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价值及传承路径.docx
-
资源ID:264819
资源大小:17.8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价值及传承路径.docx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价值及传承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J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立德树人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最鲜明的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关键课程和主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二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二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这些文件从战略高度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及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思想理念、修身养性、人文精神、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追求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独创性内容,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非物质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个体生命而言,能提升个人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比如,儒家思想在“仁”“礼”基础上提出孝悌、忠信、恭敬、智勇、正直、知耻等诸多道德规范,成为历代中国人追求的精神标杆;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结合起来,赋予科学理论以中国特色。例如,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和儒家提倡的民本思想是相通的,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意义则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的推进作用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主义的观念,反对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经济建设中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正心修身、务实笃行、慎独慎微、民为邦本的思想为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养分和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对维系世道人心、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社会道德风尚起着强基固本的作用。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和谐万邦”“世界大同”“万物一体”的传统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能够提升育人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一,能够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爱国情怀、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担当作为等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时代的使命,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大征程。第二,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兴,则国兴。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的大任,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首先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其次,当前全球化趋势和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日益凸显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活跃、观点新颖,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信息技术,因此,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竞争力更需要当代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创新性地传播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可以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自强理念,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大学生“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讨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还面临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思政教育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入不够深入、系统,缺乏统一协调的顶层设计;第二,在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价值重视不够,或停留在表面。有的老师只注重传统文化知识讲解,忽视其深层次的价值引领、文化立场的塑造;第三,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思政教学环节固化,不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融入;第四,评价体系单一,道德纬度、中华传统文化因素在评价体系中缺位;第五,教师自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在实际教学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顶层设计,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完善育人机制。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生态系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各部门建立协同机制,由相关部门牵头、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梳理、挑选并制定方案,既立足时代又明确目标,还要和校内资源、地方资源相结合。以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外国语学院为例,学院成立的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立足胶东地区,多次带领师生深入实地,调研“齐长城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文化”“徐福传说”等。这些文化具有地域特色,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的人文精神能淳化民风、教化人心。经过系统的挖掘整理,开展差异化宣传,不仅能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还使其走进学生课堂,成为鲜活的思政元素,增进大学生对胶东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形成“知识传授一文化传承一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第二,立足大思政视域,协同推进思政课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教育。比如,传统文化弘扬的工匠精神可以融入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太极作为传统武术,融入大学体育教育能够让年轻气盛的大学生学会修身养性、平心静气。只要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个学科都能找到融入的契合点。第三,创新融入模式,应用多元方法,发挥文化育人价值。教师要以教程内容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借助新兴媒体,通过情景教学、小组研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增加课堂的文化氛围和趣味性。同时,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感和亲和力。比如,校内可以定期举办文化节、名师讲坛、经典诵读、征文比赛等。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校宣传部联合校工会、团委等部门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通过成立''礼贤诗社”寻找“文心”;成立“书画协会”“演讲与朗诵协会”弘扬古典诗词、中国书法、中国画的魅力;还邀请名家对大学生开展经典著作的讲座等,让在校师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第四,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践行多维度评价方式,对标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出能体现思政育人、文化育人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例如,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推出“五个一工程”,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纳入中国文化的因素,在测试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的考核,强调过程性评价,把知识考核和价值考评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思政课融入英语教学各环节的目的。第五,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既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把教师的自觉学习和系统培训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和科研活动相结合,把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让老师既“学贵有专”“精于专业”,做好学生的“经师”,又要涵养道德情操,成为学生的“人师二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育人元素系统性地、创造性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其他各门课程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引领、人格完善、价值观塑造、文化自信自强等方面的作用,最终形成育人合力、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