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基础会计教学课件.ppt

    • 资源ID:269633       资源大小:718.50KB        全文页数:11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础会计教学课件.ppt

    ,第一章 概 论,内 容 提 要 一、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二)会计的职能(三)会计的目标 二、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一)会计假设前提条件(二)会计基础(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四)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及其应用原则,内 容 提 要 三、会计核算的对象和具体内容(一)会计核算的对象(二)会计对象的分类(三)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学习目标一、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含义二、理解并掌握会计基本准则 三、理解并掌握会计核算的对象,第一讲 概述,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用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地核算、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指会计的对象即经济活动的记录、计算、反映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方法是指会计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即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地核算、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使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方法。会计的方法一般包括核算、分析、预策、控制、决策等。其中核算是会计的方法中最具“专门”性的,是基本的会计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 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具体方法。核算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反映说明和价值量上的计算确定,是会计最基础的工作。也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记账、算账、报账。监督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依据国家的财政政策、财经制度、财经纪律等法规对进行的经济活动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合法、合规、合理性进行分析、控制、评价。,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过程也就是实行监督的过程。连续是指时间上不间断;全面是指内容上不遗漏;系统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从开始记录到最后编制会计报告要采用专门方法进行分门别类地加工整理,逐步把会计资料系统化,并取得综合有用的会计信息;综合是指会计主要以货币量度提供综合价值指标。,分析、预测和控制是指在核算、监督的基础上,利用会计信息,分析过去经济的活动、控制现在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二、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的职责和功能,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反映说明和价值量上的计算确定,是会计最基础的工作。会计通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的确认、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全面、完整、综合地反映说明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也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为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过程也就是实行监督的过程。国家的财政政策、财经制度、财经纪律等法规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会计核算必须对将进行的经济活动实施事前的合法、合规、合理 性进行分析,对进行中的经济活动实 施过程中的合法、合规、合理性进行控制,对进行完的经济活动实施事后的合法、合规、合理性进行评价。,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二者相结合,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监督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没有可靠完整的会计资料,会计监督就没有客观依据,没有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就没有意义。,三、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财务会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一)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有用的会计信息。(二)根据会计提供的信息,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第二讲 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一、会计假设(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对象是谁发生的,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任何一个法人都要按规定开展会计核算,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却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假设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按照现在的形式和既定的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进行清算,它所持有的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让,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会偿还。持续经营是企业会计基础的基础,(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会计核算对象发生的期间,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持续的,经济管理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确定其经营成果。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修正。,(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二、会计基础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也就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而言,其核心是: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不以款项是否收支为标准,而以款项收支的权利和义务是否产生为标准;享有收入的权利和负担费用的义务相配比。权责发生制贯穿于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总过程,属于财务会计的基本问题。,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但要规范准则制订者,有时甚至成为核算的直接依据。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实质重于形式,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是否有用,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 息的过程,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 信息需要。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包括两层含义:,()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经济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重要性重要性原则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采用重要性原则的目的,是考虑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重要性从质和量两方面判断:质是指会计事项发生对决策有重大影响;量是指会计事项达到一定数量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四、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一)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计量属性确定经济活动金 额的标准。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经济活动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历史成本(购置、历史价格)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重置成本(购置、现时价格)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相关销售税费后的净值。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现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公平市价)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二)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第三讲 会计核算的对象和具体内容,一、会计核算的对象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会计主体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货币及货币表现各种财产物资,也就是能用货币表现的全部经济资源。,不同的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完全相同,资金运动的形式也就不完全相同,会计的对象也就不完全相同。各种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形式大概表现为资金筹集、资金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各单位在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和事项。根据第十条规定,经济业务事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四)资本、基金的增减(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七)其他事项,第二章 复式记账原理,内容提要 一、会计要素 二、会计等式(一)资产(一)基本等式(二)负债(二)拓展公式(三)所有者权益(三)会计等式(四)收入 的恒等性(五)费用(六)利润,学习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各会计要素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二、理解并掌握会计等式及其恒等性 三、理解并掌握会计科目的意义及其与会计要素的关系 四、理解并掌握会计账户的意义及其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五、理解并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和方法,第一讲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又称会计报表要素,是会计对象按报告会计信息的需要分类的主要项目。会计对象按报告会计信息的需要进行基本分类(概括分类)分出六大主要类别,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为利润表要素,因此又称之为会计报表要素,简称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要素构成的资产负债表用以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即资产的规模和流动性结构、负债的规模和期间结构以及所有者权益的规模和结构。收入、费用和利润为要素构成的利润表用以反映企业在特定经营期间的财务成果,即盈利能力。,(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资产的特征:(1)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2)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3)资产都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中获得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3.资产的确认条件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确认:()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在资产负债表中,对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具体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或称长期资产)。按流动性对资产进行分类,便于掌握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从而进一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负债的特征:(1)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当前所承担的义务。(2)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3)为了清偿债务,企业需要在将来以资产、或提供劳务、或同时转移资产和提供劳务、或将债务转化为所有者权益偿还。3.负债的确认条件 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确认为负债:(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负债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中,按偿还时间的长短对负债进行分类,具体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按偿还期间的长短对负债进行分类,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掌握企业偿付债务的时间和金额,以考虑其偿债能力。,(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净资产是企业全部资产金额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所以所有者权益又称之为净权益或净资产。2.所有者权益的特征(1)所有者权益虽然也是一种义务,但不象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2)企业清算时,负债往往具有优先权,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还给所有者。(3)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3.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3)留存收益,(4)其他。,利得和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减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和净流出。利得和损失的产生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必然联系。,(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收入的特征:(1)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2)收入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4)收入表现为: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可能引起负债的减少,或者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3.收入确认的条件 需同时符合以下两点:(1)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费用的特点(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2)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4)费用表现为: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可能引起负债的增加,或者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3.费用确认的条件(1)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费用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这种经济利益付出是资金的退出。,(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2.利润的内容 利润的内容包括:(1)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二、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是会计对象报表分类各类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关系式。(一)基本等式:1.在一个时点(静态余额)(1)资产=权益 资产和权益是相互依存的。资产与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对立统一。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资产表现为各种经济资源,权益表现为对资产的权力和利益(即产权),包括业主权益和债权人权益,前者称为所有者权益,后者称为负债。因此,上述基本会计等式一般表述为:(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总额都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额。,2.在一个期间:(动态发生额)(3)利润(本期发生营业利润)=收入(本期发生)-费用(本期发生)(4)利润(本期发生总利润)=收入(本期发生)+利得(本期发生)-费用(本期发生)-损失(本期发生),通常收入、费用含义放大,利得、损失隐含于内,公式表示为:(5)利润(本期发生)=收入(本期发生)-费用(本期发生)思考题:公式(2)与公式(5)有关系吗?,期末资产(期初资产+本期增加资产-本期减少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负债+本期增加负债-本期减少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加所有者权益(收入)-本期减少所有者权益(费用)】,假设期初无任何资产得公式:(6)本期增加资产-本期减少资产=本期增加负债-本期减少负债+本期增加所有者权益(收入)-本期减少所有者权益(费用)移项得公式:(7)(本期增加资产-本期减少资产)+(本期减少负债-本期增加负债)=本期增加所有者权益(收入)-本期减少所有者权益(费用),如果不考虑接受业主投资和向业主分配利润,一个期间的利润就是这个期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额。公式(8)利润=本期资产增加额+本期负债减少额=(期末资产-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期末负债)=(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二)拓展公式(动静结合连续反映经济活动的完整过程)(9)资产(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收入(本期发生)-费用(本期发生)】一般表示为公式(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中进行复式记账、试算平衡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三)会计等式的恒等性 会计等式的恒等性是指在任何情况下,资产和权益都保持数额相等的关系。在企业中,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各种各样的,但从会计等式的角度类型是有限的。1.资产=权益(1)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增加,如从银行取得贷款后存入银行存款户;,(2)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减少,如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款;(3)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方内各项目发生增减变化,如从银行提取现金;(4)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右方内各项目发生增减变化,如将银行借款转为投入资本。,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增加金额相等;(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增加金额相等;(3)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增减金额相等;(4)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负债增加,增减金额相等;,(5)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增减金额相等;(6)一项负债减少,一项资产减少,减少金额相等;()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负债增加,增减金额相等;()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增减金额相等;()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资产减少,减少金额相等。,3.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有多少种类型的经济活动?任何经济业务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也就是说:不论是静态还是动态会计等式始终保持其平衡关系,因此,会计等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第二讲 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基本分类的项目(会计要素)的内容按收集会计信息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进行再分类(通常称设置)的具体项目。会计要素概括性太强,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按收集有用会计信息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分类与按报告有用会计信息的需要分类既相同又不同。,虽然与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但还是要为编制对外报告做准备,所以两种标准的分类有更多的相同。但内需外求总有别,会计在为满足实现最终目标需要的同时,应兼顾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所以两种标准的分类又有差别。如:,资产类分出了成本类,因为企业管理者需要了解生产过程的有关信息,对生产过程实施管理控制;收入、费用、对外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并为损益类。因为企业管理者认为它们形成了当期的经营结果。,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二)相关性原则(三)实用性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级次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形成了会计科目之间的级次。,会计科目的级次反映会计科目内容的纵向关系。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总括分类,提供总括的信息。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总分类科目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前提下,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可以适当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明细分类科目视会计核算需要而开设,除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统一设置的以外,由企业根据需要自行设置。,第三讲 会计账户,一、会计账户的概念会计账户(以下简称为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手段、工具)。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账户的主要作用在于将会计数据进行科学地归类和记录。,账户在设置上要服从于会计报表的编报要求。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明细分类账户。根据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账户也相应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大类。,二、账户的结构 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的格式布局和内容构成。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账户的名称 2.日期3.凭证号数 4.摘要 5.金额6.余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分左右两方,分别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加额或减少额。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以及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账户右方称为“贷方”。账户的基本结构称为“T”型账户或“丁”字型账户。格式如下:借方 会计科目 贷方,三、账户按用途分类(一)盘存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二)资本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资本和公积金增减变动和实有数。,(三)结算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1.债权结算账户 2.债务结算账户 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四)损益计算账户 用来归集企业某会计期间影响损益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五)跨期摊提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或预提。,(六)集合分配账户 用来汇集和分配经营过程中某个期间所发生的费用。(七)成本计算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的全部费用,并据此计算该阶段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八)调整账户 为调整被调整账户的余额而设置的,又称辅助账户。1.备抵账户 2.附加账户 3.备抵附加账户,四、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和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经济活动具体分类项目的名称,也是账户的名称,账户设置的依据。会计科目的内容通过账户收集和反映出来,否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就失去了意义。会计帐户与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性质相同,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能够记录经济活动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是记录经济活动、收集会计信息的储存器的。,第四讲 复式记账方法,一、记账方法的种类(一)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作单方面记录的方法。(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的方法。,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两个显著的优点。1.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2.能够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查账和对账。,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一)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改写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表示记账方向的记号,就是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三)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具体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贷两方按相反方向记录经济业务。究竟账户的哪一方用来记录增加额或减少额,要根据账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内容来确定。,左:增加记作“借”,减少记作“贷”右:增加记作“贷”,减少记作“借”资产 负债+费用=+所有者权益+收入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具体结构,资产的增加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减少负债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增加费用的减少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减少收入的减少收入的增加利的的减少利的的增加 损失的增加 损失的减少,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资产类账户 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方账户名称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期末余额,成本费用类账户 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或转销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或转销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收入收益类账户 借方账户名称 贷方 本期减少额或转销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或转销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账户的余额、本期发生额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采用借贷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时,一般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应记录哪些账户;2.确定各账户是记增加还是记减少;3.确定各账户记录的借贷方向及金额。举例,某企业20年12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例1.用银行存狂购入一批材料,价款1000元。例2.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50000元,偿还应付账款。例3.受到投资者投入资本金2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例4.以银行存款10000元,偿还到期的长期借款款。,银行存款 原材料 初:20000 初:20000 1.1000 1.1000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初:12000 初:50000 2.50000 2.50000,实收资本 银行存款 初:14000 初:20000 3.20000 3.20000 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初:20000 初:30000 4.10000 4.10000,(五)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账户的对应关系 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于是在相关账户之间就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这种借贷对应关系叫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2.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明确经济业务应记账户名称、应借应贷记账方向和金额的记录。为了保证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性,便于正确记账,对每一经济业务在记入有关账户前,首先,应根据经济业务确定涉及的对应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编制会计分录,然后,根据会计分录登记有关账户。举例 以例一资料,1.借:原材料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2.借:应付账款 50000 贷:短期借款 50000 3.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实收资本 20000 4.借:长期借款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会计分录的种类 会计分录按照其对应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是借、贷双方仅涉及一个账户的分录,即“一借一贷”的分录,以上举例都是简单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是指借、贷一方或双方涉及若干个账户的分录,包括“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举例,例5.某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200000元,增值税34000元,款项已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借:原材料 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 贷:银行存款 234000,例6.销售商品一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收取货款300000元,增值税51000元,款项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 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发生额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之间的恒等关系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发生额试算平衡直接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来确定: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法 余额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之间的恒等关系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余额试算平衡是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依据进行的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在实际工作中,试算平衡是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以例1-6资料为例编制试算平衡表,

    注意事项

    本文(基础会计教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