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268370
资源大小:17.0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进一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进一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6月份,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和财经工作室对我市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到市质监局、市召开了名牌企业和中小企业座谈会,实地察看了优尼科技、橡胶谷、即发集团、琴岛电器等多家企业,赴宁波、南通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同时,财经工作室与各区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部门上下联动对我市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5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王文华主任带领部分组成人员和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及市人大咨询委员会委员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国家质检中心,并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大力推进质量创新、名牌和标准化三大战略,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了“市长质量奖”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健全了质量强市建设的组织架构,将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纳入绩效考核,质量工作在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坚持以质量带动品牌、以品牌振兴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的品牌城市之路,培育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积极开展了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建立质量安全监督长效机制,突出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溯源、质量风险和分析评估的能力。目前,全市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大质量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质量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扩大,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和部门对质量强市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存在“重眼前、轻长远”、“重效益、轻质量”的思想,创建名牌和建立标准的意识还相对薄弱,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远期目标。政府相关部门贯彻落实质量法规政策的力度有待加强,质量强市的宣传力度不够大,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质量强市的有利局面。二是质量管理能力需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食品安全和工程质量领域时有问题发生,假冒伪劣产品仍然充斥各类市场。政府各部门在质量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职能交叉、监管边界模糊、有监管漏洞和盲点的现象,行政资源和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整合和提升。部分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落后,重效益、轻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与现代质量管理要求还不相适应。三是质量发展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缺乏质量创新的积极性,在标准创新提升和争夺行业话语权等方面能力有限,在产学研有机链条协调发展、自主品牌培育、企业各级技术中心建设等方面投入不足,信息化与质量创新结合、科技创新与需求衔接、以功能设计带动质量创新程度不高。四是品牌创新发展不均衡。全市品牌创建工作存在“点高面底”、“多而不强”和“后劲不足”等现象,品牌结构中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尤其是海洋产业部分比重较小,品牌培育和创建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和部分企业对名牌保护和利用有待于加强。五是质量强市建设力度有待加强。我市质量强市工作与先进地区和实际需求相比,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在质量强市推进、质量投入保障、质量文化引导机制等方面,还需加大政策措施力度,推动质量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三、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的建议(一)要加大对质量强市工作的领导。一是各级政府要把质量工作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科学统筹推进质量创新、名牌和标准化战略等各项工作。二是要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机构改革步伐,理顺工作机制,整合有效资源,尽快形成适应新形势下大质量监管的工作模式。三是要逐步完善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丰富考核内容,增加考核分值,将人居环境质量考核纳入政府质量考核体系。(二)要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要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大力推广质量管理“双模驱动”模式(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人单合一”管理模式)。要加快质量与信息化融合步伐,积极推动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要积极引导和促进企业产学研的结合,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扭转重制造轻研发、重模仿轻创新的生产模式。(三)要理顺和完善质量强市监督管理体系。一是要加大对质量的监管力度。强化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等重点区域质量安全监管,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溯源能力,定期对全市质量安全进行分析评估,健全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二要加快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我市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多等优势,积极推进机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检验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社会公信力。三是要完善质量诚信体系。整合各种有效信息资源,打造全市质量诚信平台并向全社会开放。(四)要不断拓展质量强市的内涵和外延。一是在传统行业品牌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大对蓝色、高端、新兴等产业领域的品牌创建,进一步提升名牌战略的水准。二是加快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要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制定和修订影响我市相关产业发展的标准,推动我市优势技术与标准上升为国内、国际标准。三是将社会管理质量、公共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领域纳入质量强市推进范畴,要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工作全面发展。(五)要强化质量强市建设的服务工作。一是积极搭建产品展示交流服务平台。要充分利用会展、节庆等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展示交流机会,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二是发挥品牌带动作用。要利用“品牌之都”的优势,定期组织名牌企业、中小企业座谈交流,借鉴优势、缩短差距,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品牌企业储备库制度。将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分门别类有计划培育孵化,在政策、技术、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定期分批助推企业创标争牌。四是建设质量示范服务平台。将获得质量奖的企业纳入卓越绩效孵化基地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完善质量强市投入保障机制。借鉴宁波等地经验,探索设立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政府预算管理,用于质量培训、先进管理模式导入等质量建设推进工作。(六)要逐步健全和完善质量强市法制化建设。一是要大力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和质量法律法规政策,把质量安全教育纳入普法教育范畴,大力普及质量基础知识,培育我市的城市质量精神。二是要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制定和完善质量强市工作的各项标准、制度和政策法规。三是要进一步规范质量工作执法程序,加大对质量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震慑质量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质量强市建设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