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全]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docx

    • 资源ID:281684       资源大小:90.81KB        全文页数:7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docx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一种是家务管理,即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他们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他们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瓦罗的论农业:被保存下来的研究当时奴隶制庄园经济的重要资料。他认为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试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彳壬务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公平价格: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定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他们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重金主义: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强调一国应使贸易输出超过输入,形成有利的差额,即顺差,才能增加本国的金银财富。重工主义: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盛行17世纪上半期,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晚期重商主义为保证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由于晚期重商主义力图控制或调节商品的运动并发展工场手工业,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配第把地租归结为农业工人生产的全部剩余产品,即全部农产品中扣除工资和种子等生产费用以后余下的由剩余劳动体现的剩余产品。休谟的货市数量论:一切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与货币之间的比例,任何一方的重大变化都能引起同样的结果价格的起伏。商品增加,价格就便宜;货币增加,商品就涨价。反之,商品减少或货币减少也都具有相反的倾向。诺思和马西的利息论:正如土地所有者出租他的土地一样,这些资本所有者常常出借他们的资金;像出租土地得到的地租一样,他们从中得到叫作利息的东西,所谓利息不过是资本的租金罢了。既然借债人为所借货币支付的利息,是所借货币能够带来的利润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利息总是要由这个利润决定。比例价格:不仅能使生产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坎蒂隆的价值观:任何东西的内在价值都可以用在它的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地的数量以及劳动的数量来度量。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来说是最优良的规律。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阶级划分: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其中包括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及其丛书人员,国王、官吏和教会;这个阶级以地租和租税的形态从农业阶级取得纯产品;不生产阶级,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资本划分:年预付,每年预付的资本;原预付,几年预付一次的资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斯密):前者为特定物品的效用,后者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劳动价值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的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货市论:这种物品是最初的交换媒介物或解决交换困难的共同衡量标准。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金银价值对其他货物价值的比例取决于一定数量上金银上市所需要的劳动量对一定数量他种货物上市所需要的劳动量的比例。看不见的手:自由竞争,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是价值规律的作用。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国家与国家之间具有各自的优势。其中有的是自然固有的,如气候、土质、矿藏以及其他自然条件;有的是后来获得的,如劳动熟练程度,技术水平等。两种优势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生产上,节约劳动时间,造成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价格优势。绝对优势是形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根本依据,但相对价格优势也是不应忽视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李嘉图):使用价值无法用任何已知的标准加以衡量,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估计,固然,一件商品必须是有效用才有价值,但它生产上耗费的劳动时间才是衡量它的价值的真正尺度。交换价值是由实在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价值理论的两大矛盾: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货币数量论:一国所有的货币都处在流通中,以致商品的价格完全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多少来决定。相对工资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产品的三个阶级间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要正确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不能根据某一阶级所获得的绝对产品量,而应根据所得的相对产品量,也就是根据这种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政治经济学(西斯蒙第):把物质福利看做研究对象,特别是从政府的事业来看,政治经济就是表明对国家财产的管理。内在价值和相对价值:前者是生产品和取得这种产品的劳动之间的比例,后者是生产品与需要这种产品的人们的需求之间的比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同资本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同收入交换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再生产理论:不是生产决定收入,而是收入决定生产,收入通过消费决定了生产。圣西门的实业制度:这种制度是由实业家掌握权力和财产,并使一切人都得到最大限度自由和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社会制度。实业家:包括工人、农民,也包括工业资本家、农场主、商人和银行家,他们占社会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没有他们,社会其他阶级就不可能生存下去。分配原则:消费品的分配采取各按其能、各按其劳的原则。傅立叶的危机论:在文明的经济制度下,一切都是恶性循环。当1825年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他指出这种危机是生产过剩所引起的危机。他虽然没有找到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但他看到了危机的实质,这无疑是一个贡献。分配论:使每个人都能按照他的三种手段劳动、资本和才能而获得满意的报酬。因此在产品的分配中,首先要扣除维持全体成员生存所需要的部分,其余则按比例分配,其中资本占4/12,劳动占5/12,才能占3/12。欧文的分配论: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实行产品的按需分配,因而他也被称为空想共产主义者。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L人口必然地位生活资料多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利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3、这些抑制码和哪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即如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马克思的人口规律: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有效需求不足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把政经学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是被后来西方经济学家采用的所谓三分法"。效用价值论: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价值渊源于物品的效用,物品的效用是由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土地)共同创造的,因而价值也是由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和协力的结果。萨伊定律:萨伊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认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产品总是由产品来购买,卖者同时也是买者。一种产品一经产出,从那时起,就给价值与他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萨伊的销售理论曾被西方经济学家看作是对政治经济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它称为萨伊定律。西尼尔的价值论:就是生产成本论。他认为,所谓生产成本,我们说的是生产所必要的劳动与节制的总和,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生产成本决定的,它包括劳动得到工资,节制带来利润。节制论:节制是资本家牺牲了目前的享受,把可以自由使用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用于非生产性的使用,或者是宁愿有计划地从事收益在于将来,而不是在于当前的生产。他认为所谓生产升本,我们说的是生产所必要的劳动与节制的总和,商品价值就是由这种生产成本决定的,它包括劳动得到工资,节制带来利润。约翰穆勒的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性质。财富生产的法则和条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它们是不以人的抑制为转移的。不论人类生产什么,都必须按照外界物品构成人类身心结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方式和条件来生产。财富的分配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这种分配的规律则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而形成的。这在不用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工资基金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也就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人数的比例。最低工资的规定,不能超过平均工资水平。由于工资基金的数量是一定的,因而总会有一部分失业工人存在。除了增加用于雇佣劳动的总基金数量以外,工资率是不能上升的。凯里的再生产费用价值论:在一切发展的社会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良,降低了再生产的费用。再生产同一种产品所需费用的减少,已经不再是价值的标准,而价值则是由在生产费用决定的。在生产费用包括人类在控制自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等生产资料,以及耗费的劳动。在生产费用也就是劳动者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利润组成。巴师夏的服务价值论:价值就是两项交换的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世界上第一次有价值观念是这样一种情况:某人对他兄弟说,彳尔替我做这事,我帮你做那事。他们两人都同意了,因为这时人们第一次可以说:两项交换的劳务价值相等。货币拜物教:钱是一切事物的普遍价值,是一种独立的东西。因此它剥夺了整个世界一一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的价值。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经济范畴: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由于社会生产关系会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经济上的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资本:积累起来的劳动如纺织机,只有在一定关系下才成为资本,资本的实质并不在于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替活劳动充当进行新生产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资本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这一逻辑方法同现实即历史发展过程相一致。劳动和劳动力:劳动不是商品,只有劳动力才是商品,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价值的源泉,但本身并没有价值。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广义与狭义的政治经济学:狭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广义:以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为对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下,生产资料和生产实质上已经变成社会化了,但它们仍然服从于私人的占有形式。国家的产生于消亡: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而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的本事乃是维护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的暴力工具,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阶级和国家将不可避免地要归于消灭,在以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为基础的、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全部的国家机器就将被送进博物馆,与青铜斧陈列在一起。官房学派:重商主义在德国的变种,着重于国家的财政管理方面。生产力理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得多,它不仅可以使原有价值得到保存,而且可以使已经消耗的价值得到补偿和增殖。社会发展阶段:五个发展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制度: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私有财产、价格、市场、货币、竞争、企业、政治机构、法律和牟利行为等,都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即制度形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三个历史阶段,即商业资本主义时期、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和金融资本主义时期。商业循环:经济活动上升和下降反复出现的循环,把这种循环分为繁荣、衰退、不景气、复兴等几个阶段。戈森定律:L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要,随着需要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知道最后达到饱和状态;2、边际效用相等规律,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它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他还认为,当环境使人发现新的享乐,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增加他的总享乐。就是说可以增加新的享乐的途径。边际效用论:价值决定于商品的最不重要部分的效用理论。主观与客观价值论:主观价值是一种财货或一类财货对于物主福利所具有的重要性。客观价值是一种财货获得某种客观成果的力量或能力。边际效用价值论: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递减的效用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生产性物品价值:生产性物品只有在它生产出来的产品能提供效用即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时,才有价值,最终是由它们的最后制成品的边际效用量所规定的。归算价值论:每一种生产资料、每一种工具、每一块土地或者每一分原料、每一种劳务,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都代表事业中的T分。这样一份,由于对于这种事业的结果有所贡献,因而便使结果的一个份额归算于它,并且它的价值也就必须由这种结果的总数来决定。时差利息论: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剥削收入说成是人在不同时间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的差异的结果;认为人对未来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低于人对现在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评价,两者之间的差额便形成时差利息。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现有商品量中那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加量或次一可能加量的效用程度。随着一个人拥有的商品数量的增加,最后效用程度是逐渐减少的。价值的大小就是取决于最后效用程度的大小,即边际效用的大小。一般均衡论:市场上所偶各种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因此,不仅要研究两种商品相交换时的价格决定,更重要的还必须考察市场上所有各种商品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条件下的价格的决定,即必须建立一般均衡价格理论体系。局部均衡论:只孤立的研究一种商品的价格,如何由提供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而得到均衡的局部均衡边际效用基数论及序数论:前者认为边际效用是可以计量的,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边际效用的绝对值,并且可以在个人之间进行比较;后者认为人们对于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不可能说出它的绝对值,但是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序数来表示或比较两种或两组物品的效用孰大孰小,或其所属的等级孰高孰低,或并无差别。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静态和动态经济学:前者即在已有交换和其他经济组织,但社会组织和活动方式不变,如人口不变、资本数量不变、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不变、企业性质和消费倾向不变等等情况下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后者说明由于社会的组织和活动方式的不断变化,如新的机器生产方法不断地采用,新的动力和新的原料不断地运用于生产,人口的增加和移动,在竞争中大企业吞并小企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等等。在这种交换行为和其他各种经济组织、各种经济因素都在变动的条件下,财富,生产和分配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边际生产力论:以价值是土地、劳动和资本的共同产物这以生产要素论为出发点,用以论证各生产要素都是价值的源泉,都应从生产成果中得到相应的份额。把土地报酬递减率扩展到其他生产要素上,认为劳动和资本的生产率也是递减的,然后又把编辑概念引进来,套在生产率递减率上,又借助于供求论,编造了一个边际生产力的分配论。局部均衡:以单个的生产者或消费者为分析对象,不考虑它同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需求弹性:用以衡量价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也就是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某一商品,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商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当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时,消费者不仅在购买中可以得到满足,而且可以得到额外福利。这部分多出来的满足就是消费者剩余。组织:作为一个生产要素,是研究分工、生产规模的利弊、企业管理等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企业的收益。内部经济:有赖于个别企业对资源的充分而有效的利用、组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外部经济:有赖于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和联合、经济的合理区划以及企业的经营规模。供给价格:当生产件可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它的生产费用就是它的生产要素的相应数量的供给价格。而这些供给价格的总和就是该商品这一数量的供给价格。供给弹性:指价格的相对变化与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指商品供给量对于商品的价格变动及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均衡价格: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资本主义农业中对土地两种不同的垄断:一是由土地有限而生产的对土地经营的垄断,二是由土地私有制而产生的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前者产生级差地租,后者产生绝对地租。小农经济“稳固论:农业中小生产优越于大生产并排挤大生产,抹杀农业中小生产者的资本主义分简口农村的阶级矛盾。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两条道路:一是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扩大农户的耕地面积;二是在较小的耕地面积上建立商业性农业,扩大生产规模和使用雇佣劳动。超级垄断:少数大垄断组织成立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形成超级垄断。帝国主义: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其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加强对本国和世界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攫取垄断高额利润。战时共产主义:为了战胜敌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巩固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并把全国经济转为战时体制,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措施有:实行余粮收集制,进一步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对食品和日用工业品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的劳动义务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新经济政策: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自由支配其纳税后的余粮;通过商品交换建立工农之间的正确关系;容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并以各种形式把它引向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使其为社会主义服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国营企业内部实行经济核算制、依靠职工对个人利益的关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通过市场同资本主义展开经济竞争;通过示范和扶植的办法,引导农民走上合作社道路;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贸易关系,引进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等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间接''迂回道路:像俄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必须通过某些中间环节,通过间接、迂回的道路或改良主义的方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国家资本主义:它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它一方面仍带有资本主义的特性,另一方面,它作为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和调节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一种经济形式,又具有社会主义特性。无产阶级应当利用其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一面,而把其唯利是图的消极一面限制在最小限度,待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引导它向社会主义过渡。按商业化原则办事:实际就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接受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和调节。这样,实际上就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及利用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合作社:在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和一切大的生产资料,并同千百万小农和最小农结成联盟,对农民的领导已有保证的情况下,合作社在新经济政策下,已经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而且足够的一切;合作社是终于被找到了的私人利益即私人买卖的利益与国家对这种利益的检查监督相结合的合适程度,发现了私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的合适程度。经济核算制:它要求国营企业在经营中善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精打细算,降低劳动消耗,降低产品成本,增加赢利,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核算制的实质和目的,就是使每个国营企业扭亏为盈。纯粹竞争:市场必须存在大量的买主和卖主,任何单个厂商都不能影响和控制价格,它对市场上的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市场上的厂商都生产同样的产品。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够称为纯粹竞争的市场。垄断竞争:在市场上买主和卖主人数都很多的情况下,由于每一厂商都有自己的独特产品和优势,因而都会因为自己产品的独特性质而对价格具有某种控制能力,从而成为竞争垄断中的垄断因素。从产品差别角度来看,又呈现出竞争性。不完全竞争:带有垄断因素的竞争。边际原理:每种商品上的边际支出必须为他带来相同的效用增量。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称做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费雪交换方程:MV=PToM货币流通量,V货币年流通速度,P价格总水平,T交换商品数量。费雪效应: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影响名义利率水平。动态货市均衡论:它力图用所谓自然利率与实际利率的一致与否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与破坏,从而使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统一起来。剑桥方程式:M=KPTM是货币有存量,K是一个社会愿意以现金余额或活期存款形式保存其收入的比率,它是收入的一个分数;P是价格总水平;T是产量。凯恩斯定律: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下,社会上必然存在着一部分多余的生产能力,包括机器、劳动力、资金等。由于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所以不管总需求有多大,社会总能生产出与需求相等的供给量。这也就是说: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消费函数:国民收入的数量与消费量的这种增加的关系被称为消费函数。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消费量也增加,但后者的增加量小于前者的增加量。资本边际效率: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与预期利润率是大致相同的概念;它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机器等设备的市场价格和预期收益。利息率:对货币的需求和货币的供给决定了利息率的高低。在一定的流动偏好之下,即在一定的货币需求之下,国家可以通过控制货币数量的多寡而控制利息率的高低。货市政策:在一定的流动性偏好条件下,货币数量的大小可以影响利息率的高低,而在一定的资本边际效率的情况下,利息率的高低又可以决定投资量的多寡。当消费水平不变时,投资量多寡又决定国民收入的水平。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企图通过改变国家的消费和投资的办法来改变国民收入水平。改变国家的消费和投资不外乎改变国家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预算支出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国家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或减少。另一方面,预算收入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国家投资和消费的减少和增加。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并且看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作用。他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色诺芬最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的身体和精神。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见解。他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商品(不论是物品还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他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的两种属性。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一商品,到商品一货币一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一商品一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3.古代罗马在农学上有哪些贡献?在古代罗马,出现了一批奴隶主阶级思想家论述农业的著作,这些著作记述了农业经营的各种技术和经验,反映了农业中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克优斯加图(公元前235前149)是古代罗马政治活动家、大奴隶主,他当过罗马的元老。他的主要著作是论农业和起源(罗马最早的史书,已失)。加图认为,农业是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玛尔库斯铁伦提乌斯瓦罗(公元前116前28)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被称为古罗马第三大人物,与西赛罗和维吉尔并列。瓦罗作为奴隶主思想家,在论农业中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认为,奴隶制庄园应保持自给自足,比加图更注重维护自然经济。珂鲁麦拉(1世纪中期)是古代罗马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是论农业(12卷)。珂鲁麦拉对农业经济很有研究,他的著作汇集了当时广泛的农业知识。作为奴隶主阶级思想家,他已看到奴隶劳动不能使土地得到很好利用,因此,他一方面劝告奴隶主要改变对奴隶的态度,注意使奴隶对劳动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他提出把农业交给隶农经营的主张,认为使用隶农进行农业生产比使用奴隶更有利。这反映了罗马社会内部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和发展。4、评述公平价格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他说,我知道有这样的人,当他购买抄本时,看见卖主不知抄本的价值,而他却自然而然地给卖主以公平价格。他的公平价格思想后来为中世纪教会作家所继承和发展。阿奎那接受了马格努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确定商品的公平价格时,他提出要考虑成本,而同时又把买卖双方对商品的主观评价、需求情况、风险等作为公平价格的因素,还提出售价应照顾出售者的身份和生产水平。5、简述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主要经济思想。尼科尔噢雷斯姆(13201382)是14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教士之一,他在1360年前后写了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货币的著作。在书中,他分析了货币的起源、性质及规律。他认为,货币是为解决交换中存在的困难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能直接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而是用以交换自然财富的人为手段。供铸造货币的材料不应使用合金。货币应统一并加盖印记。他认识到金币与银币之间有一确定的交换比率,这种比率也会有变化。他还意识到货币具有自身的稳定价值,由此他提出了反对任意贬损货币的思想。卡罗律斯莫利诺斯(1500-1566)是法国法理学家。他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论契约与高利贷一书中。在这本书中,他尖锐地批评了经院神学家禁止和谴责高利贷的观点,论证了收取利息的合理性。他详尽地列举了中世纪有较大影响的神学家,包括阿奎那、斯科特斯等人的观点,并一一加以评价、批判。他认为,高利贷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这种必要性类似于使用货币的必要性,只不过不如使用货币那样迫切罢了。他还论证了高利贷利息。认为从广义角度来看,高利贷有两种:一是商业性的,始终要通过订约手续严格遵行;二是惩罚性或补偿性的,到期不还应加以惩罚,延期的利息应给以补偿。1 .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两个发展阶段。重商主义这一术语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被马克思认为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重商主义者是站在国家或政府立场上,以增加国家财富和权利为直接目标的。其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在7寸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才能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认为国家为了致富和防止贫困,必须发展对外贸易,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以求在对外贸易中实现顺差。国内商品生产应服从商品输出的需要,生产国外畅销产品的手工工场应大力支持其发展。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从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重商主义者把流通领域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认为利润是从流通中产生的,是贱买贵卖的结果。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它们都把货币看做财富的主要或惟一形态,但在如何增加货币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早期重商主义,也称为货币平衡论,认为一切购买都会使货币减少,一切销售都会使货币增加,因此主张尽量少买或不买,从而实际强调了多卖少买公式中的少买。并极力主张通过国家采取行政手段,以增加货币财富。从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中叶为晚期重商主义阶段。晚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贸易平衡论,强调多卖少买中的多卖。认为要使一国财富迅速增加,不仅应多卖,而且要大量地买,只有买得多,才可能卖得更多。为此,他们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并在大量购买基础上实现更大量的卖,从而积累更多的财富。他们主张在对外贸易上应用贸易平衡方法,力争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外销的本国商品的货币总额,从而实现出超和顺差。为了保证对外贸易的出超,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奖励输出和限制输入,即使用各种奖励措施,增加国内产品的输出,同时以关税及其他方式尽量减少或禁止本国能够生产的消费品的输入,特别是奢侈品的输入。2 .简述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英国早期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出现于14世纪30年代。英国早期重商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其代表作为1581年出版的近来我国各界同胞常有的一些抱怨的简单考察。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作者还主张振兴农业,而办法是力图减少放牧的收益和提高农业的利益。托马斯孟(15711641),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答对这项贸易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一书,该书成为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作。托马斯孟在该书中较全面地反驳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并阐述了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3 .为什么说托马斯孟的书是一步划时代的著作?托马斯曼是英国重商主义的集大成者其重商主义理论及税收思想集中表现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之中。该书不仅成为英国,而且成为一切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准则。托马斯曼重商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国际贸易差额论。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而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外贸要少买多卖,使货币流入多于支出。斯曼认为:为了实现国家外贸出超,增加本国货币积累的目的,国家要干预经济生活,以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他建议国家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托马斯曼在所著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详尽阐述了重商主义关于保护关税政策的基本原则、主张和意义。强调保护关税的作用,主张对出口商品和从外国输入并再出口的商品,在关税上给予照顾,对要在本国消费的进口商品,课以重税。4 .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重商主义各有哪些特点?(1)塞拉的国家积累金银学说安东尼奥塞拉是17世纪意大利重商主义的重要代表,代表作为略论可以使无矿之国金银充裕的成因。整部著作论述的是商品丰裕所依赖的要素一自然资源、人口素质、工业和贸易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效率一其含义是,如果整个经济过程运行良好,则贸易差额会自行调整,不需要任可具体措施。在这种图式里,货币现象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是征兆性的,本身并不重要。(2)霍尼克的国家富强论菲利普威廉冯霍尼克(16381712)是17世纪末奥地利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重商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奥地利富强论(1684)和奥地利享有特权的历史渊源(1708)o像其他重商主义者一样,霍尼克是从国家立场上,通过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状况,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论述自己的经济对策的。他说:就总的国民经济来说,这时它应当考虑的是,怎样使这种物资充裕,使这种鼓励和享受可以持续存在,而无须仰赖别国,如果这样做不能处处行得通的话,也应尽可能地少依赖外国,竭力节省国家自己的资金。为此,他提出使奥地利富强的9条原则。(3)尤斯蒂的国家与财政学说约翰海因里希尤斯蒂(17201771)是18世纪德国官房学派

    注意事项

    本文([全]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