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丨“1+3+X”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docx
-
资源ID:273594
资源大小:19.8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丨“1+3+X”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docx
“1+3+X"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双阳区位于吉林省中部、长春市区东南部,于1995年撤县设区,面积1677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街道)、134个行政村,总人口33.57万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旅游景观独特、特色产业鲜明,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梅花鹿之乡: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逐步推行“1+3+X”治理模式,有效推进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有力促进了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一、把“支部建在屯上。创新“1+3+X”基层治理模式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农民思想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双阳区乡村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农村基层存在“六难”“六盼”。“六难”,即群众难组织、自治难深入、事业难推进、素质难提高、活动难开展、工作难落实;“六盼”,即盼身边建立党支部、盼发家致富有门路、盼村民自治有深入、盼公益事业有投入、盼文体活动有服务、盼精神文明抓到户。针对这种情况,双阳区结合屯(组)实际,在反复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采取“1+3+X”的基层治理模式。“1”,即一个由党支部统一领导的管理架构,开展屯(组)党建和屯务工作;“3”,即由屯委会主任、综治协管员、妇女委员3名实职委员组成的核心团队,负责管理本屯(组)各项事务;“X”,即由若干名热心公益事业、有威望的老党员、种养大户、致富能人、合作社负责人等志愿者组成的义务委员队伍,参与各项屯(组)工作。其中,“1”的关键是“重心下移”,把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从“村”延伸到“屯”,在基层竖起党的旗帜,筑牢执政根基;“3”的关键是“横向发力”,在屯一级党支部的引领下,打破三支队伍各自为战的条块分割,实现工作资源的整合共享;“X”的关键是“凝聚合力”,最大限度发挥基层义务委员的作用,汇聚团结一心、服务群众的工作“正能量多年来,双阳区把强化“1+3+X”功能作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2019年,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后,双阳区对“1+3+X”基层治理模式进行了拓展深化,将“1”延展为区乡村屯(组)四级党组织网络,“3”拓展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X”扩展为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并将企业、社会团体等组织纳入乡村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区乡村屯(组)四位一体、各部门各单位紧密结合、乡村志愿服务组织协同作战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有效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坚实保障。二、强“资源要素保障”,推动"1+3+X”基层治理模式高效运行为确保“1+3+X”基层治理模式规范运作,双阳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1+3+X”基层治理模式的指导意见双阳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关于完善屯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办法等9个配套文件,从人员配备、制度规范、工作经费、场地提供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保障,切实形成了乡村治理工作合力。(一)选人办事采取“一屯一支部”自建或“多屯一支部”联建的方式建立屯党支部,秉持“宜屯则屯、宜组则组”的原则组建屯委会,灵活采取个人自荐、联名推荐、公开竞争、村民选举等方式产生屯委会委员。全区134个村1286个屯(组)共组建屯党支部893个,屯委会1254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实职委员3760人,志愿者1.3万人。(二)建章理事按照党章和有关要求,制定了屯党支部工作职责和规范,明确了宣传上级党委会议精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职责,屯委会发展屯组经济、信访维稳、环境整治等工作内容,以及“X”义务委员开展志愿服务、文化传播、法律宣讲等工作内容,确保服务群众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三)激励干事自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支出1300多万元用作屯党支部活动经费、屯委会场所费和屯委会委员的补贴。其中,从区管党费列支142.9万元,按照每个屯党支部每年400元的标准,发放党建活动经费;区财政每年拨付屯委会一定额度的场所费,累计达270万元;区政府从财政预算中列支专门资金930万元,对屯委会主任、综治协管员、妇女委员按2:1:1比例给予补贴,补贴标准视所在屯服务人口数量而定。(四)有地议事按照有场所、有广场、有标识、有图版、有资料、有制度的“六有”要求,以有偿使用的方式将屯党支部办公场所“挂靠”在村屯文化大院、小卖店等人员相对集中地点。同时,充分利用民政部门出资建设的五保住房、养老大院以及老村部等闲置资源,建设独立办公场所19个,让群众“足不出屯”就能反映诉求、商议屯务、解决问题。(五)合力成事成立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担任组长,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推动此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人专职,负责决策落实、组织协调、任务推进、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同时,各乡(镇、街道)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了层层负责、相互协调的推进机制。三、让“小官干大事”,发挥“1+3+X”基层治理模式整体功能充分发挥“1+3+X”模式在基层治理、环境卫生整治、屯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在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全面发力。(一)坚持以民为本,“协商性”参与决策,形成村民自治的良好局面“1+3+X”成员带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在屯组建立了重大事项“三评议、三公开”工作制度,即在建设基础设施、确定低保人选资格、发展公益事业3个方面,召开支部会议、屯(组)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并公开这3个方面评议事项的具体内容、条件标准、评议结果,真正做到屯务齐抓共管、公正透明。近3年,参与议事评议的村民高达1万余人次,提出意见300余条,公开各类信息800余条。同时,“1+3+X”成员以顺口溜、打油诗等易懂易记的方式,为各自屯(组)制订屯规民约,让村民用自己制订的制度管理自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屯(组)党支部将疫情防控报告制、跟踪制、隔离制修订进村规民约,通过卡点监查、入户调查、群众自查等方式,掌握进村入屯人员和返乡隔离人员基本动态,牢牢守住了农村防疫“最后一公里”。(二)坚持以法为基,“零距离”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1+3+X”成员在屯内威望高以及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注重用法理、亲情、感情去化解邻里矛盾和屯内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情况能稳控、矛盾不上交。近3年,全区“1+3+X”成员共组织排查问题1200余人次,排查各类隐患1600余个,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800余个,信访积案得到化解、信访总量明显下降。(三)坚持以德为先,“宽领域”开展活动,树立民风淳朴的文明新风在“1+3+X”成员的具体指导下,深入开展最美屯官、致富能手、好媳妇、文明户等评比活动,以道德评议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同时,积极引导乡村艺术能人发挥自身特长,编排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奏响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正气高扬的时代主旋律。近3年,全区共组织开展农民文化活动900余次,组建业余文艺演出队150余个,自编自演节目1000余个,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太平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四)坚持以富为要,“抱团式”发展产业,拓宽增收致富的创业门路充分发挥“1+3+X”成员领富带富主心骨作用,积极推行“屯党支部+产业”“屯委会+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庭院经济、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带动屯(组)逐步向一屯一业、一屯一特方向发展,基本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近3年,全区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300多人,有致富项目的党员800多人,培育“一品屯”157个、特色一条街14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00余个、吸纳社员1.7万人,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200多户。(五)坚持以净为美,“常态化”整治环境,打造整洁靓丽的农村面貌屯党支部成员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屯(组)建立了“网格化十五包"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网格化”即将全屯保洁区域划分为若干责任片区,以“1+3+X”成员为“片长”,带动片区内村民落实保洁责任,形成了户户参与、人人出力的局面;“五包”,即包室内干净、院内整洁、门前卫生、绿化美化、无违法建筑,实现村屯环境治理全覆盖、长效化。截至目前,美丽庭院发展到4600户,干净人家发展到1.4万户,生态镇、美丽乡村比例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