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自考第一章总论.ppt
学习目的:,中级财务会计是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主要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各具体会计要素的核算及对外陈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和正确运用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并熟练编制相关财务报表;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一般问题的能力,以便较好地适应从事企业日常会计工作的需要,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要求:,1、了解基本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实务操作三个内容。2、自学为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课堂上作好笔记。4、多看教材和参考书籍,多做习题。5、网上学习 以教材为准,结合考纲、真题授课,每章前交待重点难点、讲授教材中的难点疑点、注明考点。,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18分)共31道题,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 绪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杨金观 宗少龙 主编,第一节 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第二节 财务会计目标、假设和基础第三节 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第四节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五节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本章重点:1、会计基本假设2、会计基础3、会计要素4、会计计量属性5、会计信息质量,目 录,财务会计是运用簿记系统的专门方法,以通用的会计原则为指导,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投资者、所有者、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特点,定 义,一、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差别:,1.从服务对象来看,对外提供信息,2.从提供信息的规范来看,会计准则,3.从会计核算过程看,传统会计模式,4.从信息的报告来看,公认格式,1.从服务对象来看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从信息的使用者看,主要是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等。其服务重心在于对外提供信息。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则侧重于规划未来,对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以及加强事中控制。其服务重心在于企业内部。,2.从提供信息的规范来看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原则为指导公认会计原则是指导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准则,是组织会计活动、处理会计业务的规范。管理会计不必严格遵守公认的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特殊行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组成,补充,3.从会计核算的过程来看财务会计必须遵循传统会计模式为了提供通用的会计报表,财务会计还要运用较为成熟的传统会计模式作为处理和加工信息的方法。传统会计模式也是历史成本模式,其特点是:(1)会计反映依据复式簿记系统。(2)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3)会计计量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复式簿记系统,核心,账户和复式记账,形式,凭证和账簿组织,步骤,序时记录,分类记录,试算平衡,调整分录,对账结账,复习,4.从信息的报告来看财务会计以财务报告为工作核心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会计信息系统,是以会计报表作为最终成果。会计信息最终是通过会计报表反映出来。因此,财务报告是会计工作的核心,报告有规定的或公认的格式并且要定期编制管理会计并不把编制会计报表当做它的主要目标,只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选择的或特定的管理信息,其业绩报告并不注重形式也不对外公开发表。,二、中级财务会计的特点,财务会计学教学课程体系:(一)基础会计学(二)中级财务会计学 1、在内容上特定会计主体一般的业务 2、在运用的理论上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 3、在采用的方法上传统的会计方法(三)高级财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的特点,第二节 财务会计目标、假设和基础,一、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目标也称会计目标或会计报表目标,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人们期望通过会计活动达到的结果,或者说就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财务报告目标主要解决: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并非矛盾,各个国家财务报告目标的区别主要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双重目标,我国就是其中之一。,受托责任观,向资源所有者(股东)如实反映资源的受托者(经营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决策有用观,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对他们的决策有用的信息,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发展,我国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双重目标,我国目标,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总的来说,会计信息需求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它们分别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是与企业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和其他组织,但他们不参与该企业的日常管理。,向企业外部的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绝大部分是属于“强制性的”或是“必需的”,对外财务报告的主要面向团体,企业的内部员工也要使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包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副董事长(主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财务等等)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每位员工使用会计信息的具体目标不同,但这些目标都是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其总体的战略和任务。,会计假设也称会计基本前提。它是对会计活动所处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和基本程序等所作出的合理设定。会计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一些基本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会计假设既是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二、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多选08.4、简答),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这一假设认为,一个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主体相对独立,而且独立于所有者之外。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意义会计主体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即法人)是有区别的。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选择题),会计主体非法人,会计主体法人,会计主体法人,会计主体非法人,非会计主体法人,独资与合伙企业,拥有,业主,财产,负债,拥有,资产,拥有,拥有,企业集团,所属企业A,子公司A1,子公司A2,子公司A3,所属企业B,子公司B1,子公司B2,(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清算。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意义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企业正常经营期间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我国规定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此外,企业还需按半年度、季度、月度编制报表,即把半年度、季度、月度也作为一种会计期间。,意义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问题,(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意义明确了会计的计量方法。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三、财务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单选08.4、名词解释)权责发生制原则既是一种会计基础,也是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一、财务会计要素(单选、多选、简答)财务会计要素是会计工作的具体对象,是会计用以反映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因素。财务会计要素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第三节 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一)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财务状况要素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日期经营资金的来源和分布情况的各项要素,一般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要素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所构成。,.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单选10.7)资产的三个特征:(多选09.7)()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源。资产按其流动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选择题)负债具有如下基本特点:()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按偿还期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它等于全部资产减全部负债后的净额。其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以及留存收益等。,名词解释09.4,(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具体地说,它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收入与耗费相比较的差额。经营成果要素一般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由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构成。,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选择题)对于某一会计主体来说,收入表现为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入或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清偿。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收入把所有的经营和非经营活动的所得都看成是收入。就是说企业净资产增加的部分都看做收入。狭义收入则仅仅把经常的、主体性的经营业务中取得的收入作为收入,即营业收入。会计上通常所指的收入是狭义收入。,2.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选择题)它是企业在获取收入过程中的必要支出。费用必须按照一定的期间与收入相配比。费用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费用认为,费用包括各种费用和损失。而狭义的费用只包括为获取营业收入提供商品或劳务而发生的耗费。会计上通常所指的费用是狭义费用。,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来讲,收入大于费用为盈利,如收入小于费用,则为亏损。,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会计六大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因此,会计确认与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会计理论中,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初 始 确 认,再 确 认,初 始 计 量,再 计 量,中止确认(毁损资产),(一)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加以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包括用文字和数字来描述一个项目,其数额包括在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之内,会计确认还包括对项目嗣后发生变动或清除的确认。会计确认实际上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解决会计的记录问题,第二次解决财务报表的披露问题。前者称为初始确认,后者称为再确认。,1、初始确认与再确认初始确认是将某项业务记作某会计要素或项目。初始问题解决两个问题:通过初始确认,将这些会计信息记录到各个账户中。但这些会计信息还比较分散、零乱,不能形成有用的指标体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还不能直接使用。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整理加工。,1,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产生的经济数据中哪些应在复式簿记系统中记录?,2,要记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应在何时、应记入何种会计科目?,2、会计要素确认的一般标准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主体;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3、会计确认的基础时点概念资产和负债是否即期确认?只要交易成立,符合资产要素和负债要素的确认标准,就可以进行确认期间概念收入和费用是否在发生的当期确认?现代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是选择了权责发生制,即收取收入的权利发生时才确认收入、支付费用的义务发生时确认费用。收入以实现为原则,费用以配比为原则。,(二)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是密不可分的。所谓会计计量是指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且确定其金额的过程。1、计量单位计量必须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单位的货币通常是指某国、某地区的法定货币。在不存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般都以名义货币作为会计的计量单位。按名义货币计量的特点是,无论各个时期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如何发生变动,会计计量都采用固定的货币单位,即不调整不同时期货币的购买力。,2、计量属性(多选08.4)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第四节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所有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在质量上必须达到一定质量要求。(单选、多选、名词解释)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可靠性,真实性,如实表达,不加修饰,可核性,信息经得住复核和验证,中立性,不偏不倚,不带主观成分,2.相关性(单选2010.7)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能帮助决策者对过去、现在及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预测价值,能有助于决策者验证或修正过去的决策和实施方案,反馈价值,同时并存,相互影响,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能够被使用者所理解,即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易懂。,可理解性是决策者与决策有用性的联结点。可理解性不仅是信息的一种质量标准,也是一个与使用者有关的质量标准。,信息是否被使用者所理解,使用者理解信息的能力,信息本身是否易懂,4.可比性(单选、09、10.7)可比性是指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统一性和一贯性是构成可比性的两个因素,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它们从属于可比性。,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统一性,慎重选用会计方法或原则,一旦选用,不得任意变动,连贯性,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比较不同企业,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5.实质重于形式(名词解释08)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确认、计量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经济实质,法律形式,二者统一,交易事项,二者分离,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之所以强调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会计信息的效用和核算成本之间的比较。重要性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判断。从性质方面讲,只要该会计事项发生就可能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属于具有重要性的事项。从数量方面讲,当某一会计事项的发生达到总资产的一定比例(如5%)时,一般认为其具有重要性。,7.谨慎性(单选09.7、多选10、7)谨慎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会计确认确认标准和方法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之上,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和利润的数额,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会计信息,特别是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谨 慎 性,处理原则:应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8.及时性所谓及时性是指信息在对用户失效之前就提供给用户。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及时性在会计确认、计量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及时收集,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及时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并编制出财务报告,及时传递,按照国家规定的期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第五节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一、我国会计规范(标准)体系图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财政部 其中: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国务院(XX年X月),2、我国会计准则的结构图,具体会计准则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