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新加坡.ppt
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一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一、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955年以前的新加坡长期处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基本没有社会保障,只有小规模的社会慈善事业。1950年有两位立法议员提倡建立一个旨在涉及一般工人的中央公积金制度。1951年5月17日由两名立法议员倡议的公积金法案正式提交议会讨论。1952年2月27日,退休福利委员会建议对雇员实行强制性养老金制度。,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一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一、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953年10月,退休福利委员会提出一个报告,建议设立新公积金制度。1953年12月通过了公积金法令。1955年7月,成立了专门管理中央公积金的中央公积金局,标志着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式建立。,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一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二、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第一阶段:单一养老保障项目阶段,时间大约是从1955年到1965年。第二阶段:保障项目扩张和完善阶段,时间大约是从1965年至今。,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一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三、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条件,1.经济因素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成立前后,新加坡在经济方面困难重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住房困难;第二,失业严重;第三,经济力量薄弱;因此,新加坡把发展经济作为政府的工作重点,实行了经济赶超战略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中央公积金制度自1955年建立以来,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都是单一的养老保障制度,在保障项目方面没有任何拓展。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建立之初,部分地是为了解决经济中严重而紧迫的一些现实问题,发展到后来逐步部分地变成了一种经济调节的工具。,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一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三、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条件,2.政治因素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部分地是新加坡政治文明的产物。它的建立、完善与发展与新加坡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首先,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其次,强大的权威领袖权力。再次,“国家合作主义”的政治意识。,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一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三、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条件,3.文化因素儒家伦理思想为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变迁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一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三、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条件,4.社会因素新加坡是个移民国家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国家新加坡是个多宗教国家人口生育率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二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一、社会保障基本理念,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念第一,效率优先第二,机会公平第三,激励工作,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二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二、社会保障基本结构,(一)中央公积金会员账户及其功能1.普通账户在公积金会员60岁以前,普通账户公积金存款占整个公积金存款的绝大部分。随着公积金会员年龄的增加,这一比例在逐渐降低。普通账户的公积金存款可以用于购置公共房屋、提前退休投资、保险、教育和转拨款项以供父母退休账户。,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二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二、社会保障基本结构,(一)中央公积金会员账户及其功能2.特别账户特别账户公积金存款占整个公积金存款的比例随着公积金会员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特别账户在公积金会员年满55岁时将被取消。特别账户的公积金存款主要是为了晚年应急之用,后来的改革也允许对其进行一些安全性较强的投资。,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二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二、社会保障基本结构,(一)中央公积金会员账户及其功能3.医疗储蓄账户医疗储蓄账户公积金存款占整个公积金存款的比例随着公积金会员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因为公积金会员年龄在55岁之上取消特别账户,年龄在65岁之上取消普通账户,最后只剩下医疗储蓄账户。医疗储蓄账户的公积金存款可以用于住院、选择性的门诊医疗服务、缴纳意外疾病保险费用等。与普通账户和特别账户不一样,自雇人员必须为医疗储蓄账户缴费。,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二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二、社会保障基本结构,(二)中央公积金保障项目1.退休保障(1)公积金提取(2)最低存款计划2.医疗保障(1)医疗储蓄计划(2)自雇人员医疗储蓄计划(3)健保双全计划(4)医疗基金,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二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二、社会保障基本结构,(二)中央公积金保障项目3.住房保障(1)公共建屋计划(2)居住类财产计划(3)非居住类财产计划(4)多样财产计划4.家庭保障(1)家属保护计划(2)家庭保护计划,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二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三、社会保障缴费与给付,1.中央公积金缴费中央公积金缴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新加坡政府会及时对中央公积金的缴费率进行调整。,2.中央公积金给付中央公积金给付和中央公积金缴费不同,它没有一个明确的与工资之间的比例关系。,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二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四、社会保障基金管理,1.成员结余基金成员结余基金是新加坡中央公积金计划投资基金的最大组成部分,由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掌管,只能投资于政府债券。,2.保险基金保险基金的数额相对较少。这些基金被投资于定期存款、可转让存款单、股票和债券。,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二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四、社会保障基金管理,3.退休前取款基金该计划允许个人直接通过购买中央公积金法案许可的股票或间接通过共同基金(称为信托投资公司)投资于股票市场。成员还能够投资于人寿保险单、黄金、新加坡政府债券、银行存款和基金管理账户。,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二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计划由中央公积金局统一管理,由劳工部制定有关政策并进行监督。中央公积金局具有半官方性质,它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新加坡居民为养老而进行储蓄。新加坡中央公积金体制是一种政府集中管理的体制。,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三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一、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一)中央公积金适度水平模型1.假设假设1假设2假设32.数理模型,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三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一、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二)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适度水平预算1.参数值的确定2.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适度水平预算数值3.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型社会宝藏实际水平适度性判断,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三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二、社会保障收支平衡状况,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既定供款的完全基金制度。当中央公积金支出超过其收入时,中央公积金局就会对既定供款率进行调整,以确保支出的需要。中央公积金年度收支基本上是盈余的,每年都有累积盈余,而且累积盈余在逐年增加。截止到2006年末,中央公积金累积盈余达到了约1258.04亿新元。,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三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三、社会保障运行效应,(一)劳动力供求效应1.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供给从样本年份数据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中央公积金供款率与劳动参与率不相关,中央公积金供款率对劳动力供给没有影响。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所决定的。,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三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三、社会保障运行效应,(一)劳动力供求效应2.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需求通过上述回归模型可以看出,雇主供款率和每单位劳动力成本年变化率同向变化。而劳动力成本和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呈反向变化关系。新加坡中央公积金雇主供款率的提高(降低)减少(增加)了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三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三、社会保障运行效应,(二)中央公积金运行的福利效应1.艾伦条件他认为现收现付式养老保险制度只有在人口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之和大于市场实际利率时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2.新加坡艾伦条件考察随着新加坡人口增长率的减缓和工资增长率的下降,现收现付制的相对收益率将会趋向小于1,这将使完全积累式的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福利的改进方面将优于现收现付制。,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四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改革动因,1.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够宽2.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抵御通货膨胀的自动保护机制3.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为那些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公积金会员提供的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机会有限4.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难以达到社会共济的目的,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四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改革现状,2003年,新加坡政府对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进行重大调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放弃提高公积金存款率为40的计划,将当时36的公积金缴费率下调至30。(2)调高当时8万新元的最低存款限额。(3)需缴纳公积金的薪金上限从6000新元下调到5000新元。(4)分阶段取消55岁公积金会员可以提取半数公积金的做法。新加坡政府还在逐步增加一些新的保障项目和保障内容,放宽了对中央公积金投资领域的限制,创新投资方式。,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四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三、改革趋势,1.公积金的保值增值问题2.公积金的角色定位问题3.公积金对低收入人口的保障问题4.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5.公积金管理方面的问题,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五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经验启示,一、经验总结,1.新加坡成功地运用强制性的中央公积金计划增加了国内储蓄2.新加坡的经验表明,政府对一些中央的社会部门比如教育和卫生部门等进行资助而不至于减缓经济增长是可能的3.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表明了福利的慷慨给付和国际竞争标准是能够结合起来的4.新加坡模式表明财富再分配而不是收入再分配对于公平发展来说是一个更好的策略5.新加坡居民尊奉传统的态度是中央公积金制度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第五节 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经验启示,二、启示,1.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必须要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2.要重视家庭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3.大力发展企业补充社会保险4.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和管理,2.5.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思 考 题,1.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条件是什么?2.应该如何对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评价?3.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哪些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