校教练员、运动员生活补助政策,完善运动员退役安置政策,拓宽运动员退役安置渠道。(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文体新广局等)3 .强化竞技体育科技支撑。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运用,将体育科技纳入全市科技发展规划,积极支持体育科技事业发展。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专业运动队合作,深化运动员科学选材、项目制胜规律、科学训练方法、运动训练监控等方面的研究。系统运用新科学、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提高选材成功率和训练参赛科技水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文体新广局、市卫计委等)(五)完善市场体系,推进体育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极。L优化体育产业发展布局。按照“整体规划、突出优势、整合资源、产业集聚”的思路,利用我市“江、湖、山、道”资源优势,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点面结合、内外兼顾、协调推进的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格局。以市主城区为休闲体育产业均衡发展的主体核心区,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文化创意产业。高新区掇刀区要依托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体育装备制造和体育物流业。京山市、漳河新区要分别以京山网球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爱飞客航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引领,推动特色运动休闲产业快速发展。鼓励沙洋县建设水上运动小镇、钟祥市建设足球运动小镇、东宝区建设滑翔运动小镇、屈家岭管理区建设射箭运动小镇,形成各具特色的运动休闲体育产业带。(责任单位:市文体新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外侨旅游局、市城乡规划局等)2 .大力发展体育新业态。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体育众创空间”,为体育新业态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坚持以体育产业为主导、以多元业态为支撑,充分利用闲置厂房等公共资源,打造城市“体育+”综合体。鼓励支持商业综合体增设体育业态,推进体育与旅游、文化、教育、传媒、医养等跨界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文体新广局、市卫计委、市外侨旅游局等)3 .发展壮大优势体育产业。大力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壮大,依托李宁O产业园,建设集体育用品制造、物流配送、交易展示为一体的体育用品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商贸企业落户,打造区域性体育商贸企业品牌和特色体育商贸街区。加大对数字化智能体育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对智能体育产品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深度开发体育特色旅游景区,打造优质“体育+文化+旅游”基地,引导发展户外运动基地,创建健身休闲品牌。大力发展民办非企业健身场所,积极发展社区青少年和老年人体育健身俱乐部。鼓励企业、学校、社区、个人申办非营利性健身俱乐部,通过合作开发生态休闲项目,优化体育康复配套服务,延伸体育康复产业链。(责任单位:市文体新广局、市外侨旅游局等)4 .促进体育消费。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全民健身服务业,培育以俱乐部为主体的体育健身市场,形成结构合理、形式多样、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鼓励商业性体育健身场所在非高峰时段低价向市民开放。积极推进体育培训业发展,着力扶持一批有资质、重信誉、讲品牌的体育培训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广泛开展体育夏(冬)令营及课余培训活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运动休闲产业,支持发展以体育运动休闲为服务内容的俱乐部。积极扶持体育类社会团体发展壮大,充分发挥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市民扩大运动休闲消费。(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体新广局、市外侨旅游局等)5 .强化政策引导与监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实施细则,推进政策落地。加大体育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培育体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体育金融,拓展资本市场,统筹整合相关专项资金,设立体育产业引导基金。建立健全体育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将体育彩票工作纳入县(市、区)政府及财政、文体新广部门的职责范围,强化体育彩票发行管理,稳步提升销量。(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文体新广局、市安监局、市招商局、市政府金融办等)(六)强化文化引领,夯实体育改革发展的社会基础。1 .弘扬体育文化。坚持把繁荣体育文化贯穿体育发展始终,以厚重的体育文化引领和推动体育强市建设。加大体育文化传承与传播力度,深入推进以运动项目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建设,打造体育赛事活动文化品牌。大力弘扬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尚,倡导“人人体育、终身锻炼”的体育理念,营造浓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校园、社区、乡村体育文化氛围,增强推进体育改革发展的广泛认同感和社会支持度。(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体新广局等)2 .加强学校体育。强化学校体育工作,落实体育与健康课时,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中考的导向作用,探索增加技能考试项目,加大体育中考分值和权重,引导青少年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体新广局等)3 .坚持依法治体。深入开展体育法制宣传,广泛开展体育普法教育。围绕促进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规范体育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等方面,加强政策法规研究和修订工作。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体育执法力度,推进体育执法体系建设,将体育行政执法纳入各级综合执法平台。从严整治赛风赛纪,坚决反对运动员违规使用兴奋剂行为,确保干净办赛、干净参赛。(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文体新广局、市行政审批局等)三、保障措施(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体育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体育强市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将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扎实推进体育强县(市、区)建设,有序开展城乡体育示范创建活动。(八)落实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要积极参与体育强市建设,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调、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九)强化政策保障。发改、教育、科技、财政、人社、国土、规划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政策宣传,推进政策落地,实现政策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支出,全面落实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规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十)严格考核督办。将体育强市建设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考核结账。各县(市、区)要将体育强市建设纳入政府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督办问责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共同推进体育强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